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19樓網友發帖
印象中感覺貓狸嶺隧道經常出現在新聞上,不是發生事故,就是維修什麼的。
這個隧道是因為太長了的原因嗎?所以容易發生事故?
據不完全統計浙江有6處高危,分別為新嶺隧道、三都嶺隧道、貓狸嶺隧道、柯橋互通、蕭山東互通、黃土嶺隧道。其中,台州高速境內的貓狸嶺隧道和黃土嶺隧道屬於高危中的最危!(本段文字來源網絡)
台州19樓網友分析
雲中一隻鶴:個人體會一是隧道內的燈光設置不合理,導致隧道內的駕駛視野不好,車速不快,易發生刮擦事故;二是車流量太大,客貨車擠堆,易導致事故;三是隧道內的汽車尾氣排風及引風裝置不夠完善,隧道內的汽車尾氣積蓄,在光照下視線模糊;四是隧道內的吸音措施也不好,易分散駕駛員注意力
diaochi2016:主要原因是一些人低速行駛,一些人超速行駛,還有一些是駕駛技術不行的人,加上這條路車流量大,這樣集中到隧道裡就容易發生事故了,建議隧道群安裝區間測速,超速的和低於最低限速的都要處罰,這樣事故肯定會減少很多。
菜菜囧:貓狸嶺第一個北向南匯聚了兩條高速車流,車流量變的非常大,第二個北向南是下坡,在隧道內沒有感覺,車速變快,一旦前方剎車,就會發生追尾事故,長下坡對貨車剎車能力也有損失。南向北是爬坡,自然而然貨車爬坡能力弱,而問題關鍵又在隧道完了後又一個右轉岔道轉上三高速,這又有個潛在問題,貨車在主車道行駛,其他車輛在超車道行駛,過完隧道到杭州方向的話,就要立馬變道才行,在主車道行駛要緊急剎車避讓,自然連累後面跟著行駛車輛
寧親王天策大將軍:坡度大,距離長,車道少,燈光暗,再加上不開燈且龜速的煞筆,能不出事故麼
阿曼oman:這個山洞的前面,就是吳岙樞紐。。。。。往往都是從那個兩條高速的結點,堵到這個山洞。。。感覺在高速交匯的地方,設個紅綠燈好了。。雖然很浪費時間,但總比堵到爆,一堵就是一個小時的要好得多了。。
happyman920619:主要原因:甬臺溫高速和上三高速在此匯流,然後馬上進入隧道群(注意,隧道限速是80的),原先4車道的車流(甬臺溫2車道,上三2車道),加上限速降低,此處非常容易堵車,而且易發事故。
suiyuange:隧道群,北向南是兩條高速匯流,車流量一下就增加了,並且匯流點有交叉,進入隧道後是下坡道。種種要素整合一起,問題就來了。08年坐朋友的車,還被後面的大巴車撞過,幸好車速不快,沒有人受傷,只是車受傷有點嚴重。
台州騎士:因為這個地方是連續隧道,而且出口就是上三高速和甬臺溫高速的分岔口,車流量巨大。加上三車道變成兩車道,兩車道變三車道,車速經常一快一慢的。追尾這種小事故可以說經常發生的,大事故發生的概率也非常高。
臨海人2019:貓狸嶺隧道交通事故常發,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設計缺陷。北側吳岙樞紐將兩條高速匯成一條,車流量倍增,但車道還是兩車道。道路擁擠,車流整體速度下降,就導致大車佔用快車道和小車左右穿插等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無法避免,很多時候是因為前車剎車,為了躲避追尾做出的緊急避讓動作。道路交通雖然有保持車距的規定,但這些規定都是脫離實際的,主要起到一個認定事故原因的作用。真正能實現保持車距的只有機器人通過各種感應技術實現自動駕駛,人類肯定是做不到的。
早期建成的高速公路基本都是單向兩車道,路面基礎、邊坡治理等隱性工程質量差,車道不足加上建設標準低就導致高速公路安全性先天不足。當然主管部門也採取了後天來補的措施:降低限速、設置超速聲光報警裝置、設置各類複雜的警示標誌等等,卻更容易使駕駛員情緒緊張,從而增加操作失誤的概率。另外最近幾年出廠的大車胎子越來越多,體形越來越大,超載上路屢禁不止。區區20CM厚的高速路面硬化層怎能適應。
車上如果有人員被困,要儘快打開或砸開車窗讓車內人員離開。根據逃生標誌指引疏散。
1、切勿慌張,保持鎮定;
2、立即做好警示和自身防護;
3、及時使用隧道內火災報警按鈕、緊急電話或手機報警;
4、隧道內右側牆壁上一般每間隔50米,設置一個消防設備箱。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隧道消防設施展開自救;
5、如果無法控制火勢,應立即疏散逃生。
在火災事故中,一些私家車駕駛人選擇調轉車頭,逆向駛出隧道。消防提示,這種自救方式非常不可取,逆向駛出隧道很可能造成秩序混亂,引發逃生事故。
如果是位置靠前的車輛,可以繼續往前,駛離隧道。
如果是位置靠後的車輛,駕駛人應該果斷下車,棄車逃生。
▼
商務合作微信:17948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