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調查溫州鳥類現狀:我們要和鳥兒做朋友

2021-01-09 溫州新聞網

  溫州的「鳥人」們不僅自身愛鳥護鳥,還大力宣傳推廣這一理念,使得他們的家人、朋友也紛紛加入愛鳥人的隊伍中。本文作者鄭歡是「鳥人」鄭聲的兒子,這是他就讀蒲鞋市小學5年級時所作。 ——編者

  溫州網訊有人會問:「鄭歡,你是怎麼喜歡上鳥的?怎麼會開始調查鳥呀?」其實,我是受「鳥人」老爸的影響。他只要一有空就會背起攝影裝備去全國各地拍鳥,每日深夜坐在電腦前做鳥片,關於鳥的書籍一大摞。哎,老媽說他「中毒」了。剛開始,我也這樣覺得,可是,聽多了看多了,我也慢慢來了興趣——

  我和老爸去觀鳥,次數多了,漸漸也喜歡上了鳥,也了解到了很多鳥的知識,知道了鳥類是自然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界賜予我們人類的寶貴財富。保護鳥類,對於保護生物多樣、維持生態平衡、美化淨化環境、創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為地球生物圈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人類共同生活在這個星球的鳥類有近萬種。從陸地最大的鳥——鴕鳥到最小的蜂鳥,從極地的企鵝到熱帶叢林中的鸚鵡,她們在用各自獨特的方式展示自身美麗的同時,也以其婉轉輕靈的歌聲、絢麗多彩的羽色裝點著我們的生活。抬頭仰望鳥兒的飛翔,總能喚起我們無盡的遐想。

  然而,當在我們抬頭仰望的目光裡再也搜尋不到鳥兒或輕盈或矯健的身影;側耳聆聽的有聲世界中越來越難以追蹤到其或呢喃或高亢嘹亮的歌唱時,我們是否意識到:人類已然犯下了無法挽回的嚴重錯誤。也許某一天的清晨醒來,人類會發現陪伴著我們的只有人類自己製造的種種噪音和在陸地上遊走的孤獨的影子。果真如此的話,景況將會是多麼的悲哀與可怕!

  2013年,從3月24日到10月20日近7個月的時間裡,我和老爸一同記錄了溫州市區華蓋山、繡山公園、海坦山、白鹿洲公園、七都、靈崑等處的鳥類,

  根據我們的觀鳥情況,得出以下幾點讓人喜憂參半的結論:

  第一、樹麻雀數量最多,有三千多隻;次之為白頭鵯,有七百多隻。

  第二、市區鳥的種類比郊區要少很多,人為因素是主因。

  第三、靈崑因為是灘涂,吸引了大量海鳥,鳥類資源很豐富。

  第四、離市區最近的七都是候鳥重要的遷徙地。

  第五、卷羽鵜鶘和黑臉琵鷺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溫州是它們的棲息地,並且數量正在逐年上升。但與此同時,靈崑灘涂在不斷退化,讓人擔憂。

  鳥類是全球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人類而言,鳥類給人類帶來的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利益是難以估量的。提到鳥類的益處,人們會首先想到鳥類控制害蟲和老鼠的功能。全世界共有鳥類9700種,60%以上以取食昆蟲為主,其他種類在繁殖期也多以昆蟲育雛。

  鳥類啄食害蟲的本領超出我們的想像。研究資料表明,一窩家燕每年夏天可吃掉6.5萬隻蝗蟲,一隻雨燕每年夏天取食25萬隻蚊子,一對灰喜鵲每年可消滅松毛蟲2萬條,一隻百靈鳥每年食蟲3萬條,一隻啄木鳥每個冬天可將其活動區內80%的樹幹中的蛀蟲掏出來。據估計,我國各種鼠類多達30億隻,每年造成糧食損失100億千克,由於鼠害而損失的糧食超過了全年進口糧食的總量。按每隻獵隼一年捕食野鼠2000隻左右計算,可使4萬平方米的草原和農田免遭鼠害;每隻貓頭鷹平均一個夏天能捕捉1000隻田鼠,可從鼠口奪下數千克的糧食。此外,太陽鳥、啄花鳥等可以幫助植物授粉,綠鳩等食果鳥類可以幫助植物傳播種子。

  鳥類還給我們帶來了美學和娛樂方面的享受。鳥類是自然界的天然藝術品,即使最有本領的藝術家,也難如實調出鳥類羽毛的五彩繽紛,也難譜出其婉轉的歌聲。去野外觀賞鳥類,聆聽鳥兒的歡唱,對於緩解工作壓力、陶冶我們的情操,都有非常好的效果。正是因為鶯歌燕舞,才使我們生活的星球煥發著勃勃生機,我們的生活才如此多姿多彩。

  那麼,還是讓我們珍視這些與人類同在一個星球並擁有同樣平等地位的生命吧!給她們也給我們自己一個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間!繽紛的自然界孕育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作為地球村的一分子,處於萬物之尊地位的人類將以怎樣的目光注視這些與我們擁有同樣的平等生存權利的生靈呢?也許,真應該用我們專注的目光很好地審視一下現在還在陪伴著我們這些同伴,看看她們是以怎樣的美麗默默地陪著我們前行!

  中國鳥類學界中國鳥類學研究和動物地理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鄭作新院士說過,「一個人,總要為中華民族留下一點東西,增添一點東西」,這是鄭作新院士最大的心願。這樣深厚的愛國情愫是我們這一代學習的楷模。

  同伴們,行動起來吧!學習鄭作新院士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高尚的愛國情操,讓我們加入「愛鳥護鳥」的行列,人類和鳥類不僅會有一個和諧的今天,還會有一個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的明天。

  相關連結>>>

  溫州的幾種珍稀鳥類

  1.白琵鷺

  大型涉禽,棲息於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物,有時也食水生植物。覓食時一邊在水邊淺水處行走,一邊將嘴張開,伸入水中左右來回掃動,就像一把半圓形的鐮刀從一邊到另一邊來回割草一樣。世界上白琵鷺的種群數量約三萬多隻,並在逐年下降。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2.小白鷺

  中型涉禽,嘴、腳、頸較長,全身白色。繁殖期枕部著生兩根狹長而軟的矛狀飾羽。背和前頸亦著生長的蓑羽。以各種小魚、黃鱔、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穀物等植物性食物。屬於世界瀕危物種。

  3.反嘴鷸

  是一種腿特別長的涉水鳥,生活在溼地和靠近海灣鹼性的湖裡。背部有醒目的黑色和白色標誌,它在沼澤中行走,嘴晃動鐮刀一樣向上彎曲,主要吃水裡的昆蟲、小魚、貝類和兩棲動物。是國家保護動物。

  4.白胸苦惡鳥

  中型涉禽,棲息於沼澤地和有灌木的高草叢、竹叢、水稻田中,以及河流、湖泊、灌渠和池塘邊。善奔走,在蘆葦或水草叢中潛行,亦稍能遊泳,以昆蟲、小型水生動物以及植物種子為食。在繁殖期間雄鳥晨昏激烈鳴叫,音似「kue,kue,kue」,故稱「姑惡鳥」或「苦惡鳥」。屬於世界瀕危物種。

  民間傳說這種鳥為一個苦媳婦所化,被惡家姑折磨虐待而死,化為怨鳥,所以叫起來總是「姑惡、姑惡」。蘇東坡、陸放翁等人都有詠姑惡詩。

  5.翠鳥

  小型鳥類,單獨或成對活動。性孤獨,平時常獨棲在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巖石上,伺機獵食,食物以小魚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也啄食小型蛙類和少量水生植物。扎入水中後,還能保持極佳的視力,所以捕魚本領很強。屬於世界瀕危物種。

  6.褐頭鷦鶯

  小型鳥類,棲息於丘陵、山腳和平原地帶的農田、果園和村莊附近的草地和灌叢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偶爾亦見成小群。多在灌木下部和草叢中跳躍覓食,性活潑,行動敏捷。多以甲蟲、螞蟻、昆蟲等為食。屬於世界瀕危物種。

  7.黑葦鳽

  又名烏鷺、黑鳽、黑長腳鷺鷥、黃頸黑鷺。分布在中國中部到印度、馬來西亞、蘇拉威西等各個國家,是比較稀有的動物種類。棲息於蘆葦叢、沼澤、灘涂、紅樹林及林間溪流。食小魚、泥鰍、蝦和水生昆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鳥類紅色名錄。

  8.紅隼

  是隼科的小型猛禽,飛行快速,善於在飛行中追捕獵物。棲息於山地和曠野中,以獵食時有翱翔習性而著名。吃大型昆蟲、鳥和小哺乳動物。是比利時的國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9.紅嘴相思鳥

  小型鳥類,棲息於山地樹林和灌叢地帶。主要以毛蟲、甲蟲、螞蟻等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種子等植物性食物。該鳥羽色豔麗、鳴聲婉轉動聽,是世界著名的籠養觀賞鳥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的外貿出口鳥類,致使種群數量顯著減少。屬於世界瀕危物種。

本文轉自:溫州網

相關焦點

  • 邀請您參加2016.01.16溫州黑臉琵鷺全球同步調查活動!
    16:30返回溫州,結束這次有意義的黑臉琵鷺全球同步調查活動。      ==本期主題相關背景==【本期主題】2016年黑臉琵鷺(以下簡稱黑琵)全球同步調查活動開始了!導師小鄭之聲2016年1月12日拍到S85黑琵 S85是否還在溫州灣呢?萌噠噠黑臉琵鷺等你來找。
  • 溫州一住戶陽臺上 鳥兒築巢生了5個寶寶
    一名文成的朋友說,這種鳥曾在山裡見過。金先生通過網絡資料比對,覺得應該是「紅嘴藍鵲」。網絡資料顯示,紅嘴藍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當天中午,金先生將鳥兒的照片和介紹發到了小區微信群裡,鄰居們高興之餘,商量如何保護這兩隻鳥兒。有住戶說,請大人管好調皮的小朋友,不要去驚擾它們。
  • 調查顯示:本地常見鳥類133種
    這282種鳥類,是揚州歷年記錄下來的鳥類名錄。這麼多鳥兒,哪些屬於常見鳥?最新出版的《揚州鳥類圖鑑》給出的答案是133種。1《揚州鳥類圖鑑》由揚州大學魏萬紅殷寶法主編,是可供揚州本地市民野外觀鳥識鳥的工具書。該書收錄了揚州地區野生鳥類133種,涵蓋了各鳥種主要辨識特徵習性棲息地和種群現狀等信息。133種鳥類的圖片,都為溼地拍攝。
  • 浙江麗水舉辦首屆鳥類觀察邀請賽,24小時發現鳥類133種
    遠處,中杜鵑的啼鳴悠揚悅耳;近處,幾隻棕腹柳鶯邊鳴唱邊舞翅,三兩棕頭鴉雀銜著枝葉準備愛巢,還有在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棕褐短翅鶯,正「小心翼翼」地鑽來鑽去……鳥兒們的身影被溫州小分隊一一記錄。  不知不覺間,天色昏暗下來,溫州小分隊準備打道回營。下山路上,隊員們還見到了灰冠鶲鶯、黑頦鳳鶥等,可謂收穫滿滿。
  • 溫州調查陸生脊椎動物17年少了148種(圖)-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
    ●新發現的物種(4種)   福建大頭蛙、天台蛙、短尾鸌(hù)和白眉鶇(dōng)。福建大頭蛙、天台蛙屬蛙類,是地域性很強的物種。現在發現了,說明以前也有,只是沒發現。   短尾鸌(hù)是新取名的鳥,以前也有的。   白眉鶇(dōng)屬生活在大洋上的鳥類,可能是颱風刮過來的。
  • 保護野生動物有我一份責任-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
    本次調查研究的工作人員在2008年1月開始進行野外調查,歷時近三年,共發現溫州市陸生脊椎動物361種,其中兩棲類29種,爬行類51種,鳥類242種和獸類39種。  比17年前的調查  少了148種物種  本次調查,發現溫州陸生脊椎動物361種,與17年前溫州有關部門組織調查比較,物種少了148種。
  • 鳥兒是不是比人更聰明?《鳥類的天賦》回答你
    人類與鳥類在演化之路上走向不同的分支,我們習慣於以自身的尺度衡量智力,從而嚴重低估了其他物種的潛能。《鳥類的天賦》從工具製造、溝通、鳴唱、審美、時空感、環境適應能力等方面展示了鳥類的智力奇蹟,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身邊這些熟悉又陌生的精靈。珍妮弗?阿克曼以平易優雅的文筆記錄自己在世界各地所做的鳥類調查,並介紹鳥類學的新近科研成果,使本書在趣味性和知識性之間保持了很好的平衡。
  • 鳥類"土專家"吳偉和30萬隻鳥兒的"大數據"
    如果鳥的腳上已經有了環志環,他就會拿起放大鏡認真記錄下環號以及鳥種名、身高、體重、翅長、嘴長等信息,然後打開辦公桌左側的小窗,把鳥兒放飛。如果發現鳥的腳上沒有環志環,他不僅要給小鳥做全面的「體檢」、做好記錄,還要根據它們的大小給它們戴上全國鳥類環志中心特製的鳥環,然後才能放飛。
  • 小學生制止老人捕鳥 山斑鳩被民警救活
    小學生洪思宇聽到他們報警解救的山斑鳩恢復了健康,開心地蹦躂起來,「它被老人打中了頭部,我以為它會死,沒想到警察叔叔把它救活了,太好了,希望它能安穩過冬,不要被人捕殺。」又到一年候鳥遷徙季,一些「偷獵人」蠢蠢欲動。近日,池州本土一位愛鳥人士徐靈芝向本報反映,11月12日,她在月亮湖附近觀鳥時發現一名年輕人正拿著彈弓準備打鳥,被她及時制止了。
  • 愛鳥周裡的寒心事 溫州平陽驚現捕鳥「天網」
    4月的溫州水頭鶴溪,林木蔥蘢,山間簇著的三兩點杜鵑,分外芬芳。這裡本應是鳥兒嬉唱的樂園,可一山如屏的鳥網,卻把這裡變成了鳥兒的屠宰場,朵朵紅豔的杜鵑花更像是鳥兒在滴血。山頂藏著鳥兒「屠宰場」石先生說,這座山沒有易行的路,平時少有人走動,也不知道該山的具體名字,他是無意間發現山上情況的。「我平時在鎮上開網店,昨天無事準備和妻子到附近有仰天湖的山上逛逛,那座山剛好處在這座山的對面。爬到那山一半的時候,妻子看到這山頂處開了一些杜鵑花,我一時興起便想陪著她走近看看。」
  • 愛鳥周 | 溫州最常見的十種鳥 觀鳥護鳥從認識鳥兒開始!
    您是否能叫出身邊的自然——鳥兒鄰居們的名字?本文分享溫州地區十大最常見鳥類的簡單辨識,與您一同從認識鳥兒開始,讓愛鳥護鳥變成一種習慣。  NO.1麻雀  麻雀:雀形目雀科,體型略小(14釐米)的矮圓而活躍的麻雀。  辨識特徵:白臉頰、小黑斑  在哪找它:華東地區常見鳥類,常活動於樹上、地面。
  • 首現罕見白斑軍艦鳥 洞頭南北爿山發現鳥類33種
    2018-06-26 09:54 | 溫州日報白斑軍艦鳥(網絡配圖)一隻在溫州極為罕見的夏候鳥——白斑軍艦鳥,在洞頭區南北爿山海洋特別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被觀測記錄。據溫州野鳥會秘書長王小寧介紹,這是此類鳥類首次在溫州被觀測到,創造了溫州鳥類觀測新紀錄。
  • 誤入羅網的紅尾伯勞獲救 溫州今年拆捕鳥網400米
    幸運的是,當天,溫州市森林公安及時接到溫州市野生鳥類保護協會(以下簡稱「溫州野鳥會」)會員提供的捕鳥網具體地點,在一個小時內調動警力迅速趕至現場,將此處長達30米的捕鳥網拆除,同時解救、放飛了這隻撞到了網上的紅尾伯勞。這隻紅尾伯勞是諸多幸運鳥兒中的一隻。
  • 我們該如何對待城市裡的鳥類朋友? | 活動推薦 內有福利
    冬天到了,城市裡能見到的鳥兒越來越多,但不文明觀鳥甚至惡性捕鳥的事件卻也頻頻發生。要想保護好這些城市裡的野生小朋友們,我們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於鳥類和觀鳥的認識。12月22日下午,中國自然好書獎聯合商務印書館、果殼物種日曆邀請了三位有影響力的鳥類專家,將在天津舉辦一場圖書分享會,為大家分享應該如何正確地對待同處一個城市的鳥類朋友們,以及如何用文明的方式去認識、觀賞鳥類。
  • 飛越7601公裡,奧斯卡獲獎短片中的三趾濱鷸已在溫州海邊!
    溫州野鳥會秘書長王小寧曾寫文《奧斯卡獲獎短片中的三趾濱鷸就在我們身邊》(點擊可讀),這幾天,這隻獲獎短片中的主角——三趾濱鷸已到溫州海邊,溫州灣、樂清灣、瑞安海邊等地均已見到它的身影,溫州野鳥會的不少成員還遇見S8旗標三趾濱鷸。  「小寧,看看,這隻S8三趾濱鷸來自哪裡?」溫州野鳥會資深鳥友葉成光發來一張照片,這是他前天(周六5月20日)在靈崑拍下的。
  • 紹興近海和海岸溼地成為「鳥兒天堂」
    據了解,受紹興市林業局委託,去年11月開始,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選取了我市12個典型區域進行鳥類專項調查。「關於我市有多少種鳥,已故鳥類專家何欽侃曾做過調查,但官方的調查還是頭一次。」市林業局森林資源處趙鍔說,除了實地觀測,此次調查還翻閱了已有歷史記錄和紹興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站的救護記錄(2007年~2012年)。
  • 烏鶇、白頭翁等27種鳥飛來安家 月牙湖成鳥類樂園
    近日,一份月牙湖鳥類綠地圖及植物綠地圖製作完成,給這裡的鳥兒和植物繪製了圖譜。   2016年,東南護城河月牙湖經過整治,河水告別黑臭,水質達到Ⅳ類水標準。3年多過去了,這條位於市中心的河道,水生態進一步提升,植被茂盛,成為鳥類棲息的樂園。   「披著油黑髮亮的羽毛,長著黃色尖尖小嘴的是烏鶇,它會唱歌!」
  • 美與神奇並具,科普書中的鳥類世界
    《鳥類的天賦》用一段尋找最強鳥腦的旅程,顛覆了人類對鳥的認知。本書從工具製造、溝通、鳴唱、審美、空間感和時間感、環境適應能力等方面展示了鳥類的智力奇蹟,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身邊這些熟悉又陌生的精靈。珍妮弗·阿克曼以平易優雅的文筆記錄自己在世界各地所做的鳥類調查,並介紹鳥類學的新近科研成果,使本書在趣味性和知識性之間保持了很好的平衡。
  • 海南百年鳥類調查:發現16種新鳥類 上百種鳥消失
    臨高新盈:水鳥調查福地  「為什麼搞海南越冬水鳥調查?這和臨高新盈有關。」在盧剛看來,新盈是個福地。  那是2003年1月,當時還在中國林業科學院做博士後的張國鋼一行數人,在海南進行黑臉琵鷺越冬棲息地調查。
  • 「2020江蘇愛鳥周」正式開啟,它們需要我們的保護
    >近年來,由於棲息地被嚴重破壞越來越多的鳥兒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空間活下去的希望日漸渺茫它們需要我們的了解與守護從而留住它們的腳步灰椋鳥(溼地常見鳥類)愛鳥周的緣起2.3平方公裡的環河河流、淺灘6000餘畝的白水蕩沼澤溼地赤山湖成為鳥兒自由自在棲息、繁衍的私密空間這裡成為蘇南地區鳥類繁衍棲息的理想之地保護鳥類我們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