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一個攝影師,在海洋中拍攝到了一組海豹啃食翻車魚的照片,在照片中,海豹咬掉了翻車魚一大口,但翻車魚絲毫沒有逃跑的跡象,任由海豹一口一口地啃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逃生技能幾乎是每個生物必備的技能,但是翻車魚在進化之中不小心丟了這項技能。
從它們的身體結構來看,翻車魚頭部巨大,但沒有尾巴,而別的海洋生物在逃生時,需要快速擺動自己的尾巴來逃生。由於翻車魚沒有了尾巴,所以它的遊泳技能不佳,速度非常慢。即使翻車魚遇到海豹想要逃生也因速度過慢而被海豹輕易追上。所以翻車魚根本就逃不掉。
翻車魚的體型非常大,屬於大型海怪系列,體型可達到3-5米,體重可達1400-3500公斤。巨大的體型再加上遊泳速度非常慢,使得它們就像是海洋裡移動的午餐一樣,所有的大型食肉動物都對它們垂涎三尺。
我們知道,海洋裡的環境並不安全,除了海豹之外還有各種鯊魚、鯨魚等虎視眈眈地盯著,按理說翻車魚早就應該被這些生物捕食殆盡而滅絕了,那為什麼它們還能活到現在呢?
這就不得不提它們的另一個特徵了,翻車魚的皮膚非常厚,厚度可達7釐米左右,並且皮膚的口感以及營養元素並不高,使得很多生物放棄了攻擊它們。
儘管如此,也有一些海豹出於惡作劇的目的,而啃咬翻車魚,有時捕食到了翻車魚並不會吃掉它們,而是將它們扔到海面上,任由海鳥一點點的啃食。
不過有時翻車魚也會主動漂浮在海面上曬太陽,科學家研究發現,翻車魚曬太陽一方面是為了升高體溫,另一方面是吸引海鳥捕食身體表面的寄生蟲。因為這個奇怪的行為,所以有些地方也把翻車魚叫做「太陽魚」。
雖然翻車魚天敵眾多,而且逃生能力非常差,但它們依然在海洋中生存的好好的。
之所以還沒滅絕的原因除了天敵不愛捕食它們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繁殖能力強。
翻車魚的繁殖能力實在是太強了,它們一次可以產卵3億多枚,不過翻車魚和大多數魚類一樣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它們產卵之後便會離開,不會照顧後代。
所以這些卵在孵化的過程中會被其他生物所吞噬, 一些較為幸運的卵在孵化成功後,又會面臨各種危險的環境。
雖然成年個體的翻車魚天敵較少,但是小時候的翻車魚非常小,而且沒有厚厚的皮膚做保護,所以很多生物都喜歡以它們為食。這使得翻車魚的後代能夠存活到成年的個體非常少,3億多枚魚卵大約只有10幾條能夠存活至成年。
翻車魚的體型非常大,但它的嘴巴非常小,再加上它們的魚鰭無法像人類的手一樣固定獵物,牙齒不能像人類一樣撕咬,所以它們無法以大型動物為食,只能以水母以及各種浮遊生物為食。
由於它的體型較大,對能量的需求也較大,而水母以及各種浮遊生物能夠提供的能量有限,所以翻車魚每天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用於進食。
翻車魚一般生活在熱帶以及亞熱帶的海洋之中,這是因為這裡的生物豐富,翻車魚不需要每天花費較長時間尋找食物。一般情況下,翻車魚會在海面下200米以內的水域中活動,這是因為這裡的食物比較充足,但有時它們也會前往500米以下的海域。
翻車魚在進行完一輪捕食之後,往往會升到海面上曬太陽,恢復身體體溫。
在很多國家的文化中,食用翻車魚會招來厄運, 再加上翻車魚肉質並不好吃,所以很少有國家的人食用翻車魚。然而,由於翻車魚屬於大型魚類,且行動能力較慢,使得被漁民誤捕的概率非常高。
據統計,僅在南非,每年就有大約340000條翻車魚被誤捕上岸。在美國一家漁場中,翻車魚數量佔據了所有捕撈生物的29%,遠遠超過其他商業捕撈生物。
除此之外,人們過度的捕食海洋生物導致翻車魚的食物減少。種種因素導致了翻車魚數量不斷減少。
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統計,在過去30年中,翻車魚數量下降了超過30%,在部分地區翻車魚數量下降了80%左右。
這使得翻車魚被列入IUCN的易危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