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縣新營鎮羅景村:念活「種菜經」走上致富路

2021-01-08 蘭州新聞網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劉新海查看蔬菜長勢

時下,榆中縣新營鎮羅景村一片繁忙的場景,這裡的蔬菜成熟上市了。五十多歲的劉新海,說話總是笑著,最近他忙著摘菜,運送到附近的蔬菜庫。

「今年價格不錯,大概算下來每畝地可以收入一萬五左右,全年收入十多萬。」看著新鮮的蔬菜,劉新海倆露出了笑容。從不懂種菜、到成為「行家」,他通過努力靠種植蔬菜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種菜讓村裡看到了致富希望

汽車在川地間疾駛,一片片綠油油的菜地不斷閃過。

羅景村地勢平坦,夏季氣候涼爽,很適合蔬菜等作物種植。因日照長、溫差大,這裡的高原夏菜成為名特優農產品,支撐著過半農民的家庭生活。

劉新海是個急性子,他每天早早起來,抓緊時間採摘蔬菜,想著賣個好價錢。「以前家裡沒有什麼經濟收入,生活過得比較艱苦。」劉新海說,他家有四口人,以前靠他和妻子種點蔬菜,基本是家裡夠吃,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外出務工。

劉新海說,其實很早很多人都在種菜,但是賣不上好價錢,遇到不好的年份,基本就是白忙活,慢慢種地的人越來越少。

近年來,羅景村又開始推廣農業產業,蔬菜種植成為首選的農業產業。劉新海覺得這是政策機遇,他每年種植十幾畝的蔬菜。今年,劉新海又種植了10畝,有菜花、西蘭花、白菜……

劉新海說,今年,蔬菜價格不錯,每畝地可以收入1.5萬元左右,去除成本2000元,收入在1萬多元,地裡種菜收入有10萬多元。

現在,在羅景村,和劉新海一樣的人越來越多,通過種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集中收購擺脫銷售困境

其實這幾年,最讓劉新海開心和看到希望的不單單是蔬菜的種植,更重要的有了銷售的保障。村裡建設了氣調庫,有人集中收購蔬菜,價格穩定,這給村裡人吃了「定心丸」。

劉新海說,以前最愁的就是種的菜哪裡去買,有時候菜販子價格壓得很低,他們實在沒辦法只好拉到城裡去賣,賣得好壞只能碰運氣。

蔣利民,中年人,是蘭州錦達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他是本地人,看到蔬菜銷路問題,他也看到了市場的未來,從2018年,蘭州錦達綠色生態農業發展公司在羅景村建了20間冷庫,吸納全國各地的蔬菜收購商定期集中交易,公司與收購商公平競價,菜農從中受益。

現在的羅景村幾乎家家種高原夏菜。「幾年前,我們種的菜全賣給了路邊收購的小販,市場價6角的菜硬生生被壓價到2角。沒辦法,賠錢也得賣。否則菜只能爛掉沒人要了。」劉新海說。

蔬菜成了村裡的支柱產業

劉新海說,現在挺好的,兒子和兒媳都在蘭州錦達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上班,我們種菜,他們賣菜,不管怎麼樣收入挺好,日子越來越好。

「為了讓村裡人學到更多的蔬菜種植技術,村裡想法提供免費技術培訓,讓農民成為懂科學的農民。」羅景村黨支部書記張愛龍說,蔬菜種植除吸納當地農戶打工外,還會給有意學習種植蔬菜技術的村民開展技術培訓,讓村民在自家地裡幹活不僅有收入,還能學到蔬菜種植技術。

現在,高原夏菜的種植成為羅景村主導產業,在種菜能手的帶動下,村民們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種植面積日漸增多,村民們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譙喜龍 文/圖

相關焦點

  • 蘭州市政協督辦新營鎮精準扶貧工作
    2016-09-30 16:47來源:蘭州日報 邵其珍 市政協督辦新營鎮精準扶貧工作  每日甘肅網9月30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9月29日,市政協副主席李虎林率部分政協委員,就榆中縣新營鎮的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督察
  • 蘭州榆中新營鎮紮實開展「七人普」工作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楊靜 記者王斌報導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啟動以來,為了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做好這次人口普查,蘭州榆中縣新營鎮嚴格部署、積極行動,專人推進,確保普查數字準確,不落一戶,不落一人,穩步推進普查各項工作。廣泛宣傳居民配合。
  • 陳慶龍:念好養鵝經 走上致富路
    陳慶龍:念好養鵝經 走上致富路 「有一技之長,有致富門路,也離不開村裡的扶持。」陳慶龍說,自己家的養殖生意能做得好,村裡幫了很大的忙。村幹部們廣發朋友圈為陳慶龍家的鵝找銷路。今年,村裡新辦起的共享農莊還可以幫陳慶龍家擴大銷路。有了村裡的扶持,陳慶龍對於肉鵝的銷售一點也不愁。
  • 榆中縣新營鎮「夜間小課堂」開講
    近日,榆中縣新營鎮人民政府為加強理論修養,有效推動工作,組織全體機關幹部召開每周一次的「夜間小課堂」,在近期開展的小課堂上,新營鎮黨委書記王雄強結合鄉鎮重點工作及實際情況談感想感受。
  • 榆中縣新營鎮深入學習《治國理政》第三卷
    近日,為進一步深入開展《治國理政》第三卷宣講活動,榆中縣新營鎮黨委積極採取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堅持通過「集中學」「輔導學」「補習學」「共同學」深入學習《治國理政》第三卷,切實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貫徹引向深入。讀「原著」,夜間小課堂「集中學」。
  • 在新營鎮紅土坡村舉辦畜牧養殖技術培訓班
    為繼續做好脫貧後幫扶村幫扶工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12月16日,應新營鎮紅土坡村邀請,畜牧水產中心在幫扶村新營鎮紅土坡村舉辦了畜牧養殖技術培訓班,紅土坡村養羊、養豬農戶共30人參加培訓。【來源:榆中縣農業農村局】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蘭州榆中新營鎮積極開展元旦前安全生產督查工作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 高駿記者王斌報導 近日,蘭州榆中縣新營鎮安全生產工作負責人帶隊對轄區內道路交通、地質災害點、學校、企業等相關單位進行為期一周的節前安全生產督查工作。道路交通方面。據了解,下一步,榆中縣新營鎮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狠抓安全生產,強化主體責任,堅決守住安全生產這條「紅線」,為實現幸福跨越發展打下紮實基礎。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
  • 養狐狸的張興文走上了致富路
    在扎賚諾爾區第五街道辦事處西山社區,有一位名叫張興文的居民,靠養殖狐狸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路 通往成功的道路並不平坦,但「養狐能手」張興文憑藉著勤勞和智慧、堅毅和果敢,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 浙江雲和禁毒民警幫扶曾經的「癮君子」走上致富路
    浙江雲和禁毒民警幫扶曾經的「癮君子」走上致富路 發布時間:2020-09-24 14:54 星期四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胡昌清 董恆宏 今年33
  • 榆中縣退伍軍人孫龍「以草代糧」養生態雞創致富路
    近年來,榆中縣夏官營鎮積極探索生態農業發展,引導廣大農戶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特色養殖,形成支撐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孫龍通過網上查閱資料後認為,綠色環保的食品越來越受消費者的青睞,這裡面蘊含著巨大的商機。而他的家鄉夏官營鎮孫家營村絕對是發展林下生態養殖的理想之地,加上夏官營鎮是榆中生態創新城的啟動區,只要抓住了這個機遇,一定能使產業持久發展,做大做強。
  • 漳縣 從種菜換油鹽到致富「綠寶寶」
    漳縣 從種菜換油鹽到致富「綠寶寶」每日甘肅網9月21日漳縣訊(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何繼強)「今年種了兩畝西蘭花,長勢好,一畝能產5000多斤,估計能收入1萬多元。還能種一茬菜,一年能收入2萬多元。過去種菜換油鹽,現在菜成了咱農民致富的『綠寶寶』。」
  • 【致富經】小壩子村:搭上「致富車」 走上「幸福路」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臨滄市雙江縣忙糯鄉小壩子村通過組織化發展農業產業,變農產品為商品,2014年至2019年間農民人均純收入從3832元增加至12682元,增加了3.3倍,實現1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全村群眾搭上「致富車」走上「幸福路」。
  • 魯青基準貸,「貸」動80後走上創業致富路
    摘要:截至目前,該行累計發放青年創業貸款150餘萬元,成功扶持了多名青年創業者成功走上致富道路,真正成為青年自主創業的「金紐帶」。今年以來,建行德州分行黨委積極落實德州市委、市政府及上級行扶貧工作要求,選派第一書記駐齊河縣馬集鎮南方寺村開展扶貧脫貧工作。
  • 從研究生到種菜達人 80後村官領村民種菜致富
    在江蘇無錫錫山區謝埭蕩村,80後大學生村官匡正是當地村民茶餘飯後聊的最多的人,這個在大學研究「分子學」的高材生研究生畢業後,放棄了美企拋出的「橄欖枝」,一門心思鑽研「下田種菜」,在匡正的帶領下,當地村民先後建設多個「家庭農場」,走上了致富之路。  6日,在錫山區俊楊農場,上文中的大學生村官匡正直言,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種「放心菜」。
  •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2018-10-25 09:1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走進村裡,潺潺流水聲由遠及近,一條條溪水穿村而過,一方方魚塘內魚兒正遊得歡快……近幾年,普照村黨支部帶領村民靠著養殖高山冷水魚,硬是讓全村的58個貧困戶走上了脫貧增收的致富路。
  • 通許縣:身殘志堅蒲東風 靠養兔走上致富路
    通過村致富帶頭人蒲金龍的技術指導,蒲東風掌握了養兔技術,加上他自己吃苦耐勞、勤勞能幹,養兔規模慢慢的從最初的幾隻發展到了幾百隻。2019年僅兔子就賣了13000元,兔籠裡現在還有兔子200多隻。養兔不僅使他脫了貧,還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
  • 漳縣西藍花成致富「綠寶寶」
    漳縣西藍花成致富「綠寶寶」每日甘肅網9月9日漳縣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何繼強)「今年種了2畝西藍花,1畝能產五千多斤,交給合作社,估計收入一萬多塊錢。還能種一茬菜,一年能收入兩萬多塊錢。過去種菜換油鹽,現在菜成了咱農民致富的『綠寶寶』。」
  • 養殖鵪鶉走上致富路
    養殖鵪鶉走上致富路 原標題: 「養豬的確汙染挺大的,政府開始禁止生豬養殖後,我積極謀求出路,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到全國各地去學習取經,功夫不負有心人,努力終於有了回報,我找到了更好的致富路子,那就是養殖鵪鶉。」張大叔笑著說。  張大叔的鵪鶉養殖場規模不算大,只有兩個大棚,養有大約38000隻乳鵪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養殖場設置了養殖區、消毒區、淘汰區、鵪鶉蛋包裝區等,主要由張大叔和他兒子、兒媳婦打理。
  • 【示範】就靠「林間精靈」,大盛鎮3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
    【示範】就靠「林間精靈」,大盛鎮3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 半山腰上圓了「立體農業夢」大盛鎮探索發展山地生態立體農業,帶動三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