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招季!哪些履歷能助你「殺出重圍」?53.2%受訪在校生認為...

2020-12-03 中國青年報

  一年一度的秋季校園招聘已經接近尾聲,有人通過秋招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也有人在秋招中遭遇挫敗。經歷過秋招,你的感受如何?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83名在校生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56.6%的受訪在校生在秋招後最強烈的感受是迷茫,53.2%的受訪在校生認為實習經歷對應聘成功的影響較大,53.3%的受訪在校生認為就業難的原因是求職期望值過高。

  受訪在校生中,83.5%是應屆畢業生,16.5%是非畢業生。

  85.6%受訪在校生參加了秋季校園招聘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大四學生胡銳銘(化名)參與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秋季校園招聘,目前已進入面試階段。胡銳銘表示雖然自己身邊本科畢業就工作的人不多,但打算找工作的同學基本都參加了秋招。

  陳圓圓是北京某高校研二學生,明年畢業的她已通過秋招拿到3家公司的錄取通知。

  山東某高校大四學生牟海寧則比較失落。「投了5家公司,只有2家進了面試,卻在最後面試環節被淘汰了」。

  本次調查中,85.6%的受訪在校生參加了秋季校園招聘,其中28.8%的受訪在校生找到了工作。

  胡銳銘認為,秋招中最大的困惑在於「不知道什麼樣的工作適合自己」。「以前總會逃避這個問題,現在要找工作就不得不重頭思考」。

  經歷過秋招,56.6%的受訪在校生坦言最強烈的感受是迷茫,44.5%的受訪在校生覺得是焦慮,43.3%的受訪在校生表示感到緊張。此外,也有20.5%的受訪在校生表示滿足,12.1%的受訪在校生感到踏實。

  調查中,46.0%的受訪在校生在秋招期間應聘了4~7家公司,佔比最高。應聘了1~3家的佔27.4%,8~10家的佔16.8%,10家以上的佔2.9%。

  陳圓圓不建議在秋招中「海投」。「有些同學一下子投十幾家、甚至幾十家公司,可每份簡歷質量都不高,或是直接套模板,自然容易被淘汰」。

  51.8%受訪在校生覺得秋招中面試環節比較困難

  大多數企業的校園招聘,都要經歷宣講會、投遞簡歷、筆試、面試等多個環節。胡銳銘感覺,面試環節最讓他擔心。他最近參加的某企業面試共分為三輪,「先是二十分鐘群面,每小組6人只有2人能晉級。接下來是業務主管一對一面試,又要淘汰掉很大一部分人,只有極少數人能進入HR終面」。

  秋招期間,牟海寧花了不少精力參加各企業的校園宣講會。「學校不在大城市,來學校開宣講會的企業比較少。為了參加更多的宣講會,我曾專門到省內其他城市應聘」。

  調查中,面試(51.8%)、參加宣講會(35.3%)和製作簡歷(31.7%)是受訪在校生認為秋招中最困難的三個環節。其他環節依次有:報名網申(30.6%)、和HR溝通(28.7%)、筆試(28.5%)和電話面試(16.6%)。

  北京某風險投資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周蓓(化名)表示,企業招聘時會先通過簡歷進行篩選。「主要是看院校背景,名校的學生的確會更受青睞,但普通學校的同學如果個人經歷比較豐富,同樣也會獲得面試機會」。

  「個人經歷主要是實習經歷、社團和學生工作經歷以及志願服務經歷,」周蓓介紹到,「相比之下,HR通常更看重實習經歷,過往的實習單位和崗位其實是對個人能力的背書」。

  你覺得哪些因素對應聘成功的影響較大?53.2%的受訪在校生認為是實習經歷。其他一些因素還包括:院校背景(43.7%)、面試表現(43.1%)、相關證書(38.5%)、社團經歷(30.6%)、在校成績(27.0%)、英語水平(25.2%)、內部推薦(10.9%)和留學經歷(8.4%)等。

  周蓓還表示,與許多應聘者在面試中「故作成熟」相反,「面試官更希望看到大家最真實、真誠的狀態」。

  對於找工作,不少應聘者存在主觀偏見,也因此在求職過程中受挫或走了彎路。調查中,50.2%的受訪在校生不認可「大公司待遇高,小公司沒前途」的想法;37.3%的受訪在校生認為求職者「不敢談薪水和工作條件」是錯誤做法;36.5%的受訪在校生不認為「面試一定要穿正裝才顯得重視」;36.0%的受訪在校生認為「學習成績不重要」是錯誤想法;31.9%的受訪在校生覺得「簡歷越詳細越好」的想法不可取;21.5%的受訪在校生不認可「僅憑個人興趣,不做任何求職準備」的做法。

  53.3%受訪在校生認為就業難的原因是求職期望值過高

  「面對秋招,應該給自己設立合理預期,並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陳圓圓坦言,身邊不少朋友找工作時都有些「眼高手低」。

  對於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53.3%的受訪在校生認為是畢業生求職期望值過高,49.5%的受訪在校生認為是缺乏工作經驗,37.1%的受訪在校生認為是因為專業設置與社會脫節,33.4%的受訪在校生認為是對行業了解不多,29.8%的受訪在校生認為是因為高校擴招讓人才競爭加劇,24.3%的受訪在校生覺得是因學生就業渠道不暢,24.2%的受訪在校生覺得是學校缺乏針對性的就業輔導,16.2%的受訪在校生坦言部分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15.7%的受訪在校生認為是因學生缺乏求職技巧。

  胡銳銘認為,就業並非是短短幾個月的秋招就能解決的,而是大學四年甚至更長時間不斷積累的結果。

  周蓓也建議大學生提早為就業做準備。「想清楚自己將來想做什麼工作,再根據這份工作的用人標準去培養自己、積累經驗,真正到了招聘季,自然水到渠成」。

  秋招結束後,你接下來的打算是什麼?52.9%的受訪在校生表示會先找一家公司實習;42.6%的受訪在校生選擇繼續努力找工作;16.9%的受訪在校生覺得不著急找工作,走一步看一步;14.9%的受訪在校生會讓自己先停一停,等待明年春招;12.5%的受訪在校生則選擇著手準備繼續深造。

  來源:青年調查(zqbsdzx)

  作者:崔豔宇

  編輯:張磊

  圖片:網絡、百度圖片

相關焦點

  • 未來15年要實現哪些人生「小目標」?受訪青少年首選父母康健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你心目中15年後的中國什麼樣」青少年調查顯示,72.4%的受訪青少年規划過15年後自己的生活。對於到2035年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受訪青少年信心度打分平均8.1分,31.8%的受訪青少年打出了滿分10分。
  • 指南者留學學員分享「秋招讓我開始正視留學的現實意義」
    經歷完秋招的我,或許可以給到大家一些解答。 我是J學姐,本科畢業於國內985院校商科,研究生是海外經濟學的master。在海外讀書一年後,我投入了秋招,並沒有採用廣撒網的海投策略,而是在網申、筆試、面試和最終決選階段都有策略地做選擇、做減法,最終拿到了3個網際網路大中廠offer、2個傳統行業的offer。
  • 半島調查丨雙節社交新體驗 看「劇本殺」如何「殺」出重圍?
    文/圖  半島全媒體見習記者  呂華「如果,給你換一種人生,讓你重新活一次,你願意嗎?」「劇本殺」玩家經常掛在嘴邊的這句話,道出了這款新型益智類社交遊戲的魅力所在。雙節期間,青島大小戶外景點人氣爆棚,而作為戶內娛樂新寵,「劇本殺」也以它獨特的玩法在90後、95後年輕群體中「殺」出重圍。
  • 88.6%受訪應屆生今年「雲畢業」:網購學位服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505名應屆畢業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8.6%的受訪應屆畢業生都是「雲畢業」。受訪畢業生主要通過參與製作畢業視頻、觀看線上畢業禮、網購學位服紀念畢業。83.1%的受訪畢業生認為今年的「雲畢業」最有儀式感。受訪的應屆畢業生中,男生佔52.3%,女生佔47.7%。
  • 孩子間發生衝突36.8%受訪家長支持打回去,30.8%受訪家長反對
    ,30.8%受訪家長反對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73名未成年人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孩子之間發生衝突,49.5%的受訪家長表示會幹預,8.0%的受訪家長不會,42.5%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北京家長馮蕭(化名)的兒子在讀幼兒園。馮蕭認為,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在所難免,這是他們社交能力的鍛鍊,至於家長是否幹預要看情況。
  • 月影燈飾這款輕奢水晶吊燈殺出重圍,成為雙十一預售黑馬!
    月影燈飾這款輕奢水晶吊燈殺出重圍,成為雙十一預售黑馬!時間:2020-11-04 19: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驚爆!月影燈飾這款輕奢水晶吊燈殺出重圍,成為雙十一預售黑馬! 這幾日,雙十一的預售大戰正在火熱進行中,各大品牌都在這全民狂歡的購物氛圍中卯足幹勁,只為搶佔先機,贏得大促的主動權。
  • 近九成受訪用戶表示拼多多上的商品能滿足日常所需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桑雪騏)12月23日,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和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2020中國家電行業線上消費趨勢報告》(下稱《報告》)顯示,近88%的受訪用戶表示拼多多上的商品能滿足日常所需,84%的受訪用戶有意願在拼多多上購買家電產品。
  • 彭于晏受訪片段被翻出 零停頓流利英文獲贊
    日前有網友挖出他過去宣傳電影受訪的片段,他在裡面以全英文回答問題,零停頓超流利口語,讓粉絲都被驚呆了。近日有網友挖出彭于晏過去宣傳電影《寒戰2》的受訪片段,該段片段也在微博上引起流傳,他在片中先是用中文回答了記者的問題,並表示自己從小非常同劇前輩演員郭富城以及周潤發,因為自己從小看兩人的作品長大。
  • DeFi熱度不減 DEX賽道新晉挑戰者 —— KKSwap 能否殺出重圍
    在這個交易賽道的大市場中,DEX 誰能成為最後的王者?挑戰者又會從哪些方面來殺出重圍呢?DEX 讓人震驚的極速發展!DEX的整體交易佔比,從年初的0.1%短短幾個月時間翻到了0.6%。而今,這一數據已經到了4%左右,這其中的佼佼者當屬Uniswap,其日交易量已經突破2.5美金,直逼一線的中心化交易所,著實恐怖。
  • 受訪網民對日好感度1.45分 超七成稱日系敵對國
    超七成受訪網友認為,中日終將走向敵對甚至開戰,對鄧小平「中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願景,近八成網友表示,自己「沒信心」。在「你認為自己了解日本這個國家嗎」一題中,自認為很了解日本的網友有41.1%,自稱不了解的網友為33.9%,還有25%的網友「說不清」。在此番由釣魚島引發的中國反日浪潮中,日貨成為中國民眾反日情緒的最大出口。49.4%的受訪網友清楚看到,中日經貿關係的密切使日本產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而40.6%的網友則表示堅決不用日貨。
  • 哥布林殺手:哥殺戰勝哥布林王,「續集」第二季將再度歸來
    小編最在意的一個細節就是哥殺的臉,因為在意所以就特別想看看他到底長什麼樣子,不過,咋們的編劇大大好像很皮呢,不光是動漫結尾沒有露臉給大家看到,就連漫畫版都是那麼神秘!在《哥布林殺手》完結中,哥殺戰勝了哥布林王,而第二季也是我們最關心的一件事情,聽說是會續集第二季喲!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吃雞」手遊上演絕地求生,遊密語音助力遊戲廠商殺出重圍
    「吃雞」手遊上演絕地求生,遊密語音助力遊戲廠商殺出重圍 2017 年,對於整個遊戲市場來說,最火爆莫過於「吃雞」了。
  • 全國在校生2.76億人,大學生有3000多萬!2018年教育事業發展大數據來了
    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88萬所,比上年增加5017所,增長0.98%;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76億人,比上年增加539.40萬人,增長2.00%;專任教師1672.85萬人,比上年增加45.96萬人,增長2.83%。
  • 全職高手:說好休息一年然後回來,結果等了三年,才等來第二季
    01休息一年然後回來休息一年然後回來,是全職高手中葉修被嘉世逼得被迫退役後,對著蘇沐橙說的一句話。葉修說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說他並沒有真的想要離開賽場,而是打算利用退役後對復出的限制這段時間休息一年,等限制期過了就直接復出然後殺回聯盟。
  • 鬥魚放大招 自製賽事DOT千人公開賽決賽首日能力者小賤殺出重圍
    總決賽採取BO4的對戰模式,決賽日,鬥魚主播能力者小賤率領EDGM戰隊突出重圍,以總積分2230分的成績獲刺激戰場千人公開賽冠軍,並獲得5萬元獎金,SDR戰隊和雲端戰隊分列二三位。在6月29日的決賽首日,賽前熱門選手——鬥魚主播小賤表現搶眼,其所在的EDGM戰隊連續拿下兩場團隊賽第一,上場總擊殺8人,累計1180分位列第一。EDGM在能力者小賤的帶領下可謂是表現逆天,戰隊所展現出來的團隊配合、槍法、走位意識都堪稱教科書級別,看著這超神的操作,小編只想送出兩個字:優秀!
  • 多少在校生?2019中國教育「家底」公布!
    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3.01萬所,比上年增加1.13萬所,增長2.17%;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82億人,比上年增加660.62萬人,增長2.40%;專任教師1732.03萬人,比上年增加59.18萬人,增長3.54%。全國共有幼兒園28.12萬所,比上年增加1.45萬所,增長5.44%。
  • 《頂樓》第二季首發預告:吳允熙開啟復仇模式,未見秀蓮身影
    以更勝從前的狗血情節吸引觀眾,在眾多題材中殺出重圍,贏得了超高收視率,也印證了狗血劇永遠都不缺觀眾的事實。如今第一季完結,第二季也自然而然地成為2021年最受期待的劇集。畢竟很多人都想知道,這群住在赫拉公寓的人們後續會經歷怎樣的故事,而一直備受期待的秀蓮究竟會不會復活。
  • 劇本殺,能殺出一條財路嗎?|36氪新風向
    行業內普遍認為,如果不是疫情,2020年將是線下劇本殺爆發性增長的一年。這篇文章想通過討論劇本殺的產業鏈變化、線上線下發展情況,以及疫情帶來的影響,發現行業存在的機會和挑戰。線上平臺難以實現規模化盈利劇本殺,最初源於歐美派對遊戲「謀殺之謎」。
  • 36氪新風向 | 劇本殺,能殺出一條財路嗎?
    究其原因,可能無外乎兩點: 雖然線上的風口很快過去,但劇本殺這個剛出現了幾年的行業,其實一直在線下保持著持續增長。行業內普遍認為,如果不是疫情,2020年將是線下劇本殺爆發性增長的一年。這篇文章想通過討論劇本殺的產業鏈變化、線上線下發展情況,以及疫情帶來的影響,發現行業存在的機會和挑戰。
  • 《姐姐好餓》第二季口碑好轉 小S靠什麼"突圍"?
    距離第一季播出將近一年,《姐姐好餓》第二季日前又回歸了。從目前播出的六期來看,小S在節目中依然沒有好好做菜,依然在用「康熙套路」,不過,《姐姐好餓》第二季在豆瓣網上卻有6.1分,雖然這個分數稱不上喜人,但比起第一季的5.7分,算是有進步了。套路依舊的小S,究竟靠什麼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