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在這裡做了窩

2021-01-20 林根的碎筆頭

  
    清晨,人們還在夢鄉裡,小鳥已經呆不住了,用它全部的熱忱來讚美、來歌頌這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這兩天隔壁老太太從外地回來了,黎明又恢復了原有的熱鬧,麻雀圍著房前屋後,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老太太是個信教徒,以前每個禮拜天都去教堂做禮拜,現在走不動了,依偎在窗前,經常的在窗臺、空調外機上撒小米粒,惹得小鳥們一片鶯歌燕舞,熱鬧極了。我喜歡這樣的場景,經常的和老太太一樣,躲在房間裡,隔窗相望,分享這一快樂的時光。



    老太太不在家的幾個月,顯得分外的安靜,安靜的有些不習慣了。好幾次做飯,總能聽到走廊上有咕嚕咕嚕的聲響,一開始不經意,以為是風吹窗簾的聲音,有一回無意中發現,室外的排氣管有動靜,我以為有老鼠,站在走廊上還用小竹竿敲了兩下,這一敲不要緊、嗖的一下,飛出兩隻麻雀來,我探出窗口去張望,那兩隻麻雀不示弱,圍著窗口來回的嘰嘰喳喳,飛的相當勇猛。我斷定麻雀在氣道口坐了窩了,肯定還在生兒育女,否則,不會有那麼的勇猛,可憐天下父母心那……。我開始留意這個做在氣道口的鳥窩,有時做飯的時候,我就看著這根管子,本來物業來整頓應該把它包起來的,幹活的偷懶,每家每戶還出來一百元錢、我不太計較這些小事,他沒包我也沒再去找,塞翁失馬,現在倒是我的一道風景線。這鳥爸鳥媽可忙活了,飛進飛出的,嘴上銜著東西,一進窩就能聽到一片嗷嗷待哺的嘰喳聲,我小時候見過這情景,光禿禿身子,嘴張的比身子還大,閉著個眼睛,嘰嘰嘰嘰的叫個不停,嘴邊有兩根黃線。因為我曾經爬到四層高的樓頂,爬到屋簷邊,掀開瓦片,看到過麻雀窩裡的小麻雀,就是這樣嗷嗷待哺的,一窩的小麻雀,鳥爸鳥媽可辛苦了。我隨手拿了點小米 ,連同水一起放在了鳥窩下面的空調外機上,人躲進了房間裡,目不轉睛地盯著,想讓它們多吃點,誰知這鳥爸鳥媽不領情,一動不動,我仔細的一看,它們每次回來,嘴上叼的都是蟲子,哦,原來營養均衡,不需要外來的幫助和指點,小動物都知道唯物辯證法,太好笑了……



   麻雀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五十年代敲鑼打鼓,鞭炮齊鳴,轟轟烈烈的「除四害」運動都沒咋地它,除了一點驚嚇,照樣勇敢地飛翔在藍天上。它也是隨環境而變,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和其他物種一樣,無所不能,不需要人類太多的幫助。西雙版納的亞洲象,你不請,它自到,照樣大模大樣,有恐無視地闖進你的苞米地;在東北那會狼經常偷襲你的羊圈,掏心掏肺地糟塌羊群。



    這一切都是人類自己作的孽,過多的砍伐、墾荒、天天的戰天鬥地,最終把自己鬥裡面去了。現在知道要保護資源了,金山銀山了,退耕還林,土地休生養息,還要人工繁殖,回歸自然,在我眼裡都是亡羊補牢,無濟於事,這種野蠻的掠奪性的破壞,幾代人都難以修復,所以提出兩個一百年是有一定道理的,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在「還債」。天底下的生靈不能脫離自然法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否則你保護也罷,繁養也罷,過多的、人為的幹預,造就出來的都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怪物」。難道不是嗎?你看看小區裡的野貓,還有野性嗎?麻雀都能欺負它,真的,我見過麻雀偷它的貓糧,它一撲,鳥一飛,來回幾次兩隻眼睛一眯,頭一低再也不動彈了。反過頭來你再看看當年被打為「四害」的麻雀,經過了史無前例的運動,現在無恐無慌的,不計前嫌與人為鄰,窩都做到家裡來了,記得小時候回老家,只有燕子才有這樣的待遇,可見,任何事物都在改變,適者生存,與世界相融才是生存之道,有了生存你才能談做人做事,無所不能的小麻雀,你太可愛了。



   我喜歡觀察,注意細節,生活中有許多細節,你也許不經意,但就是這些不起眼的細節,可以折射出你的人品,影響你的人緣,決定你的發展和未來。細節包含著許多人的質地,許多尊重,許多敬畏。是是非非,對對錯錯,達官顯貴、黎民百姓,你必須持一樣的心,呈一樣的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你平靜的心,正確的理解細節,你一定會有收穫,「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細節決定成敗,別小看了身邊的點點滴滴。



     人總是要老的,在變老的過程中,你不妨觀察一下身邊的老人,聽聽他們的言語,你會有許多的啟發。無奈的老太太,歡快的麻雀,鮮明的對照。生活依舊,日出日落,年復一年,不變的是歲月,可變的是你我,在不變可變之中,偷一份好心情,閒一眼細節,你會有不樣的感覺……(這是我的第一百篇碎筆頭,謝謝分享)



相關焦點

  • 怎麼做,才能不讓麻雀在農村家裡的下水管道內做窩
    長時間閒置的下水管道很有可能就會成為麻雀、老鼠的窩,現如今農村的麻雀很瘋狂,已經隨處可見,而且活動數量往往是一片片的。在我所觀測情況來看,麻雀是一種適應能力極強的鳥類,一般在草叢中、樹上、牆洞裡、屋簷下等比較隱蔽地方都可以見到,搭窩方式也非常簡單,只需要鋪設一點乾草就可以了!
  • 麻雀會在什麼時候做窩 微博森林驛站1月7日答案
    1月7日,微博森林驛站的問題更新了,今日的問題是「麻雀會在什麼時候做窩?」這個一般很多人都了解了,下面就來為大家科普一下正確的答案。【麻雀會在什麼時候做窩 微博森林驛站1月7日答案】今日問題:麻雀會在什麼時候做窩?
  • 老家鄉愁|吳道科:麻雀吵窩
    麻雀又叫家雀,一般野外雖有,但都喜歡與人相聚,與家燕一樣都將窩砌在人家戶,不同的是主人置有木框在堂屋頂板樓枕處,燕兒只須含泥沿邊砌就成家,而麻雀卻是找尋野枯絨軟草從屋簷瓦縫中鑽進去,到屋簷一定深度將草聚集精心編排成「窩」,麻雀由此又有一個俗名:「屋簷麻雀」。
  • 麻雀與燕子爭窩 | 拯救燕子
    就在一周前,這裡的崖沙燕因為工地覆蓋環保網,90%以上的巢穴被籠罩住,燕子母子隔離,幼鳥嗷嗷待哺。與人類相比,燕子的力量過於微弱。值得慶幸的是,中國綠髮會在獲知求助信息的第一時間便聯繫了當地政府、媒體、大學志願者們開展了救助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崖沙燕重獲新生。
  • 睡前故事 | 小麻雀學做窩
    有一天,麻雀去看望蜜蜂,看到蜜蜂的窩很漂亮,心裡非常羨慕,就對蜜蜂說:「瞧,你們做的窩多好看呀!又整齊又大方,每一間小房子都是六角形的,不大不小一個樣,你教教我好不好?我也想學你們做一個窩。」蜜蜂熱情的回答:「好呀,那你得採好多好多的花粉,再來釀蜜做臘,我們的窩呀都是用臘做成的。」
  • 麻雀會在什麼時候做窩 1月7日今天森林驛站小課堂答案
    森林驛站1月7日森林小課堂答案  2020年森林驛站1月7日森林小課堂問題  麻雀會在什麼時候做窩 原標題:麻雀會在什麼時候做窩 森林驛站1月7日森林小課堂答案 責任編輯:曾少林
  • 金毛撿到小麻雀,主人用狗毛給麻雀做鳥窩,狗狗接下來舉動暖心了
    麻雀在半個世紀前曾為四害之一,當時被捕殺了不少,如今麻雀數量銳減,已然成為二級保護動物,不知是吃農藥糧食體內積累了太多的殘留還是麻雀的膽子變大了,麻雀的反應速度也變得遲鈍了。回到家後,阿凡給麻雀餵了水和小米,接下來就是給它做一個鳥窩,找來找去,家裡也沒有棉絮等柔軟的東西,女兒突發奇想,問阿凡能不能用金毛的狗毛給鳥兒做一個窩。
  • 做一隻勇敢的麻雀
    每天早上,我都在一家早餐店裡,看見一隻小麻雀,它總是準點而來,獨自在店裡抬頭看人,低頭吃食,吃飽了然後獨自飛去。我知道,在外面有很多像它那樣的麻雀都在到處的尋找食物,在為自己的生存而飛翔奔波勞累。可是,卻沒有第二隻麻雀敢於踏進這家麵食店,儘管這裡有著很多的食物和美食。
  • 如果沒有麻雀
    出於好奇而百度,得知除了南北極、沙漠地帶,其蹤跡遍及各大洲,凡有人處則有麻雀,就像凡有井水處即詠柳詞一般。所以對於人類,可能分不清許多鳥類,但不會不認識麻雀。除非你不食人間煙火。  麻雀的知名,絕不因其名貴,恰恰是普通。普通得沒有漂亮羽毛,沒有夜鶯、燕子、八哥的歌喉。終其一生穿著灰不溜秋的外套,終日拉呱不完的家長裡短。麻雀一定是有語言的,否則它們整天在嘮嗑什麼呢?
  • 空置房裡麻雀搭暖窩 房主:打算讓小鳥在這裡溫暖過冬
    近日,市民郭女士來到位於民政小區的房子,看到了麻雀搭建的鳥窩。昨日,記者來到郭女士家。在主臥窗戶西側的牆角下,有一堆枯枝和雜草,細小的樹枝大多十餘釐米長。這些枯樹枝被堆成了橢圓形狀,而窗臺上疊放的報紙上有些鳥類糞便。郭女士告訴記者,房子一直空置著,前不久鄰居打來電話說,在廚房做飯時看到她家有麻雀在飛。
  • 過去農村路邊常見的一種草,麻雀很喜歡窩上面,現在珍貴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過去農村路邊常見的一種草,麻雀很喜歡窩上面,現在珍貴了。過去在農村路旁、溝渠邊、地頭等處,常見有一種匍匐生長的草,麻雀特別喜歡窩在上面,過去農村這種草非常的多,誰也沒有太在意,現在這種草竟然不常見了,就有人說它很珍貴了,其實這就是叫做「臥膽草」的田間雜草。
  • 麻雀是生活中十分常見的鳥類,成群的麻雀裡有「首領」嗎
    麻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鳥類,許多人對麻雀的看法還停留在數量多是害鳥並且氣性大上。但是我們對麻雀有很多的誤解,麻雀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這個樣子。而且麻雀作為一種群居性鳥類確實有著首領的存在。現在由於科技的手段高了,有很多人甚至撲滅周圍所有的麻雀。但是當年的糧食並沒有豐收,反而減產了。可見麻雀吃蟲子作用還是非常大的。所以麻雀並不是大家認為的一種有害的鳥類。麻雀是一種雜食的鳥類,麻雀之所以能在城市和鄉村中都這麼常見。一是因為麻雀築窩的條件不高,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搭建窩,而且任何材料都是建窩的好材料。
  • 如何飼養小麻雀
    麻雀,屬於文鳥科,留鳥。關於麻雀的放養就不多說了,只要是掏的雛子,和鳥建立很好的關係,常訓練。。就可以做到,這裡主要說說如何把麻雀作為鳴叫鳥來玩賞的一些方法。我們常見的有山麻雀和(樹)麻雀兩種,這裡主要介紹山麻雀,(樹)麻雀除毛色外與之相近。 一.特徵。 山麻雀:
  • 小麻雀的幸福指數
    對了——麻雀!上小學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我印象特別深。作者是前蘇聯人,寫的是一隻老麻雀在高大兇猛的獵狗面前,毫不畏懼、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最後獵狗被老麻雀的氣場震住了,小麻雀得救了。我女兒的書架上也有不少關於動物的書,比如《斑羚飛渡》、《狼王夢》這些。但是,我還是覺得這篇《麻雀》寫得更真實,更讓人身臨其境,可能是因為我太熟悉麻雀的緣故吧。
  • 燕子麻雀上演「鳥巢爭奪戰」
    家住寧波江北的一戶市民家中有一個燕子窩,因為冬天燕子南飛,麻雀趁機佔了燕子的小窩。
  • 談談麻雀
    這裡主要說說如何把麻雀作為鳴叫鳥來玩賞的一些方法。 到了春季如果飼養得法,可以欣賞到你養的麻雀的舞鳴,尾巴和頭部上翹程U字型,尾部羽毛象扇子一樣撒開再合攏,兩翅下拖不停煽動著,非常威風,可以在鳥臺上一邊不挺打轉一邊鳴叫,我覺得那舞姿不亞於百靈。 我們常見的有山麻雀和(樹)麻雀兩種,這裡主要介紹山麻雀,(樹)麻雀除毛色外與之相近.
  • 麻雀一、二……
    這還不算,一點不講究,邋遢,不愛乾淨,隨地大小便,住不擇地,吃不挑樣:豬圈、雞窩、籬笆,樹梢、屋簷、草叢,幾根柴幾棵草,都能撘個窩;吃相更難看,不挑食,葷的吃,素的吃,剩飯剩菜也照吃;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是,飢不擇食時敢吃地裡長著的糧食——這還得了?東西南北都在鬧饑荒,在眾口裡奪食,不是惹眾怒嘛!就這,差點給它帶來滅頂之災。
  • 為什麼現在很少見到麻雀了?原來大有深意,別不知道
    主要因為麻雀喜歡在屋簷、牆洞或者樹洞裡棲息,這些地方地勢較低,隱蔽性較差,很容易被找到。麻雀屬於雜食性動物,平時以植物的種子充飢,在繁殖期間主要以蟲類為食。在過去的農村,說起動物農民最常見的應該就是麻雀了,但是現在卻幾乎見不到了。對此,有網友認為,麻雀主要以種子、蟲子為食,如今的農業種植大量應用農藥,是間接導致麻雀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
  • 小小麻雀膽太大,看中燕窩做它家,記錄春天生機盎然的交響曲
    它羽毛美麗,眼睛黑亮有神,偶爾有隻麻雀飛過來,它有點生氣,叫得更急,好像要把對方趕走。麻雀飛走了,它就悠然自得地叫開了。它在樹上跳起來讓人好笑。一會抖抖羽毛,一會伸個懶腰。麻雀又飛來了,它張開大口,聲音更大,張開翅膀衝著麻雀抖動兩下,把對方嚇走了。悠揚的叫聲又響起來,神態美而動人,鳥兒好像歌唱春天,為春天伴舞。人類何嘗不羨慕鳥兒自由自在的樣子,可鳥兒也有喜有憂。
  • 燕子、麻雀與喜鵲及其它
    鄉下人家說法是,燕子在誰家做窩是這家有福,小孩搗燕窩是要挨大人訓的。燕子叫起來像口裡含個泥丸子,吐啊也不吐出來,所謂燕語呢喃,珠玉圓韻。燕子飛起來有滑行的感覺,看上去輕便而翩翩,大家閨秀的樣子,這都討人喜。人家簷頭、晾衣繩上的燕子,是這樣的司空見慣,讓人不起捕捉的念頭,燕子儼然是家裡一個成員了呢。家燕,很親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