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與貝索斯:世界上最有錢的兩人展開太空大戰

2020-12-03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李鵬飛

來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埃隆·馬斯克的火星移民夢又前進了一小步。日前他在推特上透露,Starship SN8原型機最早可能會在美國時間12月2日開始飛行。此前,11月25日,Space X升空了第16批星鏈衛星,並且成功回收了一枚7手運載火箭「獵鷹9號」。

在馬斯克之前,有能力在私人航天領域進行探索的只有實力超強的大國,近二十年來,這個技術、資金甚至運氣都密集的行業迎來了一些民間player。馬斯克的Space X之外,最引人矚目、實力最強的要數亞馬遜公司老闆貝索斯開創的商業太空公司Blue Origin(藍色起源)。

恰巧的是,貝索斯和馬斯克分別是2020年新晉世界首富和第二富豪。據國外媒體11月24日報導,得益於特斯拉股價不斷上漲,馬斯克的身家在今年也大幅增加,在彭博億萬富豪指數榜上,馬斯克目前已超過了蓋茨,升至第2位,身價1280億美元,榜首的依舊是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他目前的身家為1820億美元。

同行是冤家。貝索斯和馬斯克2004年還能一起共進晚餐,然而在一起挖牆腳事件後,兩人再也不一起聊登陸火星的共同夢想了。

據《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自傳》中描述,兩人紛爭的序幕源自一次藍色起源從Space X挖角事件。貝索斯明目張胆地從Space X挖走了世界頂尖攪拌摩擦焊接專家雷· 米耶科塔(Ray Miryekta)。「傑夫聘用了雷,而且竟敢用他在Space X的工作成果申請專利,」馬斯克說道,「藍色起源強攻這些專業領域人才,開出如雙倍工資這樣的條件。我認為這是多此一舉,並且顯得魯莽無知。」

馬斯克

在Space X內部,藍色起源被戲稱為B.O.(body odour,意為狐臭),公司甚至設置了郵件過濾器,濾掉所有帶有「blue」和 「origin」的郵件,以杜絕其挖人牆角的行徑。

「我認為貝索斯妄想成為國王,」馬斯克說道,「他有不懈的工作熱情和稱霸電子商務領域的雄心。但說實話,他真不是個有趣的傢伙。」

有來有往,2019年在一次私人演講中,貝索斯則調侃了馬斯克殖民火星的想法不切實際。他當時說,如果「我的朋友(馬斯克)」想去火星,先應該去喜馬拉雅山頂住一年試試。因為和火星比起來,喜馬拉雅山頂的條件可能像「天堂的花園」那樣美好。

從事私人航空事業像是貝索斯的一項業餘愛好,馬斯克則不同,幾乎手中的一切業務都是圍繞移民火星而服務。成立space X是為了發射火箭和宇宙飛船,太陽能公司是解決火星的能源獲取問題,造電動車是因為火星沒有空氣用不了燃油車,做成了市值第一的車企只是「順便」。

貝索斯

論及馬斯克與貝索斯在太空領域取得的成果,space X動作最頻繁也最大,多次完成了重型火箭回收,11月15日還用龍飛船將4名太空人送上了空間站。藍色起源目前呈追趕之勢,雖然最早於2015年11月實現首次火箭回收,但整體發射難度和發射次數還落後Space X一大截。不過藍色起源也有一些值得肯定之處,比如同樣取得了NASA的一些發射訂單,還與Space X一同加入了美國宇航局最新的重返月球計劃。據外媒7月報導,藍色起源還計劃在2023年實現登月。

兩家私人航空公司都發軔於2000年左右,space x成立於2002年,藍色起源的前身2000年就已經成立。兩家都希望通過降低火箭發射的成本,讓更多人有機會飛向太空。在各自發展的過程中,兩人在火箭回收、全球衛星通信服務、載人航天等業務板塊方面,多次發生摩擦。

每當獲得重大裡程碑式的成就,馬斯克和貝索斯就會在社交網站上隔空互懟,一次次唇舌之戰也是兩家企業白熱化競爭的縮影。兩個爭強好勝的傢伙對於打口水仗樂此不疲,對他們來說,對手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也在激勵他們加快實現夢想。

A

馬斯克與貝索斯最早也最頻繁的摩擦,圍繞火箭回收。

第一次衝突源自2013年爭搶火箭發射平臺,馬斯克怒斥藍色起源的招數為「造假的阻擋策略」。

2013年美國宇航局NASA完成了亞特蘭蒂斯號的最後一次發射任務,並將所有太空梭全部退役,NASA決定將之前使用的甘迺迪航天中心39A號發射平臺的使用權拍賣給私人公司。39號發射臺是傳奇,是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的「王座」,誰得到這個發射塔的使用權猶如被加冕了載人航天的「指定繼承人」。

Space X首先表示出了興趣,NASA也傾向於租給有合作關係,且有過成功發射經驗的Space X。貝索斯的藍色起源後來才加入競爭,甚至還拉上了與馬斯克有宿仇的ULA(聯合發射聯盟),宣揚開放租賃的模式可以帶來更多租戶。馬斯克此刻手中已有一些商業發射訂單,基於自身利益勢在必得,他的主張租給單一公司才能最大化有利於航天事業的發展。藍色起源在那時還沒有任何發射,馬斯克認為沒有火箭發射的發射臺租賃都是耍流氓,憤怒的稱其為「造假的阻擋策略」,這場爭奪最終以Space X籤下20年排他性租約而獲勝。

2014年,Space X和藍色起源關於可重用火箭技術的專利又再次爆發衝突,使兩人關係進一步惡化。

早在2010年6月,藍色起源公司就已經把火箭重用技術的概念註冊為專利。其中包括了在海岸地區發射火箭,在海面無人船回收一級火箭,照顧到火箭飛行軌跡,這樣可以更加節省燃料。2014年Space X正在開發一項火箭回收技術時,突然發現受制於這項專利。如果按照專利的要求,Space X可能要為使用這項技術向藍色起源支付數千萬美元。

於是Space X向美國專利和商標辦公室提出了抗議,舉證日本發明家Yoshiyuki Ishijima已經在他1998年的論文中對這項技術有了完整論述。後來經過大約一年的審核,專利和商標辦公室最終裁定取消了藍色起源的這項專利。Space X再勝一籌。

2015年11月23日,藍色起源首次實現了火箭發射並垂直回收,公司將研發的New Shepard(新謝潑德火箭)成功發射到了 100千米的高空,隨後火箭體完好無損的垂直降落到了預定的地面位置。馬斯克虛情假意的祝賀了對手貝索斯,還不忘高調誇了自家的火箭,公開指出藍色起源進行的發射難度遠遠低於Space X。同年12月22日,Space X也第一次成功垂直著陸了獵鷹9的一級火箭。

同樣的垂直回收復用技術,新謝潑德火箭VS獵鷹系列火箭,難度係數簡直大相逕庭。如果說謝潑德火箭是一支鋼筆,那獵鷹9就是一柄長劍,從機身尺寸到發射質量再到發射高度,完全不是一個量級。謝潑德火箭只是來到了太空邊緣的100千米高度,甚至都沒達到低太空軌道;而獵鷹9則有能力發射到200千米高空,真正具備將荷載送入太空的能力。

獵鷹9

從時間節點來看,藍色起源比Space X剛好提前了1個月實現,以至於貝索斯當時很得意,發推打趣道:歡迎Space X加入火箭回收club。

「一箭七飛」,火箭復用記錄上貝索斯又搶先一步。

今年10月13日,貝索斯期下的藍色起源公司又率先創造一項新紀錄:同一枚火箭/太空艙成功實現第7次發射及回收。單從復用次數來看,刷新了全球航天界的新高度。競賽咬的很緊,Space X在一個多月後的11月25日也實現了「一箭七飛」。

兩家雙雙實現「一箭七飛」,既是結合實際情況,也不能排除情緒的成分。

藍色起源目前總計發射13次,只研製了三枚謝潑德火箭,即謝潑德火箭1號、2號、3號。其中謝波德1號,在2015年4月29日成功發射回收時墜毀。新謝潑德火箭2號在2015年~2016年成功發射並回收5次,一箭五飛。新謝潑德火箭3號,從2017年~至今成功發射並回收7次,實現一箭七飛,藍色起源沒有火箭數量和發射次數的優勢,只能在其他指標上刷刷存在感。

馬斯克手中可以選用的火箭很多,有多枚復用了三次、四次的火箭,唯獨選用了一枚已經發射了6次的火箭做第7次發射,不排除有和貝索斯賭氣的成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疫情的原因,藍色起源的是這次是發射是2020年以來的第一次發射,而Space X今年已執行了23次任務!Space X不斷高效、成熟、常態化地進行火箭發射並回收,使圈內外普遍覺得,Space X才是真正嫻熟掌握火箭復用、回收技術的頭號太空公司,真正意義的太空先鋒。

B

2019年4月,亞馬遜推Kuiper全球衛星寬帶計劃,項目代號「Project Kuiper」(「柯伊伯」項目),將要發射3236枚衛星構建全球網絡,馬斯克@貝索斯,並評論:「抄襲者。」

馬斯克先於貝索斯在2015年1月就宣布了「Starlink」(「星鏈」計劃),率先提出要打造一個覆蓋全球的網絡通信系統,為全球提供上網和通信為主的數據服務。「星鏈」計劃打算發射約12000顆軌道衛星覆蓋全球每個角落,後來這一數量又追加到42000顆。

2019年5月23日,獵鷹9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首批60顆星鏈衛星發射向太空,正式開始部署「星鏈」。截至目前,短短一年半的時間,Space X已經發射了16批星鏈衛星,每批發射數量都在60顆左右,截至目前共計發射了近955顆,還於近期開始了商業化公測,可以說實現了從0到1。

網際網路全球衛星通信服務,是一項門檻極高的服務項目,往往需要數十億美元和長達幾年的持續投入。從覆蓋局部到全球,從單一頻段到多頻段覆蓋,都要分階段實施。以「星鏈」計劃為例,造一個大型的人造衛星星座,全面組網完畢基本分為三步:首先,用1584顆衛星完成初步覆蓋(主要為北美地區);第二步,用2825顆衛星完成全球組網;第三步用7518顆衛星組成更為激進的極低軌星座。

立體組網之後,能同時滿足高速度和低時延的複合需求。由於衛星數量多,還可以動態的控制數據資源流動,也解決了地面網絡覆蓋不到的偏遠區域的網絡需求。

「星鏈」計劃優點諸多,卻並非獨創首創,知名的其他網際網路星座還包括oneweb、Telesat、波音公司和銥星計劃等。其中最著名的應屬銥星計劃(Iridium),最早於1987年由美國摩託羅拉公司啟動,計劃在7個軌道面均勻分布11顆衛星實現全球覆蓋,參考銥元素77有個電子故此得名,後經論證總數降為66顆就實現了覆蓋。銥星計劃提出的時候前景遠大,只是結局有些唏噓,最終因入不敷出導致了項目破產,後由美軍介入成為了美軍專屬的全球通信網絡。

目前「星鏈」計劃已達到800顆衛星的最低要求,前日向美國部分用戶發起了測試邀請,美國網速測試統計公司Ookla最新數據顯示,Space X的「星鏈」衛星網際網路服務的試用速度已突破160 Mbps,超過美國95%的寬帶連接。網絡速度表現也使較多用戶感到驚喜,紛紛在網上曬貼。

貝索斯的「柯伊伯」項目今年7月份獲得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簡稱FCC)批准,對比下來還沒有進度上的優勢。暫時雖未開始發射,拿到了頻段這一戰略資源等於說箭已上弦,自家也有火箭,準備好之後隨時可以啟動。官方公布的組網步驟分為五個小階段,跟星鏈的三步走異曲同工,一隻腳剛邁出了0的起跑線,還沒落到1。

「柯伊伯」項目處於後發位置,有若干前人經驗可以參考,能更好的避坑和取巧。「柯伊伯」項目只打算覆蓋北緯56度到南緯56度的區域,目標為全球95%的人口提供衛星通信服務,不像「星鏈」計劃那樣立志覆蓋全球每個角落,也不像銥星計劃組網衛星數那麼少。所需的衛星總數相較於星鏈,大幅縮減至3236顆。最終覆蓋面和覆蓋密度雖不如星鏈,但卻有可能花不到星鏈一半的成本解決90%的需求。知名投行摩根史坦利分析師Adam Jonas也認可了該網絡的潛力,說Project Kuiper代表了高達「1000億美元的機會」。

寰宇四海,「柯伊伯」項目是目前唯一在數量級上能和 Space X 打對臺的衛星群計劃。雖然發射進度暫時落後,但貝索斯這邊有和現有業務聯動的想像空間,不失為另一種強大的優勢。未來亞馬遜雲業務可以上衛星、個人的prime會員增值業務也可以作捆綁,新的流媒體業務Fire TV也有內容倒逼運營商業務的潛力。

星鏈計劃領跑了第一圈,但長跑還遠未結束。

C

今年9月21日,NASA發布了「阿爾忒彌斯」月球探索計劃的正式規劃報告。阿耳忒彌斯在古希臘神話中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之名,被喻為月亮女神,足見NASA對此項目期望之高。此次NASA不僅自建火箭和一系列航空器,還發包尋求外部公司的合作,這又無可避免的成為藍色起源和Space X競相角逐的標的。不過這次,較量從基礎的火箭技術,上升到了技術含量更高的複雜太空飛行器板塊。

2019年5月10日,貝索斯揭曉了藍色起源的月球探索計劃,並親自在展示了月球著陸器藍月亮(Blue Moon)。馬斯克當天發推嘲弄,在Twitter上發布了一張經過修改的「藍月亮」照片,登陸器側面的名字被改成了「藍球」。

與此同時,Space X家的星際飛船(Starship)也在緊張的開發之中。2019年1月馬斯克就在社交媒體上曝光了Starship的模擬圖,中間也曾經歷過不小的挫折,今年2月,Space X星際飛船原型SN1在一次液氮壓力測試中發生爆炸,直到今年8月4日,全尺寸「星艦」原型機SN5才完成150米跳躍試飛試驗,試飛時間持續約1分鐘。

9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藍色起源和Dynetics的月球著陸器都通過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審查。NASA同時將月球著陸器合同授予了三個競爭對手,分別是Space X、藍色起源和Dynetics,合同總價值為9.67億美元。藍色起源獲得了5.67億美元,Space X獲得了1.35億美元資金合同。由於承包業務內容不同,不能單純以金額高低論成敗,獲得NASA認可即是勝利,這次兩家可以說打了個平手。

馬斯克與貝索斯都是成功的企業家,逐夢太空也源自二人兒時的神往。時針撥回到2004年,亞馬遜還稱不上是電子商務帝國,特斯拉在人們心目中還不是汽車而是人名;那時二人同桌共進晚餐,聊起火箭還是志同道合的極客密友,如今舊時光再難回去。

藍色起源與Space X走出了兩條完全不同的發展軌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創始人的理念為公司注入了不同的靈魂。貝索斯信奉「慢就是順,順就是快」,踐行長期主義,馬斯克則一路高調猛進。

1999年末,美國網際網路泡沫即將破裂前夕,貝索斯上了美國三大電視臺之一NBC的晚間新聞節目。貝索斯堅持燒錢低價擴大市場份額的戰略是他屢受質疑,NBC著名主播布羅考(Tom Brokaw)在訪問中用挑釁的語氣問貝索斯:你知道利潤(Profit)這個詞怎麼拼麼?「當然知道」,貝索斯不假思索地回答:PROPHET(先知,洞察先機)。

多年以來他始終踐行長期主義,終將亞馬遜做成了世界頂級的公司。

與貝索斯風格截然不同的馬斯克,練就了一套「吸睛大法」,是媒體寵兒,也為他的公司帶來了巨大的關注度。

之前美團王興曾評價馬斯克是一個深諳 vaporware(註:「霧件」,指未開發完善便開始宣傳的)之道的人,意指馬斯克的產品和宣傳存在錯位,總是迫不及待地把任何進展公之於眾。人們總能第一時間從直播中見證「獵鷹1號」、「獵鷹9號」、「龍飛船」的發射,哪怕有時也面臨失敗。

最有趣的是,貝索斯與馬斯克二人除了正面競爭,還有一些番外,都淘氣過「行為藝術」。

貝索斯算是為自己的長期主義造了一座紀念碑,他在德州建造了一個由未來學家西爾斯(DannyHills)設計的萬年鍾(ClockoftheLongnow),這台鐘每一百年指針動一下,每一千年布穀鳥才報時一次。

萬年鍾內部

Space X創立之初,為了引起NASA的注意,馬斯克曾把一個七層樓高的火箭放到一輛定製的拖車上,跨過了整個美國,運到華盛頓。使原本擺熱狗攤的地方,躺著一枚七層樓高閃亮、潔白的大火箭。

埃隆·馬斯克和傑夫·貝索斯既為我們帶來了好的產品和服務,還帶來了好故事。兩人在太空領域的較量仍在繼續,有位名人曾說過,「宇宙就是一幅最大的春畫。」,且看馬斯克和貝索斯後續如何塗寫。

相關焦點

  • 新龜兔賽跑:馬斯克與貝索斯的太空競賽
    今天,在付得起錢的前提下,藍色起源、SpaceX、維珍航空能夠提供普通人去太空旅行的服務,這一切離不開以上提到的企業家們。在《新太空競賽》和《下一站 火星》兩本紀實作品中,兩位分別就職於數字商業新聞網站Quartz和華盛頓郵報的記者記錄了以馬斯克和貝索斯為代表的企業家們,在太空旅遊商業和私人化上所做的鬥爭與決策。
  • 馬斯克登頂世界首富,被「推下神壇」的那位,是美國的「馬雲」
    馬斯克登頂世界首富,被"推下神壇"的那位,是美國的"馬雲" 自古以來,在江湖當中,就講究一個"戰力榜",一般戰力值最高的,就會被大家奉上"神壇"。
  • 現實版星球大戰續集來了?OneWeb 破產面臨收購命運,貝佐斯和馬斯克...
    而對亞馬遜掌門人傑夫·貝佐斯來說,收下 OneWeb 則是為他的太空夢想助力。亞馬遜的太空夢想他們都是看著科幻小說、做著六七十年代的太空夢長大的。現在他們有錢了,可以去實現這一切了。——科技作家阿什利·萬斯正如科技作家阿什利·萬斯所言,貝索斯和馬斯克們的目標已經不是地球,而是太空了,這裡我們就不再贅述馬斯克,我們來談談貝索斯的太空夢想。早在 2000 年,貝佐斯就成立了商業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計劃未來搭載付費乘客飛行。藍色起源是由貝索斯創辦的航天航空公司,目前已有超過 600 名員工。
  • 埃隆馬斯克接近超越傑夫貝佐斯成為世界首富?
    (Tesla Inc.)和SpaceX背後的直言不諱的企業家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新年伊始就盯上了一個具有特色的大膽頭銜:地球上最富有的人。 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的股價周三上漲2.8%,使馬斯克與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的差距接近30億美元,後者目前在億萬富翁指數中佔據首位,該指數是世界500強富豪的排名。
  • 馬斯克超越貝索斯成為世界首富 馬斯克回應成為世界首富
    對此,馬斯克回應表示,「How strange. Well, back to work…」 日前,特斯拉股價突破800美元,這使得特斯拉CEO馬斯克個人淨資產升至18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980.6億元),一舉超越了亞馬遜CEO貝索斯,成為世界首富。
  • 貝索斯也會搞「浪漫」!用母親名字命名火箭回收船
    作者 | 小小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圖: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與母親傑克琳在為藍色起源公司的火箭回收船模型洗禮貝索斯在Instagram上發帖稱,他已經與兄弟姐妹們商量好,這艘長度超過180米的回收船將以母親傑奎琳(Jacklyn)的名字命名
  • 挑戰馬斯克的SpaceX,亞馬遜CEO貝佐斯計劃4月送首批乘客上太空!
    有現代鋼鐵俠稱號的科技狂人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太空公司SpaceX,致力研發運載火箭,實現馬斯克的太空科技夢,計劃在2024年,利用SpaceX星艦送人類上火星。另外一個科技巨頭亞馬遜CEO,曾經的世界首富貝佐斯(Jeff Bezos) 也不甘示弱,其旗下的太空公司Blue Origin(藍色起源)近日完成太空旅遊火箭推進器及船艙的第14次飛行測試任務「NS-14」根據相關報導,NS-14在美東時間14日中午12時17分完成發射,利用18米高的火箭將船艙送至太空。這是Blue Origin將首批人類送進太空前,倒數第二次的演練。
  • 全球首富馬斯克:最有錢的窮光蛋,賣光房子也想葬在火星
    隨著特斯拉股價站上800美元關口,刷新歷史新高,象徵無限財富的寶座也再次易主,埃隆·馬斯克超越貝佐斯榮登世界首富,身價躍升至18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萬億元。馬斯克在其社交平臺上回復網友:「這太奇怪了(How strange)」自己又跟評了句:「好吧,該回去工作了(Well, back to work …)」首富平平無奇的反應多少令人費解。不缺錢嗎?前不久他剛賣掉了自己在洛杉磯的房子,他有錢嗎?
  • 貝索斯展示太空遊覽艙 遊客能像坐地鐵一樣方便
    網易科技訊4月6日消息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太空探索公司藍色起源創始人貝索斯在本周三的太空研討會上展示太空遊覽艙。貝索斯表示其太空探索公司將在一年或更久之後開始將推出太空遊覽項目。用火箭將遊客送上超過100千米的高空,遊客有4分鐘左右的時間體驗失重的刺激,從高空視角俯瞰地球美景。
  • 馬斯克超越貝佐斯成世界首富?但卻回復回去工作,這麼佛係為啥?
    特斯拉周四股價上漲令馬斯克的身價超越了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後者自2017年以來一直是全球首富,目前身價約為1840億美元。比爾·蓋茨曾多年蟬聯全球首富,直到2017年被貝佐斯超越。馬斯克是彭博億萬富豪指數榜單上座次上升最快的一位。2020年初,他排在第35位。但隨著特斯拉股價不斷刷新歷史新高,馬斯克的身價也飆升。
  • 首次當上地球首富5天後,他要賣豪宅上火星?「我要拯救人類」
    |作者:馮璐|編審:蘇蘇新年伊始,世界首富的鐵王座上,迎來了一位新面孔——鋼鐵俠埃隆·馬斯克。被疫情鬧得不堪其擾的2020年,卻是見證特斯拉奇蹟的一年。股價一年狂飆近9倍,讓特斯拉毫無懸念坐上全球最大車企的寶座。掌門馬斯克人在家中坐,身家卻仿佛坐上了火箭。
  • 散戶造神,人間首富馬斯克
    相比於其他富豪高於雲端、難以觸摸的成功,馬斯克的成功在於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可以稱得上是「人民富豪」。據CNBC報導,1月7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的個人淨資產升至1850億美元,超越亞馬遜CEO貝索斯,成為全球第一大富豪。馬斯克身價的飆升可能源於特斯拉股價的飆升。1月7日,特斯拉股價突破800美元,報收816.04美元,上漲近8%。
  • 馬斯克登頂世界首富後,發了一條微博...網友:凡爾賽?
    成為世界首富,這是馬斯克完成的又一瘋狂壯舉,對於這一消息,馬斯克在其個人社交平臺上也做出回應,稱「How strange(多麼奇怪)」。隨即又跟評道,「好吧,該回去工作了(Well, back to work …)」。
  • 阿湯哥計劃上太空拍電影?馬斯克提供飛船,但不是碟中諜
    據了解,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汀日前在推特披露,他們正在與湯姆·克魯斯合作拍攝第一部太空電影。雖然有關這一項目的細節尚不清楚,但布裡登斯汀表示,影片將在國際空間站(ISS)上拍攝。此前,外媒《Deadline》就曾經報導過,湯姆·克魯斯正在和馬斯克的SpaceX一起與NASA商談一個合作項目,那就是去外太空拍一部動作冒險劇情電影。不過當時SpaceX和NASA都沒有表態。
  • 【馬斯克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埃隆...
    【馬斯克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埃隆 · 馬斯克(Elon Musk)的淨資產現已升至1280億美元,超越比爾 · 蓋茨,躍升為全球第二大富豪,僅次於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此前,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上周一入選標普500指數成份股。
  • 馬斯克尬舞開啟新一輪太空競賽,我們如何實現太空漫步?
    而在大洋彼岸,幾小時之前,Space X 的獵鷹 9 火箭剛剛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成功發射,將星鏈的60顆衛星送上了預定軌道。不過,張振興可不怎麼高興。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航天公司之一九天微星副總裁、瓢蟲一號衛星的總設計師,馬斯克的每個舞步都像踩在他的心尖上。2015年,馬斯克宣布,將向太空發射1.2萬顆衛星。
  • 馬斯克當上世界首富後發聲:用一半財富幫助人類移民火星
    特斯拉的老闆馬斯克(Elon Musk)又喜提熱搜了,這次是因為他當上了世界首富。 美國時間1月7日,馬斯克以坐擁逾1850億美元(約人民幣12000億元)的身家,取代亞馬遜老闆貝佐斯(Jeff Bezos),成為全球首富。
  • 馬斯克:請給我一頂太空帽微信團隊
    當整個微信朋友圈都忙著@微信官方要一頂聖誕帽的時候,「鋼鐵俠」馬斯克卻忙著他的火箭升空計劃。由於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的形態酷似太空船「入侵」地球的情景,導致美國民眾都誤以為看到了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場面,紛紛撥打了911報警電話。911立即在社交網絡上澄清了這次誤會,稱這是SpaceX在發射火箭,地點就在加州南部的范登堡美軍空軍基地。SpaceX 公司CEO兼特斯拉CEO馬斯克卻藉此開起了玩笑,他在推特上發文表示:「這是來自朝鮮的UFO。」
  • 馬斯克坐上世界首富寶座:背後邏輯、泡沫與反思
    馬斯克坐上世界新首富,這是今天這個時代下的消費者與資本對當前科技行業越來越稀缺的創新者與顛覆者精神的一種嘉獎,也應該是國內立志賣菜的巨頭對自身行為反思的一個契機。近年來,在科技行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一種科技創新頹靡的跡象,從庫克接掌蘋果以來,人們所期待的顛覆式創新似乎隨著賈伯斯的離去而越來越遠。蘋果已經不再是人們眼中顛覆式創新與前沿科技的代名詞。
  • 馬斯克登頂世界首富,他和他的特斯拉在2020年都做了什麼?
    對此,馬斯克只是在微博上淡定地表示:好了,回去工作吧。 聊到這裡,小雷就要為大家打一波雞血了:人家馬斯克都已經成為世界首富了,還如此愛崗敬業,熱衷於工作,我們這些打工人還有什麼理由不繼續熱血奮鬥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