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然/文 施向輝/攝)在綠海龜和玳瑁巨大的龜背甲、頭部和四肢細緻地抹上凡士林,然後在龜背甲上一層一層地蓋上溼浴巾……這一切的準備,都是為了它們在回家的路途中保持溼潤。5月24日下午,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一行人乘車出發,將兩隻海龜送往1379km之外的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放歸。
△ 綠海龜
在動物園住了一年多,兩隻珍稀海龜長胖了
這兩隻海龜分別是綠海龜和玳瑁,它們是2018年9月18日,由高郵市農業農村局從居民家中罰沒後送往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的。兩隻海龜均為雌性,成年個體,體況正常。
△ 玳瑁
據了解,綠海龜因其甲殼下的脂肪呈綠色而得名,是海龜科中體型最大的海龜。玳瑁是體型比較小的海龜,頭部扁扁的,眼睛前面有兩對兒前額鱗。它們在我國沿海海域都有分布,但因非法貿易、商業利用、環境等多重因素,導致種群數量都在急劇下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已將玳瑁列為極危物種,將綠海龜列為瀕危物種。
△ 工作人員為玳瑁測量背甲寬度
「我們這邊救助海洋動物的機會比較少,對於我們來說也是新的嘗試。」紅山森林動物園救護中心工作人員陳月龍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收治後,他們對兩隻海龜進行了安置飼養。兩隻海龜體型較大,動物園專門定製了適合的海缸,並安裝了過濾系統。海龜需要在一定濃度的鹽水中生活,動物園方通過查閱資料、專業諮詢,掌握了調試海鹽的專業技術。食物上,為海龜們提供新鮮的活蝦,兩隻海龜吃的不錯,體重穩步增長。「現在綠海龜背甲80釐米左右,體重約60公斤,玳瑁背甲60釐米左右,體重約30公斤,都很健康。」
抹凡士林、蓋溼浴巾,兩隻海龜踏上歸家路
「我們希望它們既能重返大海,又能參與到野外的繁殖中去。」 紅山森林動物園副園長李梅榮告訴記者,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飼養之後,他們就開始為海龜的最終歸屬地操心。「雖然江蘇沿海也是這兩個物種的分布區,但是經過詢問專業人員後得知,江蘇近海多是淤泥質海岸,而且海水溫度偏低,在這種條件下放歸難度較大。最後,我們找到了最佳放歸地——廣東省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據了解,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亞洲大陸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那裡海水、沙灘環境質量良好,一直以來是幼龜和雌龜棲息地,也是中國大陸目前唯一的綠海龜按期成批的洄遊產卵的場所,是我國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
△ 工作人員為玳瑁塗上凡士林,起到保溼作用
確定了放歸地,動物園技術人員徵詢了相關專家,制定了放歸計劃。5月24日下午,多位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為兩隻海龜的龜背甲和頭部、四肢細緻地抹上凡士林,綠海龜昂起頭,仿佛在和照顧它多時的工作人員一一告別。蓋上3層溼浴巾後,兩隻海龜被裝入吊裝袋,提至運輸車上。運輸倉鋪著軟軟的地墊,用於保護海龜腹甲,吊裝袋打結固定好,避免海龜逃出。
「路程大概需要近20個小時,後備廂裡帶了幾桶配好的海水,我們在運輸過程中會定期噴水。包括車輛我們也做了一些準備,把後面隔擋起來,空調不會吹到海龜身上。」李梅榮說,到達廣東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後,還要對海龜的野外生存能力進行進一步評估,然後才能放歸。最終,海龜將被放在海灘上,自己爬回海中。
「我們救助動物的目的並不是飼養,而是讓它回歸自然。」 李梅榮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於2009年12月建立「江蘇省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截至目前,中心收容救護禽鳥、兩棲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及其它共計156種 6756(頭)只。經隔離治療後具備放生條件的動物共計748隻,佔本土救護動物總量的29.39%,放生動物主要包括貓頭鷹、黑眉錦蛇、鴿子、蒼鷹、夜鷺、黑水雞等。
(編輯 蘇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