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藝術北京:年輕藝術家受寵 經典館受冷落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像是一場盛大的邀約,4月30日下午5點,為期4天的「2014藝術北京」如期在農業展覽館啟幕。今年是「藝術北京」舉辦的第九個年頭,據介紹,本次博覽會集中了來自世界各地150多家畫廊的三千多件作品,總展出面積約2萬平方米。從畫廊主、收藏家、藝術品經紀人、媒體等藝術圈從業者的反饋來看,相較於往屆,此次「藝術北京」參展作品整體水準更高,現場人氣更旺,銷售情況可觀,青年藝術家與新水墨更是搶盡風頭。但陽光背後,總有陰影,在當代館享受溢美之詞的同時,經典館備受冷落,大雜燴式的場館裡,部分參展商不無怨言。

  □亮點人氣買氣並存年輕藝術家受寵

  「今年更熱鬧了」——這是不少畫廊負責人對於VIP之夜的直觀感受。走上一圈,不難發現,火爆的現場看不到多少外國人,銀川當代美術館總監謝素貞直言,她驚訝於當下國人對藝術的熱情,「以前靠外國人撐場,現在中國人足以撐場了」。

  參展的畫廊也更給力了。首先,畫廊展出的作品更考究、布展更精緻、方向更明確,「要麼推年輕人,要麼推經典,要麼主打裝置,比較專一」;其次,這一屆在銷售上非常快速,「5點的預展,我5點半進來時,很多畫廊的作品就貼上紅點了。」收藏家劉鋼在VIP之夜告訴記者。

  除了香格納畫廊、常青畫廊、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公社、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誠品畫廊等我們熟悉的面孔外,今年還注入了新血液,如首次加入的白石畫廊、季節畫廊、表畫廊、東京畫廊+BTAP、玉衡藝術中心等。相較於西方體系下的博覽會來說,符合中國市場的作品在本土博覽會上更能找到合適的買主。更為重要的是,「參加家門口的博覽會能帶來一些實際的效益,不僅能銷售作品,還可以認識新的藏家、新的策展人。」北京現在畫廊負責人黃燎原說,但他這兩年沒有把「北京現在」帶過來,「以前參加過,但中途退出了,現在氣氛這麼熱烈,我想我們還會回來」。

  據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AMRC)公布的統計數據,本次「藝術北京」參觀人次達5萬人次,銷售數量達1000餘件,成交率同比提高25%,96%的展商有成交。部分機構表現更是突出,如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誠品畫廊、藝-凱旋、美博文化等帶來的作品在開幕當晚即被賣掉80%以上;有些藏家入場後,一開始還猶豫,想再「看一看」,但一個轉身,回頭就無貨了。據統計,銷售最好的作品價位主要集中在5萬到50萬這一區間。

  「作品面孔新,價位分區明確,有幾百萬的大件,但更多的是來自青年藝術家、低價位作品。」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認為這是本次「藝術北京」較為明顯的特點。除了少量具備「鎮場」性質的大件不易出售外,很多作品讓買家「沒有壓力」。甚至不少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低到幾千元,高鵬在星空間所中意的一張小畫,僅為3500元。

  入場者年輕化新水墨勢頭猛

  不論是參展畫廊帶來的作品,還是銷售情況較好的作品,較多出自於青年藝術家之手。那特畫廊負責人呂婧分析:「對於畫廊來說,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價位偏低,能夠促進銷售;對於新客戶來說,也容易入手。」這次那特帶來的作品,在開展的第二天已經出售了三分之二。

  相較以往,大腕撐場似乎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今年並沒有看到多少前呼後擁的藝術明星、收藏大鱷,入場者傾向於年輕化。藝術北京總監董夢陽說:「以前好像誰不來就進行不下去一樣,現在不是這樣了,不論是藝術家還是買家,皆更為多元了。」

  雖然新水墨藝術家李津的市場很火,現場不少小尺幅作品銷售可觀,但大尺寸的東西則不好出手,如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所帶來的一張李津創作的、售價為400萬的大作,「問價的人多,都在觀望。」展出第二天,其畫廊工作人員說。

  在整個當代館的106家畫廊中,似乎隨處可見新水墨的影子。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20家畫廊帶來了新水墨。在「貼紅點」標示已售的作品中,佔據銷售絕大份額的亦為新水墨,尤其是年輕水墨藝術家的作品。不少藝術家的作品同時出現在多個不同畫廊的展示區。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近兩年水墨市場的火爆行情,董夢陽說,「藝術北京」一直被看成是市場的晴雨表,能夠從中總結出市場發展的大趨勢,「目前新水墨的勢頭確實很猛」。

  □遺憾

  經典館像大雜燴參展商無力吐槽

  相較於當代館的熱鬧,經典館要冷清不少。加之今年首次兩館距離拉開,問題更為突出,連續五年參加「藝術北京」的敬賢齋表示:「如果明年還是這樣,就不來了。」

  儘管主辦方事先考慮到兩館分離可能帶來的問題,也有意設置了各種引導去往經典館的標誌,但在VIP之夜,經典館的人氣跟當代館顯然沒法比。首先,兩館距離太遠,人流量不夠集中,不少觀眾向記者反映「當代館太大了,一圈下來,腿都跑斷了,誰還有心情進經典館」;其次,整個經典館的規模大幅縮水,分區隨之雜亂無章,不知道這裡到底在展什麼,很多人到門口往裡瞧一下,就走了。加之民間工藝、歐洲古董家具、境外油畫等參展商數量減少、布展過於零碎,讓整個經典館看起來就像一道「大雜燴」,「除了當代的,把所有東西都弄到這邊了,經典館就像一個雜項館,似乎可看可不看。」說起這些,北京墨寶行的工作人員不無鬱悶,他表示對於經典館的服務和設施更是「無力吐槽」。

  敬賢齋的經理王璐對此次經典館同樣很失望,「兩館離得太遠了,整體太差了,今年的參展商也至少縮水二分之一」。同時,一些細節也做得不盡如人意,如:開幕之前,經典館入口處竟然懸掛著「傳統手工藝品博覽會」的牌子,這讓王璐無法理解,「到底是『藝術北京』還是『手工藝品博覽會』?怎麼能將這兩者弄一起呢?太開玩笑了」。最後,在王璐等部分參展商的強烈不滿下,主辦方將其取下了。

  此外,於5月3日,空間站爆出,在VIP之夜遺失了「四本藍色的書」。每年有亮點,每年有問題,一如董夢陽所言,「我們的硬體、軟體都不夠,沒法跟外面的比,需要一點點慢慢來」。

  □對話總監

  「比去年好」這是對我最好的表揚

  京華時報:很多人反映,這一屆「藝術北京」比去年好,如果滿分是一百分的話,你給這次「藝術北京」打多少分?

  董夢陽:這是典型的媒體語言(笑)。我從來給自己的要求是「進步」,不去想一定要超過誰,對我而言不現實,也沒意義,因為沒有什麼可比性,不想去看國際上的一些博覽會,我怕受刺激,一刺激就著急,但著急也沒用,一步一步來才是最重要的。「比去年好」,這是對我最好的表揚。

  京華時報:「藝術北京」已經舉辦了九年,這九年中,最大的進步是什麼?

  董夢陽:以前的博覽會,很多人不太願意看,一百家畫廊跟十家一樣,十家畫廊的作品跟一家的一樣,什麼好賣畫什麼,同質化太嚴重。而現在更加豐富起來了,也更加認真起來了。同時,畫廊的操作水平、組織者的服務意識都在提高。最重要的是,沒有那麼多老面孔了,以前好像就等著那幾個人來,沒他們幾個好像就垮了一樣,現在有很多新人進場。可能交易額不見得比往年高,但成交量上去了,這是一個希望。

  京華時報:「藝術北京」發展到現在,它的定位找準了嗎?未來會朝什麼方向發展?

  董夢陽:首先立足於本土,讓這個市場一點點成長起來。希望以後能更多地呈現設計的力量、民間美術的力量,希望藝術各門類的東西都有所呈現。從組織者的角度考慮,希望能夠更專業地將這些門類規划起來。在這裡,當代藝術是主流,但也希望能夠做成超市,細分市場,那是發達以後的事情了。京華時報記者易小燕

相關焦點

  • 「2020藝術北京·發現」展覽開幕
    藝術北京創始人董夢陽表示,2020年本應是藝術北京的十五周年,對這個博覽會來說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然而由於疫情不得不按下暫停鍵,但藝術北京依然希望在年底通過一個展覽讓大家一起聚一聚。 此次展出面積1300多平方米,展出以當代藝術、經典藝術、設計藝術為主的100多件藝術作品,由「元PLUS」畫廊邀請展、「藝術家發現展」、專題展三部分組成,並安排了系列藏家鑑賞活動。
  • 匈牙利國寶級藝術家拉賈斯·薩雷作品展亮相上海
    9月17日,匈牙利藝術家拉賈斯·薩雷(1909-1995)作品展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拉開帷幕,成為中匈建交65周年和2014上海市民文化節濃墨重彩的一筆。許婧 攝    9月17日,匈牙利藝術家拉賈斯·薩雷(1909-1995)作品展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拉開帷幕,成為中匈建交65周年和2014上海市民文化節濃墨重彩的一筆。圖為展覽現場。
  • 當代藝術市場裡的非洲藝術家
    中國藝術現場 關注正在發生的藝術事件!▲ 巴黎和倫敦的成交額從2014年至2016年的760萬美元上升至2017年至2019年的2790萬美元。非洲現代和當代藝術品的拍賣成交額幾乎翻了兩番。 2019年5月15日,巴黎拍賣行皮亞薩(Piasa)創下非洲當代藝術拍賣總額145.5萬美元的新紀錄。與2016年11月相比,總額增長了260%。
  • 北京柏悅酒店攜手世界級山水畫大師徐龍森舉辦「山水原始碼」藝術...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7年11月23日,北京柏悅酒店攜手世界級藝術大師徐龍森及中國領先的藝術內容平臺YT CREATIVE MEDIA 雲圖在北京柏悅酒店三層宴會廳舉辦「山水原始碼」藝術盛宴,是今年重量級「悅」享藝術(Art at The Park)活動。
  • 亞洲展訊 | 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北京創作中心第10期開放展
    art-1225   林勇賢 Lim, Yonghyun   1982 韓國光州出生   2012 英國切爾西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畢業   2015-2016 新媒體藝術駐地項目第5,6期駐地藝術家,光州文化財團   現為光州市立美術館北京創作中心第10期駐館藝術家,新媒體藝術小組BIGFOOT代表
  • Moleskine Café 正式登陸北京 ——分享Moleskine經典「文化咖啡...
    在保持自身風格的同時,北京Moleskine Cafe也將成為文化交流的空間;這裡有專門區域展示知名藝術家和青年才俊的作品,還將舉辦匯聚各類創新思維的研討會和講座。Moleskine Cafe將在藝術畫廊區域展出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與當地或國際社區開展有趣而富有創意的項目。這裡還配套有銷售區域,光顧的客人和遊客可以瀏覽併購買Moleskine系列產品。
  • 九鼎經典拍賣:進一步擴展藝術傳播 使藝術品邁向全民消費時代
    最近幾年,關於藝術與市場如何接軌,一直是學界和業界討論的命題。  毫無疑問,只有用與時俱進的手段將技術品推向市場,讓藝術家、藝術觀念、藝術品背後的故事口耳相傳,藝術品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  傳統文化像是一汩清泉,滋養每一個生命的內在肌理。
  • 中國文聯知名老藝術家藝術成就展舉辦
    本報北京1月5日電(記者王珏)第四屆中國文聯知名老藝術家藝術成就展5日在中國文藝家之家展覽館開幕。展覽以「崇德尚藝潛心耕耘」為主題,共展出321幅歷史圖片和畫面、211件代表性實物以及4部專題宣傳片,在為參觀者提供藝術享受和審美體驗的同時,從不同角度梳理回顧田華、邵大箴、傅庚辰3位老藝術家在各自領域的藝術生涯及取得的成就。田華、邵大箴、傅庚辰3位老藝術家作為新中國文藝實踐的參與者、經歷者、傳承者,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作出了貢獻。
  • 「年輕力量第三回」展覽在環鐵時代美術館開幕
    展覽由北京大學教授彭峰先生擔任學術主持,並由策展人環鐵時代美術館館長孫小娟女士從業界活躍的年青藝術家當中遴選了20餘位新銳年青藝術家參展。此次「年輕力量第三回」展覽是繼前兩屆成功舉辦「年青力量」——藝術北京外圍展的基礎上,再次為具有探索性和未來發展潛質的年青藝術家們搭建平臺,以及推動當代藝術的良性發展與年輕一代的創作。
  • 黃鶯《中國女性藝術》代表性藝術家
    這件作品2017年在一個大型的時尚盛典上首次展出,現在(2018年)恰好在武漢今日未來館新媒體藝術展上展出。無論我們用怎樣新的媒介進行溝通交流,無論表達現在還是未來,它的核心依然是情感連結。它將我們和未來、和藝術、和相互之間,聯繫在一起。謝謝大家!
  • 是演員、歌手、老闆、攝影師還是藝術家?陳冠希的藝術創作,值友們...
    因為這組不算高清的攝影,冠希幾乎退出了娛樂圈,就在人人都以為他是一時興起才拿起相機紀錄美好時,冠希在2016年受UCCA store邀請,在798的Dorm by UCCASTORE概念書店舉辦了名為《陳冠希aka ETALIER DES CHENE 攝影展》,而後,在2018年更是直接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以完全藝術家的身份舉辦了個展《音術——一隻猴子的藝術展》。
  • 博士後的觀念藝術作品好贊 看鄒操詮釋《雲山訣》(全文)
    1975年出生的中國當代藝術家鄒操,有著哲學和藝術學的雙重學術背景,他憑藉如此特殊的知識結構專注於個人的藝術探索與實踐。從2007年開始,鄒操的諸多作品頻頻受邀參加各類國際展覽,成為備受海外關注的的中國當代藝術家。
  • 第四屆·國韻經典 | 林金福
    儘管與當代藝術家將藝術降低為生活不同,金福力圖將生活提升為藝術,但結果一樣,都是取消生活與藝術的邊界。生活與藝術的邊界的模糊,會讓夢幻逼真,也會讓真實虛幻。如同莊周夢蝶所喻示的那樣,真實與虛幻可以顛倒。這種顛倒關係,讓金福的作品蘊含的信息變得複雜起來。與唯美主義者不同,金福的人物在美的外觀下,潛伏著某種緊張、不安和莫名的力的湧動。
  • 傑出藝術家林家同舉辦霧峰林家宮保第國藝中心藝術盛會暖人心
    霧峰林家宮保第國藝術中心全體藝術家,創會理事長林義明、理事長李克定、輔導院長廖文潭,總院長林家同、副院長、部長社長、主委等現代藝術家林家同創建優質企業界與霧峰林家宮保第國藝術中心百位藝術家聯誼平臺2021年1月9日是臺灣入冬以來最強寒流報到的一天。
  • 一受冷落,就心灰意冷的星座
    他們不一定要求你對他們掏心掏肺,也不奢望你付出的比他們多,他們只是不希望受到你的冷落而已。白羊座人一受冷落,他們就會心灰意冷,但是卻不會說出來,而是默默地放在心裡。因為在他們看來,一受到你的冷落,他們就覺得你不重視他們,哪怕對你再好、付出再多你也不會放在心上,讓他們很受傷。
  • 「反正」藝術小組第一回展將在悅美術館展出
    北京798悅·美術館於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0日期間將舉辦「春の荒原:反正藝術小組第一回展」群展,這是集合了五位在中央美術學院在讀的碩士研究生的創作成果的年輕藝術家展覽,本次展覽意在呈現年輕一代油畫家的創作風貌
  • 阿根廷著名藝術家雷安德羅·埃利希中國舉辦個人展「太虛之境」
    埃利希是阿根廷當代藝術的傑出代表,早在2001年他28歲時其作品「泳池」便代表阿根廷參加威尼斯雙年展,該作品也參加了此次的北京展覽。     埃利希2001年的作品「遊泳池」  7月11日至8月25日舉辦的在北京所舉辦的「太虛之境」展覽是由20部作品組成的一個回顧展,記錄了他作為藝術家的漫長曆程,也為他之前在一系列不同背景下創作的幾件重要作品之間建立對話
  • 以瞳為鏡,捕捉藝術細微 | 北京7月看展攻略
    在麗都東北處坐落著都市文化地標798藝術區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靈感在此匯聚成為北京獻給未來的一張當代藝術名片麗都悅府為你甄選藏在798藝術區內的精品藝術展在仲夏時節,以雙眸為鏡頭,定格藝術細微,沉浸美學生活↓*因受疫情影響許多藝術機構實行預約、臨時閉館等措施,請務必確認後再前往!
  • 北京二環,一個街頭藝術空間的「遊牧式」生長
    冬日傍晚的北京蕭瑟而寒冷,只有店鋪內昏黃的燈光為這條老街增添了一些顏色。「以獨立空間開始,首先覺得它非常開放自由,而且我們做的都是市中心的小空間,小空間對於年輕藝術家來說也比較好實現。」 對於合作的藝術家,二人沒有太強的設限,凡是好的創作就是他們想要支持和歡迎的,但是在空間地點的選擇上卻有著自己的執拗,就是要位於市中心,最鮮活的地段。
  • 「崇德尚藝 潛心耕耘」中國文聯知名老藝術家藝術成就展在京舉辦
    近日,第四屆中國文聯知名老藝術家藝術成就展在北京中國文藝家之家展覽館開幕。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屹出席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