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娛樂專稿5月26日報導 《歡樂頌》第二季帶著第一季熱播的餘溫開播,第一周就引發不少網絡熱議。從五美的衣著打扮閨房揭秘,到小包總騷氣十足的出場,邱瑩瑩「處女論」以及關關和搖滾青年即將展開的愛情都是話題熱點。5月25日下午該劇編劇袁子彈接受了媒體採訪,解答了不少外界的疑問。
五美原著就很有特色 影視化是擴充
《歡樂頌》五美各有特色,編劇袁子彈透露其實是原著阿耐就已經提供了一個挺有特色的五美的人物原型,「然後我們再跟導演包括跟製片人商量,如何對這五個人物進行擴充,包括把她的一些相關生活補全,就呈現出了大家現在看到的五美」。
在「還原度」和「改編度」這二者中平衡和取捨上,袁子彈說:「原著變化到影視作品肯定是有改編的,當然我們儘量去保留原著的精髓。其實大的情節改動的相對而言這一季會比上一季多一點,這也是跟它的原故事有些是否適合在影視上呈現,包括跟我們的篇幅取捨跟主題有關係,總體來說我們還是希望儘量保留原著的精髓,但同時肯定影視版也會跟原著有不一樣的部分。我建議大家可以分開來看,應該說各有各的特點吧」。
五個人都有戲份 但很難百分百均分
來到了第二季,袁子彈表示劇本上的調整五個人的角色其實基本是戲分都有,「第一部側重於他們友誼的建立,第二部側重於這個友誼對他們的影響,他們在友誼中的相互扶持和相互成長。當然戲分多少有一些差別,畢竟我們也不是切蛋糕,很難做到百分之百的均分。但是因為我們的劇比較長,也是上一季相對而言生活狀態比較多一點,這一季故事情節會更強烈一點,所以它相對就需要把一個大事件可能在某個時間段走完,相對應的大家會看到某一些集數裡某一個主角的戲分會比較集中。但是從全片來說,我覺得基本還是五線並行的結構」。
第二部裡五美都有所成長,袁子彈解釋道:「我覺得安迪是學會了怎麼跟人相處,在跟人建立親密關係的同時保留足夠的自我。樊姐是衝破了家庭的藩籬,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新女性。曲筱綃是學會了體諒別人也理解別人,從一個口無遮攔的自我中心的富家女成為了一個能體諒、顧慮他人的人。邱瑩瑩是真正的成長起來了,在事業在愛情上有了自己新的看法,跟之前傻白甜的狀況完全不同。關雎爾是真正找尋到了內心的自己,對人生有了自己的選擇和判斷」。
關關沒黑化 只是有成長
袁子彈評價劇中五美的表演都很棒:「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吧,相對而言,其實蔣欣姐的角色是表演空間比較大的,比如關關表演空間相對小一點,尤其是前面這些集數裡。我覺得都挺滿意的,大家都演得挺好,都出色的完成了角色。有很多角色的展開也還有待於我們後面的幾十集,還有大概三十集」。
提到關關,第二季開播前就盛傳她要「黑化」,
袁子彈澄清:「關關肯定是沒有黑化了,其實我們的人物很難用黑和白去劃分,我覺得她們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有自己做的好的地方,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有自己的困境,也有自己的優點和進步。與其說關關黑化,不如說關關在第二季有了一些成長和蛻變吧。她最大的改變我覺得應該是從聽別人的話去生活轉變為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我覺得她的發現可能是對自我人生的一個定位,包括自己對自己人生作主和做出選擇的這樣一個蛻變」。
小蚯蚓和小曲是有友誼的
劇中小蚯蚓和小曲兩人之間的感情也是一個很複雜的狀態,有觀眾甚至分不清兩人之間是否存在友誼。袁子彈說:「小蚯蚓和小曲肯定是有友誼,我覺得女性的友誼不像男性一樣,包含著比較複雜的因素,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女性的友誼更敏感一點,領地意識更強烈一點,大的團體中間也會有小群體。包括很容易受到一些事件的影響,會有搖擺不定。但這不說明女性沒有友誼,恰恰相反,我覺得女性的友誼特別珍貴。其實小曲和小蚯蚓她們之所以能夠跟對方說出自己心裡的想法,很直接的那句話,是因為她們恰恰把對方當成朋友,所以她們才會說真心話,才會呈現出一個完全真實的自我,我覺得她倆的友誼其實是我特別喜歡的」。
「處女論」情節去留有過爭議
提到楊紫飾演的小蚯蚓,第二季這個角色引發的「處女論」也在網上引發一大波討論熱潮。袁子彈表示處女情節肯定是這部劇裡一個挺大的話題,「之前為了留不留這個情節、保留多少我們也做了探討,因為這個情節所涉及到的後續的情節比較多,應該說關於這個問題的探討,大家在之後還會看到一些細節,肯定是會結合現在的社會狀態去考慮。其實我們也是更希望由這麼一個話題,來看看大家對感情的不同的觀點。其實我們沒有太大的偏向。處女情結有沒有社會代表性,值不值得討論,我覺得現在網上的討論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顯然是值得討論的」。
小包總:每一季都有爭議很大的角色
劇中楊爍飾演的小包總也是存在爭議,有說「色」的,也有說「油膩」的。袁子彈卻很喜歡楊爍的表演:「小包總是爭議很大,但是好像我們每一季都有爭議很大的角色。上一季祖峰老師扮演的奇點很溫柔、儒雅,也是爭議很大。小包總本來就是一個跟常規的男主角不太一樣的角色。第一看完全劇會有不同觀感,第二點,小包總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可能在中國電視劇中出現得很少,其實我覺得楊爍應該是屬於很有自己的風格,我覺得他完成得挺好的。我覺得我們是想要這樣一個很有個性的男性形象,但是事實上這很好的解釋了安迪的選擇,也只有是這樣的形象才能打開安迪這座冰山。某種程度上有時候直接的直觀的感受遠遠超過你思維的判斷」。
從編劇的角度來看,袁子彈也認為不存在趨於完美的男性角色:「我覺得喜好是很個人化的,喜歡什麼樣的男性。目前我們每個男性角色都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缺點,如果大家還沒有看到缺點,那是因為後面的還沒有播完,可以期待一下」。
第二季愛情為主 職場戲也會有
第二季中五美的感情戲引發了不少關注,也引起了愛情戲太多,社會性弱化的質疑。袁子彈覺得第二季並沒有弱化社會性:「什麼才叫社會性,如果說女生的生活有幾個大的部分的話,工作、友誼、愛情肯定都是其中之一,包括家庭,應該說這是最主要的幾個部分吧。我們不會為了跟別的劇目有關所區別就刻意去迴避愛情部分,說白了我們五美都青春正當年,風華正茂,談戀愛是她們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我們這一季也會有很多談工作包括友誼的部分,自始至終在貫穿,包括跟家人的部分,不會有這個問題,不會說我們這一季只寫愛情,而且隨著他們生活的展開,肯定愛情會是他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至於職場部分的內容,袁子彈說:「第二部當然有職場的故事了,王柏川做事業,包括跟小曲合作,小曲去工廠,包括之後大家會看到安迪收購完紅星,包括樊姐調換了工作,做培訓,每天都在看書,我覺得不能人云亦云,只能說可能第一季大家面臨的工作的問題更多一點,目前正在展開情感戲,所以情感戲相對比重更大一點。但是我們其實工作這邊的還挺多的,包括有很多感情都是因為工作的原因展開的」。
劇情波折跟貧富無關 跟個性有關
第二季也有網友反應劇情階段化的概念很嚴重,窮富的對立感覺很強。袁子彈澄清道:「我們之間沒有對立,實在要說的話,就是我們五個女神在情感上會經歷一些波折,這個波折跟貧富無關,跟她們各自的個性有關。比如剛剛提到的小邱和小曲的友誼,比如小邱和關關的友誼,今天晚上也會經歷一個考驗,這些其實跟貧富沒關係,只跟她們的性格、為人處事、態度包括遇到的事有關係」。至於劇中「富裕階層」的煩惱,袁子彈表示也會有體現:「有錢人的苦惱你不能理解嘛,更何況我們劇中也沒什麼特別的,也就是安迪和曲筱綃,安迪都不是出身於特別富貴的階層。我覺得拿階級劃分人和拿某一個身份去界定人是一樣的,都有失偏頗。安迪和曲筱綃其實都有自己的困境,安迪的困境大家已經看到了,曲筱綃的困境可能還要更靠後一點」。
多元化的展現一直是想呈現的命題
《歡樂頌》來到第二季,袁子彈表示劇中傳遞的理念都是比較大的命題:「一個是怎麼做自己的問題,一個是怎麼在愛情和家庭和友誼之間依舊做自己的問題,這兩個問題是不一樣的」。
「前一個問題可能是自我意識的覺醒,比如說像樊姐,像關關,都面臨一個這樣的問題,怎麼樣去看清楚自己真正的心意,我想要什麼,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且堅守之。第二個問題其實是人和人之間的距離的問題,比如說像安迪,到底親密關係中間什麼樣的程度是關心,什麼樣的程度叫幹涉,怎麼樣在跟人正常的打交道的同時又能夠保持自己的底線和堅持,保持自己人格的完整,我覺得這個是我們第二季探討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至於多元化的部分,袁子彈表示多元化正是一直想要呈現的部分。「這也是我們從一開始選擇這五個女主角的原因,我覺得五線並行最棒的部分就在於她們是完全不同的五種想法和看法。其實之前也說過,可能爭議就是《歡樂頌》的一部分,甚至說不定是最有價值的部分。我覺得爭議就在於價值觀的碰撞,大家所處的身份、地位、立場包括年齡、閱歷,各種的不同,導致大家看這個劇的觀感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也恰恰是我們有可能去呈現多元價值觀的一個原因」。
口碑降低劇情被批拖沓:做續集難 在反省
也有觀眾反應第二季劇情節奏稍顯拖沓,袁子彈表示不完全認同:「相對而言我們肯定需要一些鋪墊來銜接上下兩部。我們的《歡樂頌》是一個生活劇,完全不認同趙醫生就是用來提供給曲筱綃玩樂,他們就是合理正常的談戀愛。在一個現代生活劇中間,談戀愛是很重要的部分,為什麼叫過場戲,這可是我們精心設計的。我覺得呈現中國現代社會眼下的一個生活狀態,這就是我們《歡樂頌》最重要的主題。所以生活才是我們的劇本身,而不是矛盾,不是只有大矛盾才是戲劇。前四集節奏的問題也是看到了各種的說法,其實這可能就是做續集的難處,你不可能完全去做一個新的開篇,你需要做一些銜接,也包括人物的轉變,需要情感鋪墊,總體來說還是根據著人的這種應該有的人物狀態來寫的。也是要解釋一個問題,其實上一季的結尾是我們給的第二季的一個彩蛋,所以很多人會說時間點不上,其實我們上一季就是完結在她們吃火鍋的那場戲,後面的是我們第二季的一個總體的預告,所以開篇是肯定要把這部分來細說的」。
而對於第二季口碑沒有第一季好,袁子彈說:「口碑這個問題,應該說雙重來看吧,一方面肯定也有我們做得不足的地方,這個是不可避免的,這麼長一個劇,種種疏漏我們自己也在總結和檢討,在努力反省,爭取之後做得更好。但是另一方面可能也存在一個,畢竟故事進行到這個階段,有一些新鮮感的喪失,包括確實對我們期待也是比第一部要高,包括有些人物形象,他有一些預料不到的變化,粉絲會有一些反彈心理,這些都會有,我覺得是一個綜合的因素吧」。有人說歡樂頌是劇版《小時代》,袁子彈非常反對這個說法:「我當然是不贊同啦,因為不是四個女人五個女人就是《小時代》,就像我們也不是《欲望都市》一樣,我覺得喜歡看《小時代》的可以看《小時代》,強拉這個話題沒有意義」。
植入不可怕 需要技巧的改善
《歡樂頌》第一季只有3家廣告植入,但第二部廣告植入超過50家。袁子彈說第一季也不是只有三家,「只是說可能主要一點大一點的牽涉到大情節的經我手的只有三家。第二季是相對比較多一點,但是進入到我們真正主情節中間的可能也只有四五家吧,別的應該都是正常的臺詞植入和畫面露出比較多」。作為編劇,袁子彈覺得植入確實是一個新的嘗試:「因為是現代戲,植入的產品數量也多一些,總體來說還是以不影響整體劇情為原則。植入如果大一點的情節,我會來預先做情節設置,小一點的植入可能更多是場景布置,包括演員自己,包括我們植入這塊商務的編劇來進行。但是有時候也還是在摸索當中,怎麼樣既能夠植入這些產品,向大家輸出我們的產品,我覺得這是一個影視劇非常有意義的部分,大家大可以不必談商品色變,只能說有些植入還是個技巧的改善吧,國外韓劇也好,日劇也好,美劇也好,經常都能帶動一些產品的流行,我們相對而言這方面缺乏經驗一點,所以有時候有些地方大家覺得做得生硬一點。下一步也只能是儘量的包括再有品牌植入的話,讓它跟人物性格更貼近一點,設計臺詞的時候更有趣味一點,讓大家對商務這部分的排斥沒有那麼強烈。但另一方面我覺得商務植入也是一個現代劇不能避免的趨勢,好的團隊也是需要經濟來支撐的,這個是不可避免的」。
永遠缺好故事 跟國外仍有差距
雖然第二季加入了新導演,但袁子彈表示第一第二季風格其實都差不多:「其實大的方向大的盤子,當時第一季的時候跟孔導、簡導就已經商議過了,所以後來簡導和張導來做第二部,基本還是本著這個路線去做的。第一部做完收到了大家各種各樣的意見,我們儘量輕裝上陣,儘量按照我們的創作意圖去完成。風格也一直都是這種風格,只是說可能隨著人物立起來之後,他需要有一個打破再建立的過程,包括很多的他的家長他的背景都進入到了我們的劇的視野當中,不止有友誼這一個主題了,可能這是不是大家覺得一二部風格有些改變的原因。但是對我本人來說,其實他們基本上是一致的,因為對我來說這個創作基本是連貫的。當然可能宙宙導演加入之後,相對而言我們在一些畫面在質感提升上,包括服化道提升上會更講究一點也更年輕化一點。」。
現在全行業都在拼ip,總是有聲音說缺乏好劇本。袁子彈也認為好故事永遠都是少的,「但不光是我們缺好的故事,好萊塢也缺好的故事。好的故事我覺得是影視創作的源泉,有很多我很尊重和欣賞的前輩,包括很多我自己同齡的新生代的編劇,希望大家都能有好的作品產生,我們也是在儘自己的努力,雖然真的可能跟國外的同行還是有些差距,但是好故事永遠都是創作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