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寺」與道教的「廟」

2021-01-15 鹽城萬壽宮

庚子年 農曆八月廿四南鯤鯓萬善爺千秋:

南鯤鯓代天府又稱五府王爺廟,位於臺南市北門區,由兩座廟所組成,大廟代天府,祀奉五府千歲,小廟為萬善堂,祀奉萬善爺,是全臺規模最大、最古老的王爺廟。分布在臺灣西南外海的許多小沙汕,由於地勢形狀像鯤魚的身體,所以五府千歲便以「鯤鯓」為名。

民間相傳萬善爺乃清康熙年間的一個小牧童,因頗有慧根,在康榔山的空地上悟道成仙,也就是今日南鯤鯓代天府的廟地,而五府千歲於清嘉慶年間渡海來臺,也看上此地建廟,由於雙方互不相讓,只好以武力來決定誰才有建廟的權力,後來赤山巖觀世音大士出面調解,協議五王蓋大廟,萬善爺蓋小廟,共同救渡苦海眾生,自此之後,神靈顯赫,香火鼎盛,前來參拜的弟子們不計其數,也形成南鯤鯓代天府奇特的寺廟文化。


南鯤鯓代天府主祀之五府千歲(李府、池府、吳府、朱府、範府五王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一七年)二月動工興建,佔地二十餘甲,廟貌頗宏偉,古蹟尤多。


萬善爺為此廟之 「 囝仔神 」 又稱 「 囝仔公 」 ,亦為最主要配祀神祇之一。


萬善爺奉祀於 「 萬善堂 」 ,在此廟 「 娘媽殿 」 (奉祀註生娘娘)後左行之 「 萬壽公園 」 內,園中林木青翠,奇石嶙峋,並有萬善爺池邊牧牛的塑像,栩栩如生。
   

根據地方代代傳說,小時後的萬善爺在北康榔山放牛,有一天突然天上烏雲密布,不一會兒下起大雨來,萬善爺急忙的鑽進一旁的林投樹下避雨,他進入林間意外發現樹林內竟有一丈方圓的空地,不生草木,大雨傾盆卻滴水不入,他好奇的走進那塊一丈方圓的空地避雨,當時就感受到空間中神秘的力量。


從此以後,萬善爺每天到北康榔山放牛的時候,一定會到這塊空地上靜坐。有一天,萬善爺一樣在放牛的時候來到空地上靜坐,竟然就在這塊靈地上修成正果坐化成神了。萬善爺的舅父得知此事,就將祂的屍體用草蓆包裹著,埋葬在這塊靈地上。


萬善爺坐化的靈地上,在「五府千歲」於清嘉慶年間渡海來臺建廟時,與萬善爺發生了「爭地大戰」,最後,由赤山巖觀世音大士出面調解,協議在靈地上「五王蓋大廟」、「萬善爺蓋小廟」,共同渡救眾生。


清嘉慶二十二年間,渡海來臺「五府千歲」決定遷廟,並選擇在槺榔山萬善爺當初坐化的靈地上建廟,萬善爺於是跟「五王」抗議說;「這塊土地是他生前所有,而且埋有銅針為證」。五王回應說:「他們早在渡海來臺時,就已經看中此地,並埋有銅錢為記」。爭執不下的情況下,雙方於是請出了「土地公」來公證,「會勘」結果是,「銅針」就插在「銅錢」錢孔中,整個事件僵持不下最後演變出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爭地大戰」。


在這場「爭地大戰」中,雙方都掛彩;「萬善爺」腳踝受傷、現在五王的三王爺吳府千歲,額頭有一道傷痕。神奇的是,受傷的傷痕確實留在保存在南鯤鯓代天府中古老的神像中,那是當年那場「爭地大戰」中,「五王」大戰「萬善爺」時的,所留下來的傷痕,廟方曾經多次請工匠來修補,但都還是一樣無法修復完全。 

庚子年 農曆八月廿四潛惠彭真人舉宅飛升:

彭抗名一作伉。東晉人,字武陽。累遷尚書左丞,以疾辭歸。師事許遜,又以女妻遜子。遜以其誠恪,凡諸秘要,悉傳之。



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儒釋道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其中佛教由釋迦牟尼於公元前5世紀,在古印度迦毗羅衛國所創,並且在漢朝時期傳入我國。而道教則是完全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自東漢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以來,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了。佛教與道教作為古代的兩大教派,它們之間相互借鑑和融合,深深地影響著傳統文化的發展。


寺廟是供奉神佛和僧道們修行的場所,人們也喜歡在閒暇之餘到寺廟裡燒香祈福,這裡環境清幽、氣氛莊嚴,燒香可以把自己的願望通過香來向神明傳達,這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事實上,如果嚴格劃分的話,佛教的「寺」和道教的「廟」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不要把它們叫錯了。


首先來說一下「寺」。「寺」原本是古代官署的名稱。「凡府廷所在皆謂之寺」,秦漢時期,朝廷實行「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為「寺」,像漢代時御史大夫們辦公的地方都會稱作御史大夫寺,管禮儀的部門叫做太常寺。其中有一個專門接待外國使節的機構名叫鴻臚寺,佛教的「寺」也是由此而來。




東漢永平七年的上元節這天夜裡,漢明帝夢見一個頭上有日月光的金人,身長丈六,在殿庭上飛繞,自稱從西方而來。大臣告訴漢明帝這是來自西方的佛陀。漢明帝深以為然,決定派郎中蔡愔、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和佛法。大臣返回中原時,還帶回來兩名印度高僧,漢明帝十分隆重地接見了他們,並將僧人安排在鴻臚寺暫住。


第二年,漢明帝敕令於洛陽城西雍門外三裡御道北興修僧院。為了紀念白馬馱經,將其取名為「白馬寺」,僧人在白馬寺翻譯經文,為百姓講經說法。自此以後,「寺」逐漸成為佛教建築的一種稱謂,在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摩,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




接下來再說一說「廟」。《說文》:尊先祖貌也;《古今注》:廟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釋名》:先祖形貌所在也。通過對文字「廟」的註解可以看出,最初的廟是用來祭祀祖先的,並且廟的規模在封建社會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在《禮記》中規定:「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


同時,古人認為世間萬物皆有靈,對天地加以崇拜,歷代的帝王都會祭祀上天和土地。土地神源於古代的土地信仰,土地可以生育萬物,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孝經援神契》中也有寫道:「社者,五土之總神。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古人將供奉土地神的建築稱為土地廟,因此「廟」也具備了供奉神明的作用。


道教自東漢中葉創立以後,以神仙崇拜作為其核心信仰,道教還廣泛吸收了民間的信仰,將土地神、火神、山神等信仰都納入其神仙體系裡。道教為眾多神仙立廟祀奉,興建了許多的道教建築,並且以「廟」來命名,如土地廟、城隍廟、山神廟、關帝廟、東嶽廟等等。


道教除了「廟」以外,最常見的建築是「宮」和「觀」,如人們熟悉的白雲觀、玄妙觀、青羊宮、紫霄宮等等。「尹喜結草為樓,精思至道,周康王聞拜為大夫。以司觀望,故號此宅為關令草樓觀。即觀之始也」。文始真人尹喜在終南山中結草為樓,每天都要登樓觀星望氣。


道祖老子騎青牛自東而來,尹喜請求老子講經說道,老子傳授尹喜食氣煉丹之法,並留下傳世經典《五千言》。「觀」隨著文始真人的草樓觀開始,成為了道教的一種建築稱謂。「宮」最初是帝王的居所,後來為了推崇神仙之道,敕建了供奉神仙的場所,將它們稱為「宮」,因此道教的建築也有了「宮」的稱謂。

謝謝閱讀!

起名,法事,風水等諮詢加法師微信:17712531653


點擊上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廟為何叫廟,寺為何叫寺,廟和寺其實是有區別的,別再搞混了!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許多漢字都有其專屬的含義,事實上「寺」和「廟」從場所功能性來說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漢語中「寺」 指的是佛教徒起居的地方或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之所,例如少林寺(佛教)、普陀寺(佛教)、清真寺(伊斯蘭教)等;而「廟」指的是祭祀鬼神、先祖的地方,例如太廟(供奉皇室先祖)、土地廟(祭祀土地神)、城隍廟(祭祀城隍神)、孔廟(祭祀孔子)等。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了解
    別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到底啥叫「寺」,啥叫「廟」,千萬不要再弄混了。「寺」,形聲字,上「土」下「寸」,表示寸土之地,精準且不容猜疑變化,故《說文解字》中將寺解釋為:「寺,廷也,有法度者也。」秦朝以後,官員任職之所,通稱為「寺」,簡單點解釋,古代公務員辦公的場所都叫「寺」,比如大理寺、鴻臚寺。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兩者有什麼區別?作為炎黃子孫要弄清
    佛教在人的心中一直是一方淨土。曾經也有人疑問,佛教到底是不是中國自己的宗教?其實並不是,佛教起源於印度,所以有很多的詞彙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樣。其實「寺」「廟」和「佛」一點關係都沒有。「寺」它代表的是一個行政機構,在古代什麼樣真的場所是行政機構呢?想必大家在電視劇中都聽過「大理寺」這個詞,「理」是刑法、法律的意思,大理寺則是專門主管法律的行政機構,所以跟佛教一點關係都沒有。
  • 「寺」與「廟」又有什麼分別?切莫將二字
    「寺」與「廟」又有什麼分別?切莫將二字混為一談。從古至今佛教文化都令人矚目,隨著兩漢時期佛教在我國的傳入與發展,信徒人數呈直線升漲的趨勢。在我國,從前歷朝歷代的重大節日與都燒香拜佛緊緊相連,因此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習俗。當然,寺廟也可謂是處處可見,這完全可以顯示出佛教文化在人們心中的位置之高。
  • 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是什麼意思?寺廟後面真的不能住人嗎
    在日常生活中有這麼一句俗語「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佛教和道教在中國存在了數千年,它們也成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所說的「廟」一般指的是佛教和道教的出家人修行之所,世人一般會把這些地方稱之為寺廟。嚴格來說佛教與道教對這些場所的稱呼是不同的,道教一般稱為「廟」、「宮」、「觀」;而佛教則一般會稱為「寺」。
  • 藏在西安城裡的喇嘛寺,陝西唯一的藏傳佛教寺院廣仁寺
    一提到喇嘛,一提到喇嘛寺,許多人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西藏,就是雪域高原,就是布達拉宮。沒錯喇嘛是對藏傳佛教僧侶們的稱呼,喇嘛寺就是藏傳佛教僧侶們修行的寺院。所以喇嘛和喇嘛寺都應該是在藏區才對,之所以說藏區,是因為除了西藏,還有青海以及四川都有藏族聚集區。
  • [尚志地名考]風雨普照寺
    普照寺僧眾以土地為勞動對象和生產手段,擁有數十畝廟庭園田,由住寺僧眾進行自給自足性質的種植經營。或播稻菽,或栽果木,或種蔬菜,除留足自身所需的部分,尚可將多餘部分行銷於市,以此充作寺廟自養的經費來源之一,籍以改善僧眾飲食、衣著以及醫藥雜用等項修行生活上的物質條件。
  • 從阿拉善三座藏傳佛教寺院,看有別於藏地的內蒙古寺院建築特色
    自元朝開始,一直到清朝蒙古和碩特部固始汗統治西藏時期,歷代蒙古統治階級和藏傳佛教之間形成了「福田與施主」的關係,這一關係保留在了藏傳佛教處於最高層的幾位活佛封號中。根據有關史料記載,成吉思汗曾召見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道教乃至基督教等宗教人士一同前往,對各宗教都給予相同禮遇,並不獨尊某一教(派)。
  • 受儒家教育,信奉道教,梁武帝改信佛教對宗教的走向
    一、信奉道教,以儒家理念治國梁武帝個人思想信仰隨著他的年齡可以分為幾個不同的事情,從他的早年信仰來看,他更像是一位道教徒,然而他的教育經歷卻是接受儒家的教育成長起來的。六朝時期很多大家世族皆信奉道教,梁武帝的信奉道教是家族傳承而來的。自漢武帝以後,儒家學說一直是封建的正統,梁武帝作為帝王世家,作為統治者自小是要接受儒家的封建理念。而信道與儒家和佛教有一定的相對性。
  • 【內蒙古之最】 內蒙古名望最高、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聖地
    導讀: 廣宗寺藏名「丹吉楞」,俗稱南寺。廣宗寺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由班自爾扎布臺吉之子阿旺多爾濟遵照師父——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遺願所建。(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哈麗琴 整理報導)  掃描左側二維碼下載內蒙古客戶端,關注更多內蒙古更全、更新的新聞資訊。
  • 從天而降的敦煌飛天——佛教神話和道教神話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明朝著名神魔小說《封神演義》提到過這些神話,但是在《封神演義》中,他們都被中國化了,而且《封神演義》中燃燈佛,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全部變成了「道長」,這也是道教文化對於佛教文化的影響了,此外天龍八部中的神鳥迦樓羅,龍族納迦對中國的鳳文化,龍文化也有很大的影響,還有就是香神乾闥婆與樂神緊那羅了,但是在敘述這些之前,我們先來說說中國的本土道教神話。
  • 為何說「寧住廟前廟後、不住廟左廟右」
    民間流傳的一些俗語,有智慧也有不同的詮釋,更有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論,就拿這廟(一般指佛教、道教活動場所,後來引申到祠堂、墳地等祭祀場所,更延展到後來傳入的教堂等宗教場所)前廟後廟左廟右建房的事就有好幾種說法,其實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說這事罷了。
  • 重慶華巖寺佛教藝術館「羌山億年化石展」開展
    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重慶華巖寺)活動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重慶華巖寺)北川羌族自治縣觀賞石協會會長苟霖資向華巖寺捐贈了北川羌族古生物海百合莖化石(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重慶華巖寺)
  • 什邡大王廟,專祀「川主」李冰的道教宮觀,與都江堰二王廟齊名
    在參觀完李冰陵後,從章山離開來到了距此幾公裡外的洛水鎮朱家橋村大王廟。千年以來,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和對蜀郡的建設惠澤川西平原,使蜀地百姓世代受益,蜀人尊崇李冰,尊其為川主,並在蜀地建有多處紀念、祭祀李冰的川主廟。因什邡是李冰晚年重要活動地區和歸葬之所,所以什邡境內的數量最多,達10餘處。
  • 臺灣廟文化盛行!陰廟為最,什麼是陰廟?陰廟又是怎麼來的呢?
    而小賤這次要給大家介紹的廟文化主要集中在臺灣地區。福建,潮汕等地區在文革時期,經過解放與文革的洗禮,陰廟文化已經不強盛了,只有臺灣[好巫尚鬼]的民間文化傳承的最全面。臺灣的廟文化強盛到什麼地步呢?基本上一個村就會有一到兩個廟宇,每個廟宇基本上都會有乩童,鸞生等,他們經營著各種各樣的廟宇,為周邊的人們佔卜,問事。甚至有很多的政客,富商提供巨額的「奉獻」,求他們扶乩問事。
  • 是佛教七寶也是道教聖物!紫綠瑪瑙宗教地位太大了
    其實,作為一種佛教、道教同時尊崇的寶物,紫綠瑪瑙有著巨大的宗教意義。佛教七寶之一在鳩摩羅什譯的《阿彌陀經》所說七寶為金、銀、琉璃、珊瑚、硨磲、赤珠、瑪瑙。佛教經典中都有瑪瑙的事跡記載,瑪瑙以其色彩豐富、美麗多姿而被當做寶石或作工藝製品,其中佛珠最為多見。
  • 不相為謀的道教與佛教,在吃素這件事上為何能達成統一的意見?
    眾所周知,佛教乃我國重要的宗教之一,其追隨的信仰者也不在少數,而固稱,出家人慈悲為懷。大善大惡,平淡為何。而對於佛教而言,管理佛教內部可是條條框框從不馬虎,佛教內有很嚴格的規章制度,信仰弟子不得葷食,不得觸得愛恨,即看破紅塵。在內,不得尋仇惡報為非作歹。
  • 為什麼菩提老祖這個角色一定是佛教的?不是是道教的?
    對於西遊記裡面須菩提這個人物經常有很多人爭議說,這個角色到底是道教的還是佛教的?大家對於這個角色的認知很大情況下,是從86版楊潔導演的西遊記裡面角色來定位的,如下圖從電視劇中從然看出,頭戴金冠、身穿道袍,手拿拂塵,這個無疑是一個道教的角色;包括後續張紀中翻拍的菩提老祖也是一老道的形象出現,百髮披肩,手持竹杖。
  • 泰國老虎廟淪陷!中國和尚躺槍挨罵冤不冤?
    圖:泰國「老虎廟」被控屠殺、走私老虎(圖片來源:央視新聞等)5月底6月初,泰國炙手可熱的「老虎廟」因涉嫌所謂屠殺、走私老虎而深陷輿論風暴。中國佛教界確實應該反省導致泰國老虎寺轟然坍塌的原因。泰國老虎廟為什麼會一步步偏離佛陀教誨的軌跡,走向瘋狂的貪慾深淵?泰國是全民信仰佛教的國家,佛教徒佔泰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僧侶在泰國享有很高的地位,在社會各階層也有很大的發言權。佛教深刻的影響著泰國人民的生活。從王室儀式、到國民教育,及日常生活種種,都以佛教作為規範,泰國規定男子結婚前,必須出家一次。
  • 《靜心咒》佛教和道教皆有,他們有何不同?
    能稱之為教的教派,更多的是時間上的傳承與文化的沉澱,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源遠流長是無需置疑的;並且通過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佛教之中遺留下來更寶貴的是佛教真解與古籍經文。同然,道教作為我國本土的教派,更是包羅萬象,源遠流長;道之一字可演天地,演人間地府,化秩序規則;隨著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也留下來了部分真解與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