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讀書看報的黃阿姨發現一件奇怪的事兒,十幾年的老花眼突然「不花」了,甚至最近看報紙也不用戴老花鏡了。黃阿姨以為自己服用保健品後「返老還童」了。近日,68歲的黃阿姨陪朋友去大同飛視眼科醫院參加眼健康公益講座,她問醫生,是不是眼睛有「返老還童」的可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記者日前採訪了飛視眼科醫院青白科醫生連志宏。
老花眼突然好轉
或是老年性白內障的信號
連志宏說,黃阿姨的提問當時就引起了他的重視。他提醒黃阿姨,老花眼突然好轉並不是正常現象,建議進行眼健康檢查。聽了這話,黃阿姨進行了逐項檢查,經過裂隙燈顯微鏡檢查,連志宏發現黃阿姨兩眼的晶狀體核變緻密且周邊有楔狀混濁,診斷結果是早期老年性白內障。
連志宏提醒廣大老年朋友,多年的老花眼突然好轉,可能是老年性白內障等眼疾的早期信號,應引起警惕。隨著年齡增長,眼球晶狀體逐漸硬化、增厚,眼部肌肉的調節能力也隨之減退,導致變焦能力降低,看近距離的物體就會變得模糊不清。
中老年人由於身體新陳代謝降低,造成晶狀體內部物質代謝障礙、蛋白質變性,使原本透明的晶狀體變混濁,從而形成白內障。病變發展過程中由於水分在晶狀體內積聚,造成晶狀體膨脹,增強了晶狀體的屈折力,使得光線在視網膜前聚焦。所以在白內障早期,一些患者會感到老花眼的症狀減輕或消失。但隨著白內障的發展,老花眼的症狀會重新出現,視力還會下降得更加明顯。
老年性白內障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佔老年失明者的45% ~ 50%。所以,不要以為老花眼突然好轉是「返老還童」,其實它往往是老年性白內障的早期表現。建議中老年朋友應關注眼健康,每半年進行一次眼健康檢查。
白內障超聲乳化技術是顯微手術的重大成果,自1967年美國的KELMAN醫生發明了第一臺超聲乳化儀並用於臨床,之後經過眾多眼科專家30多年不斷改進、完善,白內障超聲乳化技術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先進而成熟的手術方式。超聲乳化在發達國家已普及,我國自1992年開始引進並推廣。進行手術時,在術眼角膜或鞏膜的小切口處伸入超乳探頭將渾濁的晶狀體和皮質擊碎為乳糜狀後,藉助抽吸灌注系統將乳糜狀物吸出,同時保持前房充盈,然後植入人工晶體,使患者重見光明。超聲乳化技術真正實現了切口小、無痛苦、手術時間短、不需住院,快速復明的目標。
白內障摘除術後
為什麼要安裝人工晶體
連志宏說,摘除白內障後,眼球內就喪失了晶體這一必不可少的結構,視物仍不清楚,而配戴無晶體眼鏡(框架式)及角膜接觸鏡又有很多缺點或不足,所以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安裝人工晶體,使視力及視野恢復到正常。正常情況下,植入人工晶體後可受用一輩子。
白內障手術晶體選擇
目前白內障手術人工晶體有三種。
單焦點人工晶體:這是最常用的人工晶體,它可以改善近視或遠視,適用於任何人群,但它只有單一焦距,僅能提供看遠或看近的功能。若植入看遠功能的單焦距人工晶體,患者可以看清楚遠物,而進行近距離活動如閱讀、打牌時,要配戴老花眼鏡。
可調式人工晶體:適用於年齡相對小的白內障患者,晶體會隨著眼球依靠睫狀肌的收縮能力將任一距離的物體在視網膜清晰成像,可以看清楚遠至近的事物,大部分人手術後都可以擺脫配戴老花眼鏡。
三焦點人工晶體:適用於追求高品質生活的老花眼白內障人群,是一款擁有遠、中、近全程視力的高端功能型人工晶體,它視近、視遠的滿意度是100%。夜間視力良好,可在夜間閱讀、開車、工作等,不用戴眼鏡即可擁有完美的全程視力。優點是擁有真正的中間視力,減少眩光,不需要依賴瞳孔,即使在昏暗的光線條件下,也很少出現眩光,無色差,可以自行進行色差矯正。
最後,連志宏特別提醒,眼科研究一再證明,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還沒有一款能有效治療白內障的特效藥,唯一成熟、有效治療白內障的方法就是白內障手術。
本報記者 王芳
(責編:陰小斌、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