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作者是愛爾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技術顧問 祝凌雲先生。他是機械專業畢業,又懂得如何做產品。他曾經做過結構設計,又懂得編程。軟體定義未來,產品改變命運。他做過最輕巧最強大的強光手電,做過採用每分鐘1萬2千轉噴氣發動機的自行車,他還做過回頭率100%的獨輪電動車。
目前已經確認,祝凌雲還將出席SDCC軟體開發者大會,並作精彩的演講。究竟祝凌雲是怎樣的人?究竟他如何搞出這麼多新奇的產品?下面就請聽他講述產品設計的生涯故事:
我從小就對機械和電子有著濃厚的興趣,好奇心促使我去探究它們的運行的原理。以玩具為例,在我手裡很難完整的保留三天以上,很快就會變成一堆零件,並且能夠恢復原貌的很少。當然也有能夠堅持較長時間的,如積木、玻璃球等等。因為它們很難繼續拆卸和分解。
圖:愛爾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技術顧問 祝凌雲先生
直到今天,這種興趣也沒有絲毫的衰減。我雖然一直從事設計工作,但在大學畢業後的一段時間裡,大概有七八年,僅僅是為了生存而上下求索。直到2009年,才有了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設計。
2008年的冬天,發生了一件讓我很鬱悶的事。每天下班回家,最後要步行一公裡。沒有路燈不說,還要穿過一片陰森的小樹林。遇到陰天霧天,用伸手不見「黑夜的五指」,來形容都不過份。為此很多人都選擇繞行有路燈的彎路,算下來要多走半公裡。我覺得繞行不划算,寧願在黑燈瞎火之中步行,經常是深一腳淺一腳。我見過有人打手電,但那點兒亮度,在黑夜裡太過渺茫,而且早上出門就要帶在身上非常麻煩,所以我每天一直堅持摸黑。
有一天,有個非常要好的同學告訴我,帶上一支強光手電走夜路很High。我問有多亮?他說是傳統手電的十倍到幾十倍吧。這讓我馬上就動心了,在淘寶上大肆搜索,最後用近200元的價格淘了一支標稱最大光通量235流明的LED手電。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我的確很High,因為走夜路時經常會有人問我:這是什麼手電啊?這麼亮?每當被問起時心裡就那個爽啊。尤其是遇到路人打著普通手電時,我就會讓他們小小的震驚一下。此後我逐漸認識到,光明能夠激發心底的渴望,這是一種人的本能。(術語解釋:LED,即發光二極體,隨著工藝的進步,亮度越來越高)
此後我走夜路時專挑黑處走,在別人看來也許有些奇怪。漸漸的200多流明已無法滿足我對亮度日益膨脹的需求。在不到一個月後,我痛下決心,花了1680元買了一支HID手電,標稱3500流明。這是什麼概念?傳統的汽車滷素大燈,每支有大約950流明的光通量,也就是說它可以輕鬆秒掉汽車大燈。晚上拿著它,就好像一把雷射劍,能輕鬆劃破300~500米之外的黑暗。我拿著它夜行,路人無不驚嘆叫絕。(術語解釋:HID,高強度氣體放電燈,和LED相比具有更高的亮度)
有一次在小區外玩手電,相當多的人圍觀,問這問那的都有,有位老大爺問我,「小夥子,你這手電好亮啊,比我那個亮太多了,可能要百八十元吧?」我當時冷汗就下來了,心裡想,果然老人們的消費能力不強,還好沒告訴我媽花了這麼多錢買支手電,否則一定會被她說敗家。
雖說這支手電足夠亮,但它距離我心目中的手電仍有一定差距,我主要對體積和重量不滿意。手電長度有26cm,總重量接近1kg。天天背著有些不爽。2009年春天,我突然有了想法,不如自己設計一支強光手電,在擁有如此亮度的同時,足夠輕足夠小,能方便的隨身攜帶。很快我就發現這個簡單的想法,實現起來卻挺難的,讓我意識到了人們常說的:隔行如隔山。儘管自己在學校學的是機械專業,也做過好幾年的手機結構設計,相關的經驗也太少。經過幾天的猶豫之後,最終還是決定做。
期間查閱了大量資料,聯繫了很多商家購買配件,也找了不少五金加工店。三天兩頭修改圖紙,在家裡逐漸堆起了各種工具,經常進行著磨、挫、割、焊、粘等等的手工勞動。雖然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但此後這些問題和困難也不斷一一被消滅。終於在兩個多月以後,世界上最小巧的HID手電誕生了!
這支手電全長不到19cm,全重不到700g,亮度絲毫不遜色於那支1k多塊的手電。雖說發熱比較嚴重,但對於每天的日常攜帶輕鬆了很多。因為平時玩手電,我也經常混跡於「手電大家談」這個國內最大手電論壇。當這個世界最小的HID手電在論壇曝光後,引來N多壇友的濃厚興趣,在眾人的忽悠之下,決定採用集資的方式為愛好者們定製這把手電。當然這期間也避免不了各種艱難曲折。在經歷了3、4個月的打磨之後,共有188支集資生產的手電送到了愛好者的手中。自此我就開始了真正的手電設計生涯。
2010年,我決定設計一款高可靠高性能的HID手電,能夠在風沙、雨雪、嚴寒、酷熱的環境下穩定工作,提供高達4000流明的光通量。在研發期間遇到了比2009年更多更複雜的問題。前後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才使這款手電走向成熟。因其具備高可靠性,後來被消防部門採購。在這期間我也為手電註冊了商標「Fire-Foxes」。在圈裡玩手電的朋友們都簡稱為「火2」。此前集資生產的手電自然就稱作了「火1」。
2011年底,我深感到一支HID手電經常攜帶在身上的困難,決心突破「火1」在體積和重量的極限,再打造一支「更亮、更輕、更小」的手電。為實現這個目的,又重新設計了手電的驅動電路,讓其環繞在反光杯周圍,而非傳統的位於反光杯下方。由此手電長度也大大縮短了。同時再將功率提升,光通量達到4200流明,這支手電在圈裡被稱為「火3」,在2012年發布。
「火4」在2013年推出,我相信在短期內,它會是一個很難被超越的極限,光通量高達6000流明,體積和重量僅略大於「火3」,而且具備三檔調光功能。6000流明是什麼概念?可以把它想像成體積巨大的探照燈,在手電領域沒有什麼能超越它的亮度。兩輛汽車四個大燈,同時開遠光,也敵不過「火4」的亮度。
失敗與坑,值得總結的教訓
幾年的手電設計歷程中,也有失敗和狗血的事情發生。為了性能上挑戰極限,在反光杯的反光鍍膜材料上,我打算冒險使用銀(Ag)。因為鋁對可見光的反光率一般在88%左右,而銀可高達99%。我很清楚,世界上所有的手電都不會使用銀作為反光鍍膜材料,就是因為無法有效解決銀的氧化問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決定放手一試,先後嘗試過「SiO2、Al2O3、MgF2」等眾多材料作為保護層。這期間也花費了大量時間和錢去做實驗,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全部失敗。這次經驗也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做產品設計不應當去嘗試突破底層的科技,它應該是由研究機構去做,否則失敗的概率太高。
2011年夏天的時候,我突發奇想,要為女性朋友打造一支特殊的「防狼」手電,具備小巧、便攜、亮麗的特點!這個想法很快得以落實,在設計上,基本沒怎麼考慮成本,周身名貴,血統純正,全部頂級工藝!
我的設想是:手電玩家們玩手電的最大阻力,可能是來自於女友的感性思維。也經常有人花1000元買了支手電,給女友匯報時說價格為50元。應該有人會為這個女性化手電買單,去討好自己的女友。可市場的情況和我的設想大相逕庭。最終害的我血本無歸。(責編/張寧)
本文為CSDN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market#csdn.net(#換成@)
CSDN年度盛會SDCC 2013中國軟體開發者大會將於8月30-31日在北京新雲南皇冠假日酒店舉行。本屆大會的主題為「軟體定義未來」,將邀請近百名國內外業界領袖和知名技術專家共論技術熱點與最佳實踐。
>>>報名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