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是珠江的幹流,是廣東境內的主要的野生魚棲息地之一,魚種豐富,也是許多釣魚愛好者心目中的「垂釣天堂」。
然而近日,一位清遠老鄉,在北江裡捕魚時,捕獲一條罕見的「斑紋怪魚」,疑似是一條來自亞馬遜叢林的巨型掠食魚!
老鄉捕獲罕見怪魚,渾身斑紋從未見過
近日,這條怪魚在當地的朋友圈裡熱傳,許多人都驚呼「沒見過」、「是變異的塘鯴魚嗎?」,甚至有人戲稱其是「水怪」……
「從來沒見過這個魚,所以他(老鄉)擔心是保護動物,叫我發到網上看看是不是」
最早發布這條魚的網友@9257sd 介紹說,這是他們當地(廣東清遠)一位老鄉在北江河裡捕獲的,因誰也不認識,所以擔心是保護動物。
其實,這條「怪鯰魚」並非什麼保護動物,而是一條「虎皮鴨嘴鯰魚」——貨真價實的巨型掠食魚。
虎皮鴨嘴鯰魚原產於北美亞馬遜叢林的原始河道中,是一種「什麼都敢吃」的掠食魚,跟鱷雀鱔、電鰻等,並稱亞馬遜「河道惡霸」。
然而,這種掠食魚卻因其外形奇特,而被一些觀賞魚愛好者追捧,近年來作為一種大型觀賞魚,開始引入我國養殖……
不難推斷,這位清遠老鄉捕獲的「怪魚」,其實就是某位觀賞魚愛好者,放生到江裡的。
——從體型看,這還只是一條「半大的鴨嘴鯰魚苗」,幸虧被這位老鄉捕獲,否則對北江河的生態,又是一個潛在的破壞因素。
這麼兇猛的掠食魚,為何會有人放生?
事實上,這並非第一條在珠江水系中,被人捕獲、釣獲的虎皮鴨嘴鯰魚。
早在2012年,就有人在珠江釣魚時,釣獲一條三十斤的「成年鴨嘴鯰」,據稱其力氣驚人,堪比五六十斤的大青魚、大鯉魚。
而後幾乎每年,都有人在珠江水系中,遇見、捕獲釣獲大大小小的鴨嘴鯰魚……
為何珠江頻現這種「巨型掠食者」?
主要是因為虎皮鴨嘴鯰魚生長迅速、食量驚人,飼養成本會越來越高。
很多人因為「新鮮感」而開始養殖這種魚,卻往往很快被其食量和迅速增大的體型所「震驚」。
不想承擔繼續養殖的成本,於是將其隨後放到附近的江河裡……
可以說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任且缺乏生態意識的行為了!
這裡長江君也是提醒大家,大部分外來物種,都對本土野生魚、水族具有威脅,因此一旦開始養殖,就不要輕易將其放生到自然水域中。
——這些魚能吃嗎?
只要確保水質未被汙染,大部分外來物種都是可以食用的(鱷雀鱔內臟有微毒,需要謹慎處理)。
——比如鴨嘴鯰魚的肉質跟本土鯰魚接近,並沒有太大區別,可以放心食用。
所以,如果是像上廣東清遠老鄉一樣,意外捕獲類似「怪魚」,千萬不要再丟回江河裡,帶回家中食用或者無公害處理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