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奶球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在許多家庭裡,寶寶都喜歡抱著手機不撒手,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停不下來。
手機既是寶寶的「摯愛」,同時也是寶寶的「禁忌」,只要寶寶一拿起手機,爸媽立刻制止,一把搶走,仿佛手機就是「洪水猛獸」,可寶寶的內心戲卻是,憑啥只許你們大人整天抱著手機不放?
手機真的有那麼可怕嗎?其實未必。面對形形色色的電子產品,一直以來,我們都是無限放大它的壞處,卻沒看到它的優點。
01寶寶適當玩手機還是有一定好處的
其實給寶寶適當玩玩手機,是有好處的。
1)促進大腦思維能力
隨著寶寶認知能力的日漸成熟,他們對事物有了邏輯性的認識,開始慢慢知道,手機上一個一個的小方塊是可以打開的,每個方塊對應的是不同的功能,他們會將按鍵、操作等信息在大腦中匯總,形成一套自己的認知體系。
拿到手機後,他們會把自己的想法通過各種操作一一驗證,這種有意識的嘗試,其實是鍛鍊了大腦的思維能力。
2)鍛鍊手眼協調
所謂「心靈手巧」,手靈巧的孩子,大腦發育自然不會差。當寶寶的小手可以自如地控制手機上的按鍵,說明在視覺的配合下,寶寶的手部精細動作越來越協調,越來越成熟了。
3)促進情緒認知
寶寶喜歡看手機上自己的照片和視頻,說明他的自我意識已經覺醒。看到喜歡的人物,他會表現出喜悅,看到不喜歡的,他會推開手機,表示拒絕。這就是寶寶已經在認識情緒。
情緒是人類的基本語言,情緒豐富,有助於寶寶培養與他人交流的能力,建立社會聯繫。理解感受別人的情緒,有助於寶寶培養共情能力,鍛鍊出高情商。
025G時代已然來臨,到底該不該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
我們先要認清這個事實,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數位化數據化是大勢所趨,5G時代即將到來,數位化數據化將成為未來世界的生活方式。
想想我們,離開手機已經是寸步難行。堅決不讓寶寶碰手機,怎麼可能呢?
如果刻意讓寶寶遠離電子產品,等於把孩子圈在一個信息封閉的空間裡,長大以後,面對洶湧的信息浪潮,
孩子更加無法自持,面對各種新型電子產品的誘惑,基本沒有抵抗能力,這樣反而更加危險。
在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要緊隨時代發展做出改變。
03玩手機不可怕,關鍵要看怎麼玩
1)1歲半以下小寶寶不要接觸電子產品
一歲半以下的小寶寶,父母的陪伴是最重要的。多跟孩子做互動交流,對早期發育至關重要。爸媽要放下手機,多和寶寶說話、唱歌、遊戲,有助於寶寶大腦發育。
2)1歲半到2歲不要獨自使用
一歲半到兩歲的寶寶可以在父母的指導下,適當使用電子產品。注意要給寶寶多看一些高質量的教育內容,既要讓寶寶容易理解,也要有互動性。
比如《米卡成長天地》《巧虎》《米奇妙妙屋》等系列,趣味性和互動性十足,是不錯的選擇。
3)2歲以後適當使用
兩歲以後的寶寶可以適當使用電子產品,但每天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
在爸媽的陪伴下,看些具有教育意義的節目,比如音樂兒歌、小故事等,有趣,容易理解,不具有負面信息的動畫片,是不錯的選擇。
4)寶寶沉迷電子產品,罪魁禍首是爸媽的不作為
杜絕手機是治標不治本,父母真正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寶寶對手機不感興趣。
多陪孩子參加有益的親子活動,一起讀繪本、畫畫、下棋、搭積木、玩拼圖,只要爸媽自己不迷戀手機,寶寶一定更願意跟父母一起交流互動。
各位寶媽寶爸們,你們是否也有孩子抱著手機不撒手的煩惱呢?歡迎分享你的經驗和故事到評論區,一起參與討論。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