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任內對臺軍售創歷史之最!3年總額超歐巴馬8年,蔡英文嘴上說...

2020-12-04 中國網推薦

劉匡宇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自從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之後,選前一度無暇顧及涉臺議題的白宮大小官員又蠢動起來,不時出現各色怪論怪象,箇中原因耐人尋味。例如,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曼疑低調訪臺卻猶抱琵琶半遮面;環保署長惠勒高調預告訪臺又因「迫切國內優先事務」而取消;RCEP籤署時,美臺煞有介事地用「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和價如白紙的MOU強撐場面。顯然,大勢已去的川普政府內部處於權力過渡階段的混亂和盲動狀態,有人想藉機生事搞亂局勢給民主黨挖坑,有人想製造既定事實讓繼任者受限,還有人想渾水摸魚扛起「反中」大旗博政治前途。蔡當局則顯然陷入為彌補「壓錯寶」之失而不擇手段對美示好、借美示強的錯亂與尷尬中。

最新動態來自「美國在臺協會(AIT)」負責人酈英傑所列的一組數據。在臺北一個公開活動上,酈稱臺灣今年「計劃向美軍購」總計118億美元,是美國軍火「頭號買家」,也是臺灣歷年軍購最高金額,並預告明年還有一筆52億美元對臺軍售已通知國會,屆時美國曆年對臺軍售總額將超700億美元。然而稍一查究,便能看出酈所言虛虛實實,用心不純。

其一,「118億美元」說。臺軍方立即出面「否認」酈英傑說法,稱臺今年對美新增軍購總額為55.8億美元。島內有關人士則猜測、緩頰稱,「118億說」或是「包含過去仍在執行中的軍購項目與設備保養維持費用」,或是由於臺美當局行政、會計年度算法差異造成歧義,即應為2019年宣布的對臺軍售總額。對此,AIT稍後改稱,今年美國對臺軍售公布總額數字是55.8億美元,「其他數字有待與華盛頓確認」。一團糊塗背後,美臺軍售買賣雙方對成交價這樣的基本概念,誰都說不清、圓不攏,含含糊糊、遮遮掩掩,恐非「一時嘴快」「用錯數據」能夠解釋,而是曝光了美臺軍售交易臺面下的「暗盤」、隱情,不能排除諸如民進黨當局為求過關以少報多的考慮。

其二,「頭號買家」說。2020年11月12日,美國國務院批准一項對外軍售一攬子計劃:向阿聯出售50架F-35A、18架MQ-9B「死神」無人機和大量武器彈藥,合同價值234億美元,約合新臺幣6600多億元,遠超臺灣近兩年對美軍購總額。

AIT作為美國國務院事實駐臺外事機構,既不應該在這樣的基礎數據上犯錯,更不可能不了解川普和蓬佩奧推動阿聯與以色列籤署《亞伯拉罕協議》實現關係「正常化」的中東政策脈動。如果把事情放在白宮即將易主,美國全球戰略和對外政策需要通盤重整的大背景下,一個未必能夠留任的AIT「臺北處長」,刻意編織釋放「臺灣是美國最大軍購客戶」的虛假信息模糊視野,強調履行「與臺灣關係法」對臺軍售在美是「跨黨派共識」,製造拜登政府將延續川普對臺軍售路線的氛圍,則無疑是在執行某種程度的「上意」,為普遍被認為不會像川普政府一樣無節制動用「軍售牌」的民主黨政府設下政治陷阱,限縮其政策選項。

最高明的謊言就是虛實結合。酈英傑的數字並不確切但也非信口開河,他描述的美臺軍售加速的現象是存在的。2017年至今,在川普和蔡英文任期重合階段已有10次美臺軍售,近170億美元的總值和年均值都創下美臺「斷交」後臺灣歷屆當局之最。而歐巴馬在任八年僅批准4次對臺軍售案,總值約160億美元。

不過,這種加速一是基於美國對華戰略調整的運作「臺灣牌」、「軍售牌」策略性需求;二是基於美國需要武裝臺灣,將臺灣更深層次納入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利益鏈條的軍事需求;三是基於川普政府重商主義思維和回饋軍工利益集團考慮,對軍售利潤的透支榨取和對軍事盟友的敲詐盤剝——在歐洲、中東和東亞其他地區也是如此,並不意味著對臺灣的「親善」。川普政府下的是「短鏈式」的政治快棋,這種不可持續的短視政策給相關區域乃至其盟友帶來的外部負面作用和內部消化不良則不在其關切之列。

因此,蔡當局嘴上每每感恩戴德、受寵若驚地表態感謝美國軍售施惠,事實上也是有苦說不出。首先,近年來美臺軍售邏輯大變,臺灣愈發被動。這一流程從過去臺灣方面提出需求,再由美國層層核准的一攬子長周期過程,轉變為完全由美方主導、基於美國需要的「常態化」軍售,即向臺灣強賣並不符合臺軍需求的武器裝備。當然,從過去花錢買破銅爛鐵,到花錢買「屠龍之技」,臺灣的「凱子」角色並無變化。

再者,愈加頻密的軍售給蔡當局製造了巨大的財政壓力,有掏空臺灣之虞。蔡當局防務主管部門公布明年預算約新臺幣4000億元,遠不夠支付前期積累的多項軍購集中結算。目前全臺稅收約2.5萬億新臺幣,長期維持「赤字預算」入不敷出,為填補軍購「錢坑」只能挪用民生經濟預算,甚至破壞財政紀律,緊跟軍售「常態化」製造「特別預算」「常態化」,進一步惡化原本已經浮濫的財政和預算水平。再考慮到綠色權貴集團分肥的「前瞻計劃」和面臨透支崩盤風險的各類社保、年金,民進黨再次執政對臺灣民脂民膏的盤剝出賣、寅吃卯糧已到了危如累卵之地。不過,這仍無法滿足美國龐大胃口,美方長期要求臺灣把軍費增到佔GDP3%水平,而臺灣今年剛突破2%、明年才達到約2.3%,這種苛刻敲詐也被臺北市長柯文哲批評是能讓臺灣「翹辮子」。

不過,身為臺灣「當家人」,蔡當局面對美臺軍售最大的苦澀,恐怕是已切身體會到「臺灣越買軍火越不安全」的邏輯悖論。然而,軍售不但持續加深了臺灣在政治、經濟上對美的捆綁和附庸,更反過來讓臺海陷入更嚴峻的戰爭危機。蔡英文從逃生演習到主動示弱喊「不開第一槍」,面對大陸「點名」的跳腳,乃至忙不迭澄清酈英傑的「口嗨」,都說明臺灣執政集團切身感受到了中美關係動蕩和「附美反中」路線已經讓火燒及自身。

不過顯然,即便軍購已讓臺灣人均負擔1.45萬元新臺幣,對於綠色政客來說,犧牲臺灣的今日明天,債留子孫而自己空手套白狼,也是「不得已而為」,甚至何樂不為。眼前政治利益落入囊中,未來風險則是臺灣2300萬人的共業,這也難怪蔡英文們「反中賣臺」、不亦樂乎。(責任編輯:唐華)

相關焦點

  • 川普將趕在選前宣布軍售臺灣800億魚叉飛彈大單 蔡英文吃得下?
    但臺軍方有人坦言,對於美國軍售應有所取捨,絕不能照單全收。對此,島內網友嘲諷民進黨「又在給美國送保護費了」,調侃「臺灣就像回收場」……網友評論送保護費不手軟! 蔡英文提高採購金額據了解,臺灣海軍的海鋒大隊現部署岸置雄風飛彈,為海軍機敏單位,隊部營區建物蓋得像學校,營區內有溜滑梯等掩護偽裝設施,各中隊因有可機動發射的雄風巡弋飛彈,部署位置均為機密。
  • 美國再提對臺軍售,蔡英文激動地又要花錢買「破爛」了
    海外網12月19日電 美國時間18日下午,川普政府公布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報告中提到,美國將維持對臺軍售承諾。蔡辦19日上午發表聲明稱,「我們表達感謝之意」。美國總統川普。美國報告涉對臺軍售 蔡當局激動了美國時間18日下午,美國政府公布川普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報告中提到,美國將堅持「一中政策」,但會維持美臺堅定關係,包含「與臺灣關係法」中的對臺軍售承諾。對此,朱松嶺指出,美國一方面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另一方面維持所謂對臺安全承諾,通過在兩岸間搞所謂平衡來圖利。
  • 蔡英文還能蹦躂多久?國臺辦給臺灣同胞提了個醒,其中信息量龐大
    這是在警醒人不能犯同樣的錯誤,李登輝在1995年親近美政府甚至裝腔作勢訪美,解放軍展開軍演以威懾企圖分裂國家的宵小。而民進黨當局卻再次讓歷史重演,今年兩度迎接美高官「竄訪」臺灣,招致解放軍展開空前大規模軍演。
  • 美國對臺軍售「打死狗講價」蔡當局「啞巴吃黃連」
    香港大公網15日發表朱穗怡的評論文章說,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有人當了「水魚(被騙)」,竟還樂呵呵地去向那騙子頂禮膜拜。這個人就是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近日美國向臺灣出售108輛號稱「地表最強戰車」M1A2T坦克,總值約400億(新臺幣,下同),不料,日前美國正式宣布軍售時,總額卻高達600億元,比事前的評估足足多了200億元。這分明就是「打死狗講價」:華府看準臺當局不敢不買,於是予取予求。面對美國政府的霸道和囂張,蔡英文日前「過境」紐約時竟一再對華府「感恩戴德」。
  • 川普還是籤了所謂「臺灣保證法」,鼓吹對臺軍售常態化
    臺灣「中央社」報導截圖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儘管撥款法案12月21日在美國國會通過後,川普曾暗示將否決法案,但白宮晚間發出新聞稿表示,川普已經正式籤署總額高達2.3萬億美元的2021財政年度撥款法案。
  • 警惕美國借「軍售」實施在臺駐軍
    這是個很曖昧的問題,但是,可以肯定的說,臺辦事處從來都沒有人穿著軍裝走出大門出現在公眾視野裡。所以,在中美關係的約束下,美國要實現在臺灣公開駐軍是不可能的。 然而,沒有成建制的公開駐軍並不能說美國在臺灣沒有軍人。前段時間,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到海拔2620米的樂山雷達站視察時,蔡英文的身後出現了美方人員。
  • 川普迫不及待出手,蔡英文怕了
    對此,復興軍事認為,川普打軍售牌就是在為「臺獨」壯膽,近段時間以來,武統之聲逐漸在臺灣傳開。川普的這一劑「強心針」就是防止民進黨「臺獨」的意志被「武統宣傳」提前徹底瓦解。但是,川普與蔡英文越是沆瀣一氣,頻繁的觸碰大陸的紅線,挑釁14億華人的忍耐底線,那麼忍無可忍就無需再忍,武統臺灣必然提前。
  • 朱穗怡:臺民眾願意看著蔡當局把錢扔進海裡?
    最近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終於也承認軍購預算確實對臺灣財政造成巨大壓力。這四年多來,蔡英文當局向美國購買各式軍備共11次,總額接近200億美元(逾5000億新臺幣),明年可能到新臺幣7000億元;而軍購付款的高峰期是在2022年,勢必排擠到其他民生經濟預算。臺灣民眾每年向當局繳交稅款,是為了讓行政當局更好地進行經濟建設和進行各項社會服務,而不是為了讓臺灣進行軍事競賽、增加戰爭風險的。
  • 臺灣年內的五件大事,都挺糟心的丨別了,2020
    臺灣年內的五件大事,都挺糟心的2020年臺灣年度代表漢字評選,選出來的一個「疫」字,獲得28441票,由臺灣「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推薦。然而從谷歌搜索排名得到的答案,臺灣人真正關心的,無論是關鍵字,還是最熱門的話題,都是2020美國總統大選。
  • 美國對臺軍售強化「刺蝟」戰略 鞏固「非對稱作戰...
    美國對臺軍售強化「刺蝟」戰略 鞏固「非對稱作戰」軍事能力轉型 文/editor2020-10-28 10:44:28來源:FX168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彭博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最新兩筆對臺軍售將使中國感到擔憂,因為美國與臺灣在「刺蝟」戰略中表現出更強的抵抗能力,此舉鞏固了臺灣在非對稱作戰能力的轉型,旨在中國跨海域時形成更大破壞。
  • 川普在線的最後十天:蔡英文忙著「捧臭腳」 臺媒擔憂「得罪拜登...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2021年開年之初,距離拜登上臺只剩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裡,川普的「末日政府」向世人表演「最後的瘋狂」,先後拋出「臺美軍事對話」、「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訪臺」、「
  • 川普將下臺,蔡英文用最愚蠢的方法為自己打氣
    一般而言,軍事演習與武器試射都會劃定一個危險區域與空域,而近日島內"中山科學研究院"於1月7和8日上午9時至10時半在臺灣島東部海域的飛彈試射,危險區域南北距離共有300公裡,"不限高"則代表了所有高度內禁航,初步斷定其試射的就是號稱"臺版薩德"的增程型天弓-3防空飛彈。
  • 選前追捧川普、如今示好民主黨,「押錯寶」令民進黨當局陷尷尬
    川普任內,蔡英文當局奉行「聯美抗中」路線,極力配合美國對大陸的打壓。而在美國大選過程中,從民進黨政客到綠營媒體,再到民進黨的「網絡水軍」,一邊倒地追捧川普,貶損拜登,營造出「臺灣是世界上最捧川普的地區」的喧鬧景象。8日,擅長「髮夾彎」(指出爾反爾,前後不一)的蔡英文迅速跟風,在社交媒體上給拜登送上祝賀。蔡當局還試圖改變敘事,營造「不管誰當選臺美都會一樣好」的新印象。
  • 「美國在臺協會」果然在說謊
    作者:年負  「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充滿自豪地」公開宣稱,臺灣以118億美元的軍售金額成為了2020年美國對外軍售的最大客戶。再者,臺灣也並不是美國2020年對外軍售的最大客戶。美國軍火的「頭號買家」應該是在2020年11月,向美國購買了總價值約6600多億元新臺幣武器的阿聯。
  • 蔡英文任內軍演已致8人死亡,專家:兩岸關係惡化臺軍壓力大
    臺軍今年的漢光演習還只在預演階段,已有3人亡故,1人仍在搶救中。根據統計,36年來的漢光演習共計發生12次重大意外事故,其中竟有9次是發生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有8人在蔡英文任內的漢光演習中罹難,20多人輕重傷。
  • 美國在臺協會處長稱「臺灣是今年美軍售最大買家」,島內網友諷刺...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1月29日報導,美國川普政府任內10度對臺軍售,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28日說,2020年臺灣是公認美國對外軍售最大宗客戶,總計118億美元的紀錄是臺灣史上單一年度最高金額。
  • 每年花十幾億買美國「二手」裝備:臺灣蔡英文當局能藉此「以武拒統...
    自前年「520」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便高度重視臺美關係,並自認為「臺美關係處於歷史上最好階段」。在這其中,軍售則是重要的「潤滑劑」。  自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以來,美國對臺軍售從未中斷,向「臺獨」勢力傳遞錯誤信號,嚴重威脅臺海兩岸穩定。
  • 美取消對臺交流限制 深綠「立委」叫囂:盼蔡英文有機會「訪美」
    據臺媒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卸任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周日(9日)發出重大宣布,取消美國對臺關係中,美方所有的交流限制。深綠「立委」陳亭妃今天表示,希望未來蔡英文有機會可以到美國「正式訪問」;「綠委」許智傑則說,這是歷史上關鍵的一刻。
  • 拜登對蔡英文「已讀不回」是其對華政策的縮影
    這要從拜登的世界觀說起,深圳衛視&直新聞就梳理了拜登從政47年職業生涯中有關對華政策的取態,選取其中一些關鍵節點,研判拜登宣誓就職後對華政策的走向,包括關稅問題、5G問題等,梳理越仔細就越會發現,臺海問題只是美國對華政策的一個部分。基於理性和美國利益優先的原則,事實上,在過去幾十年的歷史中,美國政府對臺當局「已讀不回」才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