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中的精靈——紅耳鵯

2021-01-09 齊魯壹點

隨著泉城濟南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眾多的鳥類來到大明湖周圍生活繁衍,紅耳鵯就是眾多鳥類的其中之一,它們的到來,使我們的城市處處鳥語花香,充滿生機和希望。請大家賞鳥、拍鳥的同時,愛護野生鳥類,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愛護野生動物,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紅耳鵯(hóngěrbēi):是鵯科、鵯屬的鳥類。紅耳鵯為小型鳥類,體長17-21釐米。額至頭頂黑色,頭頂有聳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後方有一鮮紅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圍以黑色,在頭部甚為醒目。

上體褐色,尾黑褐色,外側尾羽具白色端斑。下體白色尾下覆羽紅色。顴紋黑色,胸側有黑褐色橫帶。

紅耳鵯屬於雜食性鳥類,吃一些昆蟲和植物的種子、果實。 性情活潑,善於鳴叫,社會性和領地意識較強

紅耳鵯也叫高冠鳥,因頭上有豎立起來的羽冠,耳孔覆蓋著紅色的羽毛而得名的。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林中有奇鳥,自言是紅耳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鉤玄之人攝影作品!謝謝欣賞和訂閱關注,歡迎原篇轉發分享!!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濟南大明湖裡紅耳鵯正在直播飛行表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互動編輯 曹蕾 8月3日上午,壹粉「思克」向齊魯晚報新聞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組在濟南大明湖拍攝的紅耳鵯飛行的照片與大家分享。
  • 黃果樹偶遇紅耳鵯
    2020年8月26日在貴州黃果樹的三星橋遊玩,偶然發現樹上有一隻屁股是紅色,頭上尖尖的羽毛小鳥,以前沒有見過這種鳥,趕緊把相機拿出來,還好那鳥沒有飛走,拍了幾張,之後查看是紅耳鵯。紅耳鵯為小型鳥類,體長17-21cm。紅耳鵯額至頭頂黑色,頭頂有聳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後方有一鮮紅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圍以黑色,在頭部甚為醒目。
  • 濟南大明湖裡紅耳鵯正在直播飛行表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互動編輯 曹蕾8月3日上午,壹粉「思克」向齊魯晚報新聞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組在濟南大明湖拍攝的紅耳鵯飛行的照片與大家分享。「紅耳鵯非常有辨識度,頭上頂著頭冠,耳朵和屁屁都是紅紅的。成群結隊的,嘰嘰喳喳的,很是可愛。」壹粉說。
  • 生活在香港的紅耳鵯光臨島城
    要不是親眼所見,打死也不敢相信,記者竟然拍到了一隻本該生活在香港以及兩廣南部的紅耳鵯,大冬天的光臨青島,這是要瘋了嗎?這是記者本周末拍到的紅耳鵯,其以耳後以及臀部紅色羽毛為「亮點」。紅耳鵯,是鵯科、鵯屬的鳥類。紅耳鵯為小型鳥類,體長17~21釐米。額至頭頂黑色,頭頂有聳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後方有一鮮紅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圍以黑色,在頭部甚為醒目。上體褐色。
  • 紅耳鵯跟蛇皮絲槓上了
    我與幾位鳥友坐在懸鈴花處等太陽鳥,太陽鳥遲遲不肯來,百無聊賴四處張望,就看到小路那邊的紅耳鵯扯著為支撐小樹挷著杆子的蛇皮絲,半天幾乎沒有停歇,太陽鳥總也不來,就拍它打發時間了!這是最初的的紅耳鵯站在那裡,打量著那紅色的蛇皮絲,覺得把它墊在窩裡生下的蛋也不會破,孩子出生後嬌嫩的皮膚一定會很舒服。於是就開始拼命的扯著那蛇皮絲。
  • 一隻紅耳鵯,讓我找到了奮鬥的戰場!
    人生說到底就是一場精彩的旅途,有的人旅途中水土不服,回到故鄉,有的人終日四海為家,有的人在旅途中安了家。周末閒來無事去深圳龍華公園溜達溜達,舒緩一下一周積累的怨氣,我想每一位在深圳的旅客們,都會有許多平日積累的怨氣,而且對深圳是又愛又恨的吧。
  • 紅耳鵯這種鳥類的「髮型」只是裝酷嗎?那你可就說錯了
    紅耳鵯紅耳鵯也叫高冠鳥,因頭上有豎立起來的羽冠,耳孔覆蓋著紅色的羽毛而得名的。雌雄鳥外形相似屬於鵯科、鵯屬的一種鳥類,體長20釐米左右。不懂鳥語的人聽上去就是鳥在叫,其實這是紅耳鵯的鳥語,你能猜出來它在說什麼嗎?我在這裡簡單的科普一下紅耳鵯的鳥類知識。生活習性:紅耳鵯在我國屬於留鳥,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國外東南亞一些國家也有分布。它們除了繁殖季節成對生活外,其餘時間通常會集結10多隻的小群體活動。
  • 鳥類攝影——飛行中的白頭鵯
    白頭鵯(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頭翁 、白頭殼仔(臺語),是雀形目鵯科小型鳥類,為鳴禽,冬季北方鳥南遷為候鳥,臺灣亞種於臺灣為留鳥,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
  • 六一兒童節不遠了,記紅耳鵯懷念我的過往。
    六一兒童節,不遠了,我記得小學時,在兒童節裡,下過一場大雨,那時的一場雨,我從同學手上買的紅耳鵯,飛遠了。紅耳鵯是一種可愛的鳥,羽毛很圓滿,頭上有頂,臂部紅。或許小時候,特別的不知事,最愛養鳥,還不惜掏錢買飼料,或者去抓蝗蟲餵鳥。蝗蟲往往在水芋的葉子上,或山上的草坪上,最易捕捉,特別是夏天的早晨,它們靜靜的享受陽光的溫暖,我們碾手碾腳的,迅疾用手合著葉子,便可抓著。抓蝗蟲,無趣的緊。
  • 讀圖廣西0606丨一隻漂亮的紅耳鵯,與夥伴在荷池裡嬉戲玩耍
    黃安忠/攝崇左6月6日,一隻漂亮的紅耳鵯在廣西寧明縣人民政府大院荷花池裡嬌豔怒放的美麗荷花上嬉戲玩耍。連日來,寧明縣人民政府大院荷花池裡一片片美麗的荷花競相開放,在炎炎夏日中帶來了一股股清新的氣息,成為政府大院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盛開的荷花池不僅吸引了眾多鳥兒流連嬉戲,也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採風創作。
  • 大明湖中的精靈——白頭鵯育雛記
    白頭鵯(音:bēi)又名白頭翁。是雀形目鵯科的小型鳥類,額至頭頂黑色,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腹白色具黃綠色縱紋。性活潑,結群於果樹上活動。有時從棲處飛行捕食。性活潑、不甚畏人。 雜食性,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 荷塘除了有荷花,還有各類可愛的精靈
    這是只紅耳鵯,找尋小蟲吃。各種鳥類出現在荷塘裡,它們或者尋覓荷花根莖上的小蟲或者螺的卵,或者捕捉水中的小魚小蝦。這是只紅耳鵯,找尋小蟲吃。各種鳥類出現在荷塘裡,它們或者尋覓荷花根莖上的小蟲或者螺的卵,或者捕捉水中的小魚小蝦。這是只紅耳鵯,找尋小蟲吃。各種鳥類出現在荷塘裡,它們或者尋覓荷花根莖上的小蟲或者螺的卵,或者捕捉水中的小魚小蝦。
  • 受傷蟒蛇和紅耳鵯幼鳥被救治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林清容)日前,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一天兩次出動,救護受傷野生動物,分別是蟒蛇和紅耳鵯。據了解,自2011年4月深圳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成立至今,共接收救護森林公安、海關、邊防等執法部門和市民報告移交的野生動物活體97000餘只(條)。其中,本地分布的野生動物經救護治療後,康復並具備野外放歸條件的,成功實施放歸共3300餘只(條)。
  • 海口觀鳥記——走進鳥類「精靈」的世界
    榕樹叢中的黃色精靈繡眼簡直就是樹叢中的「精靈」,因為啄食榕樹果的速度很快它們似乎每一秒都在跳動中,就像樹葉中流動的「淺黃色的流水」。用相機也很難捕捉到它清晰的身影,如頑皮的「精靈」般輾轉流動於樹叢中,瞬間就不見了蹤影,只留下吱吱喳喳的叫聲,十足像個頑皮的「小女孩」。
  • 一個臺灣人住在香港當起了農民種起了菜(十三)紅耳鵯度小月
    喜鵲、八哥、柳鶯、鵲鴝、山雀和斑鳩,都是園中常客,我最愛看白鵲鴿,輕靈翩躚,尾巴-掀一掀的,細腳碎步,卻迅疾如風,快得像水滸裡的"神行太保",見人偷窺,唧唧驚叫,波浪狀飛走了。前院有盆四季橘,晚秋滿樹金豔,可是沒等到過年,已被白頭翁啄得七零八落。
  • 白頭鵯的生活習性,以及我們要如何去飼養
    雄性白頭鵯鳴聲嘹亮動聽,人們飼養白頭鵯也多是為聽其悅耳的鳴聲,所以也多選擇雄鳥飼養。但白頭鵯雌雄羽色相似,很難區分,有經驗的人可以根據雄鳥胸部灰色較深,雌鳥淺淡,雄鳥枕部白色清晰、雌鳥則稍顯發汙等特徵加以鑑別。生活習性白頭鵯是長江以南地區常見的一種鳥,活動範圍廣,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平原的林地、庭園、灌叢中,也可見於針葉林中。
  • 世界環境日|濟南大明湖畔,你見過這種叫白頭鵯的萌鳥嗎?
    特殊的2020年,特殊的世界環境日,讓我們重新審視與野生動物的關係,反思自然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每個人都有義務行動起來,從身邊小事做起,為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垃圾分類、節能減排、保護野生動物……6月5日,壹粉「鍾福生」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一組大明湖畔的白頭鵯的照片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