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位於印度洋西部非洲島。它不僅是非洲最大的島嶼,也是世界第四大島,與非洲大陸隔著莫三比克海峽相望。島上90%以上的動植物是島上特有的。此外,馬達加斯加是由黃種人組成的非洲中唯一的國家,其語言屬於印度尼西亞語族。
馬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大陸東南海域,全島由火山巖組成。它是世界第四大島,與非洲大陸隔著莫三比克海峽相望。最窄的部分距離非洲只有400公裡。早在一億年前,馬達加斯加就與世界分離,成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島嶼之一。
聖母院佔地59萬平方公裡,總人口2500萬。第一批馬達加斯加島居民來自南亞的馬來人,黃種人成為馬達加斯加的主要始祖。僅僅1000年後,阿拉伯人、非洲、班圖人、波斯人和印度人來到這裡。經過長時間的混合,馬達加斯加逐漸形成。聖母院語言屬於印度尼西亞語族,當地的房屋更像是東南亞一些國家的本土建築。
馬達加斯加島的動植物幾乎是在孤立的環境中進化出來的,孕育了許多獨特的動植物和海洋生物。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約有20萬種動植物,是地球上其他地方找不到的。
圖為猴麵包樹。這是一棵沙漠行者救命樹。飢餓的人只能在它的肚子上挖一個洞,拿一碗水。
馬達加斯加是一個展示生命多樣性的博物館。其中包括福薩、小型食肉動物和大約35隻狐猴,它們在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聖母院的野生動物體型較小,其中代表性動物有狐猴、長頸象鼻蟲、豹紋變色龍、阿加諾卡龜等,如環尾狐猴所示。
聖母院是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400多美元。它是世界上最窮的10個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嚴重依賴外援,工業基礎薄弱。在馬達加斯加,牛是財富的象徵,牛的頭是國家的象徵,牛像孩子一樣必須接受洗禮,一周中有一天不能強迫牛幹活。
馬達加斯加與中國友好合作關係發展順利。早在1972年,中國就開始向馬來西亞提供援助,修建了木倫達瓦糖廠、製藥廠、瓦公路、塔那那利佛體育館、國際會議中心和馬援學校等項目。如今,雙方在教育、農業、通信、製造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加強。馬達加斯加的主要礦產資源開發有許多中國企業,市場上有許多來自中國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