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今天養魚老道遇到了多年前的一位老朋友,看到我魚缸裡竟然飼養有鰟鮍魚,突然想起了一段往事,說的是,想當年我在魚店裡曾經飼養過鰟鮍,當時我就說它們是高氧魚,極難飼養,事實證明,最後飼養的結果也不是很美麗,為什麼現在反而把它們養的很好了?
是啊,仔細回想起來當時確實如此,為什麼這位魚友能想起來這段往事呢?那是因為我的鰟鮍魚都是他供應的,他是我們本地的釣魚冠軍,沒事就釣到很多的鰟鮍魚,然後不管我要還是不要,就往我魚店裡的閒置魚缸裡扔……
一、從心理上就不待見它們
現在回想起來,以前之所以飼養不好,首先一點就是先入為主了,當時看到了網上的一些介紹,本身就認為這個東西是高氧魚,而且又是原生魚,野性難馴,那個時候,這些小雜魚根本也上不了臺面,因此,從心裡就不待見它們,這屬於心態上的問題。
二、釣取的小魚受傷嚴重,數量太多
因為這個哥們是釣魚能手,所以說,每次釣取的鰟鮍魚就是數以百計,呼啦啦一下子給我那麼多,基本上體表全部帶傷,更不用說釣鉤所帶來的傷害了,再加上飼養密度不合理,一個魚缸裡飼養幾百條,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即使氧氣供應著,還是有不斷翻肚陣亡的。
不過,養魚都有這麼一種心得體會,當我們擁有的多了,魚缸裡持續出現死魚現象,這個心態就開始起變化了,打心底認為這個東西不好養,也不愛再去管理,任由其自然淘汰去了。
當然了,最後剩下來的都是精英,還是能夠活的很好的。
這就充分說明了,根本不是難養不難養的問題,很多東西完全在於我們自己。
那麼,現在為什麼感覺鰟鮍魚如此容易飼養了呢?
一、難得才是首要因素,身價上來了,欣賞水平和心態也有了變化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要去過於抬高自己,事實就是如此,目前在我們這裡,野外能夠撈取到幾條鰟鮍魚,那就美死了,物以稀為貴,自然而然,就不是想當年的那種愛答不理的心態,這一點很重要。
二、撈取的數量少,沒有外傷,飼養密度低、水體環境好
自己撈取的鰟鮍魚,本身受傷情況極輕,幾乎沒有什麼體表外傷,再加上適度注意撈取容器內的存貯密度,以及入缸時間及時,因此,它們的狀態基本沒有什麼改觀。
再者就是魚缸內的造景和水質,相對來講,比起當年魚店的條件要強得多,那個時候,只知道裸缸飼養,數量又很多,即使跳缸了,根本也不看一眼,死了也就死了,絲毫不懂得珍惜。
因此來說,現在飼養起來,這個難度也就迅速降下來了。
一、喜群居、水體大、成群飼養為佳
鰟鮍魚喜群居,更為喜歡比較開闊的水域,這就要求我們最好是使用至少60釐米及以上的魚缸飼養,飼養數量上至少十條以上,而且需要一定的配魚為好,比如說小麥穗,或者與鰟鮍同屬的其他品種,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鱊。
關於鱊和鰟鮍的不同以及相似之處,在我其他的文章中曾有過介紹,在此不再詳述。
二、適度造景,儘量模擬野外環境
幾乎所有的原生魚進入魚缸後,都會不自覺地跳缸,那是因為它們在環境突變時,所出現的一種應激反應,說白了就是極度恐懼。
所以說,我們必須儘可能的營造一種類似它們野生的環境,比如,底砂可以選用原生地的底砂,最好是褐色或者其他深色,我的魚缸裡之所以選用陶粒,那是因為家中本來就有剩餘,而且底色很深。
再者可以適度增加石塊和水草造景,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穩定它們的情緒,再加上陪伴魚的襯託,它們的膽量才會加大,這樣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適應魚缸的環境。
三、並不喜歡強大的水流衝擊,也不必爆氧、不喜歡過於明亮的背景和燈光
鰟鮍魚大多數是生活在比較靜謐的池塘中,並不喜歡強大的水流衝擊,其實呢,只要是飼養密度合適,水體較大,它們根本不會缺氧的,正如我60釐米的小魚缸,飼養有50多條原生魚,僅有一個小外掛在控制著,它們也活的很好。
如果有可能的話,魚缸的三面最好用暗色背景紙圍起來,只留一面觀賞,暗色調的水體環境,它們的發色會更好,因為我的魚缸沒有三面背景紙,因此培養了缸壁上的絲藻。
再者就是,鰟鮍比較喜歡清潔的環境,我們也可以飼養幾條底棲魚、工具魚,保持水體清潔,如果不是為了繁殖,無需飼養河蚌。
其實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野外環境中,即使是陽光明媚,這個池塘也不可能完全透光的,鰟鮍魚也不是絕對生活在水體上層的小型魚,大部分在中底層遊動,因此,這個光線的亮度根本不需要很強,過亮的燈光不可能利於它們發色的。
四、如果想要繁殖,可以飼養一個小河蚌,雌雄適度搭配
鰟鮍魚在繁殖期的發色會更為豔麗,雄魚為了爭奪配偶才會出現更為誇張的體色,如果我們想要繁殖,可以在魚缸裡飼養一到兩隻小河蚌,不必飼養過多,否則有可能汙染水質,如果說我們掌握不住飼養河蚌的要領,那還不如不養。
即使是在平時的飼養中,鰟鮍魚也是要雌雄適度搭配的,至於說雌雄鑑別,其實並不難,看體色即可,不必看什麼生殖器,鰟鮍魚的體色,雌雄魚差別還是很大的,仔細觀察,很容易分辨,更何況到了繁殖期,雌魚還會有長長的產卵管出現在體外。
鰟鮍魚屬於雜食性,幾乎什麼都吃,魚飼料、小魚蟲、紅蟲、豐年蝦等皆可攝食,它們都可以生長的很好。
只要是水體穩定,環境穩定,食物穩定,在飼養了一個階段以後,想要它們很好的發色,其實並不難,只是需要我們去等待即可。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