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釣法
馬口魚
系一種淡水溪流魚,肉食性,主食水生昆蟲和魚苗、蝦,四季可釣,尤以春夏兩手吃鉤率高。喜歡棲息在有水草的沙礫淺水區,河道的落水處和有流水注入的地方,這些地方餌料多,小魚、如小密集,是最好的覓食場所、也是首選釣點。
手竿有漂定點浮釣:手竿長3-4米,釣線直徑0.2~0.25毫米,中號鉤,釣線與釣竿等長或稍長,大漂。小墜,漂的浮力應大於墜重。用手竿掛浮漂,選流水和靜水交界處,在靜水中用小球形穿心漂釣半水或浮釣。上午10時以前及下午3時以後,這種魚最活躍。垂釣時,將釣餌先裝於鉤上,餌鉤應浮於水的中上層。釣者應不時抖動竿尖,馬口魚見到餌鉤的抖動,誤以為是小魚或昆蟲,遂快速遊來捕食,這時浮漂會快速下沉,揚竿即可得魚。
手竿無漂定點底釣:這種釣法適合在淺溪湍流中應用。用手竿不裝浮漂,腦線長30釐米左右,拴單、雙鉤均可,鉛墜要能沉底,但不要過重,以在水流衝釣線時能將其帶到下遊為宜。以小昆蟲或用假餌毛鉤等為釣餌。垂釣時可持靜水浮
釣手竿輕步前進,趨近馬口魚遊弋之處,將餌鉤輕輕投放於魚群前方1米之處並不時抖動手竿,馬口魚見前方水域中有可口的餌料,會前去捕食。魚咬鉤餌時,竿尖會順水流方向顫抖,此時提竿必會得魚。此法亦可用小海竿施釣。
風線釣馬口魚
風線釣法是以羽毛借用自然風力出線,人竿配合、懸餌施鉤、誘釣合一,以馬口魚為釣取對象的一種獨特釣法。
風線製作:風線是由釣線、羽毛、釣鉤三部分組成。釣線要求使用1.0號強力線;羽毛使用瀝水的鴨鵝腹下細羽;釣鉤用7號紅袖或溪流鉤。風線的製作方法是:在釣線前端先打一豬蹄扣,與竿梢連接。將線放至與竿等長剪斷,在剪斷處拴鉤。在鉤上端90釐米處打一活扣,取羽毛一根插入至羽毛中間位置後,將活扣兩端線拉緊即可。從第一根羽毛開始,每間隔80釐米拴一根羽毛,使羽毛均勻地排列在線上,風線便製作完成。
垂釣的餌料:釣馬口魚時一般是到垂釣地點現提現用。生長在岸邊雜草中的各種昆蟲都是上好餌料,而最好用的是生長在近岸溼地雜草中的一種小蜘蛛,捉取後放入便於封口和取用的塑膠袋內,一次使用不完放置陰涼處,可存活數日。
垂釣地點的選擇:在順風的條件下,首選近岸淺水區,水深不超過100釐米,前後無高稈植物和雜草的地方。馬口魚喜歡集群覓食,一般每群十幾到二十幾尾不等。
施釣方法:發現魚群後,應遠離釣點,及時拴線掛餌。掛餌的方法是用手指將餌捏牢,鉤從尾部刺入,從頭部穿出,可露鉤尖。掛好餌後,將餌隨風放出,雙手操竿,讓魚餌與水面始終保持在20-30釐米高度,通過對竿體的左右擺動,以增大誘魚面積。當發現有魚索餌,幾條魚同時躍出水面,應及時送餌入水;見線有下拖現象,應及時挺竿,直接挑魚入懷。摘魚後釣鉤不可離手,重新裝餌或整餌後,可再次施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