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見到過撒潑的孩子,這也是讓人頭疼的事情,哄哄不好,說說不聽的。
有時孩子認為只要自己哭就會得到目的。
所以有些孩子跟那個會變本加厲的哭鬧,就有這樣一個孩子,為了達到目的,在玩具店哭鬧的不行。
導致家長只好給孩子買他想買的玩具。
奶奶用1句話讓孩子起身不哭,受教了
不過有一次孩子跟奶奶在一塊去超市,結果「悲劇」就來了,孩子看到了一個玩具非要讓奶奶給他買,開始奶奶還是平淡的跟孩子好好說「家裡已經有很多了,不可以在買了」。
一聽到這孩子就不願意了,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安慰都不好使,奶奶當時都蒙了,這孩子啥時候有這樣的壞習慣了。
看著孩子沒有停的意思,奶奶哄也不聽,非要買,當孩子開始躺下哭的時候,奶奶立刻轉身要假裝走開。
孩子一下子就蒙了,為什麼奶奶跟媽媽不一樣,怎麼沒有按套路出牌?剛走出兩步,奶奶告訴小夢:「你有兩個選擇,一是站起來走,一是自己在這哭。」
聽見奶奶的話後,孩子先是停止哭聲,最終孩子只能乖乖的站起來繼續走,這一段小插曲被網友拍下放在網上,網友們表示:「薑還是老的辣,奶奶的做法值得學習,受教了。」
孩子是用來養的,不是用來打的
父母有的時候對孩子拳腳相加,帶來的結果只會是,有些孩子和父母感情總是不怎麼好,孩子有啥事情也不和爸媽說,有時憋在心裡,有時和同學一起抱怨。
漸漸地孩子就形成內向自卑的心理,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的發展,遇到問題孩子要解決問題的,不能只是打罵孩子。
有些家長總是覺得「棍棒底下出才子」,教育孩子就必須要打孩子,讓他們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然而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如果他們一旦做錯了事情就要受到挨打,那麼他們在今後生活當中只要有做錯事情,不管是有意還是故意,他們都會選擇去說謊推卸責任,漸漸地謊話說多了,他們就會漸漸變成大人口中的「壞孩子」了。
所以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和孩子多溝通交流,不要去打罵孩子,和孩子好好講道理,他們是會聽的,也要給孩子成長營造最好的家庭環境。
1~3歲的孩子的哭鬧,是因為他們自身感受到一種痛苦,但是又找不到詞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家長必須保持冷靜,找出真正令他困擾的問題,才能迅速、有效地處理情況。
等孩子平靜下來,再引導性的問孩子怎麼了,是不是困了累了,還是無聊想玩,或是餓了想吃東西。
3歲以後孩子的哭鬧則是有目的性的想通過「哭」來換取某些東西,面對孩子的哭鬧耍賴皮,優秀的父母都是這樣進行「克制任性的訓練 」。
比如家裡已經有無數小汽車,但孩子還是在商店裡哭鬧著要買,此時不要打他不要罵他,任他哭,然後把他抱回家,放在臥室裡,你就坐在他跟前,看著他哭,一直等到他哭得筋疲力盡。
這個時候,你跟孩子講理他是聽不進去的。因為他在生氣,你說什麼都是噪音。你要做的是給點愛的關懷,拿熱水給他擦擦臉,然後問他:「還哭嗎?要哭接著哭。」
其實,對付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她只是堅持一個原則,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孩子第一次無理取鬧就不能得逞,讓她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並不等於有錢的父母,給孩子準備幾套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是能讓孩子學會做人的道理,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閱讀還能活躍腦細胞,讓孩子的頭腦更加靈活!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培養孩子自律和習慣的繪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一套10冊,包含自律、情緒管理、自信、獨立、勇敢等等,書中每一個故事都是按照孩子的視角去創作,溫暖的故事中蘊含生活的大道理,孩子看著,耳濡目染自然就學會了。
16開的大篇幅插畫,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不會看到一半就扔掉走人。
書中採用中英雙語,對孩子的英語思維也起到一個啟蒙的作用。
這套繪本正常是150元一套,現在售價69元,平均一本6.9元,買回去給孩子當睡前讀物,或者是課外書,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