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的「鳥人」們不僅自身愛鳥護鳥,還大力宣傳推廣這一理念,使得他們的家人、朋友也紛紛加入愛鳥人的隊伍中。本文作者鄭歡是「鳥人」鄭聲的兒子,這是他就讀蒲鞋市小學5年級時所作。 ——編者
溫州網訊有人會問:「鄭歡,你是怎麼喜歡上鳥的?怎麼會開始調查鳥呀?」其實,我是受「鳥人」老爸的影響。他只要一有空就會背起攝影裝備去全國各地拍鳥,每日深夜坐在電腦前做鳥片,關於鳥的書籍一大摞。哎,老媽說他「中毒」了。剛開始,我也這樣覺得,可是,聽多了看多了,我也慢慢來了興趣——
我和老爸去觀鳥,次數多了,漸漸也喜歡上了鳥,也了解到了很多鳥的知識,知道了鳥類是自然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界賜予我們人類的寶貴財富。保護鳥類,對於保護生物多樣、維持生態平衡、美化淨化環境、創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為地球生物圈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人類共同生活在這個星球的鳥類有近萬種。從陸地最大的鳥——鴕鳥到最小的蜂鳥,從極地的企鵝到熱帶叢林中的鸚鵡,她們在用各自獨特的方式展示自身美麗的同時,也以其婉轉輕靈的歌聲、絢麗多彩的羽色裝點著我們的生活。抬頭仰望鳥兒的飛翔,總能喚起我們無盡的遐想。
然而,當在我們抬頭仰望的目光裡再也搜尋不到鳥兒或輕盈或矯健的身影;側耳聆聽的有聲世界中越來越難以追蹤到其或呢喃或高亢嘹亮的歌唱時,我們是否意識到:人類已然犯下了無法挽回的嚴重錯誤。也許某一天的清晨醒來,人類會發現陪伴著我們的只有人類自己製造的種種噪音和在陸地上遊走的孤獨的影子。果真如此的話,景況將會是多麼的悲哀與可怕!
2013年,從3月24日到10月20日近7個月的時間裡,我和老爸一同記錄了溫州市區華蓋山、繡山公園、海坦山、白鹿洲公園、七都、靈崑等處的鳥類,
根據我們的觀鳥情況,得出以下幾點讓人喜憂參半的結論:
第一、樹麻雀數量最多,有三千多隻;次之為白頭鵯,有七百多隻。
第二、市區鳥的種類比郊區要少很多,人為因素是主因。
第三、靈崑因為是灘涂,吸引了大量海鳥,鳥類資源很豐富。
第四、離市區最近的七都是候鳥重要的遷徙地。
第五、卷羽鵜鶘和黑臉琵鷺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溫州是它們的棲息地,並且數量正在逐年上升。但與此同時,靈崑灘涂在不斷退化,讓人擔憂。
鳥類是全球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人類而言,鳥類給人類帶來的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利益是難以估量的。提到鳥類的益處,人們會首先想到鳥類控制害蟲和老鼠的功能。全世界共有鳥類9700種,60%以上以取食昆蟲為主,其他種類在繁殖期也多以昆蟲育雛。
鳥類啄食害蟲的本領超出我們的想像。研究資料表明,一窩家燕每年夏天可吃掉6.5萬隻蝗蟲,一隻雨燕每年夏天取食25萬隻蚊子,一對灰喜鵲每年可消滅松毛蟲2萬條,一隻百靈鳥每年食蟲3萬條,一隻啄木鳥每個冬天可將其活動區內80%的樹幹中的蛀蟲掏出來。據估計,我國各種鼠類多達30億隻,每年造成糧食損失100億千克,由於鼠害而損失的糧食超過了全年進口糧食的總量。按每隻獵隼一年捕食野鼠2000隻左右計算,可使4萬平方米的草原和農田免遭鼠害;每隻貓頭鷹平均一個夏天能捕捉1000隻田鼠,可從鼠口奪下數千克的糧食。此外,太陽鳥、啄花鳥等可以幫助植物授粉,綠鳩等食果鳥類可以幫助植物傳播種子。
鳥類還給我們帶來了美學和娛樂方面的享受。鳥類是自然界的天然藝術品,即使最有本領的藝術家,也難如實調出鳥類羽毛的五彩繽紛,也難譜出其婉轉的歌聲。去野外觀賞鳥類,聆聽鳥兒的歡唱,對於緩解工作壓力、陶冶我們的情操,都有非常好的效果。正是因為鶯歌燕舞,才使我們生活的星球煥發著勃勃生機,我們的生活才如此多姿多彩。
那麼,還是讓我們珍視這些與人類同在一個星球並擁有同樣平等地位的生命吧!給她們也給我們自己一個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間!繽紛的自然界孕育了豐富多彩的生命,作為地球村的一分子,處於萬物之尊地位的人類將以怎樣的目光注視這些與我們擁有同樣的平等生存權利的生靈呢?也許,真應該用我們專注的目光很好地審視一下現在還在陪伴著我們這些同伴,看看她們是以怎樣的美麗默默地陪著我們前行!
中國鳥類學界中國鳥類學研究和動物地理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鄭作新院士說過,「一個人,總要為中華民族留下一點東西,增添一點東西」,這是鄭作新院士最大的心願。這樣深厚的愛國情愫是我們這一代學習的楷模。
同伴們,行動起來吧!學習鄭作新院士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高尚的愛國情操,讓我們加入「愛鳥護鳥」的行列,人類和鳥類不僅會有一個和諧的今天,還會有一個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的明天。
相關連結>>>
溫州的幾種珍稀鳥類
1.白琵鷺
大型涉禽,棲息於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物,有時也食水生植物。覓食時一邊在水邊淺水處行走,一邊將嘴張開,伸入水中左右來回掃動,就像一把半圓形的鐮刀從一邊到另一邊來回割草一樣。世界上白琵鷺的種群數量約三萬多隻,並在逐年下降。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2.小白鷺
中型涉禽,嘴、腳、頸較長,全身白色。繁殖期枕部著生兩根狹長而軟的矛狀飾羽。背和前頸亦著生長的蓑羽。以各種小魚、黃鱔、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穀物等植物性食物。屬於世界瀕危物種。
3.反嘴鷸
是一種腿特別長的涉水鳥,生活在溼地和靠近海灣鹼性的湖裡。背部有醒目的黑色和白色標誌,它在沼澤中行走,嘴晃動鐮刀一樣向上彎曲,主要吃水裡的昆蟲、小魚、貝類和兩棲動物。是國家保護動物。
4.白胸苦惡鳥
中型涉禽,棲息於沼澤地和有灌木的高草叢、竹叢、水稻田中,以及河流、湖泊、灌渠和池塘邊。善奔走,在蘆葦或水草叢中潛行,亦稍能遊泳,以昆蟲、小型水生動物以及植物種子為食。在繁殖期間雄鳥晨昏激烈鳴叫,音似「kue,kue,kue」,故稱「姑惡鳥」或「苦惡鳥」。屬於世界瀕危物種。
民間傳說這種鳥為一個苦媳婦所化,被惡家姑折磨虐待而死,化為怨鳥,所以叫起來總是「姑惡、姑惡」。蘇東坡、陸放翁等人都有詠姑惡詩。
5.翠鳥
小型鳥類,單獨或成對活動。性孤獨,平時常獨棲在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巖石上,伺機獵食,食物以小魚為主,兼吃甲殼類和多種水生昆蟲及其幼蟲,也啄食小型蛙類和少量水生植物。扎入水中後,還能保持極佳的視力,所以捕魚本領很強。屬於世界瀕危物種。
6.褐頭鷦鶯
小型鳥類,棲息於丘陵、山腳和平原地帶的農田、果園和村莊附近的草地和灌叢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偶爾亦見成小群。多在灌木下部和草叢中跳躍覓食,性活潑,行動敏捷。多以甲蟲、螞蟻、昆蟲等為食。屬於世界瀕危物種。
7.黑葦鳽
又名烏鷺、黑鳽、黑長腳鷺鷥、黃頸黑鷺。分布在中國中部到印度、馬來西亞、蘇拉威西等各個國家,是比較稀有的動物種類。棲息於蘆葦叢、沼澤、灘涂、紅樹林及林間溪流。食小魚、泥鰍、蝦和水生昆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鳥類紅色名錄。
8.紅隼
是隼科的小型猛禽,飛行快速,善於在飛行中追捕獵物。棲息於山地和曠野中,以獵食時有翱翔習性而著名。吃大型昆蟲、鳥和小哺乳動物。是比利時的國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9.紅嘴相思鳥
小型鳥類,棲息於山地樹林和灌叢地帶。主要以毛蟲、甲蟲、螞蟻等昆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種子等植物性食物。該鳥羽色豔麗、鳴聲婉轉動聽,是世界著名的籠養觀賞鳥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的外貿出口鳥類,致使種群數量顯著減少。屬於世界瀕危物種。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