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距今約2.5億年
來源:中新網資料圖為陽泉長壽螈化石標本。中新社發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團隊 供圖12月4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發布消息說,該所劉俊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命名為陽泉長壽螈。它是目前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迄今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中國科學家在古生物領域這一重要發現及相關研究成果論文,近日已在國際學術期刊《化石記錄》發表。
-
距今約2.5億年!我科學家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記錄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12月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劉俊研究團隊研究報導了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4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始椎類是一種原始的爬行型類,屬於羊膜卵動物的基幹類群。這次報導的新種被命名為陽泉長壽螈,是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亦是目前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相關成果發表於《化石記錄》雜誌。
-
山西發現2.54億年前新化石標本,為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12月4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劉俊研究團隊在山西陽泉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標本、始椎類生物新種——陽泉長壽螈,距今約2.54億年。始椎類新種、始椎類最「長壽」化石標本——陽泉長壽螈的頭骨。受訪者供圖據介紹,始椎類生物的體形類似現代的鱷魚,是當時河流湖泊裡的頂級捕食者。
-
始椎類最「長壽」化石!山西陽泉發現2.54億年前新化石標本
12月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劉俊研究團隊在山西陽泉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標本、始椎類生物新種——陽泉長壽螈,距今約2.54億年。這一化石標本只保留了該生物頭骨的一部分骨片,研究人員研究比對了很多原始的四足動物類群,最終確定它屬於始椎類,此前認為這類化石在早二疊世晚期就已絕滅,這個新的記錄比其他已知記錄晚了近3000萬年,刷新了我們對這一類生物化石分布的認識,它也是目前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我國在山西陽泉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
文章報導了我國首次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發現始椎類化石,該化石中文名為「陽泉長壽螈」。《化石記錄》是國際權威期刊雜誌,由德國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創刊。《始椎類化石的最年輕記錄在華北晚二疊世Psj》一文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陳建業博士和劉俊研究員撰寫,刊登在該雜誌第23期205至213頁。
-
科研人員發現目前已知始椎類最「長壽」化石記錄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劉俊研究團隊研究報導了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Embolomere)新種,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化石記錄》(Fossil Record)上。始椎類是一種原始的爬行型類(Reptiliomorpha),屬於羊膜卵動物的基幹類群。
-
始椎類最「長壽」化石紀錄誕生!我國科學家發現新種「陽泉長壽螈」
【始椎類最「長壽」化石紀錄誕生! 我國科學家發現新種「陽泉長壽螈」】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團隊研究報導了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4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成果發表於《化石記錄》雜誌。始椎類是一種原始的爬行型類,屬於羊膜卵動物的基幹類群。這次報導的新種被命名為陽泉長壽螈,是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也是到目前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
-
始椎類最「長壽」化石定名「陽泉長壽螈」
12月1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始椎類化石的最年輕記錄在華北晚二疊世Psj》在《化石記錄》(Fossil Record)刊登發表。文章報導了我國首次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發現始椎類化石,該化石國際命名為Seroherpeton yangquanensis,中文名為陽泉長壽螈。
-
陽泉長壽螈被發現,距今2.54億年
據報導,在近日的《化石記錄》雜誌上,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上面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我國山西地區發現的一種始椎類化石,它竟然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它被稱作「陽泉長壽螈」,距今大約有2.54億年的歷史,它的出現也打破了始椎類動物最「長壽」的記錄。
-
始椎類最「長壽」化石刷新認知 滅絕時間比現有記錄晚3000萬年
陽泉長壽螈化石標本受訪者供圖12月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劉俊研究團隊研究報導了一件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距今約2.54億年)的始椎類化石新種。始椎類是一種原始的爬行型類,屬於羊膜卵動物的基幹類群。這次報導的新種被命名為陽泉長壽螈,打破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紀錄,亦是目前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相關成果發表於《化石記錄》雜誌。始椎類生物的體形頗為龐大,具有尖利的牙齒,體形類似現代的鱷魚,是當時河流湖泊裡的頂級捕食者。此前這些化石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洲晚石炭世至早二疊世的地層中。
-
山東發現25億年前奇石酷似獅身人面像,當地人稱其「石俠」,10萬人...
延伸閱讀始椎類最「長壽」化石!陽泉發現2.54億年前新化石標本12月4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劉俊研究團隊在山西陽泉發現始椎類最「長壽」化石標本、始椎類生物新種——陽泉長壽螈,距今約2.54億年。據介紹,始椎類生物的體形類似現代的鱷魚,是當時河流湖泊裡的頂級捕食者。它們體形龐大,牙齒尖利,適應熱帶叢林氣候。
-
中國科學家研究距今約4億年前的「水下掠食者」
中國科學家研究距今約4億年前的「水下掠食者」 2016-06-04 20:25: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6月4日電 (記者 張素)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朱敏課題組最新研究了距今4.1億年前的「水下掠食者」,有望揭開肉鰭魚類演化之謎,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
-
河北沙河市發現距今約5億年前三葉蟲化石
新華網石家莊8月28日電(記者白林、曹國廠)記者28日從河北省邢臺市文物管理處獲悉,邢臺沙河市王硇村西南舉官山山體北側斷崖處近期發現了寒武紀三葉蟲化石。專家認為這一發現為重建邢臺地區古環境、古地理和古氣候提供了重要依據。
-
《化石記錄》雜誌:產自山西陽泉晚二疊世的始椎類化石新種——陽泉長壽螈
(距今約2.5億年)的始椎類化石(Embolomere)新種,成果發表於《化石記錄》(Fossil Record)雜誌。始椎類是一種原始的爬行型類(Reptiliomorpha),屬於羊膜卵動物的基幹類群。這次報導的新種被命名為陽泉長壽螈(Seroherpeton yangquanensis),是已知始椎類化石最「長壽」的記錄,亦是目前為止此類化石在華北板塊乃至東亞的唯一記錄。始椎類的生物體形頗為龐大,具有尖利的牙齒,體形類似現代的鱷魚,是當時河流湖泊裡的頂級捕食者。
-
坦尚尼亞發現距今約2.4億年的恐龍近親化石
據新華社專電 英國《自然》雜誌4日刊登一則論文說,科學家在坦尚尼亞發現距今約2.4億年的恐龍近親化石。論文說,新發現的物種定名為「Asilisaurus Kongwe」,意義是蜥蜴的祖先。這些恐龍近親高0.5米至1米,長1米至3米,生活在距今2.43億年的三疊紀中期。
-
中國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麒麟蝦化石有5隻眼
【中國科學家發現5億年前麒麟蝦化石有5隻眼】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科學家最新發現一種5億多年前的「章氏麒麟蝦」化石,化石上的「蝦」就長有五隻眼睛,其身體還兼具巨型捕食動物奇蝦和節肢動物的多種特徵。這是我國雲南「澄江動物群」中又一最新發現。
-
四川丹稜幸福古村發現遠古「魚化石」 初步判定距今約上億年
8月5日,說起前兩天在四川省丹稜縣幸福古村發現的鱗齒魚化石,丹稜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動物學碩士伍宇翼言語之間,淡淡失落。據其初步判定,此次發現的「魚」,有可能是遠古魚類品種——鱗齒魚,屬於三疊紀—白堊紀時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湖泊。時期距今約1.99億至7000萬年。
-
四川丹稜幸福古村發現遠古「魚化石」初步判定距今約上億年
8月5日,說起前兩天在四川省丹稜縣幸福古村發現的鱗齒魚化石,丹稜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動物學碩士伍宇翼言語之間,淡淡失落。據其初步判定,此次發現的「魚」,有可能是遠古魚類品種——鱗齒魚,屬於三疊紀—白堊紀時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湖泊。時期距今約1.99億至7000萬年。
-
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初判距今約1.6億年
李先生在路邊發現的疑似恐龍腿骨化石。 受訪者李先生 供圖四川自貢市民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專家初判距今約1.6億年中新網自貢12月22日電 (劉剛)「路邊一處斷崖上的剖面,顏色和輪廓與周圍有所不同。因為職業的緣故,自己意識到這可能是個化石。」
-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中國發現會滑翔的蜥蜴化石 距今約為1.3億年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23日 12:03 來源: 來源:科學時報 日前,記者從瀋陽師範大學獲悉,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新發現了一種蜥蜴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