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變溼地 紅樹漸成林

2021-01-19 金臺資訊

俯瞰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 本版圖片均由記者 袁琛 攝

棲息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白鷺。

棲息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白鷺。

11月27日,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工作人員在管護紅樹林苗木。

「快看!」隨著幾道白色身影迅速掠過天空,手持望遠鏡仔細觀測的羅理想忍不住發出一聲短促而驚喜的輕呼:「這是黑臉琵鷺,它們又來過冬了。」

11月30日,在位於儋州市光村鎮的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監測站巡護員羅理想如往常一般挎起相機,拿著望遠鏡,在溼地公園的各個角落監測。在他眼裡,溼地公園有一股靈性:灘涂紅樹林叢生,潮汐往來間留下俏皮的小蟹;鳥兒翩躚而來,飛得近時,仿佛一伸手就能夠著它們……

「生態之美,離不開人們對溼地的保護。」羅理想說,這些年,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提升,保護力度不斷加強,溼地回報以更加曼妙的姿態。

近年來,作為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管理單位,海南農墾西聯農場公司在屬地政府的支持和領導下,設立專職溼地公園管理委員會,持續加大溼地公園的生態保護力度,積極配合政府開展退塘還林、紅樹林修復等工作,並完善基礎設施,開展調查和監測,持續做好宣教工作,探索溼地的保護性開發。

退塘 轉變發展方式 重建溼地生態

冬日暖陽醉人,11月30日,來自陝西的遊客李潔和幾位好姐妹來到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中遊玩。「坐在觀光亭裡,被茂盛的綠植環繞,看著鷺鳥在周邊成群飛舞,真讓人心情舒暢。」

遊客們所處區域是恢復重建區,也是改觀最大的區域之一。李潔無法想像,幾年前,她所在的觀光亭周邊還是另一番景象——周邊村民們圍塘養魚,魚塘破壞了紅樹林生存的土壤,也破壞了候鳥的棲息環境。

羅理想介紹,溼地公園區域內有東場和墩吉2個自然村,20世紀八九十年代,受到自營經濟發展熱潮影響,周邊職工群眾習慣「靠海吃海」,在這裡建起魚塘,養殖魚蝦。

人們腰包日漸豐厚的同時,也欠下了一筆生態帳——紅樹林被破壞地、溼地涵養能力嚴重退化、亂排的汙水致使生態汙染嚴重。直到近些年,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化,人們才意識到,轉變發展方式勢在必行,並且迫在眉睫。

各級政府部門逐年加大對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的保護力度,尤其是去年以來,儋州市政府牽頭組織多個相關部門以及西聯農場公司組成聯合工作小組,在此開展退塘還林、還溼工作。

「過去,村民們沒有環保觀念,誤以為紅樹林天生天養,沒了便沒了。」羅理想說,養魚是當地群眾賴以生存的產業,在利益面前,推進退塘還溼工作需克服諸多困難,「農場公司下設的溼地公園管理委員會配合政府開展宣教工作,我們走村入戶,一家家走訪,一點點講解溼地保護的重要性。終於,大夥的態度慢慢從冷眼變為理解。」

「退塘還林還溼,雖然沒了魚塘,卻能更好地保護溼地,這是對子孫後代有好處的事。」皮膚黝黑的敦節村村民吳神懷是當地養殖大戶,養了10多年魚,家裡有20多畝魚塘,但聽羅理想說起退塘還林、還溼的好處和重要性,幾番糾結過後,他主動提出要從自家的魚塘開始「退」起。

如今,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區域內看不到一口魚塘,原先的117口魚塘已全部拆除,面積約為2000畝。

還林 苗木紮根灘涂 「貴客」遠道而來

「退塘後,根據生態專家的意見,我們在此區域積極開展生態修復工作。」 西聯農場公司副總經理劉傑文介紹,公司整合中央專項資金、政府支持資金以及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專項扶持資金等,積極推進溼地生態修復工作。根據專家意見,一方面,該公司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導下,積極開展紅樹林種植工作,修復被破壞的植被,另一方面,留出一定空間的自然恢復區,供水鳥休憩與覓食等。

走入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恢復重建區,原本髒臭的魚塘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秋茄、木欖、紅海欖等本地紅樹林苗木在灘涂紮根的景象。

午後的日光仍然有些熱,在一處新種下的紅樹林苗木間,參與紅樹林種植工作的敦節村村民簡吉英忙著查看土壤的排水狀況和紅樹林的生長情況。「這些苗剛種下不久,還很嬌嫩,得細心查看確保它們成活。」她說,大夥現在都知道紅樹林最直接的作用是保護堤岸,是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天然屏障,「保護溼地,就是守護我們的家。」

今年,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裡已經新種起700多畝紅樹林,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

除了紅樹林外,溼地公園裡的花鳥魚蟲也都是人們的保護對象。西聯農場公司設立溼地公園管理委員會,專職開展溼地保護工作,並在溼地公園內成立檢測站,負責調查、檢測、宣教、保護等工作。「每天都要在溼地公園裡巡邏,防止打鳥、掏鳥蛋等破壞紅樹林生態環境行為。」 羅理想說,以前會有生產隊或周邊自然村的職工群眾來打鳥,但大家的生態保護觀念越來越強,此類現象近兩年幾乎沒有發生過。

溼地公園裡風貌進一步美化,是村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最直觀變化。而更讓村民們驚喜的是,「貴客」黑臉琵鷺的到來。

「黑臉琵鷺可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全球瀕危的鳥類。而這幾年,它們總是不遠千裡來這過冬。」在專家們的宣教下,村民李季春知道了黑臉琵鷺是一種對溼地環境變化極為敏感的鳥類,以潔淨而開闊的溼地環境作為理想棲息地。

探索 適度利用資源 平衡保護開發

溼地保護如何才能實現綠色發展,讓企業以及周邊群眾從中受益,一直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溼地保護與村民發展,並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共贏的探索。」劉傑文說,該公司正在逐步摸索群眾共建的理念和模式,並赴多地考察可行項目,其中讓群眾職工吃上旅遊飯是一種選擇。

據了解,在不影響生態的前提下,西聯農場公司在溼地公園建設了訪客中心、宣教廣場瞭望臺、攬海亭、觀鳥屋等旅遊基礎設置,目前正緊鑼密鼓地建設集多媒體展示中心、宣教圖片展示中心等功能區為一體的科普館。

下一步,西聯農場公司謀劃在溼地公園西邊的鹽灶村發展古榕樹群觀光項目、坡坎村發展千年荔枝樹文化園項目,圍繞溼地公園打造一個帶狀生態旅遊網絡,發展美麗鄉村項目,從而實現保護與發展的雙贏,為全省貢獻溼地綠色發展的經驗。

「我們希望在保護的同時適度利用,通過利用實現更好的保護,也就是找到保護與利用結合的平衡點。」劉傑文表示,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建設將嚴格遵循自然生態風貌的保護與開發建設相協調的原則,科學開發,加強管理,最大限度發揮生態資源優勢。

相關焦點

  • 天津溼地迎遷徙高峰:吃飽住美,候鳥變「留鳥」
    【天津溼地迎遷徙高峰:吃飽住美,候鳥變「留鳥」!】市容環境隨著候鳥遷徙進入高峰期,北大港溼地又到了最熱鬧的時節。
  • 「我們親眼看到經過溼地的水變清了」他們守護著松華壩水源保護區
    阿子營甸頭村,距離昆明50公裡遠,那裡是松華壩水庫一級水源保護區,這一大片溼地,為水源進化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在這個村裡,有一群溼地保潔員,大家稱為他們為「溼地守護者」。阿子營甸頭村所在的這塊溼地,是松華壩水源保護區的一部分,也是昆明供水的主要水源之一。溼地對地球的作用,就像腎臟對人體的作用一樣,能將汙濁的泥水化為清泉,其淨化能力是同等森林的1.5倍。保護溼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阿子營街道甸頭村總支書記:蘇術旗:「我們的保潔員做的是最髒最累的活,也是別人不願意做的活。但是有他們的存在,我們的水源保護才會有現在這樣的成果。」
  • 我省10家國家溼地公園通過驗收 武漢安山溼地公園成國家級
    今年2月2日是第23個「世界溼地日」。湖北省林業局、湖北省溼地保護基金會、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世界自然基金會攜手在武漢市解放公園舉辦湖北省溼地宣傳活動。圖為武漢安山國家溼地公園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2018年,浠水策湖國家溼地公園、武漢安山國家溼地公園、通山富水湖國家溼地公園、房縣古南河國家溼地公園、孝感朱湖國家溼地公園、遠安沮河國家溼地公園、松滋洈水國家溼地公園、十堰黃龍灘國家溼地公園、荊門仙居河國家溼地公園、隨縣封江口國家溼地公園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溼地公園」。
  • 入海口建立300畝生態溼地 白沙河溼地真正成了「候鳥餐廳」
    小反嘴鷸 近年來,白沙河入海口建立300畝生態溼地,形成湖水、河流、溼地、多層次複合生態系統。如今溼地河道變清、生態變美,棲息的候鳥種類、數量種類持續增多。盛夏時節,成群的水鳥在這裡繁衍棲息,「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也在這裡的蘆葦叢中棲息,白沙河溼地真正成了「候鳥餐廳」。
  • 新北市五股溼地 從「垃圾山」變回生態園區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新北市五股溼地見證臺北盆地百年榮衰,從良田到疏洪道,從垃圾山到生態園區,如今五股溼地景象,30年、50年前完全無法想像,甚至它是人工還是自然溼地,至今也沒有定論。  越過二重疏洪道河堤,成蘆橋下不起眼的鐵皮貨櫃屋,上頭的廣告牌寫著「荒野保護協會五股溼地教育中心」,這裡是五股溼地的核心,一切傳奇的起點。
  • 中國溼地博物館發布《杭州西溪溼地百鳥圖》
    中國溼地博物館發布《杭州西溪溼地百鳥圖》,並聯合西湖傳媒中心、西溪國家溼地公園邀請浙江野鳥會會長童雪峰通過直播「雲」觀鳥的形式,面向中小學生開展了一堂特殊的「識鳥愛鳥護鳥,保護自然生態」自然課。生態環境好不好,鳥最有「發言權」《杭州西溪溼地百鳥圖》裡,100種鳥的照片,都是鳥類攝影愛好者老俞拍到的。
  • 南京江北省級溼地成了鷸鳥樂園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69b29910f354424fbe90bb7163894162
  • 聚焦| 武漢江夏安山國家溼地公園,正式成為國家級
    2日是第23個「世界溼地日」。湖北省林業局、湖北省溼地保護基金會、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世界自然基金會攜手在武漢市解放公園舉辦湖北省溼地宣傳活動。記者了解到,2018年,浠水策湖國家溼地公園、武漢安山國家溼地公園、通山富水湖國家溼地公園、房縣古南河國家溼地公園、孝感朱湖國家溼地公園、遠安沮河國家溼地公園、松滋洈水國家溼地公園、十堰黃龍灘國家溼地公園、荊門仙居河國家溼地公園、隨縣封江口國家溼地公園這11家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溼地公園」。
  • 什麼是溼地?溼地有哪些主要特徵?
    什麼是溼地:溼地係指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溼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淡水、半鹹水、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溼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資源,具有巨大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 山東濱州:垃圾場變溼地公園 汙水處理後可養金魚
    濱州市近年來嚴格執行新的地方排放標準,並開展了新一輪汙染源治理再提高工程、城鎮汙水處理和人工溼地建設,促進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在濱州市第二汙水處理廠,這裡遠沒有人們印象中的髒亂差的景象,花園式的廠院,栽植著各種花草樹木,環境優雅,在汙水處理車間,汙濁的泥水經過處理後變成了清澈的水,緩緩流入工廠旁的溼地公園。
  • 溼地開路變工業區 陳菊挨批:向金權靠攏就是民進黨末路
    (圖/臺灣「東森新聞」)華夏經緯網9月1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高雄市政府日前更強行通過「茄萣區1-4號道路開闢工程」環評案,預計在黑面琵鷺棲息的溼地上開路。對此,公民基金會專員黃瑋隆12日表示,環評通過之後,地方甚至還傳出要蓋工業區、住宅區炒地皮的消息,這無非是對國際宜居城市的強烈反諷,「陳菊若繼續向金權政治靠攏,就是民進黨的末路」。
  • 制定溼地保護方案 建立溼地修複製度
    東北網12月24日訊記者12月11日從牡丹江市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工作部署,經市政府批准,牡丹江市制定了《牡丹江市溼地保護修復工作方案》。根據《方案》,今後牡丹江市將建立退化溼地修複製度,對未經批准將溼地轉為其他用途的,按照「誰破壞、誰修復」原則實施恢復和重建。
  • 丹江溼地成猛禽遷徙重要通道
    鶚遊隼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陳慧 通訊員 魏浩)隨著天氣逐漸變冷這是河南丹江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同大自然保護協會工作人員在老城鎮進行的今秋第5次猛禽監測。從2018年11月起,歷經兩年持續調查,他們終於確定丹江溼地為我省一條重要的猛禽遷徙通道。
  • 減河溼地公園獲評國家溼地公園
    (記者 石少軍)1月6日,國家林草局公布了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包括減河溼地公園在內的我省9家溼地公園通過驗收。 去年11月20日,國家林草局溼地管理司組織專家組,對減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進行了驗收評估。
  • 第一批福建省重要溼地名錄公布 閩江河口溼地擬申報國際重要溼地
    昨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我省第一批省重要溼地名錄。發布會上,省林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把閩江河口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納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申報。  通報稱,由於外來物種入侵、泥沙淤積、水體汙染和過度開發等影響,當前我省部分溼地面臨嚴重威脅。
  • 溼地保護|吉林:45%的自然溼地得到有效保護
    吉林溼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全省溼地總面積99.76萬公頃,其中自然溼地87萬公頃。吉林溼地共有四大類16型,其中沼澤溼地6型、湖泊溼地3型、河流溼地3型、人工溼地4型。溼地不僅構成了生態吉林、美麗吉林的重要方面,還使吉林成為水鳥遷徙的重要國際驛站。
  • 溼地是什麼
    溼地係指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此外,溼地可以包括鄰接溼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區域以及溼地範圍的島嶼或低潮時水深超過6米的水域。
  • 【生態文明@溼地】他為東方白鸛築巢守家 與候鳥相伴15載
    如何讓溼地由小變大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隨著三江平原開發的步伐加快,大片的葦場溼地變成了糧田,原來一望無際的溼地越來越小,野生鳥類也因此越來越少了。進入二十一世紀,國家開始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2000年嘟嚕河溼地被列為市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又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不久,左玉濤也被調到了保護區工作,變成了溼地的保護者。  如何讓陪伴了左玉濤幾十年的野生鳥類再度飛回來?左玉濤深知,要想讓野生鳥類再次多起來,就必須讓溼地再次大起來。
  • 昆明溼地公園承載能力短板凸顯
    其實,建溼地之前,很多部門和市民都意識到保護溼地的重要作用,雲南省溼地保護政策法規也日益完善,在「十二五」期間頒布了《雲南省溼地保護條例》,溼地保護步入法制軌道。雲南省先後出臺了《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溼地保護工作的意見》,制定了《省級重要溼地認定》、《溼地生態監測》;也在昆明掛牌成立了溼地保護管理辦公室,溼地管理機制也在不斷完善。
  • 玉門:昌馬鎮月亮灣溼地發現白天鵝
    近日,昌馬鎮月亮灣溼地發現白天鵝翩翩起舞,真是天鵝到我家!溼地秒變天鵝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