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際網路
看看你對水龜的誤解有多深
誤解一:認為龜甲是死的東西,只是龜的保護裝置,跟蝸牛的殼一樣,不屬於龜的有機體。
糾正:其實龜甲(包括看起來很薄的緣盾)只有最外層很薄的一層角質是死的,角質下面分布著許多神經、血管和高密度結締組織,如果你觸摸龜甲,這種振動就會傳遞到龜甲下面的神經,龜就能感覺到你的觸摸,所以小時候經常看到有人給龜殼邊緣打孔穿繩,其痛苦可想而知!
誤解二:認為龜長著堅硬厚實的龜殼就不怕摔。
糾正:照這個邏輯,把你放到一個木箱裡然後從五樓推下去,你會沒事的!龜其實很怕摔的,龜甲磕碰後一般當時看不出傷,但龜甲下面的結締組織甚至內臟都受到了強烈的震蕩,其結果輕則爛甲,重則內傷!
誤解三:龜甲是骨頭,長得不好就是缺鈣。
糾正:龜甲跟骨頭一點邊都不沾,龜甲和龜的指甲一樣,都是角質,其成份基本是單一的蛋白質,跟蜥蜴的鱗片、鳥的羽毛、哺乳動物的毛髮同源,龜甲下面才是骨骼,缺鈣、缺VD3隻會影響骨骼發育導致畸形,對龜甲的生長沒有影響,經常可以看到翹殼龜,就是龜甲長大而骨骼不生長,多餘的龜甲沒地方去,只能從邊緣翹起所導致的!
誤解四:龜的動作很緩慢。
糾正:龜的動作和速度跟溫度成正比,溫度越高,動作越敏捷。
誤解五:龜的食物很貧乏,經常吃不飽,飢一頓飽一頓,所以人工養龜只需要給它們提供很少的食物。
糾正:從龜在食物鏈中的角色來看,它屬於金字塔較基座的部分,在野外的食物應該是很豐富、很充足的!它們的確很耐餓,但這是所有經過冰河期存活到現在的爬行動物的抗逆性特點,結果耐餓就被人們理解成了應該餓!很多人甚至認為只有貧乏的食物和飢餓才能養出好龜,唉~可憐的龜!
誤解六:龜的智商很低。
糾正:爬行動物智商普遍低,但鱷魚和龜的智商較高,龜可以認出主人和陌生人,前提是你得對它好!
誤解七:水龜會叫。
糾正:所有的水龜都沒有聲帶,也沒有類似於鳥類的鳴管,如果你的水龜叫了,那只有一種解釋,肺炎!
誤解八:龜苗尾巴是同伴咬斷的。
糾正:這種情況很少見,龜可以識別食物和同伴的尾巴,它們一般不會咬的,養殖場幾千龜苗一個池子,一起餵食,一起生活,一起長大,基本沒有斷尾的。斷尾的大多數原因是龜苗營養極度不良,或缺乏維生素,最終導致末梢壞死、乾枯、脫落的,另一種情況就是親緣關係較遠的龜種混養!
誤解九:即使是水龜,飼養水深也不能太深,否則會淹死。
糾正:各種水龜的水性參差不起,但只要有浮島和陸地,絕對不會把自己淹死的!
誤解十:曬背,只要是陽光就行。
糾正:爬行動物曬太陽,主要是為了利用陽光中的UVB將體內的7-脫氫膽固醇轉化為VD3,而VD3促進鈣的在新生骨中的沉積,一層玻璃就可以擋住陽光中90%以上的UVB,隔著玻璃曬從某方面來說等於沒曬!
誤解十一:草龜和黃喉是雜食的。
糾正:我不知道這個資料是誰總結的,據我所知,草龜和黃喉是會吃一些番茄和水果,但很少量,它們食物中的95%還是動物性食物,如果這樣就能算作雜食性的話,那非洲草原上的獅子也是雜食動物了,它們也經常吃一些益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