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桃子從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碩士班畢業。
整理=藺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以下回答參考「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資料,均以2015年4月數據為準,並以桃子個人經歷作為輔助參考。
1、請問怎麼才能去臺灣讀書?
有意向報考臺灣大學及碩博士班的讀者,一定要關注這個網站「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簡稱陸生聯招會,網址為 http://rusen.stust.edu.tw/),每年的報名簡章都在這個網站發布。大陸戶籍學生前往臺灣就讀,一律須經陸生聯招會統招管道,線上報名提出申請。
目前去臺灣念大學,戶籍地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湖北及遼寧的高考生可以憑高考成績直接申請報考。根據今年公布的招收大陸學生就讀臺灣高校學士班(即本科)簡章,5月21日起至6月17日下午5時可報名,門檻仍是分數達當地二本線。臺灣公立大學招收陸生名額仍是每校5名,多數公立大學門檻是一本線,也有老牌私校如輔仁大學、東吳大學都把標準提高到一本線。
去臺灣攻讀碩博士的同學,須畢業自臺灣當局所採認的129所高校(具體名單見陸生聯招會網站),應屆畢業生要求當年參加高考之戶籍所在地必須是在北京、上海等以上要求8省市;非應屆畢業生,需當前居民身份證為8省市所發(非學校集體戶)。今年碩博士班報名已經在4月1日截止。
需注意事項:
線上報名後,最好能時常查看報名系統,我曾出現過未通過資格審查的烏龍事件,後直接致電臺灣「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在15分鐘內糾正。若當下沒有發現,很可能就錯失申請機會。
2、去臺灣讀書要走哪些流程?
如果確認自己符合以上資格要求,可在簡章規定時間內,至陸生聯招會網站「在線報名」區進行網絡報名。報名成功後,以航空掛號或EMS方式繳寄材料至位於臺南市的「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需繳交的具體材料及寄送地址,參見每年招生簡章。
需注意事項:
A.報考碩博士班,每人只有5個志願,每個志願需繳納新臺幣1350元新臺幣(相當於人民幣270元),繳費後即便未能錄取也不退費。因為目前兩岸尚不能直接用人民幣、新臺幣結算,採用EMS電匯時,要預留幾天到帳時間。
B.材料需一次性交齊,不能補交。
C.去臺灣讀書,至少要開立10萬元(含)人民幣的金融機構存款證明。
D.確定報名後,大陸考生需要向大陸地區「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網址為:http://hxla.gatzs.com.cn/)申請畢業證書、學歷證書及歷年成績單認證。申請認證的考生需在報名系統上傳「認證費匯款單(郵局匯款收據)(收執聯)」。
E.臺灣各招生學校系所,根據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進行綜合審查後,會進行錄取結果的預分發和正式分發,在簡章公布的這兩階段錄取結果分發期間,最好能勤上網查看,以免錯過。
F.被臺灣高校錄取後,後續需辦一系列兩岸所需手續,每個學校、每個省市的要求均不同,一般都會有專人負責聯絡。
3、去臺灣讀書所需的花費
這與個人的消費習慣、在讀城市、就讀學校均有關係。根據桃子的觀察,臺北、新北兩市消費水平最高;學校提供宿舍與在外租房花費相差較大,尤其在臺北、新北兩市;女生的消費相應比男生要高。
參考陸生聯招會網站官方問答
Q:在臺求學費用高嗎?
A:以各校公告為準,以下信息僅供參考,就讀學校所在區域及個人消費而有不同:
學雜費1年約2萬5千 RMB左右
生活費1個月約2,000-3,000 RMB左右
住宿費1學期1,800-2,500 RMB左右
課本費一學期(半年)約600-1,200 RMB左右
另有往返機票、旅行、生病等額外花費未計算在內。
4、陸生畢業後的出路有哪些?
這與個人選擇、每年政策有很大關係。但陸生赴臺就讀已是第五年,共同面對的問題是,畢業後無法在臺工作,且畢業後一個月之內,必須從臺灣離境。
目前我所認識的第一屆陸生本科生尚未畢業,已經畢業的碩博士班陸生,有部分選擇繼續在臺灣,或歐美日等國家繼續深造,有部分選擇回大陸工作。不久前與已畢業的杭州陸生聚會,發現一部分陸生碩士畢業後進入國企、大型民企及事業單位,薪水及待遇均算不錯,但也有部分陸生的就業狀況並不佳。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臺辦、公安部及教育部四部聯合發文,「赴臺陸生在落戶、工作、創業及相關公共服務方面,享受留學人員享受相關政策待遇」(如杭州可落戶,可免搖號買免稅車,雖然手續很麻煩);「赴臺陸生回大陸機關、事業和企業等單位就業,可享受大陸高校畢業生政策待遇」,所以陸生在就業、創業身份上,既有可能獲得政策優惠也有可能遭遇身份尷尬。
5、在臺灣讀書有哪些好處?
我曾總結在臺灣讀研的好處:小班教學,一個班最多12人,少則三四個人,課堂討論很充分。同學很多樣,來自東歐、西歐、北歐、東南亞、中東各地都有,老師幾乎都是留日留美背景,英文教材幾乎每門課佔一半以上。但是相比香港,全英文授課的課程較少,英語學習的氛圍也沒那麼濃厚,大部分學校、系所都設有英文成績畢業門檻。
學校對畢業論文非常重視,非得言之有物,很多學長姐因為找不到合適選題或做不出研究結果,推遲到六年畢業(文科)甚至肄業。目前除了陸生無法做研究助理(政治問題),在學業上,臺灣的教育確實很紮實,尤其是國立大學和一些優勝的私立大學,教學質量更高。
「臺灣私人訂製」曾發過著名雜文家徐迅雷老師的一篇文章《到臺灣讀大學》,文中介紹了他的女兒在中國文化大學就讀三年期間的種種收穫,回復60可閱讀。
6、請問臺灣的研究生要讀幾年?
博士學位修業年限為2至7年; 碩士學位修業年限為1至4年。一般碩士大約2年可畢業, 實際要依個人學習狀況而定。據桃子所知,有念工科碩士的陸生在一年半內畢業離臺,相對來說文科碩士修業年限較長,很可能需要學習兩年半到三年。
7、請問到臺灣讀書,可以申請獎助學金嗎?
目前陸生在臺灣不能申領政府獎學金,但部分學校、科系會提供企業、私人獎學金。許多在臺讀本科的陸生因為學習成績優異,可以申請學校的「書卷獎」。
陸生申請學校時,可到陸生聯招會網站查詢(在線簡章/優秀陸生獎助學金查詢系統),如果沒有出現這個學校,就表示該校尚未提供獎助學金。另外可以直接跟學校、系所,詢問相關獎學金申請的問題。
8、到臺灣就讀可以打工、兼職嗎?
不可以。根據臺灣法規,目前僅有依親居留、長期居留大陸人士可以在臺工作,其他大陸地區人士在臺均不得從事工作。因而,陸生在臺就學期間,不得從事專職或兼職工作。
9、請問在臺灣就讀取得的學位,大陸地區承認嗎?
陸生須在臺灣修完全部規定課程,並取得臺灣高校頒發的學位證書,方可作為大陸有關部門認證的依據。在臺灣「陸生聯招會」和「海峽兩岸招生服務中心」備案的大陸學生在臺灣學業期滿,獲得臺灣高校頒發的學位證書,大陸教育行政部門是予以承認的。
需注意事項:
畢業返回大陸後,記得到「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http://www.cscse.edu.cn/)」進行臺灣學歷認證。
10、到臺灣就讀可以參加臺灣的醫療、傷害保險嗎?
目前陸生尚沒有納入到臺灣的全民健保制度中。但註冊後,學校會幫忙投保醫療傷害保險。陸生需要先自費看診,再持門診收據、診斷證明書等向保險公司申請支付看診費用。以桃子的經驗,商業保險理賠並不是很麻煩,每隔一段時間保險公司會固定到學校辦理理賠,只是理賠金額比較低,基本可以涵蓋感冒、發燒等常見病。
11、臺灣公私立學校的差別
臺灣的大學分為普通大學及科技校院(包含科技大學及技術學院)兩類,普通大學屬於綜合大學,各種專業都包含;而科技校院就是屬於應用型大學,所設立的專業比較偏向實務應用方面的,所以像哲學、地理、文學等專業就沒有設立。
參與招收陸生科技大學和技術學院都具有本科以上的學制(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有些甚至有博士學位學制,是屬於應用型高校,相當於大陸的二本學校,不同於大陸的職業院校。
通常來說,普通大學的師資會比技職院校來得好,公立大學會比私立大學好,主要在於公立大學所受到的政府補助會比私立大學多許多。公立大學也分國立、市立不同級別,所獲得的資源也相對有厚薄之分。
不過,有一些私立普通大學,尤其是老牌的大學,如輔仁大學、淡江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長庚大學、元智大學、中原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等,可獲得的來自社會及政府的補助也並不少,也是本地學生的熱門之選,相比之下,一些公立的技職院校,資源還會弱勢許多。
12、臺灣是不是藍綠對抗嚴重,遊行示威活動很多?(臺灣社會是不是都很講政治啊?)
臺灣社會確實遊行、示威活動不斷,但這是臺灣人民表達自己訴求的方式,一般發生在總統府、中正紀念堂、臺北車站等標誌性建築物周圍,如果不想參與其中,可以選擇避開。
身處校園的陸生,相對來說,念理工科專業的,身邊政治氛圍會淡許多,文科如政治、歷史等專業,可能遇到的衝擊會相對多一些。
就桃子觀察,在日常生活中,北部政治氣氛最淡、南部最濃的結論並不一定成立,而與個人所遇的小環境有很大關係。臺灣南部的人情味很濃厚,中部人政治色彩較淡,北部地區則往往只是因地域之便,成為政治角力的現場。想要體驗或者想要避免的陸生,可以在較大空間裡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查找公眾號taiwanshiguang關注「臺灣私人訂製」,回復【文藝】逛書店、看書展、喝咖啡;回復【旅行】感受新竹、苗慄、花蓮、臺東、綠島的風景;回復【觀察】看臺灣社會的不同面向;回復【尋找】一起尋找變革社會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