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頭條|我的「臉」你不能說要就要!「人臉識別第一案」判了

2021-01-10 瀟湘晨報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將年卡中的指紋識別入園變更為人臉識別入園,被法學博士出身的用戶郭兵告上法庭,成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杭州富陽區人民法院11月20日一審宣判,判令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賠償郭兵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1038元,刪除郭兵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駁回郭兵提出其他訴訟請求。原、被告雙方在庭後都表示將會上訴。

案件源自2019年4月,郭兵支付1360元購買野生動物世界「暢遊365天」雙人年卡,確定指紋識別入園方式。郭兵與其妻子留存了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等,並錄入指紋、拍照。去年7月、10月,野生動物世界兩次向郭兵發送簡訊,通知年卡入園識別系統更換事宜,要求激活人臉識別系統,否則將無法正常入園。野生動物園將年卡用戶的入園方式從指紋識別再度升級為人臉識別。郭兵認為人臉信息屬於高度敏感個人隱私,不同意接受人臉識別,要求園方退卡。雙方協商未果,2019年10月28日,郭兵向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臉識別應用廣泛 安全問題令人擔憂

早在2017年,廣東首家「人臉識別借書」圖書館開館,落戶華師附屬天河實驗學校。負責人臉借書識別系統軟體開發的工程師說,一個機器人起碼可存「臉」幾十萬個,容量大,辨識時間也非常快。

2018年廣東高考報名,首次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採集考生相片和人臉特徵信息數據,以確保考生個人信息採集真實準確。

時至今日,鐵路安檢、公司、小區等地廣泛使用「刷臉」驗證。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信息的採集和應用邊界在哪裡?公共安全領域「刷臉」必須配合,但是,在生活工作中,比如進出公司、小區必須刷臉,這是否應該屬於公共安全的範疇,是有一定爭議的。

媒體人沈彬發文表示,必須明確,包括人面部信息、指紋、虹膜在內的民眾生物信息,作為人格權的一部分,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物業公司、動物園等公共場所不能說要就要。收集個人信息必須符合「必要原則」和「最小夠用」的原則,能不用生物信息的,就不應該用。

《網絡安全法》第41條明確規定: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既然指紋就能識別消費者的身份,防止年卡被冒用,那麼,為什麼還要使用刷臉技術?這符合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必要原則」和「最小夠用」標準嗎?

推而廣之,刷臉技術成為資本驅動之下的「風口上的豬」,不管有沒有必要,什麼場景都要加一個「刷臉」,刷臉成了各種場所中的時髦做法。不過,是否所有的刷臉場景都經得住考量?

▲新華網資料圖片

比如,小區住宅等一般性場所,刷門禁卡等就能起到安全防護的效果,並不需要拿走公眾的具有唯一性的指紋、臉面等生物信息。再比如,公廁衛生紙常被多拿、偷拿,但為此就讓公眾「刷臉」,也不符合法定的收集個人信息的「必要原則」。

實際上,人臉識別作為一項新技術,不是說不能用,而是要有明確的限制條件與應用場景,不能被濫用。比如有學者就提出: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底線是,除了特定部門的執法活動之外,任何機構、企業和個人都無權通過人臉識別調查和追蹤個人的私人生活。

清華教授拒小區人臉識別門禁 給出理由

新冠疫情從多個維度改變了社會生活,流行起來的,除了口罩、消毒藥水,還有小區的人臉識別門禁。今年上半年,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遇到類似的狀況,但她決定對人臉識別說「不」。

作為一名法律學者,勞東燕發揮了自己的長項:她寫了法律函,分別寄到物業公司和居委會。後來,街道方面邀請她談話,在會談中歷數人臉識別的各種好處;她則列舉了種種風險,認為在小區安裝人臉識別裝置並無必要,而且不經同意收集人臉數據,也違反現行的法律規定。

在勞東燕看來,很多推動人臉識別落地的機構,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隨之而來的風險有多大。「如果人臉數據被洩露、被濫用,不僅不會改善社會治安,反而可能使相關的違法犯罪活動激增。」她說。

據媒體報導,讓人擔憂的人臉識別信息的安全問題,之前已有相關犯罪案件發生,在當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數以千萬計的人臉信息數據被售賣;有些不法人員盜取面部特徵信息,騙過了金融機構的支付系統;手機上一些換臉的軟體的興起,收集人臉信息後,他們可能利用深度偽造的技術,通過淫穢色情等不法方式利用面部特徵信息,從而損毀個人名譽,造成很惡劣的影響。「刷臉」技術廣泛應用的背後,應當追問是否「合法、正當、必要」。

人臉數據一旦洩露,就是終身洩露

勞東燕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刑法學。這兩年,有關人臉識別的爭議性社會事件頻頻出現,讓她關注到這一新技術應用中的風險與法律規制問題。去年,她撰寫的一些分析人臉識別的法律文章,因為擊中了很多人的心聲在網上盛傳。近一年過去,隱憂仍在,而且變得更凸顯了。

這些擔心並非杞人憂天,現實中早有相應的案例。裁判文書網公開信息顯示,從2018年7月開始,有犯罪分子通過非法購買公民個人信息並製作相應的「換臉」視頻,突破了支付寶的人臉識別認證。2019年,又有「00後」男孩繞過了廈門銀行App的人臉識別系統,使用虛假身份信息註冊多個帳戶並倒賣牟利。

在勞東燕看來,以上事件不過是冰山一角。隨著海量的人臉數據被收集,人臉數據或許會和電話號碼、身份證號一樣,成為違法犯罪分子所使用的新手段。

讓勞東燕憂慮的是,從民眾到部分企業、管理者,似乎都還沒有充分的風險意識。比如她的小區要安裝人臉識別系統時,業主們在群裡討論。讓大家反應最大的,不是刷臉,而是上傳房產證信息的要求。「其實,人臉數據的收集所帶來的風險,要比上傳房產證大得多,二者根本不可比擬。」

技術應用不應偏離個人信息保護原則

如果說人臉識別的一端是一些民眾對於便利的嚮往,那麼另一端則是企業的變現衝動與政府的新型治理需求。

勞東燕認為,用人臉識別提升社會治安水平的初衷是好的,但人臉識別所涉及的,並不是個人隱私與公共安全的平衡問題——每個人就是「公共」的組成部分,人臉識別的推廣運用,本身就會給公眾的人身財產安全帶來「無法估量的風險」。「其間的問題在於,我們可能既不再享有任何隱私,也因此喪失絕大部分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特徵識別信息無法更改的特性,將使得受害者更難獲得有效救濟。「人臉數據具有不可更換性,因為我們無法換臉。一旦洩露就是終身洩露,即便採取法律手段維權成功,也難以恢復原狀。」她說。

與技術的快速發展相對的是,現有的法律保護框架,難以對人臉識別實現有效的規制。「基本上徵得同意之後,你的個人數據就跟你沒有關係了,之後所有的風險都需要由你自己來承擔。」她說,考慮到現實中,很多人都是在不知風險的情況下表示同意,或者由於必須使用相應App而不得不給予同意,以同意機制為基礎的法律保護框架更是顯得無力。

科技可以讓生活越來越方便,但黑技術應用都不應偏離個人信息保護本位的原則,刷臉能不用就不用,而不是拿了公眾的「臉」之後其他再說,這應該是常識。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勝訴,有著標誌性意義,但如何規範各種應用場景下的人臉識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源 | 晶報APP綜合

統籌:沈強

【來源:晶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看動物要刷人臉?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開庭,無數張「臉」期待整頓亂象
    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近日在杭州開庭。「臉」如何受保護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案件起因是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將入園方式從按指紋改成「刷臉」,因不願意使用人臉識別入園,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郭兵將其告上了法庭。該案也成為國內消費者起訴商家「人臉識別第一案」。6月15日,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將擇期宣判。
  • 人臉識別第一案郭兵:起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是一次感性維權
    12月22日,在南方都市報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主辦的「2020啄木鳥數據治理論壇」上,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特聘副教授、「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
  • 「看」臉時代 人臉識別應用引來爭議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看」臉時代,人臉識別應用引來爭議 人臉識別廣泛應用到支付、娛樂、教育等領域,有人感嘆科技的進步,也有人質疑「我的臉到底屬於誰」。人臉,承載了重要的身份信息,而在技術面前,人臉正成為辨認個體身份的「重要數據」。
  • 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 杭州一動物園被起訴
    因不願意使用人臉識別,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作為消費者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了法庭。該案也成為國內消費者起訴商家的「人臉識別第一案」。11月3日,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 人臉識別剛要普及,怎麼就被禁用了?
    人臉識別大家都不陌生了,從 iPhone 上面的 Face ID 再到支付寶刷臉支付,這個曾經只有在科幻電影上面才能見到的技術逐漸變得越來越司空見慣。而售樓處之所以要用人臉識別,就是為了看你之前有沒有主動來過售樓處。因為售樓處一般是會給中介帶來的客戶一些購房優惠,而自然到訪的客戶是沒有的。
  • 「人臉識別第一案」宣判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賠償原告1038元
    央視網消息:11月20日,被稱為國內「人臉識別第一案」的杭州市民郭兵起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有限公司一案宣判。2019年4月,杭州市民郭兵在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購買了年卡,同年10月被簡訊告知「園區年卡系統已升級為人臉識別,原指紋識別已取消,即日起,未註冊人臉識別的用戶將無法正常入園」。郭兵認為面部特徵等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屬於個人敏感信息,一旦洩露、非法提供或者濫用將危害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不願意進行人臉識別註冊。
  • 除了識別人臉 動物的臉也納入了AI工作表
    比傳統人臉識別更複雜「識別不同動物的臉,難度是不同的,但總體來講,貓、狗、羊等常見動物的臉部識別要比傳統的人臉識別更為複雜。」寧波市智能製造產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溫誌慶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
  • 要臉還是要安全——人臉識別烯烴
    人臉識別,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識別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
  • 售樓部有人臉識別,精準識別賣高價!無奈帶頭盔看房
    「當時吳經理就說,2萬元返利只要我們自己承擔一點稅費就可以了,就是衝著這個『老帶新』我才買了那套房子。」宋先生說,去年11月,他支付了首付款,籤定了購房合同。售樓處說,2萬元的「老帶新」返利要有一個審批流程,需要過一段時間才能給他。於是宋先生一直等著。期間,宋先生一直按照要求配合辦理手續,以便獲得2萬元的返利。
  • 上班打卡、進出公園、收快遞刷臉……人臉識別深陷爭議漩渦
    來源:券商中國上班打卡刷臉、進出公園刷臉、回到小區刷臉、收取快遞刷臉……不知不覺間,人臉識別設備已經侵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臉識別技術是基於人的面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技術,主要包括人臉檢測、人臉圖像預處理、人臉圖像特徵提取、匹配與識別四部分。
  • 人臉識別不講武德,飛單耗子尾汁
    人臉識別系統成為了渠道判客,防止飛單最重要的手段,而購房者為了能夠從渠道手中要「折扣,優惠」則與人臉識別系統鬥智鬥勇。人臉識別~不講武德武林要以和為貴,樓市要和氣生財,雖然飛單的情況在樓市裡也時長發生,但自從渠道開始進入之後,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 人臉識別60年︱沈茂禎:新加坡「刷臉時代」背後的隱憂
    但「刷臉時代」仍存在隱憂,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沈茂禎(Terence Sim)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表示,人臉識別技術有被濫用的趨勢,而相關法律保護仍待健全。比如,保護隱私不能靠「事後補救」,而應該在最初設計人臉識別系統時就考慮好。數據的存儲是否安全?用完後,能否做到「限期刪除」?出於A目的收集來的信息,會不會在未告知相關個人的情況下挪用於B目的上?很遺憾,十多年後,很多問題仍未得到解決,而一些擔憂卻成真了。
  • 人臉識別算什麼,現在寵物的臉也能識別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識別技術早已成熟,什麼人臉識別(刷臉支付),語音識別(語音轉文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嗎?現在狗狗也可以進行識別了,而且靠的還是鼻子哦~只要對狗狗進行拍照,將狗狗的信息存入系統,就可以建立電子檔案,再也不用擔心認錯狗子啦~那鼻紋識別究竟有多厲害呢?
  • 人臉識別已經不再稀奇了,來看看這貓臉識別吧!
    導語:現在的我們應該對我們人臉識別技術不再感到新鮮了吧!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大多數地方都能體驗到人工智慧的人臉識別,比如車站,出入境識別等等,都能見到人臉識別的身影。但是除了人臉識別,大家有聽過貓臉識別嗎?
  • 人臉識別技術原理與工程實踐(10個月人臉識別領域實戰總結)
    前兩年,很多機場安檢都開始用上了人臉驗證;今年4月,很多一、二線城市的火車站也開通了「刷臉進站」的功能;北京的一些酒店開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來做身份驗證。2 人臉識別應用場景(識別)我們再來看看幾個場景。第一個是刷臉的自動售貨機。
  • 你家的狗狗出門也要刷臉啦,難道也要「人臉識別」了嗎?
    實際上,除了在王星體內植入電子晶片外,這座城市的寵物管理人員可能很快就會使用另一種黑色技術:面部識別。是的,您沒看錯,在面部識別之後,狗的面部識別就在這裡。準確地說,它是鼻子模式識別。近日,支付寶開放「寵物鼻紋識別」技術,而曠視科技一項名為「一種狗紋特徵點的檢測方法、裝置、系統及儲存介質」專利也於日前獲得授權。
  • 華為3D人臉識別技術竟然輸了?「狗臉識別」成為熱潮!
    華為3D人臉識別技術竟然輸了?「狗臉識別」成為熱潮!別人還在繼續研發3D人臉識別,最近卻被「狗臉識別」吸引了!華為3D人臉識別在使用時可以向人臉投射出3萬個信息點,誤差僅為百萬分之一。而「狗臉識別」是支付寶最近開放的一個寵物鼻紋識別技術,有意用在首個「寵物險」上。沒想到在我們人臉識別系統剛剛完善,動物刷臉成為時尚了!保險也保人保物保動物了。這張技術應該被應用於建立寵物檔案,這樣尋找丟失動物,或者寵物案件就會大大提高效率!大家希望這項動物鼻紋識別技術用在哪裡呢?
  • 人臉識別60年︱法律能保護人們的「臉」嗎?
    人們對「臉」的焦慮或許來自近些年,隨著技術應用的不斷擴張,人們擔心隱秘處藏著的攝像頭,也擔心另一端不知名的數據處理者——誰有權獲取我的臉部信息?系統的識別準確率高嗎?「它」對「我」的判斷是否公允?早在1973年,瑞典就推出了首個《數據法》,如今全球約有130多個國家出臺了數據保護相關的法律。但它們的效力如何?
  • 北師大宿舍可「刷臉」 人臉識別門禁能聽懂26種方言
    北師大宿舍可「刷臉」 人臉識別門禁能聽懂26種方言 2017-09-04 03:03:38來源:新京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人工智慧教程系列十:視覺識別04特定人臉辨認
    視覺識別04特定人臉辨認簡介我們已經學習人臉檢測,不過做起實驗來還是感覺沒趣,能不能讓電腦記住我這張臉,以後當我出現的時候,它能認得我呢?這樣才算人工智慧!對於人類來說,辨認一張人臉,首先你要讓這個人看到這張臉,然後跟他說張臉的人叫什麼名字,以後看到這張臉,你要叫得出這個名字哦!如果你理解上述的過程,那麼我們這個特性人臉辨認就很好理解了,也是這樣的辨認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