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老話。比如說「客人不斷行家路,女兒不斷娘家路」,說的是商人為了自己的經商之路更順暢不要和行家們斷了聯繫,做女兒的即使出嫁了也要和父母多聯繫。這些話看似淺顯,實則蘊含著很多道理,都是祖祖輩輩用自己切身的體驗凝練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農村的那些老話。
1、出門不露白,露白會失財
這句老話的意思就是說,露白指的是將自己的家底或者別的顯眼東西向外人展現出來,一旦這樣做了就可能會有損失。過去在農村,農民朋友打了糧食賣了錢也會很低調,不對外張揚。一旦有人發家致富了,要是太顯擺,就會被大家議論,也會被賊惦記著。放在現在,這話也同樣適用,因為過分炫耀,家中被盜竊、洗劫的例子不在少數。所以出門最好不要把所有的首飾外露,或者不要把貴重顯眼的東西帶在身上,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2、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
人撲騰了一輩子,到了五六十歲,該經歷的都經歷過了,養老、後事都要預料到。古人也說五十知天命,經歷了一輩子的風風雨雨,到了不能再折騰的年齡,就要開始攢錢,考慮自己今後的養老的問題。人到了六十歲,已經看開了生老病死,能想到自己的後事了,提前準備好壽衣、棺材等能讓自己心裡踏實些也可以看開點。但是在現代社會,五十多六十多的農民朋友還是非常年輕的,因為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民朋友也變的長壽起來了,像60歲就準備後事的人已經很少了。
3、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農村禁忌多,比如說誰家有老人去世了,太小的孩子是不能去的,免得不吉利。關於老人,禁忌也不少,比如說老人七八十歲了,即使來走親串門,能不留飯就儘量不留飯,能不留宿就儘量不留宿。一來老人年紀大了,自家兒孫伺候的多,別人家的飯菜或者住宿條件可能和老人平時的習慣不吻合,二來七八十歲的老人,身體狀況可能不太好,萬一有啥不測,誰也說不清,這就是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的由來了。九十不留坐也是同樣的道理,年紀大的老人,身體狀況堪憂,萬一有啥意外,自家晦氣不說,也不好給老人的兒孫交代。農村的老話不止這些,關於人情世故,關於生活經驗,用通俗易懂的話概括出堪稱經典的深刻道理。這是老農們的智慧,因為在理,一直流傳至今。在你的家鄉,有哪些俗語,你記得的又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