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寵物消費邁進「智能家居時代」
年輕人更捨得為寵物花錢,為了討好寵物主人各大品牌紛紛使出大招,寵物智能家居設備正成為寵物消費新主流
現代社會,不再是只有「空巢老人」需要陪伴,勤勤懇懇的「打工人」一樣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因此越多越的人加入了「鏟屎官」的行列。
根據《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突破2000億的關卡,整體消費規模達到2024億元,比2018年增長18.5%。「90後」所佔比重比2018年增長了2.2%,其中「95後」所佔比已達35.6%。
消費升級同樣投射到了「寵物家人」身上。從基礎的貓糧、貓窩,到自動烘乾機,自動鏟屎機,寵物市場智能化商品成了這兩年的大熱。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雙11」期間,從11月1日至7日平臺寵物智能家居產品銷量增長了近58倍。在平臺上搜索「寵物、智能」等關鍵詞,寵物飲水機、自動餵食器和智能貓砂盆成為寵物智能家居市場的「三大件」,同比增幅均在3倍以上,成為年度爆款。
寵物智能商品「雙11」增長了10倍
從品牌誕生到第一款產品面世,Catlink用了2年。
創始人Jason此前一直在做其他品牌的代理商,2017年前後,他發現一批海外智能貓砂盆品牌開始進入國內,並且大受歡迎,他決定做國產的寵物智能設備。
當時國外的智能貓砂盆國內售價可以在4000-6000元,而國產品牌的價格為1400~2000元,價格優勢明顯。
「選擇從貓砂盆入手,因為這是養貓的最大痛點,味道太大不愛鏟但又不得不鏟。」Jason坦言,因為自己養了3隻貓,他對鏟屎官們的愛與糾結深有感觸,而這3隻每天在公司踱步的貓也成了公司產品設計研發的靈感源泉。
「解決痛點之外,智能貓砂盆的產品壁壘很高,僅一套模具的成本就要在500萬左右。」Jason說。
簡單來說,智能貓砂盆就是一種帶了自動化功能的貓砂盆。在貓咪方便之後,智能貓砂盆會自動旋轉清理貓砂,貓砂結團,將沒有用過的貓砂和結團的貓砂通過濾網分離開來,結團的部分會從開口處掉到下面的垃圾盒中。
2019年,Catlink的第一款智能貓砂盆上線。去年「雙11」,賣出了300多萬的銷售額,團隊在手忙腳亂中度過了第一次「雙11」。
今年的「雙11」分成了兩輪狂歡,在11.1~11.3的第一場大促中,Catlink就實現了去年雙11的銷售額,同期的備貨量也是去年的5倍左右。
Jason認為,「雙11」爆發的背後,是整個寵物智能商品的火熱。在今年6·18期間,僅智能貓砂盆品類的增速就達到486%,而今年「雙11」,來自天貓的數據顯示,整個寵物智能商品的增速超過1000%。
但與很多寵物類品牌相比,Catlink的商品顯得非常「單薄」。寵物智能類商家多尼斯的產品更多,旗艦店售賣包含了從智能餵食到智能牽引繩等在內的多種品類; 以設計感出名的商家Pidan也布局了從用品到零食玩具等全品類。但Catlink僅集中在智能貓砂盆和智能餵食器。僅靠兩款低頻消費的商品,如何形成消費者黏性和復購率?這幾乎是很多寵物智能商家需要面臨的問題。
Jason介紹,店內會配有貓砂與垃圾袋這種高頻消費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復購,但貓砂並不能成為形成消費者黏性的核心產品。
形成智能生態閉環,是智能硬體商家的設計核心。就像小米一樣,以硬體為切入口,形成小米智能生態,從而以軟體的高毛利來維持品牌運營,寵物智能商家似乎也走了同樣的路。
今年「雙11」1Catlink推出了新款的智能餵食器,其賣點就在於可以與智能貓砂盆形成軟體連同,從而監測寵物的飲食起居和健康情況,今年「雙11」開場僅1天,這款餵食器就已經賣斷貨了。
「智能化商品與自動化商品最大的區別,就是智能化可以讓消費者形成數據上的黏性。」Jason說。
新銳品牌佔九成
其實以智能為標籤的寵物商品,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其功能可以涵蓋寵物飼養的各個環節。
例如,在寵物飲食方面,智能餵食和飲水產品琳琅滿目。智能餵食機可以貯藏寵物乾糧,主人可遠程用手機投餵「三餐」; 智能飲水機具有流水、保溫、過濾等功能,能夠為寵物及時提供潔淨的飲水。即便主人離家,也可為愛寵「服務」。此外,寵物智能攝像頭能夠讓主人監控寵物的一舉一動,不少攝像頭還附加了香薰、喚醒、對話、玩耍等功能,以解主人的「相思之苦」。
無論是在家還是出門,智能家居和裝備都有大顯神威的機會。比如具有智能控溫作用的寵物窩,可以為愛寵提供舒適溫度; 還有很多主人為愛犬戴上了智能項圈,這種類似人類智能手環的設備內置GPS (全球定位系統),能夠追蹤寵物的活動和健康數據,降低了寵物外出走丟的可能性。
這些細分領域的飛速發展,是國內寵物行業市場空間的縮影。根據公開數據,中國未來3~5年寵物行業將繼續維持20%以上的增長,到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500億元。
都是誰在製造這些智能產品?其中一部分是靠寵物食糧發家、已先一步進入企業生態圈建設的ODM、OEM等「老人」。
另外更重要的一塊,是行業內專門以寵物智能設備為主營業務的「新人」,目前國內的智能寵物設備商家中,新銳品牌的佔比已經達到近90%。
「新人」入局背後,是智能商品本身帶來的高溢價,一款普通貓砂盆售價在100~500元的區間,而加上了智能標籤,價格範圍直接1500~5000元。
國外大牌紛紛跨界
在國內新銳品牌不斷湧現的同時,國外大牌也開始了跨界布局。
今年年初,電動汽車公司Tesla(特斯拉)宣布推出可以自動調節車內溫度的「狗模式(Dog Mode)」。「狗模式」專門為帶寵物出門,卻不得不將它們留在車內的車主開發。使用該模式時,車內的智能系統會在主人關閉車門時自動調節空調,將車內溫度保持在21攝氏度的舒適狀態,保證高溫天氣中寵物的生命安全。
除此之外,Tesla 中控屏幕還會顯示車內實時溫度,標註:「不要擔心,空調開著,我的主人很快就會回來」的提示標語,避免好心的路人擔心。
為了減輕貓咪乘車的壓力,加拿大貓糧品牌Whiskas (偉嘉)專門貼心地推出了一個廣播電臺。電臺放送的音樂專為穩定貓咪的情緒設計,包含了鳥鳴和貓咪感到舒適、放鬆時會發出的「呼嚕」聲。在去看獸醫或是出行時播放電臺音樂不僅會使貓咪感到更加安全,也會減輕寵物主的負擔。
進一步發展
還需跨過這些坎
總體來說,寵物智能還處在試探市場的階段。
數據顯示,國內寵物智能設備消費佔比在2016年時是7.57%,今年犬貓市場消費結構中智能設備所佔比例分別是9%和11.7%。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對於得到資本青睞的寵物智能設備領域來說,前三年本應是行業發展黃金期,這樣的增長並不算快速。
這一方面是國內市場起步較晚,國民寵物消費升級也剛剛起步,另一方面則是硬體產品沒有突破。產品同質化嚴重、部分設備過於雞肋等問題不容小覷。
以寵物智能餵食機為例,主流餵食機產品都很容易在使用時出現「卡糧」的情況。即貓糧狗糧顆粒卡在出口處,產品的核心「餵食」功能無法正常實現。而當主人在外出時遇到停電的狀況,那麼就會導致寵物斷糧。
再比如寵物智能飲水機,中國、日本等地與歐美國家不同,居住的空間相對較小,所以對於飲水機的噪音分貝高低也有著不同的要求。其餘類別產品的隱患還有很多,比如智能項圈可能會漏電、部分智能玩具會導致貓狗骨折等。
除此之外,絕大部分的智能寵物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對於電的依賴。一旦家中停電斷電了,那麼幾乎各類寵物智能產品的功能都會部分或完全喪失。對標比較成熟的小家電市場,現階段的智能寵物產品基本仍然處在起步階段,還在從0到1的摸索期。
此外從寵物主人的角度出發,是選擇讓寵物和自己共同融入一個生態鏈,還是單獨為寵物開闢一塊智能生態?垂直類的智能寵物商家應該意識到,競爭對手絕不僅僅在自己的小圈層裡。
(文章來源:江蘇商報)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