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悅讀欄目
牧羊人喻
從前有一個人,善於牧羊,羊越來越多,乃至於成千上萬,卻很是慳貪,不肯讓外人沾點兒光。這時有一個人精於詭計,就找機會,去與他交朋友,對他說:「如今我與你最為要好了,已經成了一體,再沒分異之處了。我知道某家有一個好姑娘,我會替你去說媒,可讓她來做你的妻子。」牧羊人聽了歡喜,便給了他許多羊和財物。這人又對他說:「你妻子今日生了一個兒子。」牧羊人還沒見到妻子,聽見已生了兒子,心中大歡喜,又給了他財物。這人後來又對他說:「你兒子生了之後,於今日死了。」牧羊人聽了這話,便大哭起來,噓欷不已。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給自己制定很多目標,這些目標中有些實現了,有些卻永遠不能實現。當自己的願望和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就會高興,面對那些無法實現的,人們就會感到傷心難過。實現了的,我們叫得,沒有實現的,我們叫失,一得一失之間,人們產生了很多痛苦和煩惱,佛說,得失心是人受苦的根源之一。
最心愛的東西沒有了,就是失去,應該有的東西卻沒有得到,也是失去。每當這個時候,人們的心裡便是一種特殊的滋味,苦味,酸味,或其它,這種感覺就是得失。得到的人沾沾自喜,失去的人,或耿耿於懷,或悲天愴地。能得到的人,驕傲自信,得不到的人,滿臉怨恨。有的人,剛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轉眼之間卻便又失去了,還有的人,甚至為自己失去假想的幸福和快樂悲傷唏噓,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大有人在。
得與失,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我們常說,有得便有失,有失必有得。得失是自然界此消彼長的規律,本來無可厚非,可是,當人們為了貪慾和嗔念而患得患失時,得失心給人們帶來了諸多的煩惱和痛苦。它便成為關乎我們快樂生活的大問題了。
有錢的人,守著錢。錢帶在身上,怕被人搶,放在家裡,怕被人偷。放在銀行裡貌似比較安全,不過隔一段時間還是要核對一下帳戶餘額,免得時間長了出錯。有房的人,把大把的精力用在裝修和維護房子上,還要時常關注房價的漲幅的供需行情。一個政策可以讓他長籲短嘆,一個消息又可以讓他心生歡喜。有錢的人偏偏是看重自己的錢,無獨有偶,有權的人卻偏偏最看重自己手中的權。冒著風險往上爬,削尖腦袋往上鑽,之後還要絞盡腦汁鞏固地位。權力在手,過期作廢,有權的人不但忙於為自己的權力升值,還要不遺餘力地去構建更大的關係網,好讓自己安安穩穩地坐在中間。對於那些沒名卻想要出名的人,更是會用盡手段也在所不惜。總之,人們在得與失中飽受煎熬。所以說,得失心是人受苦的根源之一。
可是凡夫看不到自己的苦,他們認為實現了願望便可以幸福。不明白恰恰是因為他們想得到,太想得到了,才產生了得不到的痛苦。
佛說:萬物皆無常,有生必有滅;不執著於生滅,心便能寂靜不起念,而得到永恆的喜樂。人因企求永遠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無常,是指諸行無常。用佛語來說,居高者必危;聚寶當有乏;恩愛有乖離;生者皆歸死。無常用我們凡人的話說,人終有生老病死,財富、權力、名望,包括一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迷茫而狂亂的追求是人們的妄念,因為生活就是這樣,卻越想得到的反而得不到,得到了的還又會再失去。每個人都想贏,但是只有有人輸的時候才會有人贏。每個人都想最好,可是最好是建立在不好、好、比較好的基礎上的。人們希望自己最有錢,或至少要比別人更有錢;人們希望自己的工作最好,至少是比周圍的人好,人們在不斷的攀比中給自己建立更多或更高的目標。孩子考試要第一,老公要比別人的更會賺錢,妻子要比別人的更漂亮。妄念隨著人心的愚昧不斷增長著,沒有止盡。可惜人們在大多時間不明白它們是妄念,我們會誤把它們當成我們正常的期望,在不自知的情況下,任憑這些妄念蹂躪我們的心,破壞我們的快樂。
現代社會,滋生了很多不好的現象。得失心太重是年輕人的通病。性格急躁、不甘忍受,不肯屈從,聽到反對和批評的意見,就反駁,被人誤解就急于澄清,這些都是得失心太重的表現。注重自己的感覺,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認為自己的能力高高在上,認為生活應該是完美的,認為自己應該是成功的,這些都是得失心重的表現。
昨天,我當面得到了別人的讚美,我心情愉悅。今天我聽到有人在背後說了我的壞話,我怒火中燒。細心一點的話,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心總是隨著外物的變化在動。人無時無刻不在接受外界的幹擾和得失的撞擊,一顆心猶如在風雨中毫無遮攔地佇立。人的妄念讓人如此受苦,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讓我們擺脫得失心帶來的痛苦呢?
佛說,要想擺脫,首先要捨棄名利,看輕得失。為了能夠解救自己,釋放自己,人們需要為自己培養一顆平常心。
摘自《無掛無礙的佛學智慧》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