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無人幹擾區縮至不到32% 生物多樣性卻堪憂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雖有99.6%的荒原 生物多樣性卻堪憂 南極洲無人幹擾區縮至不到32%

據英國《自然》雜誌15日發表的一篇生態學評估研究,科學家通過編制「人類南極洲地面活動記錄」發現,南極洲無人類幹擾的地區已不到32%,而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下降。研究發現,雖然99.6%的南極洲可被視為荒原(相對未受幹擾的環境),但是荒原包含的生物多樣性並不高。

環境危機有兩個彼此息息相關的要素: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南極洲位於地球最南端,整個南極大陸被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在極地極端環境下,生存著眾多奇特的生命,被視為地球生物多樣性的「寶庫」。因此,對南極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不但有利於穩定南極的生態系統和環境安全,還關係著全球生態安全。

然而,儘管南極洲位置偏遠,它面臨的來自人類活動的壓力卻越來越大,包括科考、基建和旅遊。南極洲的荒原總面積仍然未知,荒原的生物多樣性在南極洲佔多大比例此前也未知。

鑑於此,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斯蒂文·周恩及其同事,此次根據1819—2018年的出版物、旅遊數據和科學資料庫,編制了「人類在南極洲地面的活動記錄」,最終得到了約270萬條記錄,並據此計算了南極洲的荒原總面積以及荒原對於生物多樣性的貢獻。

研究團隊發現,荒原幾乎遍布整個南極洲,但是卻沒包含多少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南極洲陸地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包含了23000多條物種記錄,其中不到7%位於被劃分為荒原的地區。至於南極洲地面重要的鳥類區域和特別保護區,分別只有16%和25%位於鮮受人類影響的荒原地區。

科學家表示,擴大特別保護區或能扭轉原始地區的衰退,從而保障南極洲的生物多樣性。

相關焦點

  • 後的淨土南極洲,地球上也在減少,怎麼了
    南極洲一直是人類心目中最後的淨土,但他只有一次。隨著全球變暖和人類的幹預,南極洲冰原已經開始崩塌,這一過程無法停止。因此全球海平面可能會大幅上升。蒙納士大學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根據至的出版物、旅遊數據和科學資料庫,彙編了南極洲地面上的人類活動記錄,得出約270萬條記錄。
  • 在南極洲 企鵝和象海豹的一點點糞便會大有幫助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企鵝和象海豹的糞便有助於將營養物質傳播到令人驚訝的大片南極洲土地上。根據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在這種肥料堆積的區域,如蟎類,跳蟲(有時也被稱為雪跳蚤)和其他微小生物的數量比其他缺少糞便的區域多二至五倍。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密切關注這些脆弱和偏遠地區的生態系統,而不會冒著危險前往南極洲的極端景觀。
  • 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及意義
    第1頁: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第2頁: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簡單地說,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和它們組成的系統的總體多樣性和變異性。
  • 科學家:全球氣候變暖,南極洲失去屏障 正逐步遭受生物入侵
    南極洲的一小部分地區,當春季積雪融化時,苔蘚、地衣和草類就會生長出來。蠅,蟎和微生物菌落也在這裡覓食和繁殖持續了數百萬年。由於被極寒和強大洋流包圍,這片孤立的陸地保留著自己獨特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 陝西:近5年來人工繁育大熊貓32隻 生物多樣性豐富
    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了解到,過去5年,陝西人工繁育大熊貓32隻,成為世界第三大大熊貓繁育基地。陝西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說,陝西生物多樣性豐富,其中陸生脊椎野生動物達791種、種子植物達4400餘種。目前,陝西境內的大熊貓野外種群為345隻,密度居全國之首。
  • 調研案例—古銀葉樹保護小區生物多樣性調研
    調查方法本報告是在對全國主要紅樹林分布區的紅樹林資源、紅樹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以及紅樹林保護的詳細調查的基礎上,根據任務的要求,結合深圳壩光鹽灶村的具體情況,開展一系列針對性的調研: 2009年1月18日,壩光鹽灶村鳥類調查; 2009年6月23日,壩光鹽灶村保護小區初步調查; 2009年
  • 人類需不需要「生物多樣性」?
    攝影:CYRIL RUOSO, MINDEN PICTURES, NATIONAL GEOGRAPHIC今天的紀念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聯合國大會早在2000年就通過決議,將此紀念日設立於每年5月22日——旨在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丨「人人一平米 共同守護生物多樣性」活動參與人數...
    《生命的綻放》拍攝:肖翠近期,由《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籌備工作執行委員會辦公室指導,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螞蟻集團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合作的「人人一平米 共同守護生物多樣性」活動(即螞蟻森林兌換嘉塘公益保護地活動)參與人數超過1億人次,成為國內生物多樣性保護社會公眾參與人數最多的項目之一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丨首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啟動 支持益心華泰...
    此次京西保護地面積約19平方公裡,這裡是永定河流域的水源涵養區,經過初步監測,區域內生活著褐馬雞、斑羚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益心華泰.螞蟻森林京西公益保護地項目將通過生態保護具體工作,為守護首都西部重要生態屏障貢獻力量。
  • 南極洲發現「史前野獸」?神秘生物骨架暴露在外,可能約有6米長
    而隨著生態系統的變化,我們也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生物出現消失。按照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報告指出,近百萬生物種群將可能在未來幾十年減少,這對我們生態環境來說,不是一個好事情,所以如今保護地球生態系統是我們保護地球動植物唯一的「選擇」。而根據科學最新報告指出,最近又有人發現了一個神秘生物的事件。
  • 大河歸來:中國全力恢復長江生物多樣性
    綿延6300公裡的長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條生態河流,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孕育了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但長期以來,因為高強度的人類活動影響,長江珍稀特有物種持續衰退,經濟魚類資源量接近枯竭。2020年11月11日在安徽省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長江江豚。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王根德家世代打魚,經歷了長江漁業資源的衰竭。
  • 保護生物多樣性,廣東在行動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為「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答案在自然)。「生物多樣性」指地球上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種類的豐富程度,它包括了遺傳、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我們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廣東一直在行動;業界也一直提倡「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丨生物多樣性保護,成都市現在咋樣了?
    2020年7月10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了《成都市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項目評審會。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單位專家及生態環境廳、市公園城市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處室負責同志應邀參加會議。
  • 生物多樣性
    啥叫「生物多樣性」啊,這些就是生物多樣性典型的代表。
  • 「動物之家」入駐公園,北京開建生物多樣性恢復示範區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如果在林地中見到一個土堆,種著薔薇等蔓生的植物,上面還散落著許多石塊、枯樹枝,這不是荒草垛,而是為了吸引小動物專門修建的生物多樣性提升設施——本傑士堆。記者今天(3月22日)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全市將於年底前完成6處涵蓋城市綠地、平原森林、山區森林和溼地的生物多樣性恢復示範區建設。今後北京每個城市公園將至少建設一處本傑士堆,以提升生物多樣性。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生物多樣性恢復示範建設區,用以吸引小動物的本傑士堆。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何建勇攝「未來的首都園林綠化,將經歷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轉變。」
  • 馬勇|我國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司法保護問題探析
    本文從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司法實踐入手,對目前存在的「社會公共利益」缺失法律界定、損害鑑定評估難、恢復性司法理念應用不夠、涉海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主體存爭議、社會組織缺位生物多樣性行政公益訴訟等五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儘快推進位定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強化生態價值為導向的生物多樣性損害鑑定評估和修復、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社會組織應成為涉海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的原告主體、建立社會組織為原告的生物多樣性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建議
  • 南極深海發現奇異生物
    羽毛星屬於海百合綱,歷史可追溯至3億年前 南極銀魚生活在零下2攝氏度至零上4攝氏度的水域 軟珊瑚相比硬珊瑚可以在光線更少的環境下生存,但不適於造礁珊瑚英國科學家12月19日公布了一組南極洲海洋生物的照片,展現了南極海洋深處的奇妙世界。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這十部紀錄片帶你體驗生命之美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為了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當時的首都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籤署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
  • 科學家在南極洲發現的7種神秘生物
    每當人們想到南極洲時,人們都會想到令人驚嘆的冰山,冰川和大量積雪,除此之外可能有人還會想到企鵝、海豹、賊鷗和磷蝦等,然而幾十年來,科學家在南極洲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神秘生物,這些生物很少進入人們的視線,下面咱們來看一下這些披著神秘面紗的生物吧。
  • 南極洲被發現近200年,這個無人居住的大洲生物有哪些?
    南極洲,圍繞南極的大陸,位於地球南端,又稱第七大陸,是唯一沒有人居住的大陸。約於1820年1月被發現,約有150種南極動物。圖一隻巴布亞企鵝從水中跳躍。圖片來源:高品圖像位於德雷克海峽,一隻罕見的D型虎鯨躍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