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出去逛街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在品牌專賣店的內褲,不同樣子有有不同的叫法。
咱們中文裡似乎只有「平角褲」「三角褲」「丁字褲」什麼的,英文可是能把這內褲也描述的很有範(其實是給我們這些學英語的添堵吧……),而且各種褲褲的稱呼還都是有來頭的。
下面要給大家科普一下內褲的歷史、種類和說法,這樣購買的時候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類型。
在法國大革命以前,內褲都不普及,那時女性穿的只是又長又厚重的襯裙petticoat。到了19世紀初,褲子a逐漸演變成類似打底褲的pantalettes(或稱drawers),但簡陋得僅僅用腰帶把兩片褲腿連起來,襠還沒有完全合上。
維多利亞時期兩條褲腿又合併了,這時的內褲開始被叫做knickers了。
Knickers這名稱還是從寬鬆型男士燈籠褲的單詞knickerbockers那兒借來的呢。
注意,現在在英國、愛爾蘭、南非和部分大英國協國家比如紐西蘭,內褲被稱為knickers或undies。
在澳大利亞只用undies。
美國和加拿大比較不同,那裡管內褲叫panties。
在英國,pants也會用來指稱內褲,男士女士內褲都可以這麼說,但要注意的是在北美pants是外褲,這個搞混了就要變身超人了——內褲外穿。
現在的內褲種類非常豐富,而且不同形態的內褲名稱也有很大的區別。
貼身的內褲,有時泳褲也用這個單詞。
這種內褲布料上可以達到腰部或是肚臍下方,下可以遮到大腿根部,後面屁屁也可以完全包裹到。
男士briefs前面中央比女士多一個帶狀設計,讓男士重要部位更寬鬆更舒服啦。Classic briefs(或稱full briefs)的特點是兩側長度到達臀部下方。
High-cut
High-cut(或French-cut)兩側邊布料有所減少,會往上收一點。有點類似於男生版的三角內褲。
Boyleg
Boyleg(又稱boyshorts)是從男士briefs演變來的平角內褲,胯部以下的腿都遮不到的喲。
Control panties
Control panties (即control briefs)是為塑身者專門設計的,腰部特別長,使用的是彈力纖維,這樣才能裹住住小腹的贅肉。穿這樣的內褲如果吃太飽也會不舒服吧。
HipstersHipsters和briefs形狀類似,但比briefs低腰太多,褲褲的鬆緊帶甚至可以低到臀部。
不止內褲,這種超低腰著裝也被稱為low-rise。穿這樣的內褲炫耀馬甲線和人魚線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Bikinis
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比基尼啦。
褲腰在臀部的位置,和hipsters差不多,但兩側邊比hipsters窄,換句話說就是腿露得更多了。
String bikini的側邊乾脆統統消失,而且褲腰帶化成一條線,而且大後方不像briefs一樣包得嚴嚴實實。
Tangas
是夾在比基尼和丁字褲之間的一種內褲形態,不同品牌的tangas形狀會有略有差異,但大趨勢是正在往減少內褲後部布料的方向努力。
這種內褲臀部包得比bikini還要少,但比丁字褲多一點。兩邊的腰帶已經快要只剩一條線那麼細了。
Thongs
就是丁字褲的英文名稱啦,想必大家已經期待它很久了。丁字褲宗旨是沒有最露只有更露,而且男女皆適宜。
Thongs的大家庭中有好幾位成員:cheecky、G-string、C-string、V-string、T-back和Maebari。
實際上,G-string是這六種丁字褲中最常見的,它的後部就完完全全就只有一條線,從大家目測的經驗看,那一條線也經常躲起來了。
G-string和thong兩種說法時常被人們混用了,但實際上它們不是一回事。
當用到thong這個單詞的時候,往往指的是很多丁字褲的集合,包含了不同厚度、材料、種類、臀部暴露度的小褲褲;
而G-string僅特指上文描述的那一種。
說了這麼多關於內褲的小知識,現在你知道你現在穿的小內內英語怎麼說了嗎?
更多內褲種類的說法,請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