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自殺報告》指出:中國兒童自殺居世界第一,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孩子死於自殺,8個自殺未遂。(人民網)
北京大象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的報告揭露出來的數字更是可怕。報告中說,每5個中小學生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佔樣本總數的20.4%,而為自殺做過計劃的佔6.5%。超過半數的自殺行為,從意念到實行不到15分鐘。
以下是我在網上看到的2020年的幾個數據,觸目驚心!
4月17日晚上10點,上海浦東新區,年僅17歲的職高二年級男生在高架橋上和車內母親發生矛盾,一氣之下徑直下了車,在盧浦大橋引橋處跳橋身亡。
4月13日,江蘇無錫,一名12歲的女孩,在開學第一天跳樓自殺,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4月13日,安徽合肥,一名15歲學生因學習問題與父母發生爭吵後,爬出陽臺揚言要跳樓。幸好被派出所營救。
4月12日,陝西商洛,一初三女生,從教學樓跳下,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3月24日,河北邯鄲,一名9歲學生,因未按時完成作業,曾被老師踢出「釘釘群」,從15樓跳下,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3月3日,河北石家莊,一名12歲學生,因上網課不積極,被家長嚴厲訓斥了幾句後,一時想不開,從樓上跳下,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西安一名9歲女孩在家中跳樓去世,生前留下兩封「遺書」,上面用稚嫩的筆跡寫著:「媽媽,這是我的選擇,為什麼我幹什麼都不行 。」
和父母爭吵、和同學衝突、被老師訓斥、犯錯了怕被懲罰、學業壓力、抑鬱症……都是導致孩子瞬間崩潰,生無可戀而自殺的典型誘因。
很多人說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脆弱,一點小事就想不開,一點挫折都受不了,不像自己小時候那麼有抗壓能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回想我自己的孩童時代,除了學習,還有無數的樂趣。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各種各樣的小遊戲:跳繩,打球,蕩鞦韆,爬樹,過家家,擲沙包,跳房子……即使常常因為太調皮而經常被父親責罰,但那些珍貴的美好回憶,構成了我對生活狀態的最初感受,那就是學習雖然枯燥,但生活還是好玩的,有趣的,值得期待的。
而現在的孩子們呢?除了要去學校上課,課後還要補習,周末還要參加這樣那樣的才藝培訓,他們大多數人的童年就是從這個課堂走進那個課堂,生命似乎只是為了學習,周而復始。他們本該有專屬自己的快樂童年,卻一個個像學習機器一樣,天天與課本打交道,與作業相陪伴。試問,感受不到樂趣的孩子,他如何對這個世界產生依戀?他的離開,只是因為沒能達到父母老師的標準,至於留下來的理由,也許真的沒有,因為生活沒有帶給他們原本該有的色彩。
我在給孩子們上聲樂課時,家長總不忘記交代一聲「老師,你要嚴格要求他哦,不要讓他偷懶哦!」而我的學生們之所以喜歡我的課,都是因為我讓他們感到輕鬆和快樂。我不能代替家長們去管教他們,但我會盡我所能讓他們在我課堂的幾十分鐘裡獲得壓力的疏解和釋放,讓他們享受音樂的樂趣與自由。
也許如今的教育體制的確讓孩子們不堪重負,但如果孩子能得到家人的鼓勵、理解、支持,感受到家庭的和諧有愛,他們便不會捨得輕易離開。離開,是因為感受不到活著的樂趣和生命的溫暖。
家長們每天在工作與家庭間奔波忙碌,有時壓力真的也讓人喘不過氣,如果不懂得處理自己的情緒,這樣的情緒就會連帶附加給孩子,從而讓孩子誤以為自己是真的罪魁禍首而感到罪疚。很多成人尚不能好好處理壓力,孩子又怎可能憑稚嫩的雙肩承載下來呢?
這兩年我接待過不少求助者,都是因為孩子出現抑鬱或其他心理障礙,但一路梳理下來,發現孩子只是想以這樣的方式喚醒家人的理解、接納與愛,但遺憾的是,很多家長更多的不是給予嚴厲的苛責,或使用暴力來壓制,就是無可奈何的放任自流,而孩子們能做的不是壓抑地服從,就是自暴自棄。
如果家長們能將工作中,生活中及家庭中累積下來的種種壓力、情緒疏緩釋放,對孩子們也會起到益於成長的作用。因此,真正可以幫助孩子們的,其實是在孩子不斷地成長過程中,家長能懂得處理自己的情緒,調整自己的心態,從而為孩子營造出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讓孩子能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幸福快樂。
我們都喜歡和樂觀陽光的人相處,當我們卸下累積的沉重而變得輕盈喜悅時,對我們身邊的家人朋友,將帶來多大的吸引呢?我們又能以這樣的姿態影響多少我們愛的人呢?
【作者簡介】
瀾精靈~桂林瀾精靈心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三級健康管理師,粉紅絲帶關愛基金會傳愛大使,美國Access Consciousness系統註冊Bars執行師及授課導師,身心靈成長導師,流行聲樂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