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婚姻法有一條明確的規定,近親之間不允許通婚,原因是近親通婚生下的孩子有問題。但是有不少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疑問,古代近親結婚的人那麼多,為什麼他們的孩子有問題的卻很少呢?
古代人似乎很喜歡近親結婚,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就分別是姑表親與姨表親;據說詩人陸遊娶的是他表妹……總感覺表哥表妹之間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古代人為什麼喜歡近親結婚呢?
1.親上加親
古代所謂的近親結婚多為姑表親或是姻親,其中姑表親有「不可骨血回流」一說,也就是舅舅家的姑娘可以嫁給表兄弟,但是姨娘家的表姐妹就不可以嫁給姥姥家的表兄弟了。也就是外姓孫女不能回嫁姥姥家,堂兄妹自不必說,出了五服的另當他論。
2.門當戶對很重要
古代的社會等級制度比較森嚴,當時規定庶人或布衣只能與庶人或布衣通婚,世家大族也只能與世家大族通婚,否則會為宗族所不容也會將被世人所恥笑。家族聯姻、政治聯姻,政商聯姻是當時大族、旺族未婚男女的不可推卸的家庭責任。而這樣家庭的適婚男女往往可選擇的配偶的餘地就很少,姑表親被選中機率很大。
比如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就有呂后嫁外孫女。呂后為了鞏固家族的實力,不顧朝廷大臣的反對,硬是把自己的外孫女張嫣嫁給了自己的兒子劉盈。還好劉盈一直把張嫣當成自己的外甥女,沒有其他的想法。據歷史記載,張嫣也因此到死都還保留處子之身。
3.交通不發達,可選擇範圍小
以前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十分落後,許多人的活動範圍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他們可以挑選配偶的選擇餘地是非常小的。於是老百姓會選擇自己兄弟姐妹的女兒或兒子跟自己的兒子或女兒結婚。
據歷史學家反省,古人也並不是為了利益什麼樣的通婚都是能夠接受的。比如同姓之間就不能結婚,因為古人認為,同姓的人,不管隔了幾代,有多遠但是他們都是同一個祖宗,因此無論如何也是不允許在一起的,所以古代的近親結婚大多都屬於表兄妹之間。
其實從生物學的角度上,兩個異性家族之間,在遺傳的基因上差別是很大的,這就降低了古代近親結婚帶給下一代的影響。
事實上,提出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達爾文本人的妻子就是他表姐,當時雖然遺傳的奧秘還沒有被發現,但達爾文已經或多或少認為表兄妹、姐弟之間的婚姻未必對後代有利,他本人對此有所擔憂,但婚姻這種事情,需要考慮的方面太多,而在沒有明確的科學結論之前,也只能擔憂一下而已,後來達爾文深愛的一個女兒患上肺結核而死,他也歸因於近親結婚的原因,達爾文和他妻子一共生育了十個子女,其中三個夭折,但其餘子女無論身體還是智力方面都並沒有什麼問題,還有三個兒子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壽命最長者活到93歲。後世對達爾文的子女描述太多偏頗甚至直接造謠,值得強調是,近親結婚也只是在概率上容易出現不良基因純合的可能性,並非一定會生出來。
古代近親結婚後對後代子孫的危害!
古代孩子出生率很高,但存活率很低,幾乎家家都會有夭折的孩子,上到帝王,下到百姓,沒有能逃脫得了的。這其實就是基因缺陷造成的,帝王家為了保證血統純正,兩族交好,經常是祖祖輩輩的通婚。以清朝為例,皇族從雍正以下,都有不孕不育的基因,隨著不斷的遺傳放大,到了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幾乎都無法傳宗接代,只能兄弟子侄傳承,而宣統皇帝更是徹底無法生育。但皇帝的智商並沒有下降。
(圖文無關)
對於近親結婚,美國也有研究:美國全國基因諮詢學會研究人員從1965年到2000年8月間,曾對數千名嬰兒進行六項大型研究,其中包括表親婚配夫婦產下的後代。結果表明,表親結婚對後代的危險性並不是很大。該項研究指出,無血緣關係的一般人婚配後其後代的基因缺陷為3%-4%,而表親婚配生育的後代其基因缺陷為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