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救紅軍--黨史頻道-人民網

2021-01-20 黨史頻道

原標題:義救紅軍

上圖,6月27日,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營鎮長坪村的「紅軍長徵烈士紀念碑」。

上圖,6月26日, 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營鎮長坪村,86歲的殷汝才在「紅軍橋」上講述當年紅軍的故事。圖片均由湖南日報記者 童迪 攝

每天,退休後回到長坪村居住的殷汝才,都會踱步來到村裡的紅軍橋坐一坐,與鄉親們拉拉家常。

城步苗族自治縣長安營鎮長坪村,是一個侗族村寨。長坪河歡快流淌穿村而過,一座風雨橋橫跨河上,橋頭一塊牌匾上,三個大字「紅軍橋」格外耀眼。橋邊,紅軍長徵烈士紀念碑巍然屹立,紅軍紀念亭裡,幾位村民在歇腳。

6月下旬,記者來到長坪村。86歲的殷汝才,看著眼前的紅軍橋、紅軍紀念亭、紅軍長徵烈士紀念碑,回憶起他們家與紅軍戰士結下的深厚情誼,淚水溼了眼眶。

草醫救人

落坐紅軍橋上,一場大雨瓢潑而下,殷汝才的思緒緩緩展開。

1934年12月中旬,中央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徵隊伍抵達長坪村一帶宿營。各處風雨橋上、鼓樓裡、廟宇中,都駐紮了紅軍。

一兩天後,隊伍陸續開拔,朝著通道方向挺進,留下傷病員養傷治病。

「有一天中午,大寨風雨橋上,躺著一個紅軍傷病員,氣息奄奄。」殷汝才回憶,這個消息傳到了遊慶美的耳中,他立刻朝風雨橋快步走去,果然看到橋上躺著一個紅軍傷病員。詢問得知,其名叫謝軍,是紅軍某部的司號員。

遊慶美是村裡的侗族草醫,也是殷汝才妻子的舅舅,平常樂善好施。因排行老二,大家都叫他遊二爺。

「舅舅見此,心生憐憫,他背起謝軍就往家裡走。」殷汝才說,背到家後,舅舅安排女兒照顧紅軍戰士,自己就上山去尋找草藥。

在遊家精心照料下,謝軍日漸好轉,能站起來走動了。紅軍戰士不能給百姓添太多麻煩啊!於是謝軍幫遊家做家務事,搶著切豬草、燒火、洗衣服。未料,沒過幾天,病情又開始惡化。

這次,謝軍預感將不治,要求住到村裡的水口廟去,甚至以不吃不喝來「要挾」。遊二爺拗不過,只得讓女兒把廟裡收拾乾淨,把謝軍送到廟裡。白天送飯、送水、送藥,晚上就陪他睡在廟裡。

有天夜裡,天氣驟然轉冷,謝軍的病情急轉直下。遊二爺嘆息一聲,問他還有什麼心願,他攢起全身勁,斷斷續續地說:「感謝你們的救治,請給我穿上紅軍軍裝,把我埋在能照到太陽的地方。」

回憶至此,殷汝才哽咽了,沉默一會兒,抹了一把眼淚,他繼續說,謝軍去世後,遊二爺請來木匠趕做棺木,按照死者遺願和侗家習俗,埋在了廟對面一個太陽能照到的地方。

紅軍「哥哥」

出生於1934年6月的殷汝才,當年紅軍來的時候,才半歲。「有一個受傷的紅軍戰士,在我家住了一年多。」為何留下來住了一年多?故事是這樣的。

「紅軍大部隊走後,有一座城隍廟裡還剩下一些傷病員在休養,我的大哥當時10來歲,去看熱鬧,發現幾位紅軍戰士沒有碗筷,用手在抓滾燙的飯吃。大哥跑回家,要我父親做了幾副竹碗筷送給他們。」殷汝才說,大哥還要求父親把受傷的紅軍接到家裡來養傷治病。

他父母一商量,覺得雖然家裡困難,但是不能見死不救,接回來再說!就去廟裡接了3位紅軍戰士來到家裡,後來鄰居和親戚接走了兩個,只留下重病號小劉。

經過幾個月的治療休養,小劉身體終於康復。此時紅軍大部隊已經走遠,他決定留下來報答救命恩人。

殷汝才說,打那以後,小劉常去種田、砍柴,跟著父親去桂林挑鹽,跟母親去地主家打零工。本來可以在地主家一天吃三餐飽飯,然而小劉和母親一樣,每天只在地主家吃中飯,把早飯和晚飯的米省下來,拿回家一家人煮稀飯吃。可謂一家人有鹽同鹹,無鹽同淡。

轉眼一年多過去了,小劉思念江西老家的娘。「我父母看出了他的心事,回家是理所當然的事,就送他踏上了回家的路。」殷汝才說,走的時候,小劉眼淚雙流,突然雙腿下跪磕了一個頭。

「遺憾的是,我們沒有問他家的詳細地址,想聯繫也聯繫不上。不知道那個紅軍『哥哥』後來怎麼樣了,我們一家人都很想念他。」殷汝才喃喃說道。

代代傳承

雖然紅軍在長坪村的時間不長,但是軍民的魚水深情,讓當地群眾難以忘懷。

上世紀90年代,遊二爺的兒子遊延慧,及殷汝才都在縣裡工作,覺得應在教育後代方面有所作為,經過商量,便發起建設紅軍橋、紅軍紀念亭、紅軍長徵烈士紀念碑。

「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與人民生死相依的優良傳統,值得好好發揚。」殷汝才說,建設紀念設施,就是希望教育後代不忘本。

他們開始四處籌資,先後去了18家單位發動捐款。1994年8月,建設正式動工,至1999年12月落成。建設過程中還徵集了480個義務工。

「我們把紅軍紀念亭的位置,定在了水口廟的原址,希望大家永遠記住紅軍對人民的情誼。」殷汝才坦言。

讓殷汝才欣慰的是,如今,來長坪村開展黨日活動、緬懷烈士的人絡繹不絕。一些單位還會請殷汝才來到紅軍長徵烈士紀念碑前,講述紅色故事。

「長徵精神很偉大,要把長徵故事一代一代傳下去。」殷汝才眼裡滿是期盼。

採訪手記

血脈深情 銘記永遠

李國斌

走進長坪村,眼前田園疊翠,小橋流水,遠處高山連綿,白霧如紗。這裡不僅有優美的生態,還有淳樸的民風、擁軍的情誼。

長徵時期,眼見受傷的紅軍戰士奄奄一息,侗族草醫遊慶美毫不猶豫將其背到家中治療。大部隊開拔,留下傷員休養,殷汝才一家把戰士接到家裡養傷。而為了感激殷家的救命之恩,紅軍戰士在恩人家住了一年多,幫他們養家餬口。真可謂,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

軍愛民,民擁軍,血濃於水的感情就這樣默默建立。這種感情,歷經歲月磨洗而愈加厚重。幾十年後,村民自發建紅軍橋、紅軍紀念亭、紅軍長徵烈士紀念碑,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長徵精神,讓後人永遠銘記這種生死相依的感情。

行程萬裡,不忘來路。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根是地下的枝,枝是地上的根。軍與民在長徵中結成的血脈深情,值得進一步鞏固、發展、傳承。

今天,中國發展日新月異,成就舉世矚目,但前行路上仍會遇到風雨坎坷。銘記血肉相連的情誼,傳承不畏艱險的精神,將為我們不斷跨越新時代的「雪山」「草地」、攻克前進路上的「婁山關」「臘子口」,提供不竭的力量。

相關焦點

  • 社區案例--上海頻道--人民網
    -上海頻道(2017-10-09 13:23)   「你住在30號樓啊,真羨慕!」-上海頻道(2017-08-15 09:39)   「春風送暖百花開,羅城小區面貌改。
  • 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人民網湖南頻道牽手湖南師範大學 共建校...
    人民網長沙1月8日電 (李芳森)今天下午,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人民網湖南頻道與湖南師範大學舉行實習生基地建設項目合作單位籤約、授牌儀式,正式啟動湖南師範大學——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湖南師範大學——人民網湖南頻道實習基地。
  • 毛澤東與王觀瀾--黨史頻道-人民網
    推薦閱讀 2017年,你不可不知的6個黨史國史紀念日 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和美學精神源自哪 紅軍裡為何流傳「毛委員有主意」 領略毛澤東詩詞裡的四大情懷 毛澤東的批評藝術:有如良醫看病 周恩來與共產黨人老戰友何香凝的深情厚誼 1955年許世友特批哪位小學校長保留軍籍
  • 田東縣平馬鎮百穀村:踴躍革命「紅軍村」
    百色本報記者 凌 聰 通訊員 蘭 海「紅軍紅又紅呢,革命堅又堅呀,風吹石不動呢……」寒冬時節,紅軍歌曲合唱團嘹亮的歌聲響徹田東縣平馬鎮百穀村上空,展現「紅軍村」的新面貌、新氣象。1929年,鄧小平、張雲逸領導百色起義,當時這個壯族村落86戶人家有85戶131人參加紅軍和赤衛隊,先後有16位優秀兒女為革命獻出寶貴生命。人們把這片英雄的土地稱為「紅軍村」。「紅軍村」戰士在革命生涯裡創作了大量紅色歌謠,鼓舞當地軍民奮勇抗敵。為了傳承革命精神,2004年4月,該村紅軍後代李瑞雲、韋瑞陽等人收集40多首紅軍歌曲,牽頭成立合唱隊,傳唱經典紅歌。
  • 日本文化巡禮:驚蟄--日本頻道--人民網
    日本文化巡禮:驚蟄 2016年03月04日11:02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 「品牌上海」之恆源祥:一根絨線織就的品牌傳奇--上海頻道--人民網
    此前,2011年12月19日,三明市市民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欄目留言:三明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一到晚上就大量排放廢煙廢氣,氣味難聞。此留言得到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回復後,人民網福建頻道記者於3月8日赴三明市實地回訪此問題落實情況,並刊登報導因粉塵廢氣 品牌領袖訪談
  • 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 從詩詞中再「出發」
    六盤山是紅軍長徵路上翻越的最後一座高山。毛澤東站在陡峭崢嶸的山頂,俯瞰著茫茫群山,秋風起處,紅旗獵獵,遙望遠方,大雁南飛,一隊隊紅軍如滾滾洪流奔騰向前。此情此景令毛澤東心潮起伏,激情不已,創作出了氣吞山河的這篇《清平樂·六盤山》,抒發了「長纓在手」定當「縛住蒼龍」的革命豪情。
  • 義門古鎮——安徽旅遊十大古村鎮,亮相CCTV發現之旅頻道!
    安徽旅遊十大古村鎮 黟縣宏村古村落、黟縣西遞古村落、涇縣查濟村、績溪縣龍川村、肥西縣三河古鎮、徽州區唐模村、徽州區呈坎村、渦陽縣義門古鎮、天長市龍崗村、濉溪縣臨渙鎮。
  • 黨史上的今天(8月25日)
    黨史上的今天  1937年8月25日 中共中央軍委發布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下轄三個師:第一一五師以原紅軍第一方面軍和第十五軍團為主編成,師長林彪(1938年3月林彪負傷離職後,陳光代理師長)、副師長聶榮臻、政訓處主任羅榮桓;第一二〇師以原紅軍第二方面軍為主編成,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政訓處主任關向應;第一二九師以原紅軍第四方面軍為主編成,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政訓處主任張浩。8月下旬至9月底,三個師的主力陸續開赴山西前線抗日。
  • 銅陵郊區古聖村村民黃進芳義救孫中山
    黃進芳其人其事義救孫中山的這位年輕人到底是誰呢?他就是出生於銅陵古聖黃家(今銅陵市郊區古聖村)的黃進芳。1883年出生的黃進芳,是古聖黃邸第三房遺子,又名黃三。黃進芳父輩弟兄三人,長房、二房人丁興旺,家境富裕,但膽小怕事。黃進芳父親黃懷念為人剛正、豪爽,雖無田無地,但卻行俠仗義、樂於助人。黃進芳還未出世時,其父在一次狩獵中意外身亡。
  • 「人民網 貴州頻道」岑鞏縣:「15分鐘生活圈」滿足易搬群眾基本需求
    (原載 2021年1月4日 人民網 貴州頻道)【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上海動畫片《犟驢小紅軍》給全國孩子上好「長徵」一課
    上海動畫片《犟驢小紅軍》給全國孩子上好「長徵」一課 2016-10-19 09:05:00
  • 人民網的定位是權威媒體,大眾網站
    人民網的定位是權威媒體,大眾網站,我們特別突出強調人民網黨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人民網揭開南丹事件真相就是一個體現黨的意志和人民意願相統一的很好實例。  主持人:您作為人民網的負責人,是不是把人民網的基本情況向大家做一下介紹。
  • 紅軍紀律有多嚴?10件「小事」告訴你
    紅軍」當時,由於土豪劣紳污衊紅軍,一些村民躲進山林,紅軍走後,村民回到村裡發現未丟失一針一線,又聽了紅軍題壁留款的經過,對紅軍讚不絕口。後來,紅四軍再次經過楊美村,鄉親們不但沒躲,還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熱情慰勞紅軍。那封留款信被古田會議紀念館複製後存於展廳內。
  • 網絡作家寫黨史②丨省委書記上任次日 就在西湖邊被捕
    2018-04-05 17:2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李鵬 通訊員 駱小峰寫在前面的話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黨史是黨執政興國的根基與血脈。黨史中有故事、有情懷、有事業、有品格、有信仰。在當前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熱潮中,我們更加需要從黨史中汲取營養、打牢根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 這個冬天,來宮城滑雪--日本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記者親測了位於宮城縣刈田郡藏王町的藏王澄川滑雪場(sumikawa snow park),體驗滑雪之餘,還乘坐了「wild monster號」雪上車,尋找神奇的樹冰景觀。    位於日本宮城縣大崎市的鬼首滑雪場始建於1973年,鄰近鳴子溫泉鄉,從東京站乘坐電車抵達古川站後,轉車前往鳴子溫泉站後乘坐大巴即可到達。
  • 紅軍當初過的草地,你知道在哪裡嗎?如今它又是什麼樣的呢?
    一怕沒有踩準草甸給陷入泥潭裡面,因為這裡的泥潭非常的深,如果陷入泥潭是非常難救的,越動就會陷的越深,所以常常會有人陷入泥潭裡,二怕下雨只要是下去腳下的草甸就會變得特別鬆軟和滑溜,一不小心就能掉進泥潭,三怕過河在以前草地上有很多的河,水淺一點的呢就特別的好過,但有的河水流比較急特別的難過去,而且在草地上吃飯就是特別的難,紅軍們吃的青稞麥炒麵,是需要用水煮著吃的,而在這種環境下紅軍們沒有辦法去煮,只能幹吃
  •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 支持媒體: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建廣電集團...
    主辦:福建省婦女聯合會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    支持媒體: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建廣電集團電視劇頻道 他或許並不比你我來的高大,卻把能夠擁有的時光都獻給了崗位,到達事業頂峰卻還在向目標衝鋒……她的心裡裝著軍旅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