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近日,市區南塘四組團的住戶小周和陶先生因為小區養狗問題起了爭執,雙方情緒激動時,陶先生說了句「氣話」:要用老鼠藥毒死小區的狗。
在溫州,養狗的市民不少,住宅小區裡因為養狗而起糾紛時而有之,包括狗糞汙染環境、犬吠聲擾民、大型狗傷人等。理論上,對於養犬糾紛,當事人根本用不著糾結,按規定辦就行。而實際生活中,由於缺乏監管,不少小區的業委會為此類「犬事」很傷腦筋,到底讓不讓養?怎麼養?管不管?怎麼管?
我市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溫州市區養犬管理規定》。根據該《規定》,市區內所有犬只實行免疫和登記制度,未經檢疫、登記,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養犬。近日,《代表在線》記者以養犬人身份聯繫《規定》中的相關單位和官方公布的登記點,結果打了20多個電話,聯繫了10多家單位,仍未得知該去哪裡為所養的寵物狗辦理所需的證件。
調查10名資深養犬戶
無人辦齊相關證明
根據《溫州市區養犬管理規定》,市區劃為禁養區、限養區和一般管理區。機關、醫院(寵物醫院除外)的辦公服務區,學校的教學區和學生宿舍區,單位的集體宿舍區,市、區人民政府劃定的其他禁養區等屬于禁養區。根據劃分,市區鹿城區、龍灣區、甌海區的主要街道都屬限養區。《規定》寫明,公安部門是市區養犬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市政府設立的養犬管理協調小組辦公室也設在公安部門。
《規定》稱,市區內所有犬只實行免疫和登記制度。未經檢疫、登記,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養犬。限養區內每戶只準飼養一隻觀賞犬,需要登記辦理《養犬登記表》《犬類免疫證》《犬只飼養證》和犬牌等。
記者調查了10名有多年養犬經歷的市民,發現他們對該《規定》的相關要求所知無幾。10人中,無人辦齊《規定》要求的相關證明和證件,但也沒有任何人因此受到查處。一名資深養犬人說,證件不全會帶來一些麻煩,他們並不是偷懶不辦,而是不知道該去哪裡辦,「問了派出所,說不是他們辦的。問社區,他們也不知道。」
準備為狗辦理身份登記
派出所、居委會均不受理
昨天,記者以養犬人的身份首先撥通110,諮詢該去哪裡為家裡養的寵物狗辦證,接線人員稱此事要問轄區派出所,並給了記者聯繫電話。記者隨後打電話到鹿城公安分局濱江派出所,接線工作人員在詢問同事之後說:「派出所並不辦理這類證明,要去社區諮詢。」
按照轄區,記者找到矮凳橋社區,一位已在社區工作十多年的工作人員說:「我在這裡工作這麼多年,還從來沒有為狗辦過身份登記,這事可能還要去派出所辦。」隨後記者又聯繫了南浦派出所和三板橋社區,答覆也基本是「不在我們這裡辦」。
據2008年媒體報導,市公安局對鹿城、龍灣、甌海三個行政區實行養犬管理,當年3月5日至6月15日,養犬人和養犬單位必須到規定地點為犬只進行登記註冊管理。今年4月2日,記者撥打當時公布的登記處電話,發現鹿城區的3個電話號碼已經全部停機;甌海區的工作人員稱目前不辦理該類登記;龍灣區的兩個登記處都表示不清楚這方面業務,並給了其他電話號碼讓記者諮詢。
一天下來,記者撥打了22個電話號碼,最終也未能問清楚該去哪裡為狗辦理身份登記。
無處辦《犬類免疫證》
檢疫合格證明有效期僅7天
《犬類免疫證》怎麼辦理?記者繼續以養犬人身份,打電話向鹿城區畜牧獸醫局諮詢。該局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稱,要先到指定地點為犬只注射狂犬疫苗,再帶著犬只和指定注射點出具的證明,到該部門辦理《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該證明主要用於境內航空託運犬只,7日內有效。
該工作人員說,對於平常的養犬戶來說,檢疫合格證明並非強制辦理的。對於《規定》要求的《犬類免疫證》,該部門並沒有辦理。
記者問:「我家的狗今年春節期間剛剛注射過狂犬疫苗,但不是在指定醫院,沒有證明,你們可以為我開《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嗎?」
該工作人員說:「建議你還是帶狗到指定醫院再打一針,帶著醫院的證明和狗來辦理。」
記者問:「這麼短的時間內,連續注射狂犬疫苗,狗吃得消嗎?」該工作人員稱「問題不大」。
隨後,記者來到了位於市區清明橋的鹿城區寵物狂犬病指定免疫點某寵物診所諮詢。該診所獸醫王為春介紹,犬只在這裡注射疫苗後,該診所可為養犬人提供蓋有診所公章的《寵物狂犬病已免疫》證明單。
一名養犬人反映,用於境內航空託運犬只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有效期只有7天,很不方便,「比如,我帶狗去上海,要在這個證明出具後的7天內往返,如果7天後返回溫州,就還得在上海再辦理證明,非常麻煩。」
鹿城公安分局治安三大隊相關負責人稱,由於該《規定》沒有法律效力,在執行中非常困難,因此不少規定無法落地執行,用他們的話說是「已經盡力管,卻無能為力」。
溫州市區的養犬管理該何去何從?《代表在線》將繼續關注。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