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藝術門類中門檻最低的,每一位觀眾都能從電影中品嘗到生活百態,品味到藝術的魅力。
國產電影近些年來似乎被蒙上了很多負面色彩,爛片橫行,小鮮肉瓜分投資導致無錢製作,降低質量,國產電影在逐漸走窄自己的路,但仍有揣著夢想奮力前進的鬥士們為國產電影貢獻新力量。
從門外漢到票房神話的新晉導演吳京,從科幻迷一路追逐夢想 闌珊邁步的郭帆,他們都是中國電影新時代的創造者。
儘管國產電影的質量參差不齊,但也還是有人在用心做著電影,早幾年前國內電影還有很多領域空白,好電影也大多都是文藝片,缺少其他電影元素,這其中動畫電影尤為缺乏,像之前的《喜洋洋》系列和《熊出沒》系列雖然做的也都不錯,但是和動畫大片還是有著明顯的差距,而如今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讓觀眾們認識到國產動畫電影也開始發力了,其實自從《大聖歸來》一炮打響之後幾乎等於點燃了國漫的希望,讓那些懷揣著動畫夢的導演們越發的敢打敢拼,這樣才能催生出更多高質量的國產動畫電影。
可是當《哪吒》憑藉口碑效應傳播大火,一躍成為票房黑馬的時候,卻還是遭到了一部分人的打擊批評,網上那些看不慣《哪吒》的人開始對哪吒口誅筆伐,其中被噴最多的點當屬「毀了哪吒的原著形象」。
毀沒毀這一點不敢說,但創新是確實的,電影中的哪吒不再是以往大家所熟知的哪吒形象,而是打破原有的人物印象創造出了一個全新的哪吒形象,在沒看電影之前很多人都說這個哪吒的樣子有點醜,但是看完電影之後,大家恍然大悟,這部電影本身強調的就是打破偏見,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對哪吒的形象上存在偏見呢?
《哪吒之魔童降世》自開播就獲得了超高的評價,一開始在豆瓣上更是斬獲了8.8的高評分,之後不斷有人挑刺批評讓評分來到了8.6,我隨便看了一下那些給一星的影評,差評的點莫過於毀了哪吒的人物形象和人設,也有說電影可以模仿好萊塢模式。
我首先,咱們說哪吒的形象,這個真的就不能做出改變嗎?一定得按照《哪吒鬧海》那樣拍嗎?如果是那樣還有什麼新意可言,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本身就是經過無數次演變而成的,如果非要追溯原型原貌的話那麼現在所有的神話電影 神話故事都會失去所謂的美感。
不光是現在的哪吒,就連《封神演義》裡的哪吒不也是經過刻畫修飾出來的人物嗎?那麼為何《哪吒之魔童降世》就不能來一次創新呢?用一個全新的故事讓哪吒這個角色更具有故事性呢?
楊戩在《西遊記》中就是一天將天神形象,到了《寶蓮燈》裡也成了一個用心良苦的舅舅,到了TVB《封神榜》中更是成了三眼娃,這些突破和創新不都是為了讓觀眾看到新的劇情嗎?所以哪吒改變個形象改變個人設又有什麼錯呢。
再說國產動畫電影模仿好萊塢這一點,這個就更扯了,不知道吐槽這個的是從哪看出模仿好萊塢的,如果人物模型算模仿的話,那我們想要看到真正原創的還不如去看皮影戲那種模式得了,如果說特效進步了,場面做大了也算模仿好萊塢的話,那就更讓人覺得可悲了,在地上跪久了,好不容易快要站起來了,某些個跪在地上的人還跪在那說跪著挺好,站起來不就跟人家一樣了嗎?難道我們不能做自己嗎,不能老老實實的跪著嗎?
《哪吒》的遭遇和當初的《流浪地球》如出一轍,同樣是電影領域的進步,到了一些人口中就成了低俗,成了垃圾,目前國產動畫電影確實還在搖籃中,有些瑕疵也是正常的,只是有些人把這些瑕疵放大了揪住不放,所謂的豆瓣評分也不過就是個人喜惡而已,拍的再好,只要不喜歡,那就是一星,所以大部分差評其實都不是客觀的,只是帶著個人情感的宣洩罷了。
即便是那麼多給一星的惡評,哪吒仍然站在了8.6的高分寶座上,事實也證明絕大部分人還是承認並且喜歡這部電影的,只是可能有時候有些人吹的太過了,吹得太多了,導致了圍觀的群眾看不下去非要反著來黑你一波,所謂為了黑而黑,沒有理由,就像那些給一星說電影院沒空調的人一樣。
最後引用一句這部電影中的臺詞「人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無法搬動。」這句話用在這部電影的評價上一樣適用,只要你不喜歡,任千萬人叫好,到了你那裡,也會是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