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野的貓-第191期
文/王大野的貓
假如不給貓咪做絕育,貓咪的數量會增加到多少?
早在國外有一項關於「任由貓自然繁殖會怎樣」的統計。前提條件如下:
假如一隻母貓每年生產兩次,平均每次有2.8隻幼貓生存下來,等幼貓成年後,到了交配成產的年紀,同樣平均每年生產兩次,每次有2.8隻幼貓存活。
以此類推,10年後,一隻母貓會有8000萬以上的後代,十隻母貓就有8億以上的後代。
這個數據無疑是非常讓人震驚的。
其實,隨著人們綜合素質的提高,也逐步有了給貓咪絕育的意識。但依然有很多人覺得給貓絕育沒有必要,有人覺得這種做法「不人道」,也有人覺得給貓絕育是「神經病」的表現。
而沒有絕育觀念的人,一般有三類:
第一類是散養貓的人,覺得隨便養養就好了;第二類是「盲目人道主義」的人,認為給貓絕育就剝奪了它幸福的權利;第三類是想拿貓咪賺錢的人,生了小貓就拿去賣。
而第一類人散養貓、且沒有絕育觀念的行為,往往會讓貓咪在發情期「離家出走」,進而淪為流浪貓。
家貓在室內飼養是最合適的。散養貓不能避免很多有害因素的發生,如:擾鄰、交通事故、貓咪之間的傳染病、貓咪被不法之徒虐待等。即便排除一些外界惡劣因素,散養貓咪不絕育,更容易被其他貓感染貓愛滋。
第二類人的初衷可能是好的,比如可以讓貓咪交配繁衍一次再做絕育手術。但假如一直不給貓咪絕育,貓咪更容易患生殖系統疾病。
說到第三類,我在評論區有看見過類似評論:「我家貓咪9歲了,難產死了,很想它。」
事實上,貓咪超過5歲,就不再是最佳繁育的年齡了。這個年齡段的貓咪懷孕不僅胎數會越來越少,難產的概率也會很大。
除此之外,把貓咪當繁育機器的後院貓舍,似乎「日益昌盛」了。
貓咪絕育的好處
經歷過貓咪發情期的鏟屎官們,估計都不想再經歷一次了吧?
母貓在發情期的時候,每次發情持續3-7天,每隔兩周會再發情一次。
公貓就更厲害了,只要附近有母貓,公貓就會發情。
發情期的公貓會噴灑尿液,「叫春」等,散養的公貓還會出現「離家出走」、與其他貓打架等行為。
而絕育給貓咪帶來的好處,可以說是「百利無一害」:
1、有研究表明,絕育貓咪的平均壽命比未絕育的貓咪高;2、絕育的母貓可以免除子宮、卵巢、乳房等相關疾病;3、絕育的公貓可以免除前列腺的相關疾病;4、絕育的貓咪們可以減少貓愛滋病傳染的機會;5、絕育後的貓咪不再有肉體和精神上的壓力,性格會沉穩很多。
唯一的「壞處」就是,貓咪絕育後體內消耗的能量會減少,主人要注意餵食量,否則貓咪很容易變胖。
太早絕育影響貓咪「發腮」?
不知道是哪裡來的謠言說「太早絕育會影響貓咪發腮」。
事實上,發不發腮跟什麼時候絕育沒有半毛錢關係。假如貓爸爸就是個瓜子臉,那麼即便貓咪一歲之後絕育,也不會有腮幫子。(插一句,我家兩隻六個月齡就已絕育的英短,都有腮幫子。)
貓咪在6個月齡就可以考慮絕育。很多人可能會猶豫不決,拖到貓咪發情後才去做絕育手術,導致貓咪有發情遺留,比如:絕育兩個月了,貓咪依然在亂尿。
還有一些人猶豫了好幾年,等貓咪得了子宮蓄膿等相關疾病才做絕育。貓咪年紀越大,手術風險就越高,貓咪恢復的也越差。
除此之外,因為沒有絕育觀念,也導致流浪貓越來越多,讓很多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
關於流浪貓的生命保護,在一些發達國家做的相對較好,比如日本。雖然日本有十幾座貓島,但貓咪的數量並沒有多到泛濫,反而帶動了當地的旅遊業。而貓島上的貓咪和貓島的居民也能和諧共處,貓咪一點都不怕人,甚至喜歡在路上隨意躺下。
特別強調:對於一些貓咪散養戶來說,即便你們沒有室內養貓的意識,也請給貓咪絕育吧。假如你把貓咪的生命當回事,那就請給它們絕育吧。絕育後,它們就不會因發情而離家出走,能減少很多在外流浪的風險。
圖源網絡,侵刪禁止搬運抄襲,發現一律投訴
想看更多
科普:為什麼有些貓咪的彈跳力驚人,而有些貓咪卻跳不高?
流浪貓咪:我曾經也有家,我也不想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