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尼官方最新測算數據顯示,發生於9月28日的7.5級地震引發了海嘯和廣泛的土壤液化(土壤液化是指洪水漫過土地,將鬆軟的土壤變成淤泥),這場災難已導致2073人死亡,逾5000餘人下落不明。
為何印尼海嘯死亡嚴重?印尼知道為什麼,只是無能為力
此前不斷有輿論質疑,國際社會在2004年印度洋海嘯後一直在該海域附近研發鋪設早期預警系統且頗有成效,為什麼印尼海嘯還會造成如此大規模的傷亡呢?本周,印尼國家減災署(national disaster mitigation agency)發言人蘇託波·普沃·努格羅霍(Sutopo Purwo Nugroho)承認:印尼對災害的準備和應對能力嚴重不足,尤其是在公共資金缺少的情況下。
蘇託波說:「印尼目前的救災預算是每年4萬億印尼盾(約合人民幣18.1億元),僅相當於國家預算的0.002%。我們在每次災難中都應該吸取教訓,我們不應該忘記可能還會有更多災難發生,它需要預算。我們需要向日本學習,因為日本人在應對災難的工作上保持著一貫性」。
批評人士指出: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導致印尼損失慘重,此後國家一級災難管理有所改善,但地方當局依然缺乏專業知識和設備,在此次地震和海嘯發生後,救援工作被推遲,直到軍方抵達當地才能展開救援。除此之外,匱乏的災難教育和安全訓練意味著民眾根本不知道如何在地震或海嘯發生時保護自己。
此次發生在帕魯地區的地震是印尼在2018年發生的第二次地震災害,在今年8月,龍目島發生地震,導致村莊被夷平,死亡人數多達500餘。
在災難面前,印尼一直表現的無能為力和後知後覺。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10年,印尼不止一次遭到致命的地震和海嘯洗禮,發生於2004年的海嘯影響了13個國家、地區,造成22.6萬人遇難,僅印尼就有超過12萬人遇難。然而,儘管數字如此可怕,但當局卻並未警醒。
印度尼西亞橫跨太平洋火環西南段(太平洋火環是指北太平洋邊緣、亞洲東部邊緣和美洲西海岸所組成的環形地帶),從陸地到海底,這一地區地震活動頻繁,其中包括最近發生的一系列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美國地質勘探局統計顯示:自1900年以來,太平洋火環平均每年發生19.4起芮氏7.0級以上地震。去年以來,太平洋火環地震和火山活動有加劇跡象。
資料顯示,太平洋火環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地震的發生地,而印度尼西亞恰恰就位於火環上。
專家指出:印尼群島沿印度洋西海岸的斷裂帶延伸開來,島嶼上星羅棋布的火山會給人類社區造成巨大破壞。儘管有如上潛在隱患,但由於近幾十年來人口的快速增長,人們無奈只能生活在危險地區,「明知故犯」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正身處危險。
在此次災難中,蘇拉威西島最大也最意想不到的敵人是災後的土壤液化,這種現象吞噬了整個街區,讓救援無法展開。
災難發生後,在通訊和電力中斷的情況下,救援人員首先關注的是遭受海嘯襲擊的帕魯北部海濱,以及商業區倒塌的酒店和購物中心。通往南方的道路因損壞或堵塞在最開始時無法通行,因此救援人員花了幾天時間才到達巴拉羅瓦、佩託博和西吉的居民區。
倖存者告訴救援人員:在等待救援期間,土壤液化吞噬了無數倖存者、車輛和數千座房屋。
然而,儘管土壤液化是高震級地震的普遍特徵,印尼政府卻坦言表示:對這種現象及如何減輕這種災害造成的影響,他們仍缺乏了解。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