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定位記錄老鷹20年飛行軌跡,明明能飛350公裡,卻寧願捨近求遠

2021-01-09 騰訊網

國外專家在老鷹身上裝GPS系統,20年飛行軌跡,有一點令人不解

在整個的大自然界,我想其中也是有頗多的很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發生,我們人類作為了大自然界當中的一員,雖說已經是成為了整個地球的主宰,但現實卻是我們只不過是其中的一份子而已。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和其它的生物之間是沒有任何的區別的,每一個物種也都甚是令人敬畏,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在天空中的霸主,老鷹很多人應該是不會陌生了,它的一聲長嘯就可能會震動天地,一般情況它們也是會有自己的領域空間。

在類似《動物世界》等等的節目當中,或許我們也偶爾是能夠看到它們捕獵的情景,從天空到陸地甚至是海洋,它們的捕獵手段是極其高明的。而有人就好奇這老鷹一生的生活軌跡會是什麼樣呢?於是有人就在一隻老鷹的身上是裝上了GPS定位裝置,進行了20年的飛行軌跡記載,這樣就能夠來進行大致的一個判斷,而國外的這位研究人員最終是將其結果公之於眾,從中的數據軌跡還真是頗叫人疑惑。

它們一生的一個飛行軌跡一般都是在陸地上,從圖中的一個數據來看,基本上在一定時間段之內的飛行軌道也是比較固定的,在某個特定的活動領域,那就不會四處飛翔。通過了信號傳回來的數據來看,老鷹在一天當中所飛行的距離是比較遠的,大致是能夠有350公裡,然而從其飛躍軌跡來看,基本都是在陸地上,一些個捕獵等行為寧願是捨近求遠也要從陸地走,按理說它們是能夠飛躍海峽的,可為何偏偏就不直接飛過去呢?

其中就有一些個關於老鷹研究人員,他們就認為,這老鷹能夠成為空中的一霸,自然也是尤其存在的理由的,實則在整個的自然界當中,每一種生物都會有它們自身的一個生存法則,而對於老鷹來說,這飛躍海峽會有一定的風險存在,而自己的飛行能力是足夠強大的,繞路也是可取的,總之就是能夠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這或許就是它們的生存智慧,你怎麼看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一次飛行1.22萬公裡,橫跨太平洋,一隻飛鳥打破肉身耐力的極限
    說起能飛的物種,相信人們很快會想到飛鳥,據了解,在全球範圍內,已知鳥類多達9000多種,而我國已記錄鳥類有,一口氣飛行了12200公裡,橫跨太平洋,中途沒發現停留,要知道地球直徑只有12742公裡,也就是說這種飛鳥一次性飛行距離跟地球直徑差不多,很多飛機都不一定能一次性飛這麼遠,打破了肉身耐力極限。
  • 這種非洲老鷹一天要暴走20公裡,一腳能踩爆黑曼巴的頭
    我們對老鷹的印象可能就是桀驁不馴,常年翱翔在藍天上,偶爾需要捕捉獵物的時候會猛的飛撲下來,戰鬥力很強。但是在非洲就有一種老鷹,它偏偏不喜歡飛,就喜歡在陸地上行走,這種老鷹叫蛇鷲。蛇鷲身材非常高挑,能長到一米二左右,但是身體卻是非常的瘦,它有翅膀但卻不喜歡飛行,這也是它不同於其他老鷹的地方了。蛇鷲的「髮型」非常的帥氣,頭上有20根左右的黑色羽毛梳在後面,就像古時候用來寫字的羽毛筆一樣,蛇鷲的翅膀非常的大,長大的時候能有2米寬,但對於不喜歡在天上飛翔的它們來說這種翅膀並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
  • 比飛機還能飛!一隻斑尾塍鷸連續飛行1.2萬公裡,創下最遠飛行紀錄
    全世界的鳥類多達9000多種,大部分都會飛行,有些鳥類的飛行技能十分高超,比如飛行速度最快的鳥是雨燕,它的飛行速度可達每秒48米,100米的距離它只需要兩秒多一點。飛得最高的鳥是黑白兀鷲,它曾在11,300米的高度撞上飛機而被記錄在案。那麼飛行距離最遠的鳥呢?
  • 小夥散步無意間發現老鷹,身上竟裝有GPS發射器,其照片讓人費解
    老鷹身上裝有GPS發射器,取下後獲取照片讓人費解要知道由於衛星定位系統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除了在民用領域的廣泛應用外,在軍隊中也極為重要。首先我們知道無論是飛機的飛行、軍艦的航行、還是飛彈的發射,都與衛星定位的支持密不可分。
  • 一支箭曾解密鳥類飛行軌跡
    為了幫助它們順利去往南方過冬,人們開車載著它們,行駛兩千公裡後放飛。 看起來是個很暖心的故事。但看完視頻,大院er心中不免有一些疑問:用車送鳥兒去南方,真的合理嗎? 鳥類南飛的終點究竟在哪裡? 01 一支箭,解密鳥類飛行軌跡 歲月漫漫,候鳥總是秋去春來。
  • 內蒙古發現「鳥中戰鬥機」,飛行時速可達390公裡,高鐵都不及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想來大家都知道,人類雖然為當今地球上進化最快最聰明的物種,但是在很多方面卻大不如很多動物,就說一個技能吧,那就是飛翔,多少人在年少的時候有一個夢想就是想要像鳥一樣能夠飛翔,雖然如今人類能夠藉助工具飛起來。
  • 這種鳥會吃成個胖子,飛成個瘦子,一口氣能飛上萬公裡……
    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說,這次共展出97種候鳥,夏候鳥、冬候鳥和過境鳥分別為20種、50種和22種,標出飛行距離,希望大家更加保護這些歷經艱辛遠道而來的客人。 從2016年至2019年武漢市觀鳥協會的統計數據來看,候鳥分別為215種、229種、228種、257種,佔武漢當年能監測到的鳥種總數的7成,這,是武漢生態環境向好的重要指針之一。
  • 不拍翅膀就能飛?這種鳥重32斤,可滯空5小時飛行172公裡
    雖然跟其祖先比起來不值一提,但是以目前地球上生物圈的能量供給來說,科學家依然認為禿鷹能飛起來、還飛的那麼好也算是一個奇蹟。因為一旦鳥類長這麼大,每一次拍打翅膀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研究人員估計,像禿鷹這種鳥類拍打翅膀時所消耗的能量是靜止時的30倍。所以這種體型的鳥如果想依靠拍打翅膀飛行,無疑跟哺乳動物在陸地上奔跑衝刺一樣累。
  • 不拍翅膀就能飛?這種鳥重32斤,可滯空5小時飛行172公裡
    現在天空中飛行的鳥類體型和史前比起來要小得多,世界上最重的飛行鳥類之一:安第斯禿鷹,它的體重達到了32斤。雖然跟其祖先比起來不值一提,但是以目前地球上生物圈的能量供給來說,科學家依然認為禿鷹能飛起來、還飛的那麼好也算是一個奇蹟。
  • 鳥類飛行最遠記錄刷新:一隻斑尾塍鷸從阿拉斯加一次性直飛紐西蘭
    這個的爭議比較大,北極燕鷗的遷徙距離可達2萬公裡,它每年要從北極到南極地區往返一次,也就是說它每年中光遷徙的距離就達4萬公裡,是已知遷徙距離最遠的鳥類,不過中途的時候它也會停下歇息。「海水淡化」裝置,至於它一次能飛行多遠的距離,還沒有人監測過。
  • 汽車GPS定位器的行駛軌跡定位是什麼意思?
    汽車GPS定位器非常常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類功能,就是行駛軌跡定位。但對GPS定位器不了解的人也就不太懂汽車行駛軌跡是什麼,更不明白行駛軌跡定位的優勢在哪。汽車行駛軌跡就是對汽車運動狀態信息的記錄,包含位置、日期、時間、速度等等。
  • 天鵝和老鷹誰飛得更高?其實這種小鳥才是飛行霸王
    人類一直都很羨慕鳥兒有雙能飛翔的翅膀,但由於人類能利用科技,現在人類到達的高度已遠非鳥類可比,那麼在大氣層中,鳥類最高能飛多高呢?據說亞洲北部草原上的蒼鷹可以飛一萬多米高,北美洲的白頭鷹,非洲草原上的禿鷲和鷹,也都是可以飛到一萬米以上的,據說有戰鬥機飛行員在13000米的高度看到同高度飛行的老鷹,飛到這樣的高度,是比民航飛機飛得還高了,其實一般的戰鬥機也很少去飛這樣的高度。因為飛機飛行的高度一般在6000到12000米之間。戰鬥機只有在執行特殊飛行任務的時候才會超過這個高度,而且大部分戰鬥機也飛不到兩萬米的高空。
  • 你見過「老鷹捉小雞」嗎
    站在今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的講臺上,來自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的飛彈設計師王丹妮帶來了題為「老鷹捉小雞」的精彩演講,她用通俗易懂、幽默詼諧的語言,為觀眾揭開了飛彈飛行的神秘面紗。把大象裝進冰箱需要三步,那麼飛彈這隻「老鷹」想要捉住「小雞」又需要幾步呢?按照王丹妮所言,同樣是三步。
  • 使用GPS軌跡追蹤器的幾點收穫
    >在11月中旬結束的2020年鄭州華遠公棚決賽中,該公棚使用了信鴿比賽專用GPS軌跡追蹤器。原以為在500公裡級別的比賽中,鴿子即使不吃,也要找水喝或做暫短的停留休息,鴿子成績好與差取決於飛行路線是否最接近直線和停留休息時間的長短。但GPS軌跡追蹤器公布出來的鴿子飛行數據顯示,在天氣不熱的秋季賽,不僅高名次鴿,也包括很多名次稍偏後的或當天歸巢鴿,都是一刻不停飛回公棚。其頑強毅力令人驚嘆。觀看GPS軌跡追蹤器數據詳情,有以下幾點初步收穫。
  • 專家追蹤5年發現,可以飛行172公裡不扇翅膀!
    專家追蹤5年發現,可以飛行172公裡不扇翅膀!在陸地上人類是絕無僅有的主宰者,在海洋中體型龐大的鯊魚讓海洋生物聞風喪膽,而在天空當中也有這樣一種生物讓這些飛翔在天空中的鳥兒望而卻步,他就是老鷹。在前幾天小編給大家介紹過殺人鷹,它曾經甚至還以人類為食,很多體型龐大的雄鷹,它們都是非常兇悍的,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安第斯神鷹。
  • 四種飛行動物,必須選一種做寵物養,我選老鷹
    每當秋冬季節,它們就從老家西伯利亞一帶,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地飛到我國的南方過冬。第二年春天,它們經過長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亞產蛋繁殖。大雁的飛行速度很快,每小時能飛68~90公裡,幾千公裡的漫長旅途得飛上一兩個月。鸚鵡:它類羽毛大多色彩絢麗,鳴叫響亮,那獨具特色的鉤喙使人們很容易識別這些豔麗的鳥兒。
  • 不眠不休、持續飛行12200公裡!打破世界紀錄
    它從美國的阿拉斯一直向南飛,飛越半個太平洋,來到了紐西蘭,幾乎全程都是在6000米的高空上飛行、整整11天,飛行了12200公裡。這隻「 4BBRW」打破了它同類的歷史記錄!2007年9月,一隻代號為「E7」的斑尾塍鷸在媒體上大出了一番風頭,也讓不少生物學家跌破了眼鏡——這隻雌鳥用了8.2天的時間,不吃不喝不睡覺,連續不停地飛了11587公裡,斜跨太平洋,從美國
  • 瞧一瞧這些鳥類飛行軌跡合成圖,精細動作感嘆自然造物神奇!
    2020年4月21日訊(具體拍攝時間不詳),一位63歲創意鳥類攝影師拍攝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鳥類照片,並將這些照片進行合成,他的快照捕捉到了鳥類飛行時的動作細節,既有搶食下一餐的情景,也有從高樹枝上飛下的情景。瞧一瞧,這些鳥類飛行軌跡合成圖,精細動作感嘆自然造物神奇!
  • 【信息轉載】探索鳥群飛行軌跡之謎
    椋鳥的鳥群飛行以及駐留軌跡 2006年,在鄧肯甜甜圈店外面,丹尼斯•哈林斯基發現自己能打碎時間並將之壓縮。 在完善這一富有美感的過程時,丹尼斯•哈林斯基發現他更想找出目前記錄中的深層含義。結果對視頻片段觀察得越仔細,他就越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