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一棵皂莢樹

2020-12-04 學者悅讀

作者介紹:朱林興,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曾任上海財經大學城市經濟研究室主任,上海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教授,兼任市府決策諮詢專家,出版經濟類著作多部,喜歡文學,著有《桑穆隨筆》《桑穆散文》。

上世記五十年代,我老家有一棵皂莢樹,它長在我伲村的母親河……諸阿浜出口的北浜畔。據說,此樹有數百年歷史,魁梧高大,少說也有二、三十米高,數人難以合抱,葉蓋數十米佔方,遮蔭蔽天。樹梢上常築有一、二個鳥巢。那些鳥兒憑藉著樹高有刺而人無法上爬之優勢,自由自在地雀躍、歡叫於樹枝,甚至對著樹下的人明目張胆地拉尿拉屎。

皂莢樹,又稱皂角樹,豆科,落葉喬木。可分為山莢樹、野皂莢、皂莢樹。木質堅實,可製作農具、家俱和車輛等。莢果富胰皂質,用於洗髮、絲綢而不損光澤、不傷膚色。皂莢刺,皂莢葉葉邊有刺,質堅硬,具有祛毒破風之效,「凡痛疽未熟者,能引之以消散;將破者,能引之以出毒;已潰者,能引之以行膿(《草本匯言》)」。

在我的記憶中,村上人非常看重這皀莢樹,它是本村悠久歷史的標誌,更為村民帶來了很多福祉。

盛夏酷暑,皂莢樹是天然的避暑場所,不管天氣如何悶熱,然而皂莢樹下皆是涼風習習,空氣溼潤。中飯後男女老幼爭先恐後來這裡納涼。男人們鋪上草蓆,倒地就呼呼入睡;女人們坐在小凳上做針線生活;我和同齡的孩子們忙著玩踢三間或打彈子的遊戲。有一個綽號叫「六百四」的青年專愛惡作劇,他常用剪刀剪去躺在草蓆上熟睡人的腋毛或頭髮,引得眾人哈哈大笑。盛夏,樹上鳥鳴蟬唱;樹蔭下,人歡童樂,構成了一幅和藹、優雅的的避暑夏景圖。

那時,我經常見母親和姐姐採皂莢葉洗頭。臉盆裡放上半盆清水,然後放些皂莢葉,一會兒,「吱、吱」地冒出大量白色氣泡。用皀莢葉洗髮,乾淨,柔軟,飄清香,還安全益膚。即便後來隨著生活條皂改善有了香皂或洗髮液,但女人姑娘們仍喜歡用皀莢葉洗髮。

村上人都知道皂莢樹能清熱解毒治瘡結,凡患上熱結頭或瘡腫一類疾病,村民大都用皂莢刺治。我兒時常易患熱結頭,或在頭部,或在腿上。待熱結頭熟了,母親就用皂莢刺挑結子,引出膿液,二、三天後就結疤治癒,神奇有效。有一位老奶奶,俗稱"老爛腳",初,請醫生治,花了不少錢不見效,後來就用皂莢刺燒湯,一日兩次擦腳,半年後就治癒。幾乎半數以上村人得益於皀莢樹的解毒功能。

1956年農業合作化時,我村和鄰近的2個自然小村落,組成一個低級社。發展生產需要造一條船,用於運輸,或用於挖泥積肥。造船需要上等木材,這棵百年皂莢樹自然成了首選對像。圍繞著這棵樹要不要砍伐,村裡發生了激烈爭論。我,包括其它孩子當然持反對態度,但沒有言語權、決定權。凡得益於皂莢樹的村人對這棵樹懷有深厚感情都持反對態度。村上最年長的阿火伯伯說:「這是棵神樹,砍神樹是要遭報應的」。有人有鼻子有眼地舉例說,x年x人對著皂莢樹拉尿,結果終生不育。嚇得那些本來積極主張砍伐者態度發生了動搖。然而,最後村長還是頂不住上面的高壓,無奈地作出了砍伐它的決定。

砍樹這一天,村長帶領幾個幹部對著老樹焚香叩頭,告之砍樹原委,祈求樹神理解,不要怪罪於他們。很多村民在觀看殺樹,有的還偷偷地哭泣流淚,那情景似乎在為駕鶴西去的人送行。突然,上空發出「呀,呀」的聲音,那是長期棲居於此樹的幾隻烏鴉離去時發出的悲哀叫聲。幾個年輕人用雙人拉鋸整整鋸了十多小時,才致使大樹轟然倒地。就這樣,一棵珍貴的百年老樹從此就消失了。

據悉,全國樹齡百年的皂莢樹所剩無幾。多年來,我養成一個習慣,凡每遊覽陌生公園,免不了尋覓皂莢樹,但總是無果而返。這一方面激起我對老家那棵皀莢樹的懷念,一方面產生了一個問題,公園為何不植皀莢樹呢?久繞腦海而不解。最近,為寫此文查找資料才找到了答案。河南植苗工程師何山林說:多年來,皂莢樹種子下地後總是不出芽,影響了此樹繁殖和移栽。令人欣慰的是,他經過多年研究終於找到了破解之法。不久的將來,皂莢樹必將出現於綠樹叢。

原載於《上海灘》2019年第5期。收入《桑穆散文》

本刊名譽主編:朱林興 刁仁德

編輯:小柯

相關焦點

  • 百草園有了真正的皂莢樹
    本報駐紹興記者 吳晶  本報訊一改往日的寧靜,前天深夜的紹興魯迅故居百草園裡燈火通明,人聲喧囂。在眾人的努力下,一棵來自新昌山區、高達11米的皂莢樹被成功栽下,魯迅故居百草園內終於有了一棵真正的皂莢樹。  百草園內種的四棵樹到底是無患子還是皂莢樹,曾經引起過人們一番爭論。
  • 《散文》風中的皂莢樹
    但凡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東溝人或在這個古老的鎮子上生活過的人都會記得有這麼一棵皂莢樹,那是位於「東溝小學」院子裡的一棵傳說比鎮子還古老的皂莢樹。 聽祖輩人講,這棵皂莢樹有近300年的歷史,至今還依稀記得祖輩對我講過的這棵皂莢樹的傳說: 本來東溝地界並無皂莢樹,傳說這是張果老遊歷人間,經過東溝地界,遇到一婦人為無法洗淨衣物汙垢煩惱。果老有意幫助與她,點石成樹,化為皂莢助她洗衣;自此,便有了「東小」院中的皂莢樹。
  • 一個被人給神話的皂莢樹
    就在是我們當地有一棵老皂莢樹,我們這裡的老年人說他們小的時候這棵皂莢樹就很大了,其實我上小學的時候就聽說過老樹的事,因為這棵皂莢樹就在我們學校旁邊,有的時候我也會去到那裡玩,在當地有人說這棵老樹有神靈,說樹上長了個牛頭還說樹會流淚,有的家裡不順不平安,就會來到這祈求平安,也有的人祈求能夠發大財
  • 低調的植物——皂莢樹
    大自然中的植物種類繁多,四季皆有好風景。在生機勃勃的植物大家園中,你聽說過皂莢樹嗎?從外表看,這是一種樹皮粗糙、呈暗灰或灰黑色的落葉喬木或小喬木,樹上長有很多尖刺,這些尖刺是皂莢樹用來自衛的武器,能夠幫助植物體抵禦食草動物的啃食。皂莢樹是我國特有的樹種,各地均有分布。皂莢樹喜歡光照充足又稍耐陰的環境,溫暖溼潤的氣候和深厚肥沃的土壤更能為其成長助力,但皂莢樹並不嬌貴,即使在鹽鹼地,依然能夠頑強生存。因而皂莢樹常生長於路旁、宅旁、溝旁及山坡向陽處。
  • 瘦西湖皂莢樹現「甲蟲之王」 吮吸汁液當美食
    皂莢樹下,一隻獨角仙剛剛死去向家富攝獨角仙,因為有一雄壯有力的獨角而得名;又因角的頂端分叉,中文名雙叉犀金龜。獨角仙力氣很大,在同類中幾乎沒有敵手,被稱為「甲蟲之王」;又因為身披堅硬的「鎧甲」,被當作甲蟲界的「威猛武士」。
  • 瘦西湖皂莢樹現「甲蟲之王」獨角仙 力氣大可變色
    獨角仙,因為有一雄壯有力的獨角而得名;又因角的頂端分叉,中文名雙叉犀金龜。獨角仙力氣很大,在同類中幾乎沒有敵手,被稱為「甲蟲之王」;又因為身披堅硬的「鎧甲」,被當作甲蟲界的「威猛武士」。昨日,在瘦西湖風景區的一棵皂莢樹上,就有遊客發現了獨角仙,數量有幾十隻之多。市農委野保站工作人員介紹,獨角仙是「三有」保護動物,不可捕回去當寵物飼養。
  • 皂莢樹渾身是寶,卻難育苗、難管理,掌握4種方法,種好並不難
    在小農莊西南方向大約1公裡的地方,一位朋友流轉了200畝土地,專門種植起了綠化苗木,有白臘樹、泡桐樹、榕花樹,還有這種渾身是刺的「鐵甲樹」,剛開始小農莊還真的叫不上來是什麼名字,聽朋友介紹說這種樹叫皂莢樹,野生樹種在黃河兩岸及黃河以南的地區都有分布,只是數量較少,所以有很多人是只聞其名,並未見過。
  • 有一種菜叫「春不老」,豐縣老家叫「松臘」
    ,釋義有兩條:一、茂盛,二、(方)指某些蔬菜的長莖。在豐縣老家,這種蔬菜,還有一個名字:松臘。聽起來怪親切的,就像自己的乳名,就是你七老八十,回到老家,老家人能稱呼你乳名的人,已經不多了,偶爾一聲呼喚你乳名的聲音自身後傳來,聲音熟悉而陌生,原來是自己兒時的玩伴、小學同學,也已經老態龍鍾、白髮蒼蒼,未及答應,你保證會老淚縱橫。老家人給草木花卉取名字,很有意思。
  • 樹齡400年,樹高6米,鳳臺硤山口皂莢樹被確定為淮南二級古樹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日前,鳳臺縣硤山口皂莢樹被淮南市人民政府認定公布為二級古樹。根據《安徽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和省綠化委、省林業廳《關於開展第三次全省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的通知》精神,淮南市組織開展了第三次古樹名木普查工作。經省古樹名木評審鑑定小組鑑定,鳳臺縣劉集鎮硤山口慰農亭皂莢樹齡400年,樹高6米,被確定為二級古樹。
  • 老家院子的那棵柿子樹 寄存著我對母親的愛
    多年以後,我看著老家院子的那棵柿子樹,準回想起帶母親去理髮店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我還在上初三,因為中考,氣氛突然緊張起來了,學校全部讓住校,即使離家近也不讓回家住,老師也更加嚴格。對於我們這所偏僻的鄉鎮初中,升學率就是唯一能拿出來的臉面。
  • 鄉村記憶:你是一棵寂寞的苦楝樹
    文:南豐後人圖:來自網絡黃昏,一個人在鄉間的散步,唧唧喳喳的鳥聲從頭頂上傳來,抬頭往上一看,一群叫不出名字的小鳥在一棵苦楝樹上七竄八跳,撿肥挑廋地從枝頭上銜下苦楝子來,戲嘻得一片熱鬧溫馨。在我耕耘家鄉的年輕時光,也常常與苦楝樹為伴,老家門口的菜地裡就不知不覺地生長著幾株苦楝樹,青青的幼苗和地裡的辣椒、西紅柿青苗也不過爾爾,一時間還真的分辨不出你我他呢。不過幾年之後,唯有緊靠地頭籬笆牆的那兩株苦楝,得以悄悄地成長,隨後又被編輯進了籬笆的隊伍,一起站崗,默默奉獻。
  • 母親,您就是一棵大樹
    母親就是一棵大樹。母親叫李美花,今年94歲了。別看母親年事已高,可老人家的身板硬朗著呢。母親腰不彎,眼不花,頭腦清醒,記憶力好。在老家村裡,提起街坊鄰居的大事小事,母親沒有不知道的,六七十年前的事,母親也能記得清清楚楚。母親一生不易,她歷盡艱辛把我們兄妹七人拉扯大。
  • 母親是一棵站在歲月裡的樹
    來源:《天南地北莊河人》母親是一棵樹文/王曉宇母親是一棵站在歲月裡的樹,經風見雨,沐雪披霜每次回老家,我都會巴巴地去看老屋門前的那棵樹。老屋門前有很多樹,柳樹、榆樹、槐樹、棗樹、還有水曲柳。有人問我:「樹有什麼好看的?到處都是。」我笑,說:「不一樣的,那棵樹是母親帶著我們親手栽下的。」是的,那棵叫「水曲柳」的樹,是當年母親和我們一起親手栽下的,對於我們來說有特殊的感情和意義。
  • 南安一市民搬家 老家的白頭翁疑跟著來築巢
    南安水頭高女士的新家陽臺,最近發現有白頭翁來築巢。讓人感到驚奇的是,她的老家之前也有白頭翁築巢。並且,這兩個鳥巢,很有可能是同一窩鳥所築。老家天台有鳥築巢新家陽臺又現同樣的窩昨日,水頭鎮居民高先生撥打本報熱線0595-26531010稱,他去妹妹鎮區的新家串門,發現妹妹家陽臺的一盆茶花上居然築了個鳥巢。更讓他驚奇的是,妹妹高燕玉告訴他,這不算奇怪,她老房子一棵不足半米高的榕樹盆景上,還有個一模一樣的鳥巢。
  • 南安一市民搬家 老家的白頭翁跟著來築巢?
    南安水頭高女士的新家陽臺,最近發現有白頭翁來築巢。讓人感到驚奇的是,她的老家之前也有白頭翁築巢。並且,這兩個鳥巢,很有可能是同一窩鳥所築。  老家天台有鳥築巢新家陽臺又現同樣的窩  昨日,水頭鎮居民高先生撥打本報熱線0595-26531010稱,他去妹妹鎮區的新家串門,發現妹妹家陽臺的一盆茶花上居然築了個鳥巢。  更讓他驚奇的是,妹妹高燕玉告訴他,這不算奇怪,她老房子一棵不足半米高的榕樹盆景上,還有個一模一樣的鳥巢。
  • 農村俗語:千棵棕萬棵桐,子子孫孫都不窮!棕樹和桐樹用處有多大
    誰都想賺錢,都想過上好的生活,尤其是常年靠莊稼只能填飽肚子卻很難富裕的農村來說,有好項目更是一件喜出望外的事情。前人賺到錢,也會總結出一些經驗之談,根據這些前人們留下來的經驗,也許後人也能從中獲得一些賺錢的靈感。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就是很久之前農村老人們留下來的經驗之談。
  • 每一個媽媽都是一棵樹,我們就是棲息在樹上的小鳥
    每次回到老家,我都要到屋前的那些樹下看一看,摸一摸。那些人就問我:「樹有啥好看的,到處都是,為什麼非得來看這裡的樹?」我回答到:「雖然是樹,但這棵樹有不一樣的意義,有我割捨不了情懷,因為那是我和母親一起種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