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綠青苑洪大姐家養的蜥蜴。記者 方晟 攝
5月15日15:54,王師傅來電:我家有兩條綠鬣(音liè)蜥,養了三年了,一公一母。母的懷孕大半年了,我看她很痛苦,生不出來也不吃東西,肚子挺得老大老大,很難生的樣子。我看著它都心疼死了。我聽說它們生孩子要有個恆溫的洞才行,我們家裡沒有這樣的條件,請你們幫忙想想辦法行不行?
電話中得知,王師傅是杭州人,50多歲,家住嘉綠青苑。
前天下午,王師傅還在單位上班,他的愛人洪大姐接待了我們。
「來來來,我們家大寶小寶在這兒呢!」洪大姐帶我們來到一個五六平方米大小的陽臺,陽臺約一半空間被一個大木頭箱佔據。箱子的一面全是玻璃,裡面的5個燈泡亮著燈,液晶儀表顯示著箱子裡的溫度、溼度等信息。
「大寶」是黃紅色的母鬣蜥,「小寶」是綠色的公鬣蜥,體形差不多大,身長約30釐米,加上尾巴足足有半米多,但「大寶」身材有些發福,肚子明顯隆起。
來之前我查了資料,鬣蜥屬長鬣蜥種,是蜥蜴的一個品種,綠鬣蜥則是鬣蜥的一個變異屬類,也叫美洲鬣蜥。
看著「大寶」「小寶」,頭部外形像恐龍,尾巴則像蛇,鱗片則由規整的馬賽克圖案組成,有的地方閃閃發亮,露出鮮豔且令人生畏的藍、綠、紅色。他們趴在箱子裡,「小寶」四五釐米長的利爪不時揮來揮去。
第一次這麼近距離接觸這樣的爬行動物,我立刻感到脊背發涼,趕緊從陽臺退了出來,攝影同事拿相機的姿勢都變了形,一邊拍一邊問洪大姐,它們不會咬我們吧?
「沒事的!」洪大姐走到「小寶」旁邊,用手撫摸著它脊背兩側的肌膚,「它們都吃素,不吃肉,放心!」洪大姐說,兩隻傢伙每天都要各吃半斤油麥菜,有時也會給它們換換口味,比如南瓜、蘋果等,不過它們只吃蔬菜,肉和飯碰都不要碰。
幾年前兒子買來的寵物
現在會陪二老一起看電視
洪大姐說,2011年3月,她兒子花600塊錢第一次把「大寶」拎回家時,她和王師傅也嚇得不輕,「剛開始看它很肉麻!」
不過,兒子喜歡,他們也沒反對,平時「大寶」都關在籠子裡,他們不敢靠近。
大約過了一個月,洪大姐發現,鬣蜥沒有看起來這麼可怕,「它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不咬人,有時我們在客廳看電視,它也爬過來看一會兒!」洪大姐說,半年後當她和丈夫完全接受這個新成員後,兒子結婚搬到了濱江,工作比較忙,就把這個寵物留給了他們老兩口照料。
後來,兒子覺得一隻鬣蜥太孤單,又花了1000多元買來「小寶」和一隻象龜,並且把溫室箱換成了現在的大尺寸。
洪大姐說,養鬣蜥的苦與樂,只有養過才知道。
每天早上,洪大姐兩口子都會給它們洗澡,用溼布輕輕擦拭鱗片,不讓水濺入它們的眼睛,全程戴塑膠手套——因為鬣蜥爪子很鋒利,稍不當心就會劃破皮膚。
「大寶」最近不動也不吃
它是不是難產了?
綠鬣蜥是熱帶動物,對於溫度和溼度的要求也很高,帶溫度調解的箱子要24小時保持在25℃左右,溼度要保持在50%上下,冬天要開熱空調,夏天要開冷空調。
「因為它們,家裡都不能沒有人!」洪大姐說,時間長了以後,鬣蜥也變得不怕人了,它們會在家裡到處亂爬,萬一爬著爬著找不回溫暖的箱子,會凍壞或餓壞的。因此這兩年多來,洪大姐和王師傅從都沒有一起出門超過一天。
在洪大姐的鼓勵下,我試著摸了一下「大寶」的尾巴,冰涼、粗糙,我渾身瞬間起了雞皮疙瘩,「它是冷血動物嘛!」洪大姐說,他們也知道鬣蜥不像小狗小貓那樣會和主人玩在一起,彼此基本也沒什麼互動,但這兩年多來,他們看著兩隻東西從巴掌大小變成現在的樣子,已經有了感情。
逛花鳥市場時他們聽說,體形大的寵物鬣蜥可以賣很高的價錢。「現在出多少錢給我們都不賣!」洪大姐說。
現在,看著「大寶」肚子隆起,不吃也不動,洪大姐很擔心,它是不是難產了?
我們也聯繫了杭州多家寵物醫院,大多表示沒有此類經驗,只有一家杭州維尼動物醫院給出回覆:綠鬣蜥肚子鼓鼓的不一定就是懷孕了,也有可能是飲食狀況不好導致,可以先帶它過來拍個片。讓綠鬣蜥曬到紫外線是非常重要的,它們需要通過照射紫外線在皮膚裡合成維生素D3,促進鈣的吸收。受這個條件限制,一般很難繁殖成功。正常情況下,綠鬣蜥懷孕五十來天產蛋,然後自主孵化,3個月後孵化成功。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負責爬行動物飼養的獸醫黃師傅也說,動物園裡的鬣蜥一般都會自己孵化,如果鬣蜥不吃不喝,也有可能是別的問題,要先去寵物醫院拍過片子才能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