來源:一財網
面對車市寒冬和資本寒冬雙邊夾擊,小鵬汽車成功突圍。13日,小鵬汽車4億美元的C輪融資順利籤約。這對處於低谷的汽車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好消息。
小鵬汽車副董事長兼總裁顧宏地談到,這一輪融資非常有意義的一點是股東結構和投資者的質量都非常高。「不但有新的戰略投資者,也有新的財務投資者,還有一些老股東都來參與。在這種環境下,新的投資者看好這個賽道,認可小鵬汽車的戰略,是相當重要的。」 顧宏地如是說。
在戰略投資者方面,小米是小鵬汽車這次戰略投資者主要的投資方。在小米最近手機發布上,掌門人雷軍在臺上用他的手機和小鵬汽車P7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互動。其實,這不是簡單的互動,未來在整個IoT、智能的生態系統層面,小米跟小鵬汽車都將進行緊密的合作。
雖然雷軍個人此前對汽車行業有過投資,但這次是小米集團首次入股新造車企業。作為小鵬汽車堅定的支持者,小米未來還將從多層面提供資源,對智能汽車與物聯網領域探索更多可期的未來,將助推小鵬汽車全面提速。
為什麼是小鵬汽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的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汽車銷量為2065.2萬輛,同比下降9.7%。同期,新能源汽車銷量是94.7萬輛,同比增長10.1%,增速比1~9月繼續回落,其中10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7.5萬輛,下降45.6%。由此可見,整體車市仍在下跌,新能源車的高速增長也戛然而止,在經歷了補貼退坡之後速度明顯放緩。在寒流衝擊下,部分車企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一些體弱的車企因不堪負重而倒下。
目前,資本市場也在降溫,一些傳統機構投資者,包括大的基金和私募基金等,投資都非常謹慎,尤其在新造車企業上幾乎看不到他們的身影。此前,新造車熱潮興起時,大家都把估值做高,是一個很快容易融錢的過程,但隨著汽車行業跌至低谷,這個低谷要多長時間,資本能不能撐住,這些問題產生,投資者的欲望會受到了影響,開始更關心這個企業到底差異點有多大,差異化有多強,業務模式能夠長遠,何時可以自己造血等。融資的門檻明顯提高,要求越來越嚴格。
在大環境依然不容樂觀的這個時間節點上,為什麼小鵬汽車繼續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作為小鵬汽車C輪融資的操刀者,顧宏地揭曉了答案:「包括產品定位、核心科技的自研、運營的效率和資本的使用效率等,這些讓小鵬汽車備受關注。」
小鵬汽車打造的不僅是電動汽車,還是智能的電動汽車,並且通過不斷優化智能功能提升用戶體驗。小鵬汽車對於智能的定義非常清晰,並且擁有核心技術研發能力,這受到投資者的認可。
作為新造車勢力的一員,小鵬汽車與蔚來、車和家、拜騰,愛馳等新造車企業對產品的定位有所區隔,大多數新造車企業瞄準高端市場,大部分定價都是在30萬元以上,而小鵬汽車定位在中端市場。
從目前的情況看,投資者更傾向中端定位且能夠量產的電動車企,因為中端車更加適合中國市場的商用模式。在中國市場裡,定位在10萬以下低端市場的車企曾經拿到很多融資,但補貼退坡後低端產品會逐漸被淘汰,而定位在小眾的高端車市場,其實很難複製特斯拉的策略模式,欲在一個量非常小的市場上爭取更多用戶,這對新造車企業來說難度極大且風險高。相比之下,中端是潛力最大的,既能把量做上去,又能維持一個科技的溢價,這也是小鵬汽車繼續受投資者青睞的原因之一。
此外,小鵬汽車步伐穩健,節奏控制得恰到好處。與其他交付萬輛量級的新造車企業相比,小鵬汽車花的錢是遠遠低於其他競爭對手花的錢。從財務的角度,投資者看到小鵬汽車有很強的效率以及對運營的管控有力。
「我們在年初就開始優化我們使用資金的效率,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又能達到我們的目標,比如我們在今年無論從新G3的量產、推出、銷售網絡的布署,充電網絡布局,我們新的車型P7推出,我們的自動駕駛智能化一步步的推進、延伸和開發,以及核心崗位人才招聘等,都按照計劃在往前走。我們對這些進展非常滿意。」 顧宏地說。
與此同時,小鵬汽車在業務模式上也不斷做一些優化,包括引入授權銷售與直營結合,達到輕資產運作的銷售模式,及時根據新的市場在做調整。小鵬汽車進行這次融資的額度,其實是配合新的運營模式而決定,對小鵬汽車長遠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堅持不懈練內功的小鵬汽車,獲得多方的肯定。今年以來,小鵬汽車除了股權融資之外,在銀行信貸、債務層面也有很大的融資進展,已經在銀行的授信融資超過數十億元民幣,日前還剛和滙豐銀行籤了億元級的無擔保貸款,這是國際銀行第一次對中國新造車企業做信貸的支持。這說明不光是股權投資者,在銀行界、傳統的融資渠道上,小鵬汽車也得到國內外諸多金融機構的支持。
新造車賽道需要大量資本,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不斷優化成本和結構,這是小鵬汽車重點努力的方向之一,藉助資本的力量,加快產品迭代、技術創新以及撬動更大的市場。
中端智能電動車的春天將來臨
隨著補貼退坡,新能源車市進入調整期,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此前靠講故事的企業如今已轉不通,只有腳踏實地在造車、不斷投入自主研發並把握好節奏的車企,才有新的機會和空間。
目前,造車新勢力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長尾慢慢在消失。投資者更謹慎,更傾向在頭部企業裡擇優,這對小鵬汽車而言反而是的新契機。小鵬汽車正專注造車,並讓智能化差異點日益凸顯,在優化成本和提升效率的同時,持續增加自主研發投入,以實現技術的領先。
為打造更智能的電動車,小鵬汽車在多方面下苦功:通過大數據驅動智能化,例如在語音、人臉識別等方面,不斷通過數據的優化提升消費者的體驗:在自動駕駛領域,不少車企靠第三方的支持去做,並沒有結合自身硬體的發展來推進,而小鵬真正在投入,真正在測試,L 3級別自動駕駛在下一款車上就能實現;不斷增強整車升級能力,很多車廠都說聲稱OTA很強,但實際上可以升級的控制單元非常有限,而小鵬汽車P7的ECU幾乎100%都是可以用OTA的,接下來加速向全球唯一具有100%OTA能力的特斯拉靠近。
面對在華國產的特斯拉,顧宏地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推動國內整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小鵬汽車業正努力打造類似特斯拉這樣的智能電動汽車,在技術、產品、能力等全方位進步,扎紮實實把量做起來,直面特斯拉的挑戰。
「量、毛利和科技定位都是關聯的,什麼時間點能夠做到一個量,什麼時間點智能的溢價能夠體現出來,然後消費者願意買單,這三件事連在一起來考慮,就是盈虧平衡最好的一個時間表,這些都是在進行當中。」 顧宏地談到,小鵬汽車有信心用科技投入把錢賺回來, 智能汽車的溢價,現在可能還不是那麼明顯,但是時間久了,就會看出來其對將來的盈利提升是有幫助的,例如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可以一次性收費,如果打開L3就收5萬多元,沒有加任何東西,只是用戶的使用權、軟體打開了而已,這完全是創建了智能汽車的新模式,如果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智能化使用功能,毛利將會提升。
至於新造車企業什麼時候才能實現自我的造血能力以及實現盈利,顧宏地認為至少要10萬輛級的年產銷量,在整體的電動汽車補貼後市場結構變化當中,最受益的將是A級車和B級車,這正是小鵬汽車瞄準的細分市場。小鵬汽車一個A級平臺,一個B級平臺,將會在這個平臺上面去做更多的產品演變,這樣相對效率較高、成本較低。
小鵬汽車非常明確,要向中端市場衝量。目前看來,即使是特斯拉要實現盈利,也亟需將量做上去,其還是要在中端市場成功,才能夠定義它最後的成功。
而因補貼退坡暫時陷入低谷的新能源車市,何時將迎來真正的春天?這是電動車企普遍所關注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不可擋, 沒有人質疑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將快速增長,雖然過程或難以預料,但前景無容置疑是光明的,這從投資者依然堅持對新能源汽車長遠投資中也得以佐證。
按一些業內人士的預判,未來12~24個月,電動汽車的成本和燃油車成本會出現一個拐點,加上基礎建設的普及率提高,在2021年底或2022年,新能源汽車佔比率將達到10%左右。一個新的物種要取代一個舊物種,前面肯定有培育期,但培育期到了一個拐點就會放量增長,過去歷史上新科技的東西出來,往往滲透率和轉換率達到10%左右時銷量就會突然間衝上去,智慧型手機就是這樣,雖然每個行業是不一樣的,但並不排除新能源車滲透率到了10%以上拐點就發生的可能性。由於新車推出的周期相對較長,迎接這個拐點需要提前布局,否則等到新能源車市放量大增時將抓不住機會。
正因此,雖然在當前環境比較艱苦、新能源車增長不是那麼明顯的情況下,小鵬汽車持續投入,保持穩定的市場份額,保持車型的推出, 以及不斷通過技術和產品迭代提升用戶體驗,以積極的態度等待新能源車的春天真正來臨,期待將抓住市場爆發點而實現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