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式愛情——是精神戀愛,還是同性戀?

2021-01-10 網易

  說到「柏拉圖式愛情」,人們總是和「精神戀愛」畫上等號。15世紀時期,義大利哲學家馬爾西裡奧·費西羅(Marsilio Ficino)最早提出「柏拉圖式愛情」這一術語,並作了相應解釋:柏拉圖式愛情是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而後,這種說法被廣為流傳。

  然而,卻有不少學者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說:「柏拉圖式愛情」不等於「精神戀愛」,而基本討論的是男同性戀。

  叔本華曾說:柏拉圖所謂的愛情,只是男人之間的感情。

  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一書的作者伊拉·瑞斯(Ira reiss)經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

  北大哲學系教授先剛也提出:柏拉圖在談論愛情時,如果不是全部,那也絕大多數都是指同性戀,尤其是指成年男子與少年男子之間的愛情。

  

  (柏拉圖和他的學生。圖源:維基)

  愛情作為文學家、藝術家的主要素材之一,它被刻畫得栩栩如生。然而,與文學藝術不同的是,哲學家卻從不同的角度去思量愛情:人類為什麼要有愛情?愛情的本質是什麼?

  柏拉圖,一位眾所周知的古希臘哲學家,他筆下所描繪的蘇格拉底,擁有無數的「情人」。然而,作為思想營造出來的藝術形象,蘇格拉底無非是柏拉圖自己的化身。那麼如何理解柏拉圖所在時代的愛情?

  在古希臘,「愛情」這個詞演化出了一個主動詞和一個被動詞。我們一般把主動詞,也就是主動者翻譯成「愛人」,被動詞,也就是被動的一方翻譯成「情人」。

  

  (一個成年男子與一位少年男子赤身裸體吸引對方。繪於公元前550-公元前525年,羅浮宮。圖源:維基)

  

「柏拉圖式愛情」不等同於「精神戀愛」

  費西羅提出「柏拉圖式愛情」的闡釋後,這種思想慢慢被傳承。經過時間的簡化或扭曲,直接簡化成了一句口號:「柏拉圖式愛情」就是「精神戀愛」,是沒有肉慾的愛情。雖然說沒有完全偏離柏拉圖討論愛情的本意,但也過於片面。

  古希臘時期,男人是喜歡女人的,但他們更喜歡男人。在柏拉圖的愛情觀裡特別明顯,他所討論的愛情基本上是男子之間的感情,就是同性戀。

  

  (裸體男少年在宴會上吹笛演奏。繪於公元前460年-450年。圖源:維基)

  

柏拉圖解讀愛情

  一個人為什麼會愛上另一個人?愛是什麼?在這裡,柏拉圖提出了三個問題:

  

  出於什麼原因愛?

  

  出於什麼目的愛?

  

  愛其本身還是依附其身的東西?

  

  針對這些問題,柏拉圖舉了個病人和醫生的例子,根據他的理論,病人會愛上醫生。

  

  病人之所以會愛上醫生,是因為病痛,病痛使他們缺乏健康,由於缺乏,所以他們去追求醫生,讓醫生給予他們健康,從而產生了愛。柏拉圖對此總結愛出的本質是「匱乏」。

  

  動力因:愛是出於一種匱乏。

  

  目的因:填補這種匱乏,得到滿足。

  

  愛情對象:能夠填補這種匱乏的事物。

  

  根據柏拉圖的結論,我們反過來看人類到底缺乏什麼。人們追求味覺的刺激,從而愛美食;追求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從而愛權貴;追求心靈的平靜,從而愛智慧......,人類追求的東西太多了,就像叔本華所說的:人帶著千百種需要來到這個世界上,其實就是帶著千百種缺陷來到這個世界上。

  在這麼多的愛裡邊,人與人之間的愛才是是最崇高的,是無與倫比的。也就暗示著人類最缺乏的其實就是人,人因為缺乏而去追求另一個人,然後得到滿足。

  

  (薩福(Sappho)和埃裡納(Erinna)在米蒂利尼花園。薩福是女同性戀鼻祖,她和她的女情人們生活在蕾絲波島(Lesbos),所以我們今天用「Lesbian」來指代女同性戀。西門·所羅門繪。圖源:維基)

  

人類的愛,是對完整人性的追求

  人愛一個物,得到它即可。但人愛一個人,滿足了一個人,那又如何才能滿足另一個人呢?

  這裡,柏拉圖在《會飲篇》裡藉助阿里斯託芬講的一個神話故事來回答。

  人原本分為三種,全男人、全女人和陰陽人。太陽生了全男人,大地生了全女人,月亮生了陰陽人。所以人繼承的太陽、大地、月亮的特點,人最初是球形的,兩個頭,四個耳朵,四條胳膊四條腿,一對生殖器官,所有的身體組成部分都是現在的兩倍。

  這時的人力量非常強大,他們決定推翻諸神的統治。諸神決定把人類一網打盡,但又害怕沒有人類就不會有獻祭,所以諸神就把人類劈成兩半,這樣既可以削弱人類的力量,又可以增加獻祭。劈開的傷口縫好扎繩,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肚臍。

  然而,被劈開的人都很想戀自己的另一半,他們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就久久地擁抱在一起,直到死都不放手。宙斯覺得這樣不好,就把人類的生殖器官移到前面,這樣,人類在擁抱的時候就可以交合。陰陽人擁抱交合後就會繁衍後代,延續生命。如果被劈開的是兩個男人或兩個女人,雖然他們不能交合,但是能互相安慰,平撫心靈。

  柏拉圖藉助阿里斯託芬講述的神話故事論證了他的匱乏理論,人類原本是完整的,而愛情只是追求這種原初狀態的完整性。

  

  動力因:恢復人的天性。

  

  目的因:追求完整的另一半,恢復天性。

  

  愛情對象:被劈開的另一半。

  

  

  (柏拉圖的《會飲篇》。德國畫家安瑟爾姆·費爾巴哈繪製。圖源:維基)

  

「情人」的愛是勇敢的

  在柏拉圖的愛情裡,主要是指成年男子與少年男子的戀愛,當時流行於古希臘尤其是雅典的貴族階層。成年男子愛戀美少年,屬於主動的「愛人」,被愛的少年則是「情人」。在這種關係中,處於被動一方的社會地位往往比較低,而主動方的社會地位則較高。

  斐德羅是一位美少男,當時是屬於年紀較小、地位較低的「情人」的一方。柏拉圖借《會飲篇》斐德羅的嘴,闡述了作為「情人」的內心渴望。

  斐德羅做出一個假設:如果組織一支全部由男子情侶組成的軍隊,這樣的軍隊就算人數少,戰鬥力卻會極強。因為他們不想在自己所愛的人面前丟臉,就算膽小鬼也會在愛情的激勵下變成勇士,所以一定會衝鋒陷陣,奮勇殺敵。

  一個假設當然不足以證明自己的觀點,斐德羅又開始舉例,用3個故事講出了作為「情人」的勇敢,故事暗藏玄機。

  

  阿爾克提斯因丈夫患有不治之症,奄奄一息。她去懇求命運女神幫助她的丈夫,命運女神告訴她,只要他的父母或妻子中有一人願意替他去死,他便可以活。他的父母不願意,但是妻子毅然決然地懇求願意替丈夫去死。阿爾克提斯的行為感動了諸神,最後讓她也復活了。

  

  俄耳浦斯非常懷念他死去的妻子,他追隨到陰間懇求冥神。冥神被他的琴聲所打動,答應把他妻子帶回陽間,條件是離開陰間前不能回頭。當快要返回陽間時,俄耳浦斯還是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妻子是否跟在後面,結果他妻子的靈魂又回到了冥府。諸神為了懲罰奧菲斯,最後他死在了女人的手裡。

  不是說愛情讓人勇敢麼?怎麼失敗了,於是他立馬話鋒一轉,講了第三個故事。

  

  阿喀琉斯是一位美少年,而且英勇善戰。他的愛人偽裝成他的模樣去參戰,被赫克託耳(Hector)殺死。阿喀琉斯誓死要為自己的愛人報仇。但他的的母親海洋女神告訴他,如果他殺了赫克託耳,他就會死,如果寬恕了他,阿喀琉斯就可以平安回家,長命到老。儘管如此,阿喀琉斯還是選擇殺了赫克託耳。正式因為阿喀琉斯珍視他的愛人,諸神佩服她的勇氣,所以死後他的靈魂被歌頌。

  斐德羅作為「情人」的一方總是缺少陽剛之氣,因此地位相對比較低下。那麼,斐德羅必然想要極力維護自己的地位。他想證明的是:愛人並不是懦弱的,相反,他們是勇敢的。你看阿爾克提斯願意替丈夫去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轉念一想,不對啊,阿爾克提斯是個女人,就算要證明自己勇敢也不能用地位及其低下的女人吧。所以他立馬又舉了俄耳浦斯的例子。他為了愛的女人跑到陰間,而且他是男的。但一說完,感覺又不對,俄耳浦斯失敗了。這個例子不好,再來一個。阿喀琉斯不就是最好的例子麼,他既是勇敢的美少男,作為「情人」一方,而且是個勇敢的男子,為了自己的愛人付出了生命,他為死去的愛人義無反顧,他就是妥妥的英雄。肯定了作為「情人」一方的付出及地位。

  所以,柏拉圖在這裡表述,一個人要想生活幸福,出身、地位、財富都靠不住,只有愛情像一座燈塔,指明人生的航程,給人無限的力量。

  

  (阿喀琉斯(Achilles)在為他的「愛人」普特洛克勒斯(Patroclus)包紮箭傷。圖源:維基)

  

「愛人」應該追求品德之愛

  古希臘成年男子和少年之間的戀愛是有年齡限制的。少年一般是12~17歲之間,剛好處於發育階段的男孩,若愛上小於12歲的男孩被認為是不道德的,同樣,成年男子之間的愛情也會為人所不齒。

  保塞尼亞斯和阿伽通就是這樣的一對。他們的愛情受到社會的詬病,他倆是一對不守規矩的情侶。作為「情人」的阿伽通已經過了30歲。

  所以在柏拉圖的《會飲篇》中,保塞尼亞斯就極力推崇高尚品德的愛,為自己辯解。他認為愛情本身無所謂好與壞,而僅當愛情導致善或惡的行為時才可以說愛有好壞之分。如果一個「愛人」是為了使他的「情人」的品德得到提高,是為了靈魂的交合,那麼他的愛是高尚的,是忠貞不渝的,是永不褪色的。但如果「愛人」只是為了肉體的欲望而去追求他年少的「情人」,那麼他的行為是卑鄙的,他的愛是短暫而世俗的,所愛的肉體一旦色衰,他就遠走高飛,背棄從前的信誓旦旦,他所有的甜言蜜語都變成了謊言。

  保塞尼亞斯認為只要遵守「品德」的愛情是應該被讚頌的,不管愛情雙方的年紀多大,只要不敗壞對方的「品德」,都是被允許的,即使是他的愛情也是純潔高尚的。

  他把愛神分為兩個,一個是天上的愛神,他指引人類熱愛美男子,愛的本質是靈魂和美德;另一個是地上的愛神,他指引人們愛女人和孩童,貪圖享樂和肉體。所以說天神之愛是值得讚美的,而地神之愛應該遭到譴責。

  柏拉圖把低等的肉慾之愛必做「狼對羊的愛」,這種愛,只是為了享受。另一方面,柏拉圖也體現了「男性真愛論」這一思想,品德高尚的愛才是真愛。

  

  (古希臘壁畫中,右側的成年男子試圖親吻少年。圖源:維基)

  

愛神也是不完滿的,他只是個精靈

  在《會飲篇》裡,柏拉圖借蘇格拉底講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神話故事。

  美神誕生的那一天,諸神設宴慶祝。富貴神喝得酩酊大醉,倒在宙斯的花園裡呼呼大睡。這時,貧窮神聽到屋內歡聲笑語,就跑去行乞,看到花園裡俊美的富貴神,愛慕至極,在富貴神不知道的情況下,與他交配,結果懷了孩子,有了愛神。

  愛神生下來後,有了父母兩人的特質:他的父親富貴神是無所不能的,總能完滿自足;而他的母親貧窮神總是一無所有,永遠在追求,得不到。

  所以愛是介於美與醜、真知與無知、神與人之間中間狀態的精靈。柏拉圖藉以隱喻人類的愛,他缺乏了之後就去追求,然後擁有,然後失去,再追求,再擁有,再失去,處於一個循環的模式,周而復始。

  

  (成年的愛神(Eros)。繪於公元前470年-450年間。圖源:維基)

  

肉體之愛與精神之愛是可以並存的

  在《會飲篇》最後一部分裡,蘇格拉底的小「情人」阿爾基比亞德喝得就其燻燻地跑過來。阿爾基比亞德是一位美少男,他酒後吐真言,各種的讚美他的「愛人」蘇格拉底。雖然說蘇格拉底長相醜陋,肉體上完全看不出他的美;但他被蘇格拉底的智慧、美德所折服,為他愛得死去活來,這上升為一種精神之愛。

  但是,阿爾基比亞德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對蘇格拉底肉體的追求。他想法設法與蘇格拉底單獨相處。甚至於,有一晚故意找話題跟蘇格拉底聊到深夜,留他同睡,關燈後脫了衣服就抱著蘇格拉底,但是什麼也沒發生。阿爾基比亞德借著酒勁跟大家哭訴。

  不只在此,柏拉圖在《斐德羅篇》中也承認,就算是所謂的精神戀愛可以容納肉體。他說,還沒有達到最高階段,處於較低階段的精神戀愛者,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求得肉體上的快樂,作為一個小小的犒勞。

  

  (蘇格拉底(Socrates)與「情人」阿爾基比亞德(Alcibiades)。圖源:維基)

  「柏拉圖式愛情」中的精神戀愛只是他觀念中的冰山一角,請不要如此粗暴的對待。

  老年的蘇格拉底牽著阿爾基比亞德的手,說:我還是很愛你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柏拉圖式的愛情與蘇格拉底式的愛情
    柏拉圖式的愛情與蘇格拉底式的愛情柏拉圖不僅僅接受同性戀為其社會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持一種浪漫的觀點,並在兩方面走得更遠。
  • 你相信「精神戀愛」嗎?世界上真的存在「柏拉圖式的愛情」嗎?
    二十幾歲的愛情是幻想,三十幾歲的愛情是輕佻,人到了四十歲時才明白,原來真正的愛情是柏拉圖式的愛情。——歌德01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世界文學領域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歌德,在二百多年前就曾說過,「真正的愛情是柏拉圖式的愛情」。百度百科上寫,所謂「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
  • 何謂「柏拉圖式愛情?」
    其實題目也是我跟幾個策劃人員一起想出來的,故意選了一個比較誘人的題目,叫《柏拉圖式愛情》。當然我還是希望回到嚴肅的學術問題上,我的目標比較簡單,就是給大家把柏拉圖式的愛情原原本本地還原一下,看看柏拉圖的愛情觀究竟是什麼樣的?以及對於我們有什麼意義?如果我們願意從裡面汲取一些什麼東西的話。
  • 柏拉圖式愛情(精神愛情)
    愛你是曾經不愛你是以後至尊寶說: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精神戀愛:柏拉圖式愛情,也稱為精神戀愛,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愛情,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
  •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
    柏拉圖式愛情(精神愛情)柏拉圖式愛情,也稱為精神戀愛,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愛情,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係。柏拉圖式愛情根植於古希臘的理性主義傳統和同性戀愛風尚。哲學界對愛情的定義是理性的,所以它包容了如:道德、責任、義務等等這些充滿人類理性光芒的社會化的衍生物。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才是最好的。
  • 柏拉圖式愛情:無關風花雪月,只有精神戀愛,你們相信這種愛情嗎
    相信大家都曾經聽說過柏拉圖式的愛情,但是卻有很多的人都不懂他的意思,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許多的人更多的只是因為生理需求,可能兩個人之間沒有感情上的交流,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的這種戀愛更加符合現代化城市的人的步伐,因為沒有多少人有時間有精力去談一場戀愛,進入社會並不像在學校的時候,有大把的青春和時間可以和喜歡的人一起春花雪月
  • 「柏拉圖式愛情」到底是什麼樣的?
    其中關於愛情的,後來被簡稱為「柏拉圖式的愛情」,對後世影響巨大,那麼這樣的愛情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作為哲學家的柏拉圖,他首先關注的是對人的思考,理性的思考。柏拉圖有一個「洞穴比喻」很出名,其中那些看到牆壁上影子的人以為看到了世界的真相。哲學家都自己的思想能指引普通人找到光亮的源頭,找到真相。
  • 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愛情
    其實同時期的中國也有同性戀現象,只不過我們傳宗接代的觀念強大,同性戀不為社會所容,就用「龍陽」「斷袖」「分桃」等一些詞兒遮掩過去了。說偏題了,回到柏拉圖式的愛情,我們看到柏拉圖讓蘇格拉底愛的太形而上了,他們愛的實際上已不是人,而是智慧、是美本身,而他們達到愛的本質的途徑,是男人之間的愛。這肯定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柏拉圖式的愛情。
  • 精神戀愛?在這個時代,「柏拉圖式愛情」或許只是一個笑話
    在如今這個時代,你還會相信有那種只在乎精神的戀愛嗎?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人腦子有病,有人會覺得他們就是在裝。可我依舊是那句話,很多時候,你沒有見過的事情,並不代表就是沒有。大學時有一位室友性格比較奇怪,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但是本身很優秀,長得也帥,還是學神級別的人物。
  • 柏拉圖式的愛情:我們需要一個靈魂伴侶
    其次這個跟我講的女孩才19歲,她真的懂得什麼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嗎?柏拉圖式愛情,也稱為精神戀愛,只愛靈魂不愛肉體的一種方式。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愛情,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潔愛情。柏拉圖於《會飲篇》中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
  • 柏拉圖式戀愛?別做夢了!
    範師傅說:千萬別說我想談一場柏拉圖式戀愛,如果你真的知道了什麼是柏拉圖式戀愛,你怕是躲都來不及。做多了情感老司機,總有小女生向我吐槽:「範師傅,你說我男朋友怎麼就色眯眯的,老對我動手動腳的,就不能談一場柏拉圖式的戀愛嗎?」
  • 西方的哲人柏拉圖提出了另一種戀愛形式,那麼是哪樣的戀愛形式呢
    柏拉圖式戀愛(Plato and his companions)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係。
  • 你了解柏拉圖愛情嗎,當今社會是否真實存在柏拉圖式愛情。
    並稱為「古希臘三賢」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三個人在哲學方面的造詣都很大。有一種戀人之間的關係叫做柏拉圖式戀愛不知道你是否聽過?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這種只追求精神上的戀愛在當今社會能存在多少?
  • 追求柏拉圖式戀愛的幾大星座,即便精神上的戀愛他們也是認真的
    導讀:追求柏拉圖式戀愛的幾大星座,即便精神上的戀愛他們也是認真的男人要堅持做自己就算是你也一樣有著和女人們相同的追求愛和幸福的權力,只有在你能夠真正做到為愛不停歇的付出能夠為愛不停求索的時候幸福才會來敲門。
  • 情感攻略|柏拉圖式愛情的意義是什麼
    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什麼意思 柏拉圖式愛情的意義是什麼相信大家都一定聽說過柏拉圖式的愛情,但是卻又不知道柏拉圖式的愛情具體是什麼意思。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人們談戀愛已經不僅僅是精神上面的感情。很多人都是因為生理上面的需要。
  • 你真的懂「柏拉圖式的愛情」嗎?看完本文你會顛覆三觀!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從古至今,這個話題被討論了無數次,仍沒有一種令所有人滿意的答案。在關於愛情的討論中,「柏拉圖式的愛情」被人討論的最多。這個詞在青少年當中非常流行,他們也不懂什麼叫「柏拉圖式的愛情」,卻整天掛在嘴上,像是柏拉圖附體似的。我想說,千萬別碰「柏拉圖式的愛情」,因為這種愛情太高大上,一般的小夥伴hold不住。
  • 何謂「柏拉圖式戀愛」
    眾所周知,「柏拉圖式戀愛」的另一個稱呼,就是「精神戀愛」,顧名思義,是指處於戀愛關係當中的兩個人,只停留在精神方面的欣賞和維持,而在實質方面卻沒有什麼進展。那麼,這種戀愛情況,怎麼會冠以「柏拉圖」之名呢?
  • 「柏拉圖式的愛情」
    人們以為愛情只是男男女女,如痴如醉,金錢,衣服,相貌與身體。古希臘推崇知識與美德的交流,認為最高貴的是男人之間的愛。男人具備兩種生育能力。一種是身體的生育能力,一種是心靈的生育能力。身體的生育能力是平凡生命期望實現永生的途徑,而心靈的生育能力孕育智慧和美德,詩人和劇作家、哲學家因具備這種能力而令人欽慕。
  • 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
    提到柏拉圖,大家日常生活中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觀念中,這位古希臘哲學家的名字和精神戀愛結合在一起。那麼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是什麼呢?他的名字為什麼會和精神戀愛聯繫到一起?後人牽強附會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到底符不符合柏拉圖的本意呢?我們今天從他的思想開始聊起,最後再揭曉答案。柏拉圖,出身於雅典的一個貴族世家。
  • 有誰能懂柏拉圖式的愛情?
    1.理想式2.純精神3.雙方平等4.完美5.自由1.理想式柏拉圖式的愛情是一種理想式的愛情觀。2.純精神柏拉圖式愛情是一種純精神愛情觀。追求心靈的溝通。當心靈的溝通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候的思想是最好的。當人類對沒有對肉慾的追求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一個生命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級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美好而又道德的人性強於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