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個選擇:到臺灣讀大學(錯過這些信息又要等一年)

2021-01-19 我們生活的世界


2014年7月,桃子從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碩士班畢業。


5月21日開始到6月17日,大陸8省市的高三學生,可以申請去臺灣念本科了!戶籍地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湖北及遼寧的高考生可以憑高考成績直接申請報考,最低門檻是二本線,符合條件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這個機會哦!這幾年身邊有許多朋友都把孩子送去臺灣念大學了,也有很多人在後臺詢問我去臺灣念書的一些問題,桃子整理了赴臺讀書問答,歡迎轉發給身邊的朋友。


整理=藺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以下回答參考「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資料,均以2015年4月數據為準,並以桃子個人經歷作為輔助參考。


1、請問怎麼才能去臺灣讀書?


有意向報考臺灣大學及碩博士班的讀者,一定要關注這個網站「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簡稱陸生聯招會,網址為 http://rusen.stust.edu.tw/),每年的報名簡章都在這個網站發布。大陸戶籍學生前往臺灣就讀,一律須經陸生聯招會統招管道,線上報名提出申請。

目前去臺灣念大學,戶籍地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湖北及遼寧的高考生可以憑高考成績直接申請報考。根據今年公布的招收大陸學生就讀臺灣高校學士班(即本科)簡章,5月21日起至6月17日下午5時可報名,門檻仍是分數達當地二本線。臺灣公立大學招收陸生名額仍是每校5名,多數公立大學門檻是一本線,也有老牌私校如輔仁大學、東吳大學都把標準提高到一本線。

去臺灣攻讀碩博士的同學,須畢業自臺灣當局所採認的129所高校(具體名單見陸生聯招會網站),應屆畢業生要求當年參加高考之戶籍所在地必須是在北京、上海等以上要求8省市;非應屆畢業生,需當前居民身份證為8省市所發(非學校集體戶)。今年碩博士班報名已經在4月1日截止。

需注意事項:

線上報名後,最好能時常查看報名系統,我曾出現過未通過資格審查的烏龍事件,後直接致電臺灣「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在15分鐘內糾正。若當下沒有發現,很可能就錯失申請機會。

2、去臺灣讀書要走哪些流程?

如果確認自己符合以上資格要求,可在簡章規定時間內,至陸生聯招會網站「在線報名」區進行網絡報名。報名成功後,以航空掛號或EMS方式繳寄材料至位於臺南市的「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需繳交的具體材料及寄送地址,參見每年招生簡章。

需注意事項:

A.報考碩博士班,每人只有5個志願,每個志願需繳納新臺幣1350元新臺幣(相當於人民幣270元),繳費後即便未能錄取也不退費。因為目前兩岸尚不能直接用人民幣、新臺幣結算,採用EMS電匯時,要預留幾天到帳時間。

B.材料需一次性交齊,不能補交。

C.去臺灣讀書,至少要開立10萬元(含)人民幣的金融機構存款證明。

D.確定報名後,大陸考生需要向大陸地區「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網址為:http://hxla.gatzs.com.cn/)申請畢業證書、學歷證書及歷年成績單認證。申請認證的考生需在報名系統上傳「認證費匯款單(郵局匯款收據)(收執聯)」。

E.臺灣各招生學校系所,根據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綜合審查後,會進行錄取結果的預分發和正式分發,在簡章公布的這兩階段錄取結果分發期間,最好能勤上網查看,以免錯過。

F.被臺灣高校錄取後,後續需辦一系列兩岸所需手續,每個學校、每個省市的要求均不同,一般都會有專人負責聯絡。

3、去臺灣讀書所需的花費

這與個人的消費習慣、在讀城市、就讀學校均有關係。根據桃子的觀察,臺北、新北兩市消費水平最高;學校提供宿舍與在外租房花費相差較大,尤其在臺北、新北兩市;女生的消費相應比男生要高。

參考陸生聯招會網站官方問答

Q:在臺求學費用高嗎?

A:以各校公告為準,以下信息僅供參考,就讀學校所在區域及個人消費而有不同:

學雜費1年約2萬5千 RMB左右

生活費1個月約2,000-3,000 RMB左右

住宿費1學期1,800-2,500 RMB左右

課本費一學期(半年)約600-1,200 RMB左右

另有往返機票、旅行、生病等額外花費未計算在內。

4、陸生畢業後的出路有哪些?

這與個人選擇、每年政策有很大關係。但陸生赴臺就讀已是第五年,共同面對的問題是,畢業後無法在臺工作,且畢業後一個月之內,必須從臺灣離境。


目前我所認識的第一屆陸生本科生尚未畢業,已經畢業的碩博士班陸生,有部分選擇繼續在臺灣,或歐美日等國家繼續深造,有部分選擇回大陸工作。不久前與已畢業的杭州陸生聚會,發現一部分陸生碩士畢業後進入國企、大型民企及事業單位,薪水及待遇均算不錯,但也有部分陸生的就業狀況並不佳。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臺辦、公安部及教育部四部聯合發文,「赴臺陸生在落戶、工作、創業及相關公共服務方面,享受留學人員享受相關政策待遇」(如杭州可落戶,可免搖號買免稅車,雖然手續很麻煩);「赴臺陸生回大陸機關、事業和企業等單位就業,可享受大陸高校畢業生政策待遇」,所以陸生在就業、創業身份上,既有可能獲得政策優惠也有可能遭遇身份尷尬。

5、在臺灣讀書有哪些好處?

我曾總結在臺灣讀研的好處:小班教學,一個班最多12人,少則三四個人,課堂討論很充分。同學很多樣,來自東歐、西歐、北歐、東南亞、中東各地都有,老師幾乎都是留日留美背景,英文教材幾乎每門課佔一半以上。但是相比香港,全英文授課的課程較少,英語學習的氛圍也沒那麼濃厚,大部分學校、系所都設有英文成績畢業門檻。


學校對畢業論文非常重視,非得言之有物,很多學長姐因為找不到合適選題或做不出研究結果,推遲到六年畢業(文科)甚至肄業。目前除了陸生無法做研究助理(政治問題),在學業上,臺灣的教育確實很紮實,尤其是國立大學和一些優勝的私立大學,教學質量更高。


「臺灣私人訂製」曾發過著名雜文家徐迅雷老師的一篇文章《到臺灣讀大學》,文中介紹了他的女兒在中國文化大學就讀三年期間的種種收穫,回復60可閱讀。

6、請問臺灣的研究生要讀幾年?

博士學位修業年限為2至7年; 碩士學位修業年限為1至4年。一般碩士大約2年可畢業, 實際要依個人學習狀況而定。據桃子所知,有念工科碩士的陸生在一年半內畢業離臺,相對來說文科碩士修業年限較長,很可能需要學習兩年半到三年。

7、請問到臺灣讀書,可以申請獎助學金嗎?

目前陸生在臺灣不能申領政府獎學金,但部分學校、科系會提供企業、私人獎學金。許多在臺讀本科的陸生因為學習成績優異,可以申請學校的「書卷獎」。


陸生申請學校時,可到陸生聯招會網站查詢(在線簡章/優秀陸生獎助學金查詢系統),如果沒有出現這個學校,就表示該校尚未提供獎助學金。另外可以直接跟學校、系所,詢問相關獎學金申請的問題。

8、到臺灣就讀可以打工、兼職嗎?

不可以。根據臺灣法規,目前僅有依親居留、長期居留大陸人士可以在臺工作,其他大陸地區人士在臺均不得從事工作。因而,陸生在臺就學期間,不得從事專職或兼職工作。

9、請問在臺灣就讀取得的學位,大陸地區承認嗎?

陸生須在臺灣修完全部規定課程,並取得臺灣高校頒發的學位證書,方可作為大陸有關部門認證的依據。在臺灣「陸生聯招會」和「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備案的大陸學生在臺灣學業期滿,獲得臺灣高校頒發的學位證書,大陸教育行政部門是予以承認的。

需注意事項:

畢業返回大陸後,記得到「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http://www.cscse.edu.cn/)」進行臺灣學歷認證。

10、到臺灣就讀可以參加臺灣的醫療、傷害保險嗎?

目前陸生尚沒有納入到臺灣的全民健保制度中。但註冊後,學校會幫忙投保醫療傷害保險。陸生需要先自費看診,再持門診收據、診斷證明書等向保險公司申請支付看診費用。以桃子的經驗,商業保險理賠並不是很麻煩,每隔一段時間保險公司會固定到學校辦理理賠,只是理賠金額比較低,基本可以涵蓋感冒、發燒等常見病。

11、臺灣公私立學校的差別

臺灣的大學分為普通大學及科技校院(包含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兩類,普通大學屬於綜合大學,各種專業都包含;而科技校院就是屬於應用型大學,所設立的專業比較偏向實務應用方面的,所以像哲學、地理、文學等專業就沒有設立。


參與招收陸生科技大學和技術學院都具有本科以上的學制(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有些甚至有博士學位學制,是屬於應用型高校,相當於大陸的二本學校,不同於大陸的職業院校。


通常來說,普通大學的師資會比技職院校來得好,公立大學會比私立大學好,主要在於公立大學所受到的政府補助會比私立大學多許多。公立大學也分國立、市立不同級別,所獲得的資源也相對有厚薄之分。


不過,有一些私立普通大學,尤其是老牌的大學,如輔仁大學、淡江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長庚大學、元智大學、中原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等,可獲得的來自社會及政府的補助也並不少,也是本地學生的熱門之選,相比之下,一些公立的技職院校,資源還會弱勢許多。

12、臺灣是不是藍綠對抗嚴重,遊行示威活動很多?(臺灣社會是不是都很講政治啊?)

臺灣社會確實遊行、示威活動不斷,但這是臺灣人民表達自己訴求的方式,一般發生在總統府、中正紀念堂、臺北車站等標誌性建築物周圍,如果不想參與其中,可以選擇避開。


身處校園的陸生,相對來說,念理工科專業的,身邊政治氛圍會淡許多,文科如政治、歷史等專業,可能遇到的衝擊會相對多一些。


就桃子觀察,在日常生活中,北部政治氣氛最淡、南部最濃的結論並不一定成立,而與個人所遇的小環境有很大關係。臺灣南部的人情味很濃厚,中部人政治色彩較淡,北部地區則往往只是因地域之便,成為政治角力的現場。想要體驗或者想要避免的陸生,可以在較大空間裡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查找公眾號taiwanshiguang關注「臺灣私人訂製」,回復【文藝】逛書店、看書展、喝咖啡;回復【旅行】感受新竹、苗慄、花蓮、臺東、綠島的風景;回復【觀察】看臺灣社會的不同面向;回復【尋找】一起尋找變革社會的年輕人。

相關焦點

  • 一年讀600多本書的山東大學「圖書館女孩」走紅,網友熱議
    一年讀600多本書的山東大學「圖書館女孩」走紅,網友熱議 「中國青年報」微信公眾號 2018-10-11 10:30
  • 臺灣女孩到南京讀大學:愛南京的梧桐,愛南京那特殊的人文氣息
    愛上一座城, 可能因為一個人、一個故事, 而她, 因為一股特殊的人文氣息愛上南京。 戴安來自臺灣宜蘭,高中之前的她一直在臺灣生活。因為特別喜歡看大陸電視劇,她來到大陸上學。
  • 一年考取10張證 臺灣大學男生被封「金融證照王」
    中新網3月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南華大學財金系大四學生陳德中,讀三年級時,在一年內考取10張金融專業相關證照,榮登該系年度「金融證照王」,目前已考取14張金融專業證照。他今年立下目標,期許能在畢業前取得17張金融專業證照,為未來投入職場做好準備,也為南華大學財金系創下最多證照紀錄。陳德中目前已考取14張金融專業相關證照,榮登該系年度「金融證照王」。
  • 臺灣有些大學最好別報 有些大學有「錢途」
    大陸學生報考臺灣高校工作正在火熱進行,哪些大學排名靠前,哪些大學有「錢途」,哪些大學要慎重報考,畢業後會面臨什麼問題,這些都是學子們事先必須掌握的資訊。導報記者梳理了相關「大數據」,希望能對你填報志願有幫助。
  • 朱一龍上大學那年你在幹嘛?也許你們早該相遇,但卻一再錯過!
    此前,就曾在網上看到過朱一龍即將畢業後剛畢業時寫的日記,滿滿都是對大學生活的不舍與懷念,到現在龍哥還是這麼說,可見是真的很懷念大學生活。博主說,朱一龍在北京上大學那年,她也剛好在北京開始工作,是一個對未來充滿不確定的小白領,租住在人大雙榆樹的8人合租公寓裡。朱一龍的粉絲都知道,大學前,朱一龍一直生活在武漢。博主說。朱一龍讀高中的時候,她剛好在武漢上大學,每天忙著談戀愛,打傳奇,打天堂,混日子。博主很長一段時間都與朱一龍在同一座城市,但從未相遇。
  • [兩岸春節]到臺灣,這些臺式民俗活動不容錯過
    美麗的寶島臺灣與祖國大陸血肉相連,息息相關。臺灣過年的民間風俗,跟祖國大陸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獨特之處。臺灣地區過年有何特別的習俗?如果這個春節你到臺灣去,那這些民俗活動不容錯過——  在臺灣,小年夜指除夕前一天,臺灣人按習俗在這一天要拜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拜天公很有講究,要選擇「吉時」,還要準備「五牲」做供品,包括豬肉、雞肉、鴨肉、魚肉和豆腐乾。
  • 高考300分成績不好可以讀什麼大學
    高考成績的高低決定著我們大學選擇,高考考個好成績,可以選到一個好學校和一個滿意的專業。如果高考只有300分310分,沒有上本科線,剛好達到專科線還有大學可以讀嗎?選擇什麼大學讀比較好?高考成績不好,280分,300分剛上專科線的話還是能夠有大學讀的。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考慮:報考大學的冷門專業要想上個好大學可以選擇心儀學校的冷門專業,或者一些分數要求比較低的專業。
  • 研究生@東吳大學法律系
    鑑於已有同學作了相關分享(參見本公眾號之前推送的《研究生@臺灣大學法律系》),關於赴臺就學的申請途徑及準備在此不多贅述,本文僅針對個人在臺灣學習生活的經驗做一些分享。武大法學院本科階段就有到東吳的交換生計劃,恰好和那幾位有到東吳交流的交換生關係不錯,聊了幾次並且考慮到東吳大學在國內的歷史以及其英美法的法律教育特點,讓我覺得東吳的法學教育確實很有吸引力。最後雖然也被香港城大的LLM錄取,但考慮到語言氣候環境生活開銷等等綜合因素,還是選擇來東吳來作為研究生的學習階段。那麼,東吳的法研所學習有什麼特色呢?
  • 在亞洲第一的傳媒院校香港浸會大學讀碩士,收穫世界名企入場券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有很多不同的碩士課程:包括傳理學文學碩士課程、傳媒管理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國際新聞文學碩士課程、影視與新媒體製片管理文學碩士課程、人工智慧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課程,這些都是一年制的課程,還有一個比較特別,是三年制的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製作碩士課程。
  • 女孩子遲早要嫁人,讀那麼多書幹嘛?
    「女孩子遲早要嫁人,讀那麼多書幹嘛,也可以一邊工作一邊讀大學,才幾千塊錢不到」這是嬸嬸隨口說的一句話,嬸嬸說的「一邊工作一邊讀大學」指的是國家開放大學(電大),因為她剛好單位有學歷提升的政策,通國家開放大學考取了「大專文憑」高考分數300分,應不應該「讀個大專」 而妹妹
  •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與臺灣亞洲大學洽談合作辦學
    中國臺灣網4月29日吉安訊 4月18日上午,臺灣亞洲大學兩岸學術交流處副處長陳朝鍵博士在吉安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副調研員胡琿的引領下,來到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商談合作辦學事宜。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李家林、辦公室主任陳霄虹和國際合作交流處龔萌熱情地接待了來訪客人。
  • 從「70後」到「90後」,我們和三個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臺灣人聊了聊
    而在十九大結束後至今近一個月時間裡,已有越來越多的「王裕慶們」站出來,大聲喊出:「我們是中國人。」 他告訴參考消息,很多臺灣人在社交媒體上加他為好友,就是為了對他的政治信仰表示支持。 王裕慶生在臺灣,今年39歲的他有20多年是在加拿大度過的:在加拿大接受了完整的西方教育,畢業於多倫多約克大學東亞研究系。 「我讀的約克大學是有白求恩學院的。」他對參考消息強調,在加拿大時,他就已經開始接觸和學習馬克思主義了。
  • 一位MIT博士的自述:我為什麼要讀博士
    我知道很多人在選擇要不要念研究所時,是看對未來的就業有沒有幫助,甚至是沒有選擇的空間而被家長強迫升學。我從國中起就很清楚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但我並不是會做長遠規劃的人,而是走一步算一步,因為我覺得世界變得太快,提前規劃五年十年後的職業道路並沒有太大意義。所以我雖然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歡寫程式和研究新東西,但我一直到大四才決定要念碩士班,到了碩士班才決定要念博士班。
  • 大學讀什麼專業比較好?學姐來支招:這些專業更容易找工作
    隨著高考的來臨,考生們都在進行緊張的複習,然而在高考完後,他們還要面臨一個大問題,那就是選學校選專業的問題。很多考生都感到非常困擾,讀了這麼多年書,就是為了上大學,但是考上大學了,讀什麼專業比較好呢?有些同學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目標,但是有些同學卻只顧著讀書,也沒想過將來要幹什麼。
  • 臺灣中華大學 大陸辦推介會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由於臺灣當局的條件太苛刻,使得臺灣大學招收陸生工作不太理想。各大學紛紛走進大陸,開辦推介會,希望把握最後的時間,擴大影響,招收更多的優秀陸生。「2011年陸生赴臺灣修讀學士學位推介會」於14日上午10時在福州舉行,由福州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蔡聖會長主持,邀請臺灣中華大學招生處袁正績處長,報告2011年陸生赴臺灣修讀學士學位報名流程及目前報名狀況。  中華大學位於新竹市,鄰近科技重鎮新竹科學園區,旨在培育高級專業人才,奠定科技產業基礎,目前有6個學院,27個學士班,以及碩士班、博士班之綜合型大學。
  • 臺灣東吳大學教授到山東大學交流參訪
    (圖片來源:山東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7月25日濟南消息  日前,臺灣東吳大學中文系主任林伯謙教授到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進行訪問。  山東大學副校長張永兵會見了林伯謙。張永兵對林伯謙教授的來訪表示歡迎,介紹了學校的各方面發展情況,並與林伯謙教授回顧了山東大學與東吳大學多年來愉快的交往歷史,表達了進一步加強兩岸高等教育融合發展,推進雙方合作的共同願望。
  • 澳大利亞留學 最難入讀的專業及大學
    >>>進入搜狐出國頻道    >>>去《搜狐出國》微博看看  想出國留學的學生和家長都有個念頭,既然是要花幾十萬上百萬的費用出去讀書,那就一定要讀最好的學校。
  • 名牌大學的普通專業和普通大學的王牌專業,該如何選擇?
    5、是否認定某一專業 如果你不是100%確定要讀某個專業,那麼選擇綜合水平更高的較好,給自己多一些選擇。 並且,你讀的也不一定是你想要讀的專業,你想要讀的專業也不一定是你將來會去做的行業,而你所畢業的學校,卻永遠都是你的母校。
  • 你還認為「讀大學」沒用嗎?「讀」和「不讀」的差別在哪裡?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2020年全國高等院校畢業人數874萬人(含大專生),從當年的「天之驕子」到辦公室裡人人都是。在「讀大學」實用性的質疑聲中,出現了高考「棄考」的新聞,難道「讀大學」真的沒有用嗎?
  • 為什麼明星也要爭前恐後讀MBA?
    看到人家好看、又有錢,關鍵還愛讀書,我們這些普通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那麼你知道嗎,為什麼他們都要爭先恐後去讀MBA呢?  這其實也是因為大學是一個可以反思的地方,是一個可以從繁忙的生活中抽身出來安靜學習的地方。明星回到學校,可以暫時離開日常事務,離開演藝的環境、商業環境,進入到一個純粹的思考環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