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內2020初選參選人蔡英文、賴清德昨天(6月8日)進行了唯一一場電視政見發表會,接下來就是明天(10日)到14日之間決定勝負關鍵的民調。
通過舉行政見發表會或政策辯論會解決黨內初選或路線紛爭,已是民進黨制度慣例與傳統,與其在背後搞含沙射影的耳語,不如選擇媒體平臺讓參與者「直球對決」。
賴清德昨天一開始破題就反駁民進黨內對他「政變、偷襲、誠信」等質疑,並回擊臺灣非「世襲帝制」,「交棒」、「接棒」都應該由人民決定,此舉不但希望拉大初選格局,也間接宣示未來競爭不只在民進黨內,「人民才是最大的頭家」。
賴清德嘗試通過「承擔」與「接地氣」、「體察民意」的做法,尋求不同群體的支持,期望達到與蔡英文市場區隔與選票最大化的效果。但這個策略存在立場矛盾與邏輯不一致的問題,恰巧暴露了賴清德支持者的局限性與不確定風險,如此操作還可能埋下「贏得初選、輸掉大選」的結果。
賴清德最近還強打他是民進黨內最具競爭力的候選人。昨天政見發表會,賴清德全程不看稿,顯然是有備而來,過程中除一再表達他願意承諾輸了初選也支持蔡英文,更質疑蔡英文「一加一大於二」卻不做相同承諾,頗有逼蔡正視初選的意味。而蔡英文頻頻念稿,被網友諷刺這是「無能表現又一樁」。
曾創造出「臺肯」、「古今臺外」等奇葩詞彙的臺灣綠媒主持人彭文正驚曝,這場政見發表會上,蔡英文在與賴清德論辯的短短10分鐘內,看稿次數居然高達86次。彭文正表示,他真的有被蔡當局嚇到。
照理說,昨天的政見發表會是一場對賴清德頗為不利、讓其戰術無法充分發揮的戰役,但其實他發揮得不錯。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指出,從二人的交互攻防及肢體語言看,賴清德反而表現得比蔡英文要好,在幾個議題上甚至將了蔡英文一軍。
賴清德要負擔舉證責任,因此必須證明自己擁有改變現狀的需要、制度手段與預期利益,同時論證三者之間存在邏輯的必然關聯。
賴清德昨天提出「守護臺灣、團結臺灣、投資臺灣、壯大臺灣」的四大訴求,遺憾地是他沒有大膽直接告訴選民,蔡英文當局三年來無法具體落實這些核心價值,同時說明自己將採取截然不同的手段改變這一切;以至於讓隨後上場的蔡英文再次強調她也有「施政藍圖」,而且她的工程已經開始,房子已經蓋一半,以此諷刺賴清德此時只有「藍圖」而已。
蔡英文享有現任與現狀的「推定利益」,因此她可以選擇「維持現狀」的立場檢證對手的言行。
賴清德從政歷程,從「國大代表」、民代、臺南市長到臺行政機構負責人,從未嘗過敗績,就算擔任臺行政機構負責人因去年「九合一」選舉下臺,依然擁有高人氣,今年3月16日還成功輔選臺南關鍵民代補選。但這次登記出徵,賴清德幾乎遭民進黨內所有派系孤立,過去許多「換帖」兄弟姊妹不是倒戈,就是不方便表態,想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昨天的政見發表會結束後,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和朋友在社交媒體上談到政見發表會,也談到民調,質疑民調差距萬一在誤差範圍內要怎麼面對,是祭出「霸王條款」?還是比照2011年蔡英文和現任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競爭時的例子辦理?
「全民調」使蘇貞昌處於下風。
提名規則往往決定哪個候選人能夠出線。2011年,民進黨前任黨主席蘇貞昌和時任黨主席蔡英文爭取2012大選黨內出線權,當時蘇貞昌民調已是後來居上。作為黨主席的蔡英文確定了「全民調」的初選遊戲規則,這對沒有派系背景與人頭黨員基礎的蔡英文本人有利,也使得蔡英文在黨內初選中擊敗蘇貞昌代表民進黨參選2012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
陳水扁還在臉書貼文「鳳凰花開,驪歌初唱。既是畢業也是始業。民進黨2020初選後是團結的開始,還是分裂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