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炳宏
「在茫茫的人海裡/我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裡/我是哪一朵/在徵服宇宙的大軍裡/那默默奉獻的就是我/在輝煌事業的長河裡/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
今年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如果要評選出一首中國航天題材的優秀作品,我覺得這首《祖國不會忘記》毫無疑問當有一席之地。這首歌創作於上世紀90年代,由張月潭作詞、曹進譜曲,以其磅礴大氣而又不失樸實真摯的風格,激勵了眾多有志青年投身航天、建功航天,也被越來越多為祖國默默奉獻的人們所傳唱。這首經典歌曲是如何創作出來的?我曾有幸聽詞作者張月潭講述過這首歌的誕生過程。
上世紀90年代初,時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宣傳處處長的張月潭,在參與採訪的過程中,被輝煌事業背後那些催人淚下的人物和故事所深深感動。
1967年初,國家航天測控網開始建設。喊著「活著幹,死了算,忠骨埋在洋大曼」的口號,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測控站的首批科技工作者,來到了那片杳無人煙的戈壁灘,開始為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任務日夜奮戰。
姚金鳳便是其中屈指可數的女同志。那時,姚金鳳懷孕已快到臨產期,大家怕她吃不消,不讓她進機房。這個平時文文靜靜的女大學生卻固執地對擔任分隊長的丈夫說:「就是把孩子生在機房,也別想讓我回去!」衛星發射一周後,姚金鳳生下了孩子,夫妻倆給孩子取的名字,就叫「星星」。
後來,他們調到新組建的某測控站。丈夫李榮發為了搞清楚新式計算機的構造原理,每到周末就把自己關在機房。憑藉著刻苦鑽研,他成為了這方面的專家,帶領其他同志圓滿完成了東方紅二號衛星在內的多次任務。
衛星組成的「星座」始終繞著地球轉,「牧星人」的心也一直繞著祖國轉。飛向太空、返回地面、同步定點……20多年的時間裡,白手起家的「牧星人」已完成了中國航天測控領域史無前例的跨越。漸漸地,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新設備變成了即將被淘汰的老設備。像姚金鳳、李榮發夫妻這樣見證航天測控事業從無到有的老一代「牧星人」,也逐漸退居二線,新鮮血液不斷補充進來,匯聚成航天測控事業不斷奔湧向前的長河。
「真的就像大河中的朵朵浪花一樣,他們是哪一朵,誰也分不出來。」張月潭言語中帶著一絲激動。他們功勳卓著,但知道他們的人卻寥寥無幾。歲月更迭,祖國終將銘記那些奉獻於祖國的人。
採訪中,一種莫名的創作熱情湧上張月潭心頭。「接觸了太多不計報酬、無問西東的科技工作者,我就想通過一件作品來讚頌他們。」張月潭說,「這對他們是一個交代,還可以教育和激勵這個群體中更多的人!」
1993年的一個周日,張月潭在辦公桌上一氣呵成寫出《祖國不會忘記》的歌詞。但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並不滿意這首歌的首次譜曲,又聯繫了原國防科工委文化幹事曹進。經過曹進一番創作,我們耳熟能詳的歌曲《祖國不會忘記》就此誕生。
在鏗鏘有力的前奏中,整首歌曲波瀾壯闊的氣勢噴薄而出。歌曲第一部分,節奏前密後疏,富有動感,充滿活力,表現勇往直前的攀登精神;第二部分,節奏拉寬音域提高,抒情中不乏堅定,表現無私奉獻的樂觀精神。
張月潭的歌詞飽含對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敬仰、對航天事業的熱愛。畢業於瀋陽音樂學院的曹進,作品與他的性格一樣,雄渾中蘊含著深情。冥冥之中,相距數千公裡的兩位文藝工作者在精神上達到了高度契合。正如張月潭所說:「找同樣戰鬥在國防科技戰線上的文藝工作者為這首歌譜曲,讓大家聽起來更有共鳴!」
有一天,地處大山深處的某單位駐地發生嚴重地質災害,該單位受災嚴重,曹進代表上級前去慰問。走進大山中,看到倒塌的房屋、表情沉鬱的科技人員,曹進倍感傷痛。
這時,單位領導對曹進說:「曹幹事,你給大家教個歌鼓鼓勁吧!」
「好!」曹進爽快地答應了。那首剛創作完成不久的《祖國不會忘記》的旋律,頓時迴響在他腦海裡。
「不需要你歌頌我/不渴望你報答我/我把光輝融進/融進祖國的星座/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帶領大家歌罷,曹進面前整齊列隊的人們早已熱淚盈眶,而後,掌聲響徹山間。
這是《祖國不會忘記》在航天系統內的首次唱響。沒有伴奏,只有發自內心的高歌。因為這是自力更生、篳路藍縷的中國航天事業的寫照,是每一位無私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航天人的寫照。
返回北京後,經過一番打磨後的《祖國不會忘記》代表原國防科工委參加了全軍首屆小合唱比賽,並獲得金獎。從那以後,這首歌開始傳唱於更多中國航天人間。
據張月潭回憶,《祖國不會忘記》獲獎後,原國防科工委劃撥經費,為這首歌曲專門拍攝製作了MV。經過重新包裝後的《祖國不會忘記》在央視一經播出,就「火」了。後來,《祖國不會忘記》獲得了中宣部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獎。
在不斷傳唱中,歌詞中的「宇宙」「星座」等帶有航天特色的字眼,在大家心目中漸漸成為了富有指代性、象徵性的意象。這首原本唱給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歌曲,在各行各業傳唱者的再理解、再體會中得到了進一步延伸和升華,唱出了所有為國奉獻者的心聲。對於張月潭而言,這是他不曾想到的。
作為歌詞創作者的張月潭,並沒有為他的作品申請版權。他笑著對我說:「寫這個歌單純是出於對科技工作者的敬仰、對事業的熱愛,有人唱不就挺好的嗎?」
如今,無論是在天安門廣場,還是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大院裡,每當退休多年的張月潭聽到這首《祖國不會忘記》時,他內心的自豪之情總會油然而生。按他的話講,這可比申請版權意義大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