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國家森林公園
黃巖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秀峰景區之北,在秀峰索道以上海拔500至800米的半山中,以黃巖寺為中心,西至雙劍峰,東至遷鶯谷,遊線約4公裡。
黃巖寺在雙劍峰東側谷中,為唐代(公元81 3年)名僧智常禪師創建,一說是因神仙洞西北山巔大巖有石稱黃巖,又一說是因唐開元間有僧人黃常久棲於巖下而得名。 白居易、範仲淹、袁宏道、徐霞客、康有為等曾為之詠詩或遊記。1938年黃巖寺遭日軍破壞,僅存舊房兩間,現已部分修復。黃巖寺周圍環境幽美,背倚巍峨雙劍峰,面臨蜿蜒瀑布源。周圍高樹掩映,修篁遍山,院中康有為手植北鬥七星寶樹蒼勁聳立。黃巖瀑布源穿石過潭,水流潺潺,溪旁有亭臺竹屋可供遊人憩住,水至瀑布口便垂天而落,化作銀河飛瀉。
黃巖寺北有一處天然而成的奇觀神仙洞,形如兩層樓閣,上下洞前皆有自然形成的門楣、庭院、、修竹。宋代高僧行瑛禪師主持開先寺時常來此住宿。智常禪師在建黃巖寺之前亦住此。
黃巖寺東行有四級泉、鶴鳴峰、鼓子寨、遷鶯谷等景點。四級泉是馬尾瀑布上流鮮為人知的景觀,水自鶴鳴、龜背峰間出,越過巨巖折為四級不同方向之瀑布,而後匯入小溪至大瀑布口懸空而下,即為秀峰的馬尾瀑布。此處觀鶴鳴峰,即可到一隻十分形象的鳴鶴之側影。鼓子寨在鶴鳴峰東李驥山中,俗稱強盜寨。此處地勢險要,叢林密布,且多亂巖怪石,為元末刑萬戶、 張野雞農民起義隊伍(後投靠陳友諒)安營紮寨之地,出砦壘、房基、園地仍存。鼓子寨東北有鼓子巖,俗名鼓皮巖,巖下為遷鶯谷,巖壁寬廣,壑谷深邃,回聲三響,瀑灑如霧,為一壯美絕景之所.
秀峰索道
秀峰索道是由中國天地衛星股份有限公司與星子縣旅遊總公司共同投資興建的旅遊設施。它位於廬山南麓鄱陽湖之濱的江西省星子縣秀峰景區內。索道全長1385。88米。上下站高差410。58米,全線14個鋼結構塔架,採用單線循環固定抱索器雙人吊藍式索道,索道全程往返約46分鐘,設計客流量為單向每小時350人。索道設上、中、下三站,您均可下車遊覽。
秀峰索道恰似一條閃動的綠色長廊,橫越整個景區上空。索道下站在秀峰精華景點龍潭的南側,傍被蘇東坡讚譽為「匡廬二絕」之一的漱玉亭,臨情長意綿的相思橋,景色十分秀美;上站直抵奇峰峻秀的香爐、雙劍渚峰。
乘坐在索道的雙人吊籃上,可以遠眺陶淵明筆下的田園風光,俯瞰鄱陽湖的遼闊水面; 近觀香爐峰、雙劍峰、鶴鳴峰,群峰竟秀、層戀疊嶂.尤為壯觀的是可近覽被詩仙李白讚譽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在索道中站您可以背依廬山瀑布與「詩仙」李白雕像並肩留影,扶劍吟詩。
乘坐索道抵達上站,您可以遊覽曲徑環繞的翠竹幽泉;暢遊建有民族特色竹樓的自然風景園黃巖國家森林公園;探奇於天然形成的神仙洞;可以尋覓前朝高僧在峰頂上設置的點燈臺遺址;您還可以矗立索道上站旁的石徹七層文殊塔,朝拜駕騎麒麟的文殊菩薩,析福求祿,保佑進取。
秀峰索道既是觀光纜車,又是代步工具,可以解除您一個多小時的登山之乏。乘坐秀峰索道,觀賞山南美景,是您最佳選擇。
桃花源風景名勝區
桃花源,又名康王谷,因戰國時期楚王室後裔康王避秦亂於此間而得名。地處廬山山南星子縣境內,谷長12公裡,是廬山最長的峽谷,東西側均為海拔900米以上的山峰,1474米的廬山主峰漢陽峰緊鄰東側。谷中桃花溪婉蜒而下兩岸群峰秀立,飛瀑漂流,竹修林茂,古木參天,鳥鳴幽谷,美不勝收。谷口極狹,其內豁然開朗,屋舍儼然,阡陌交通,有小橋流水,良田、美池、桑竹,為陶淵明創作州《花源詩井記》的真實寫照。
每逢春季,萬樹桃花竟相開放,落英繽紛,到此令人有身臨仙境,窺之忘俗之感。位於桃花源中部奇峰深壑間的谷簾泉在一百餘米長的絕壁上噴薄而下,如銀河闕口,氣勢雄渾,水流形狀恰似壽星頷首,神態安詳,蔚為奇觀。
桃花源景區不僅自然風景秀麗,並且歷史涵蘊深厚,人文景觀眾多,谷東有陶淵明慄裡故居,上京故居,醉石和歸去來館,谷西有陶淵明墓,谷中有楚人村,古田舍、康王宮、楚王城、陸羽亭、白雲庵等遺址。自晉代以後,陶淵明、吳筠、劉長卿、呂巖、張天新、王維、 蘇軾、歐陽修、黃庭堅、王陽明、朱熹等歷史名家往來於此,、留下的吟詠康王谷和谷簾泉的詩文和摩崖石刻數量之眾、文字之美令人嘆為觀止。
2000年5月,谷中成功舉辦「天下第一泉」國際茶文化節閉幕式,一時桃花源景區蜚聲中外,谷內旅遊設施日臻成熟,重新修復的楚王城雄偉壯觀;品茗樓清幽典雅;康王山莊精緻潔淨;桑薴茶舍古樸自然。作客桃花源,遊人可饗山珍野味,品名泉名茶,可登臨廬山之巔,南眺鄱湖帆影,北望漢陽燈火,賞山川之秀色,發思古之幽情。
景區內盛產廬山雲霧茶,可品廬山「三石」,新鮮筍類及各種山珍野味,其綠色無汙染的時新蔬菜與農家飯更是山南一絕。
桃花源景區,距南九高速公路出口3公裡,距京九鐵路站1 2公裡, 距長江港口30公裡,距昌北機場80公裡,新修建的環廬山旅遊公路更是經星子縣城直達景區。花源地勢北高西低,森林植被覆蓋串達9 8%以上,氣候溫和溼潤,年平均氣溫為15—20度,夏季為22—28度,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深厚的文化底蘊加上科學合理的開發與建設,桃花源已成為融自然,人文、田園景觀於一體的高效能生態環境和高藝術品位的人間別境,更是清新優雅,獨具特色的避暑勝地。
大乙風景名勝區
大乙風景名勝區位於廬山南麓,在含鄱口下3 0 0米左右,海拔約8 00—1 2 0 0米處。它北靠太乙峰,東依五老峰,西傍九奇峰,南臨鄱陽湖,獨特的地形地貌使景區形似一把「大師椅」,按中國傳統的風水說法,整個景區蘊涵有君臨天下的「王者之氣」。
景區保持著自然景觀的原始原貌。太乙峰山勢逶迤,遠望似仙女臨空仰臥,五官清晰,秀髮長飄,曲線優美;九奇峰嵯峨險峻,奇松怪石,雲遮霧繞,瑰偉絕特;七彩瀑布似彩練當空,飛流百丈,聲震十裡,經陽光光折射,宛若綺麗彩虹;景區內佔木參大,青竹滴翠,獸戲禽翔,鳥語花香,盡展第四紀冰川遺址雕琢出巧奪天工的神韻。
景區內眾多人文景觀,也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相傳道教宗師太乙真人曾在大乙峰採煉丹石,弟子謝華鋒在此得道升天,至今臺灣屏東市萬福宮(謝府元帥)道教一派仍將九奇峰奉為其教發源地,每年來此朝聖的信徒絡繹不絕。秀美的風景,神奇的傳說,吸引著古今名人的嚮往。陶淵明、李白、陸羽、徐霞客、李四光、墨人等均涉足於此。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十年間,民黨兩廣軍界元老和軍政要員:蔣介石、馮玉祥、嚴錫山,蔡廷鍇、陳誠、白崇禧、胡宗南等在這古樹山泉、白雲綠浪當中建造了十八棟風格迥異的別墅,有松莊,桂莊,柳莊,三柳巢,犇舍,晚庵等,它們古樸幽雅,精巧絕倫,與奇峰怪石、松濤竹浪.琴泉彩瀑,雲海霧趣爭相輝映,太乙將軍別墅村因此而得名。
太乙景區位置絕佳,從含鄱口乘索道或沿將軍古道拾級而下到景區,再經太乙公路可達觀音橋,秀峰,白鹿洞書院等景區,是遊遍廬山,一領「廬山之美在山南」真諦的捷徑。景區中設施完備,賓館、停車場一應俱全,景區景點的線路指示牌、特服指示牌、森林防火警示和標語,為遊客的觀光之途提供一份安全保障與便利。
大乙索道
廬山大乙索道座落在廬山含鄱口和大乙風景名勝區內。採用目前國內的單線循環吊廂, 間歇脈衝式傳動系統,使用固定式彈簧抱索器,進站上下客速度o.4米/秒。中途行進速度3.5米/秒,單程運行需時僅七分鐘。四組十六個,六客位的全封閉鋁合金吊廂組成。雙向客運能力之和近1000人次/時。大乙索道無論就造型、設計、施工及建造質量上看,還是從客運,觀光功能上看,其先進性、安全性、適用性都臻國內外一流水平。
隨著太乙索道的開通,從而縮短了廬山牯嶺巨山南八大景區的旅途往返70多公裡, 而且將廬山山上,山南風景區與鄱陽湖聯成一片, 形成了「大廬山」的旅遊網絡格局。
大口旅遊風景區
廬山大口風景區地處廬山東南,著名的廬山旅遊路線二線景點植物園與五老峰之間, 與大乙景區連成一線,其入口處距公路僅5—8分鐘的路程。
大口景區含彩虹飛泉、黃丹口兩個景點。有彩虹飛瀑、浴仙潭、藥王泉、玉璽石、南天一柱、情人石、藥王洞、棲身巖、猴洞、迎客松、摩雲路、駱駝峰、千丈巖、觀瀑路、玉璽寺等數十處景觀。集峻峰、幽谷、飛瀑、曲徑、奇松、怪石於—體,毫無雕飾,大自然鬼斧神工得意之作的絕佳景致處處皆是。
經摩雲路登絕頂依問天石,可以攬鄱湖秀色;過仙徑援南天柱,可以聽陣陣松濤;觀瀑亭看巨瀑飛珠濺玉千丈一洩;浴仙潭畔聆翠鳥聲聲宛鳴;還有青苔下若隱若現的石刻能將歷史變幻的風雲及文人騷客的吟詠——浮現。
這裡沾著展露的春華,夢幻般的秀美;這裡披著晚霞的秋葉,彩虹似的迷人;夏的山泉能掬一捧醉,冬的凝雪是碧玉妝成。這裡每一個季節都有獨具特色的美,每一道風景都令人迷醉。
大口景區交通便利,廬山上的遊客可乘纜車或步行下山至景區,山下的遊客亦可驅車沿九星路自五裡牌向西,到觀音橋上大乙公路直達景區。大口景區由於位於廬山南麓,地理位置處在海拔8 00米至1 00 0米的等高線上,在氣象溼度學上此;高度是一條標準的分界線,屬於典型的山嶽型氣候,景區中樹木、翠竹形成的森林覆蓋面積達9 8%以上,常年平均氣溫在1 8度左右,最高氣溫不超過30度,最低氣溫沒有0度的記錄,所以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四季如春,且空氣清新、環境靜謐,是休閒、度假.避暑的勝地。在景區內可嘗聞名遐迎的廬山「三石」:石雞、石魚、石耳此處產量豐富,口味鮮美的筍類四季供應,還有鄱汨湖中的新鮮水產品種繁多,應有盡有。
觀音橋風景名勝區
觀音橋景區坐落在被稱為廬山「三大峽谷」之東南的棲賢谷中,是廬山山南國家森林公園北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景區因橋而得名,著名的觀音橋橫跨深澗幽壑,宛如天際彩虹,工藝梢湛,構造獨特。自1988年國務院將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觀音橋景區因此名揚天下。
景區內主要景點有觀音橋第六泉、蔣介石夫妻樹、棲賢寺、《墨子篇》石刻、玉淵潭等,皆集自然景色與人文內涵於一體。觀音橋是我國現有最古老的石拱橋之—,又名三峽橋或棲賢橋,建於北宋初年(公元1014年),至今有近千年歷史。它是一座石造單孔橋,長24.4米,寬4米,橋面鋪以大石,兩側砌有石欄,橋孔內圈由七行長方形石條首尾相銜, 凹凸榫接,漸彎成弓形,在橋孔正中石塊上有「上願皇帝萬歲,法輪常轉,雨順風調,國泰民安」等字樣。全橋造型美觀,氣勢宏偉,被人們贊為「締構偉壯,神施鬼設,非人力所能為」,每當雨季時,谷中山瀑湍流,水聲震天,那「二十四潭爭—橋,驚泉噴薄幾時消」的奇景令觀者無不驚嘆。
觀音橋畔,秀林蔥翠,景色如畫,橋的南端傍山有一石造小亭,亨中一眼清泉潺潺而出,這就是聞名天下的招隱泉,即茶聖陸羽品評的「天下第六泉」。橋的北端,有小徑通山巔,山行百米,即可見廬山五大叢林之一的棲賢寺,沿途可觀五淵潭、浴仙潭等自然天成的景致。在玉淵潭畔巖石上篆刻著馮玉祥將軍手書的「墨子篇」,字體豪放,筆鋒蒼勁,是將軍遺世不多的墨寶,極具觀賞與研究價值。
通過招商引資,景區由江西廬山天地投資有限公司承包經營,該公司對景區建設加大投入,在保護白然環境、自然景觀的前提下,健全服務設施,在近期內將景區建設成旅遊、度假、娛樂融為—體的、服務質量高檔的山南遊覽勝地和休閒山莊。
朋友,觀音橋景區正敞開胸懷,以熱誠的服務歡迎天下遊客來這裡旅遊、休閒度假,飽覽大自然風光。這裡有廬山「三石」,極品「雲霧茶」,山間野味,尤其以海拔800米高峰生長的靈芝與野生茶最為珍貴。
景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溼潤多雨,四季分明,由於景區植被面積高達98%,故夏季涼爽,雨水充沛,是避暑休閒的勝地。觀音橋景區位置特殊,是山下達太乙景區的必經之處,也是廬山含鄱口至山南各景區的必要途徑。遊客可從九星公路之白鹿鎮折西行3公裡即到景區,也可從含郡口下達太乙景區,再沿太乙公路下行即可達。
南康古城景區
古南康府即星子縣城,位於鄱陽湖西岸,廬山南麓,為古代南康府治,傳「有星墜湖」而得名。五代十國時期就已在此設星子鎮。北宋時(公元978年)升鎮為縣,982年建南康軍,遂又稱南康古。
古城一面倚山,三面臨水,自古便有「鐘山川之靈秀,扼水陸之要銜」之稱。因周敦頤和朱熹兩位理學家、教育家在南康府任過知軍,並在此講學教民,而又被譽為「真懦過化」之地。
這裡古蹟眾多,風光獨特,具江南小城之清麗,又兼鄱湖浩瀚之壯美,幹百年來,一直為歷代名人所推崇和嚮往。
縣城景區主要由譙樓、愛蓮池、紫陽堤、西寧老街及鄱陽湖水上公園構成。譙樓又稱鐘鼓樓,俗稱「周瑜點將臺」。是三國時期周瑜訓練水師、點將之處。原樓被毀,現存為明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重建。譙樓位於舊城中心,建築氣勢沉雄,偉岸壯觀。愛蓮池位於譙樓東側,是周敦頤所闢。周敦頤是北宋哲學家,理學創始入之一。一生為官清廉,克謹求學,他以蓮花自律,寫下了傳頌千古的名篇(愛蓮說)。愛蓮池呈方形,池中有一座優雅小亭「觀蓮閣」。每當夏季蓮花開時,荷葉田田,荷花亭亭,潔淨無瑕,端莊高貴,令人觀之可親,見之忘俗。紫陽堤位於鄱陽湖畔,是我國現存最佔老的古埠泊建築。因是朱熹所建,而朱熹字元晦,號考亭,紫陽,所以被稱為紫陽堤。紫陽堤的建成,既方便了舟楫的停泊,又抗洪防澇,且造型優美,被稱為「我國古代水利史上的偉大傑作」,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西寧老街位於老城地西,立於街口,古風古貌撲面而來。建築以徽式建築特色見長,多為磚木結構,設小樓,樓槽呈弧形,簷內有木窗,配有雕飾,古意盎然,眾多店鋪足見當年的繁華。街道頗窄,不足3米寬,路面砌以條石,採取頗具特色的「橫砌法」,從被歲月打磨的溜光的石頭街畫,不難看出這裡曾是城中商埠雲集之地。
鄱陽湖水上樂園正處於開發階段,現已設有大小型遊艇供遊客環湖旅遊,水上旅遊的前景十分可觀。
縣城區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發達,賓館、商店、旅行社等日業興旺,呈現出—片繁榮景象,舊貌新顏,各具特色,是來山南旅遊度假的集散中心.。
溫泉風景區
溫泉位於山南景區的西南端, 與秀出天下第一山的秀峰景區鄰近,景區面積7平方公裡。廬山溫泉是廬山與黃龍山相接處斷層所生的硫磺礦泉。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有《廬山溫泉》詩,詩中寫道:「一眼湯泉流向東,浸泥燒草暖無窮。驪山溫水因何事,流入金鋪玉甕中。」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曾親臨廬山溫泉考察,並將考察的結果記入他的巨著《本草綱目》中。他說;「溫泉有四孔,可以熟雞蛋……患有疥癬、風癩、楊梅瘡者,飽食入池,及浴出汗,旬日自愈。」通過測定,泉水溫度平均為撮氏67度,水中含有鉀、納、鎂、二氧化矽、氟、矽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屬於高熱度弱礦化的含氟含矽質、鹼性重碳酸鈉型硫化氫氡泉,為我國醫學礦泉中所罕見,對慢性運動系疾病、皮膚病、神經系疾病、消化系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均有良好的療效。
廬山溫泉的開發有著悠久的歷史,唐宋時期這裡先後建有黃龍靈湯院和淨慧靈湯寺,是道家和僧人的居所,也是文人雅士的流連之地。朱熹作詩描繪當時的盛況:「誰燃丹黃焰,濯此玉池水;客來爭解帶,萬劫付一洗。當年謝安樂,弦絕今久矣;水碧複流溫,相思五湖裡。」江西省總工會於1957年在此興建工人療養院,增開三眼泉,日出水量達450噸,建有物理治療場所和水療樓。水療樓內水療設施齊全,有各種浸浴、淋浴設備和特殊浴用的水中運動等。如今,溫泉度假村內賓館林立,環境優美,為江南式園林建,亭臺樓榭,小橋流水,綠草如茵,鳥語花香。除具備各種現代化醫療設施,還開放桑拿、按摩及各種遊樂活動,成為集療養、休閒、遊樂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醉石景區 .
位於廬山南麓的星子溫泉慄裡陶村,是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故鄉。詩人自彭澤辭官後,在此守拙歸田,躬耕之餘,留下了數以百計的田園詩辭。醉石景區是陶淵明縱酒小憩寫詩之場所。
醉石景區自然風光優美,醉石上有朱熹「歸去來館」手跡和書法家顏真卿的題刻。如今這裡已建成醉石山莊,有陶淵明紀念館、歸士來館、醉石、濯纓池、清風橋、悠然亭、虎爪崖六大景點,成為「桃源尋舊夢,慄裡論詩魂。曲徑尋芳徑,崎嶇上石坪。片石多情甚,淵明入醉鄉」的旅遊勝地。
醉石景點在山南公路以北的溫泉景區內,溫泉屬當地溫泉鎮管轄,這裡盛產山南各種特產,如;金星硯,花崗巖等上藝品,鱖魚,銀魚等水產品及「三石」,雲霧茶等山珍野味.溫泉度假村氣候溫和溼潤,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20度冬暖夏涼,為休閒度假最佳場所。度假村交通便利,星德公路、環廬山山南公路自門前而過,是廬山百裡休閒旅遊走廊的中心之處。
星子縣沙湖山鄱陽湖溼地生態保護區
沙湖山座落在鄙陽湖之濱的長湖、沙湖、東湖等湖汊之間,東鄰永修吳城,西與恆豐、共青城相連,昌九高速公路側身而過,水陸交通便利。耕地面積近0.5萬畝,居住人口5000人。轄有管理站2個,自然村小組1 6個,風景幽靜,氣候宜人。
沙湖山候鳥觀賞匡是郴陽湖匡野生動物保護、雁咀菜等多種水生動植物異常豐富, 良好的溼地環境,吸引了大批珍禽候鳥前來覓食棲息。越冬鳥達150多種,這裡不僅是瀕臨滅絕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白鶴的主要越冬地(據統計此地白鶴佔全世界三分之二),也是其它鶴類、鸛類、天鵝等水禽候鳥重要越冬地; 同時,還是鷺類、部分野鴨和雀形目鳥類的繁殖地,遷徙鳥類的重要驛站和中途食物補給地。
觀鳥季節踏進此區,可看到候鳥和平共處的風採豔資,享受著大自然的賜予和人類的保護。天水之間它們時而信步倘樣,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引頸高歌,時而展翅騰飛。尤其引入注日的是白鶴在陽光照耀下銀光閃閃,好象一串珍珠鏈於天水之間,璀璨奪目,遠望像是點點百帆在天邊飄動,近觀似玉雕佇立於水中,亭亭玉立,群鳥爭鳴,嬉戲高歌,不時出現「天鵝湖」、「鶴長城」、「抬頭鴻雁飛,回首鶴群舞」,使遊客流連忘返。
夜幕降臨,月明星稀,景區成千上萬的鶴,天鵝、雁、野鴨等競相鳴嘴,仿佛是朋友在敘舊、談情,又似在共同載歌載舞,慶祝遷徙的勝利。如果此時下踏景區,定會被這水禽大合唱所陶醉,聆聽天籟之聲伴你入夢鄉,絕無喧鬧之感。
前往觀賞區,可自昌九高速公路艾城站下,經星火化工,恆豐墾殖場可到。沿途都是柏油、水泥路面。日前為方便遊客觀鳥,區內已建有二座觀鶴享,三所公廁等基礎建設。
廬山天合谷風景區
廬山天合谷風景區緊連含鄱口, 是含鄱亭下方的一處谷地,地型呈梯形。東傍五老峰,西鄰太乙峰,漢陽峰,北依含鄱口,為廬山三大主峰環抱,正南朝向。
鄱陽湖水煙雲騰起,在天合谷貯存,這裡景象一日之內,起伏變化頗大。時而輕煙飄忽,時而霧滿山谷,雲開時,日出東方,雲霞燦爛,看郡鄱陽湖水天相連,觀天合谷幻化煙霞。
祥雲谷坐北朝南,冬暖皇涼,有山頂之優勢,又避了峰顛之短處,這裡松林密不透風,鬱鬱蒼蒼,傲立山頭,石縫中的奇松,區內成片的巨石群,屬典型的第四紀冰川地貌。在奇石峰小天梯上看雲海、彩霞。因趾離較近,比之含鄱口更貼切、細緻,清晰。更為難得的是李白詠吟的「銀河倒掛三石樑之瀑布」垂直而下,其勢真切的如天河傾注,磅礴而下,落差160餘米,一氣呵成,慰為壯觀。令人驚嘆稱奇。祥雲谷是世人稱頌的廬山之福地,廬山四時的秀美、林海、雲霞、瀑布、奇石這裡匯之大全。
天合谷氣象氤氳,平和吉祥,千古以來被稱為吉祥、福佑之地,李白為其寫詩歌頌,陶淵明望南山看此谷;相傳周顛仙常駐此谷,看天象;聚祥瑞佑朱元璋成功。此谷尚有明太祖朱元璋,周顛仙、劉伯溫等人的傳奇故事, 國民黨時期黨政要員也青睞此谷,有宋美齡小築,有白崇禧小樓。此谷下首,就是國民黨十八將軍別墅村。
景區現有遊步道連接,旅遊線路非常合理,不大,有三大出入口,山上從含郡口拾級而下;中心腹地可從五老峰循路進入景區,平穩逍遙;山下可從太乙村(將軍村)登山而來,有半小時即可,能適應多種興致之遊客。
景區以天然風景為主線,開發過程中考慮了當地民俗特色,加深了廬山的文化內涵,井著重體現現代意識,以人為本的特色旅遊。風景區有五大部分景觀,渾然一體,環環相扣,是大廬山的一顆璀燦的明珠。有朋友嘆曰;「天合谷值得看,看了一生不遺憾。」
廬山天合谷景區分五人景區:山寨風情、奇石峰韻、天合洞座府(冰川巨石)、石樑飛瀑、雙霞增瑞。兩大長廊;風華千載(文化長廊)、瓜棚賞碩(瓜果、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