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戰部隊中配發軍人身份牌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優待撫恤工作是翟振華在組織處當幹事時分管的工作之一,他難以忘記自己曾處理過的兩件事。

    2001年11月,張家口電廠一位退休幹部孫寶文找到翟振華,要求落實政策。孫寶文是河北青縣人。孫寶文老家村子的古戲臺上埋葬著3位當年解放青縣犧牲的烈士。他從小就記得這3個烈士墓。多年過去了,墳包越來越小,但烈士的情況隻字片語也未曾留下。他退休後坐不住了,決定查出這3位烈士的姓名、籍貫,看能否找到他們的親屬,將他們安葬回鄉。孫寶文找了很多部門、媒體,反被當作上訪人員推出門外。輾轉之下他找到北京軍區組織處,翟振華立即協調各部門配合孫寶文調查3位無名烈士情況,半年過去了,仍是毫無頭緒。當地民政部門將烈士遺骸起出,遺體早已腐化,線索全無,只好火化後重新葬入烈士陵園。

    第二件事是2003年12月,北京軍區空軍一位離休幹部白希瑛找到軍區組織部,希望將自己的哥哥、戰友白希瑜烈士的遺體安放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白希瑜烈士 1918年出生,1937年參軍,1942年6月12日在反擊日寇掃蕩中,英勇犧牲於河北省顧頭村,犧牲時為正營職作戰參謀。當時處於戰爭年代,善後工作無法妥善處理。

    白希瑛提出要求後,河北省民政廳專門派人查找白希瑜烈士的安葬地點,但因當地歷年來多次進行農田基本建設,烈士的墳墓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已難以找到確切的安葬地點,最後只得將白希瑜烈士生前的部分遺物以衣冠冢的形式,安葬到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以告慰烈士在天之靈。

    這些事情促使翟振華注意到了軍人身份牌,「如果有身份牌,我們就有可能知道墓中埋葬的烈士是誰啊!」

    翟振華對記者說:「簡簡單單的身份牌,體現著一種科學管理,一種政府對軍人救護、援助,以至多年以後仍尋找犧牲者遺骨的承諾,體現著社會對踏上戰爭之路的軍人的關懷。」

    在衣服上填寫身份資料已不實用

    長期以來,我軍沿用前蘇聯軍隊的做法,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歷次作戰中,都採用在衣服、帽子的指定位置蓋一個方章,印有姓名、單位和血型等項目,可以用毛筆、鋼筆填寫這些個人資料來進行身份識別。這種做法沿用至今。「這種身份識別法在歷次戰役戰鬥中發揮過一定的作用」。

    但是現代戰爭中,這種方法的缺陷已十分明顯。隨著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廣泛應用,武器的殺傷力、破壞力空前增大。官兵傷亡時,很多已經血肉模糊、肢體不全。我軍現有的身份標識,極易被焚毀、腐蝕和損害,已經不適應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需要,亟需對官兵的身份標識進行改革。「考慮到我軍以前沒有正式配發過身份牌,缺乏應有的實踐經驗,建議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先在師以下作戰部隊中配發,等條件成熟以後,再在全軍配發。」翟振華說。

    配發身份牌也是未來戰爭的需要

    「未來戰爭將是高科技戰爭,戰役戰鬥會異常殘酷激烈,官兵傷亡救治和識別的工作量大。為官兵配發軍人身份牌,可以為救治負傷官兵贏得寶貴的時間,使陣亡官兵得到準確的識別和妥善的安葬。」翟振華對記者說。

    他還考慮到,現在服役官兵中獨生子女的比例逐年上升,在未來作戰中,參戰官兵主要由獨生子女組成。參戰官兵及其親屬對戰場傷亡情況十分關注,如果傷亡官兵的善後事宜處理得不夠好,將直接影響戰役戰鬥的進程和結局。在官兵中配發軍人身份牌,體現了國家和軍隊對參戰官兵生命安全的極大關懷。

    「即使在現實的和平條件下,我們也需要配發軍人身份牌。」翟振華說。近年來,解放軍參加國際反恐、維和、救援等事務的機會逐漸增多。國內發生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時,解放軍官兵也要積極參加搶險救災,官兵也隨時面臨傷亡的威脅,配發軍人身份牌也有利於及時搶救和識別傷亡的官兵。

    設想中的我軍身份牌什麼樣

    解放軍官兵的軍人身份牌是什麼樣,翟振華建議說,在設計製作我軍的軍人身份牌時,可以使用不鏽鋼製作,規格約為30×50毫米,使用不鏽鋼鏈帶,邊緣加橡膠保護圈,每個官兵配發兩塊,採用雷射雕刻方式,正面內容主要是持有人的姓名、血型、部隊代號、軍兵種代碼、籍貫、軍人代碼或身份證號碼,背面內容可以填寫軍人主要職責、鼓舞士氣的戰鬥口號,或者具有本單位特色的個性化圖案,比如猛虎、雄獅、蛟龍、利劍等。

    他說,身份牌的研製建議由總裝備部有關部門牽頭,在借鑑吸收各國軍隊身份牌優點的基礎上,研製出具有我軍特色的身份牌。軍官身份牌的配發,建議由總政治部幹部部牽頭,每年院校學員畢業分配正式授予軍官軍銜時配發。

    士兵身份牌的配發,建議由總參軍務部牽頭,師旅團司令部軍務科具體操作,每年新兵訓練結束正式授予士兵軍銜時配發。身份牌製作設備以及耗材,由總裝備部作為正式裝備列裝並按時下發部隊。

    對於軍人身份牌的佩戴時機,翟振華建議,具體的時機、方法和要求,建議由總參軍務部具體研究制定,將來可以考慮正式寫入我軍《內務條令》。建議佩戴時機區分平時和戰時,平時部隊進行實兵演習和執行反恐、維和、國際救援以及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撲滅大火等任務時,參加官兵必須佩戴,戰時則所有官兵必須隨時佩戴。其餘時機,可由官兵妥善保管。

    官兵退出現役時,將其中一塊上繳所在單位的幹部和軍務部門統一保管,另一塊可作為留念由個人永久保存。

    

相關焦點

  • 中國軍人標識牌試用:集保障卡、電子傷票、身份標識等一體
    我軍標識牌樣式:主牌、副牌回望世界戰爭史,軍人身份牌早在美國南北戰爭時,北軍就在部隊中開始配發了。當時的身份牌非常簡單,只是一個小紙牌,上面寫著攜帶者所屬部隊的番號及本人姓名。雖然這種身份牌質地粗糙,並且作用單一,但它開創了世界軍事史上軍人佩戴身份牌的先河。
  • 解放軍今後有了身份牌,戰場上不再是無名英雄
    07式軍裝上的姓名牌只有姓名信息在現代戰爭環境下,要求軍人身份牌具備足夠的必要信息,以便在戰場上能夠迅速確定傷亡人員身份,同時能在最為殘酷的戰爭中不被輕易損壞保存下來。正是由於中國軍隊一直沒有配發身份識別牌,所以在歷史上遺留下相當數量的無名烈士而難以考證姓名。
  • 中國軍人標識牌自帶二維碼,與美軍「狗牌」大不同
    近日,有記者從軍委機關有關部門獲悉,解放軍軍人保障標識牌在陸軍某部試驗試用基礎上,在海軍、空軍、火箭軍等13支各類型部隊展開全面試驗試用,進一步檢驗各項戰技術指標,論證不同環境的應用模式、平時和戰時應用的組織模式以及拓展應用功能需求。而這一被譽為「戰場版」的保障卡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 我軍軍人保障標識牌試用 世界各國軍隊「狗牌」一覽
    作者:記者周遠來源:軍報記者一、美軍身份確認牌簡介美軍軍人身份牌俗稱為「狗牌」,英文名為「MilitaryDogTag」,正式名稱為「身份確認牌」。「狗牌」主要是用來證明軍人身份、記錄軍人信息的。(一)美軍身份牌的發展歷程身份牌早在美國南北戰爭時,北軍就在部隊中開始配發了。
  • 為什麼解放軍也開始為士兵們配發「狗牌」了呢?
    就在今年的時候,解放軍已經開始逐步著手準備為士兵配發身份識別牌,也就是我們看戰爭片裡面經常能夠看到的一個小小鐵片的牌子,上門印著這個士兵的名字和一些其他的相關信息。如果喜歡看美國戰爭片就知道這個身份識別牌被美國大兵戲稱為「狗牌」,但是,有人就會好奇了,為什麼解放軍部隊也開始為士兵配發「狗牌」了呢?如果說到配發狗牌,就不得不說道我國在從抗日戰爭以來,可以說打了不少的戰爭了,這些戰爭誕生了無數的無名烈士,很多戰士為了抵抗外來侵略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 揭秘比美軍更先進的中國版軍人標識牌
    報導稱,未來軍人身份標識牌中所存儲的醫療信息的安全性也是個問題,不過到目前為止,美國還沒有研製出能夠經受住戰區環境的電子身份標識牌。資料圖片:美軍軍用識別牌我軍軍人保障標識牌在陸軍某部試驗試用基礎上,已在海軍、空軍、火箭軍等13支各類型部隊展開全面試驗試用,而這個小小的軍人保障標識牌,可謂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它一時在網上因為引起熱議
  • 像美洲豹一樣可怕,中國軍人的作戰靴有玄機
    這是美國大兵對中國軍人的評價。中國的軍事裝備通過幾十年的發展,融入了許多科技元素,不僅讓士兵提高了作戰能力,也讓中國軍事裝備在國際上處於優勢地位。接下來介紹的軍人作戰靴,就暗藏了許多玄機。對於軍人的鞋子,很多人的映像一定還停留在哪一雙小小的解放鞋。1950年,中國的橡膠工業剛剛起步,為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物資保障,第一家膠鞋生產基地依洞庭湖畔而建。
  • 軍人是什麼範兒?剛做完手術立馬跑5公裡,右手斷了換左手開槍!
    對於軍人,不少人多用血性來形容這個群體,也有很多人覺得他們無非比普通人多拿了把槍,身上多了身戎裝而已,任何人穿上軍人那上槍他一樣有那個範兒!真的是這樣嗎?那可能是很多人對軍人還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是的,槍可以配發,軍裝可以買到,身體也可以鍛鍊,但是軍人的那種似乎生來具有的品質卻並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不敢保證所有軍人都是優秀有戰鬥力的士兵,但能保證有不少士兵他就有軍人的那個範兒,什麼是軍人?
  • 戰場上軍人能隨便用手機?集團軍副司令疏忽大意,指揮部慘遭斬首
    對於印軍基層士兵來說,玩手機是軍營生活中難得的趣事,一味嚴禁但卻也屢禁不止。當然了,對於軍官來說,印軍的管理還是隨意些的。第二:可以允許軍人保有手機,但是得由上級統一配發。上級配發的手機某種意義上可稱之為是軍用手機。軍用手機跟市面上功能多元化的智慧型手機有很大差別,如果說市面上的手機注重好玩兒的話,那麼軍用的關注點就是簡單、耐用。
  • 如今機械化裝備配發全軍,中國軍隊中還有騎兵的存在嗎?
    劇中中國軍人的亮劍精神感染了每一位觀眾,令筆者記憶猶新的是李雲龍部的騎兵連,在被日本鬼子包圍的情況下,明知自己不敵,連長孫德勝仍高喊:「騎兵連!進攻!」。在一次次的衝鋒中,騎兵連的熱血戰士都倒在了鬼子的軍刀下。但是,騎兵連的英勇精神得到了日本鬼子的敬重。  有人問,時至今日,機械化裝備配發全軍,中國軍隊中還有騎兵的存在嗎?
  • 星空迷彩的一大特色:按地域類型配發,效果果然非常棒
    其實這種偏黃色調的迷彩,無論是軍人身著的迷彩服,還是武器裝備的塗裝,僅從顏值上來看都是很好看的,當然了這樣的迷彩或塗裝在相應的地區也很符合實戰的需求。 當然了,我們的星空迷彩不是軍種迷彩,而隨著我軍全域機動作戰能力的提升以及維護海外利益的需求,僅僅有兩個版本的迷彩顯然是不夠用的。 所以,我們在星空迷彩體系中又看到了林地、城市和沙漠版。
  • 07式軍裝配發已十年,女文藝兵裙子比部隊配的花樣多,舞臺效果好
    那麼,部隊的軍事訓練和日常工作,可能不會因為高溫而停止,有那麼一句話叫做戰高溫鬥酷暑,這是解放軍的本色品質。從著裝上來講,解放軍07式軍裝的夏裝,也非常講究防暑,保證官兵的健康。    07式軍裝如今已經配發服役10年,回顧這一歷程,我們會發現,作為一名女軍人,在夏天可以選擇裙裝,也可以選擇褲裝,那麼具體有什麼規定呢,我們就來探尋一下吧。
  • 美軍三個時代的軍犬部隊,分工之細緻作戰之廣泛,這就是一段歷史
    他們只有10多年相比人類非常短暫的生命,但是這些在一線作戰的軍犬平均的生命時間只有2年。在「一戰」中,軍犬一歲就上戰場了,他們將承擔突擊、偵查、救援、排雷、通訊等等危險的任務。一戰軍犬這是一戰中的軍犬突擊部隊,他們在一線作戰中非常勇猛,頑強。
  • 澳大利亞一家醫院聘用貓做保安,配發專屬工作牌,網友:敬業喵
    據外媒,澳大利亞一家醫院正式聘用貓咪做安保,還給它準備了專屬工作牌。這隻貓已經出現在醫院門口一年時間了,每天與醫護人員同一時間來到此地,等到下班它才離開。這隻貓叫艾爾伍德,開始人們以為它是流浪貓,但後來發現它家就住在醫院對面,還有個雙胞胎兄弟。
  • 對越作戰中打得最丟人的一支部隊 戰後被撤銷番號
    在完成了預定任務後,我軍部隊開始從越南撤軍。到3月16日,參加這次邊境作戰的我軍部隊勝利完成作戰任務,於當天全部撤回國內。一個月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共殲敵57152人,其中擊斃47700餘人,擊傷7270餘人,俘虜2173人。雖然我軍指戰員歷經十年動亂,但他們走上戰場後,作風頑強,英勇善戰,對祖國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案。
  • 我軍十大特種部隊公開:東方神劍號稱皇牌部隊
    針對執行特種作戰任務時部隊要天上飛、水中行、荒野生存、小群多路等特點,這個特種大隊在演練中注重強化單兵野戰自我生存保障能力。他們打破常規,把單兵自我生存能力訓練時間增加了2/3,每年都到叢林、高山、沙漠、草原等生疏惡劣環境,進行3至4個月的野戰生存強化訓練,不住民房,不帶食物,先後探索出幾十種野外自我生存方法。
  • 陝西靖邊縣退役軍人周子軍:從戰火硝煙中走來
    這是邱少雲烈士生前所在的部隊,也是我軍威名赫赫的王牌部隊。1979年2月,越軍不斷對中國雲南邊境一線發起挑釁,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打響,周子軍所在的部隊奉命抵達前線。1985年初,周子軍因過硬的軍事本領擔任連隊代理排長兼班長。他探索出一套「以老帶新,以強帶弱,能者為師,共同提高」和「不打疲勞戰,不吃大鍋飯」的練兵方法,加強了官兵訓練效果。
  • 古德裡安:裝甲部隊如何與炮兵、工兵協同作戰
    處於固定陣地中的炮兵為坦克進攻提供的火力支援範圍與炮兵觀察員的觀測範圍一致。若觀察員能隨著坦克進攻前進,則火力支援範圍就可以達到火炮射程上限,隨後就必須轉換陣地,有時這會削弱支援效果。戰馬拖曳的炮兵不可能跟上進展順利的坦克進攻,而車輛牽引的炮兵做到這一點也很難,因此,裝甲部隊希望得到一支機動性和防護力足以立即跟隨坦克前進的炮兵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