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常見的寄生蟲
上一期說到貓鼻支的問題,可能在養貓過程中,鏟屎官還會遇見一個常見的事情——寄生蟲。
常見的體內寄生蟲有:蛔蟲, 球蟲, 絛蟲, 滴蟲,梨形鞭毛蟲,弓形蟲以及心絲蟲等。
而體外寄生蟲有:蜱蟲,跳蚤,蝨子以及疥蟎等…
02驅蟲多久進行一次?
根據ESCCAP的建議,基本上依照家裡貓咪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有所區別,但基本最少三個月驅蟲一次。
高風險:( 建議1個月驅蟲一次)
1.經常在室外溜達,例如小區樓下散步,犬舍貓舍,流浪動物中心等
2.主糧為生肉/生骨肉
中風險: ( 建議1~2個月驅蟲一次 )
1.定期/有規律性到室外溜達
2.家裡偶爾有其他小動物做客或者定期去別的小動物家裡玩耍
低風險: ( 建議2~3個月驅蟲一次 )
1.基本待在家不出門
懷孕期和哺乳期的母貓:在生產前10天,和哺乳期結束後的2~4周左右進行驅蟲。
03關於外驅
夏天驅蟲頻率外驅: 1~2個月/次,內驅: 3個月/次
冬天驅蟲頻率:外驅: 2~3個月/次,內驅: 3個月/次
如果貓咪家養,沒有接觸到外界的動物,身上也沒有很明顯的跳蚤等,可以先不做外驅。在使用外驅的時候一定細細的看看說明書。
在貓咪頭頸後面(貓咪頸後肩胛骨之間),用手扒開貓咪上面的皮毛,漏出粉紅色的皮肉的時候,用2個手指壓住扒開的皮毛,把藥貼近皮膚滴下,這時候觀察等藥水慢慢滲入皮脂腺之後,在輕輕的把皮毛鬆開整理下。
目前市面部分驅蟲藥測評 圖源網絡
*給貓外驅蟲,如在體外使用,應戴上伊莉莎白圈,防止貓舔食。
*兩個月以內的幼貓,並不適合驅蟲,但可以適當使用噴劑。貓咪第一次做驅蟲,可以兩個月大的時候先使用滴劑,三個月大的時候使用滴劑+內服藥組合。
04關於內驅
可以將驅蟲藥分成小塊,放入貓咪的舌根靠近喉部位,用針筒餵一點水幫助貓咪咽下。或者將驅蟲藥碾碎混入貓咪的食物中(此法適用於無需空腹食用的內驅)。
有的貓吃了內驅蟲藥之後,可能會出現輕微的嘔吐、腹瀉、食慾不佳的症狀。
這是常見現象,一般會持續一到兩天就會有所改善。主人要多多觀察貓咪的狀況,如果持續時間過長或者症狀比較嚴重,應及時治療。
*疫苗和驅蟲都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為防止影響藥效和醫生的診斷,最好間隔兩周以上進行。
*貓絕育或發情期應避免給貓做內驅蟲。
05預防貓咪寄生蟲
家裡的細菌多,貓咪自然也容易感染寄生蟲,所以貓咪經常接觸的東西要多消毒。
保持食物飲水衛生
貓咪飲水很重要,水源被汙染,貓咪更容易患病。食物也要保持新鮮。
少吃生肉
要想減少貓咪寄生蟲,鏟屎官儘量不要給貓咪吃生肉,生肉對冷藏有要求,要是不會處理的主人最好不要喂。
要想滿足貓咪的食慾,可以選擇一款含肉量高的貓糧,能夠增加適口性~
貓咪科普,關注喵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