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網
原標題:藍思科技定增募資約150億元 打開千億市場增量空間
隨著5G技術的進一步普及,消費電子行業競爭日益激烈。藍思科技(300433.SZ)正不斷圍繞產業鏈橫向、縱向整合布局,實現差異化突圍,夯實其全球消費電子玻璃結構件領先地位。
2021年1月7日晚間,藍思科技發布定增結果,其以25.44元/股向長沙領新產業投資、中金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諾德基金、朱雀基金等14家機構發行5.89億股,募集資金總額約為150億元。
2020年4月11日,藍思科技150億元定增計劃,同年10月9日,定增申請獲證監部門批覆。此前,中信建投證券認為,藍思科技通過本次定增項目實施,將加速垂直整合,進一步提升消費電子零部件產能,鞏固行業地位,並進一步拓展可穿戴及智能汽車業務,開拓新的增長點。
此外,藍思科技在2020年還收購了臺灣可成科技旗下可勝科技、可利科技兩家公司切入金屬機殼市場,與浙江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300316.SZ;以下簡稱「晶盛機電」) 開展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加工業務,拓寬其藍寶石產品上遊產業鏈。
百億定增落地加碼產能建設
本次定增擬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投資建設智能穿戴和觸控功能面板建設項目、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設項目、3D 觸控功能面板和生產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工業網際網路產業應用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此前的2015年3月、2016年4月、2017年12月,藍思科技通過IPO、定增和可轉債三次募資,累計募集資金淨額93.75億元。其中項目包括中小尺寸觸控功能玻璃面板技改項目、大尺寸觸控功能玻璃面板建設項目、藍寶石生產及智能終端應用項目、3D曲面玻璃生產項目、視窗防護玻璃建設項目、消費電子產品外觀防護玻璃建設項目。截至目前,這些項目大多數已經建設完畢,並且成效卓著。
筆者注意到,藍思科技正在加大對智能穿戴、車載及觸控面板領域的布局。事實上,這與近年來智能穿戴、汽車電子化、智能化趨勢帶來的車載玻璃需求爆發有關。藍思科技正是切中了這些市場契機。
智能穿戴方面,2020年,全球掀起5G競賽,在5G技術推動下,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智能硬體也迎來爆發增長,根據IDC的統計數據,全球可穿戴設備2019年出貨量已達到3.365億部,2024年的出貨量預計將達到5.268億部。尤其在全球智慧型手機整體不振的格局下,手機廠商寄望在智能硬體領域尋求營收增長點,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成為手機廠商標配智能硬體。IDTechEx預測,未來可穿戴設備將涵蓋更多領域,功能更為豐富多樣,如醫療、導航、健身、 小視頻等應用已在不斷拓寬可穿戴設備的使用場景,推動可穿戴設備及其防護零組件市場規模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藍寶石和陶瓷等新材料的優良性能通過在智能手錶上的成功應用已逐步得到市場認可,其他品牌也開始在其高端旗艦手機上試水大尺寸藍寶石前蓋加陶瓷後蓋的組合。
汽車電子化、智能化趨勢也將提升車載玻璃需求。隨著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在汽車行業的快速滲透,汽車電子化程度得到全面提升。同時,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也推動汽車朝電動化方向發展。據 Prismark 預測,2019 年全球汽車電子產值達到 2250億美元,到 2023 年將達到 2460 億美元,2019-2023年的年化增長率為2.3%。
隨著汽車電子化程度不斷加深,車載顯示屏將朝大屏、多屏方向快速發展,每臺汽車需要配備多塊屏幕及相應的防護玻璃。隨著 5G 技術商用的落地,汽車顯示屏未來 將呈現高清大屏化、多屏化,帶來更舒適的駕乘體驗。大屏化、多屏化趨勢有助於汽車觸控顯示及防護部件整體產值提升。
據披露信息,藍思科技預計項目達產後,將實現年產智能穿戴設備零組件900萬個,實現年銷售收入18億元;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3719萬件,年產值42.73億元;消費電子3D觸控功能面板12015萬件,年銷售收入約70.27億元。若全部達產,三者合計年銷售收入131億元。
此次募投項目完全建成達產後,預計年新增營業收入131億元,年新增折舊10.9億元,年新增營業毛利36.3億元,藍思科技表示募投項目的實施有利於提升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
據悉,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是藍思科技在市場需求旺盛、產能相對不足的背景下,對公司各主要產品產能的擴充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Techweb 研究預測,從 2019 年開始的五年內,全球 5G 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由 0.13 億部上升至 7.74 億部,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80%,5G 換機潮大幕正式開啟,5G手機出貨量有望在2023年超過4G手機,增量空間巨大。
藍思科技表示,公司目前各產線已處於滿負荷生產狀態,公司產品需求旺盛,需要擴充產能滿足客戶需求。數據顯示,藍思科技2019年及2020年1-6 月銷售收入、銷量大幅增長,產能利用率高位運行。2020 年上半年,公司各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均在 92%以上,其中中小尺寸防護玻璃產能利用率為 95.20%,大尺寸防護玻璃產能利用率已達到99.10%,目前公司各產線基本處於滿負荷生產狀態,根據公司所處行業特點,下半年為消費電子產品及零部件行業的傳統旺季,需要擴充產能以滿足在手訂單生產和不斷增加的客戶需求。
業界普遍認為,本次藍思科技定增項目的順利落地,將進一步拓展其在可穿戴及智能汽車業務,開拓新的增長點,將有望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的影響力,有效提高產業規模效應,促使公司業績邁入新的增長期。
購併戰略合作加速垂直整合
事實上,除了定增,藍思科技2020年下半年以來一直在垂直整合,通過收購和戰略合作等方式開拓新業務。
2020年8月19日,藍思科技斥資99億元收購蘋果供應商可成科技旗下可勝科技、可利科技兩家公司各100%股權,切入金屬機殼市場,成為蘋果金屬機殼重要供應商。
據悉,2019 年,可勝泰州營收為 54.8 億元, 淨利潤為 5384 萬元,可利泰州營收為 27.1 億元,淨利潤為 3704 萬元。2020 年 1-3 月,可勝泰州營收為 11.8 億元,淨利潤為 3318 萬元,可利泰州營收為 9.1 億元,淨利潤為 1.6 億元。藍思科技將進一步提升行業地位,綁定大客戶,並向下遊供應鏈進行業務拓展。
「金屬中框 +前後蓋板玻璃+觸控屏等多個領域的垂直整合,有利藍思科技提升整體利潤率以及行業地位,也為下一步在組裝貼合領域的布局積累了技術與客戶基礎。」中信建投證券對此分析道。
此外,藍思科技還在2020年9月29日與浙江晶盛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籤署了《投資合作協議》,雙方合資設立寧夏鑫晶盛電子材料有限公司,開展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加工業務。藍思科技以自有資金出資2.45億元,持股49%。據悉,該「寧夏鑫晶盛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工業藍寶石晶體製造深加工」項目已經在2020年11月7日舉行了開工儀式。
這也意味著藍思科技繼續深度布局藍寶石供應,形成穩定、低成本和高質量的藍寶石原材料供應保障渠道,以滿足蘋果及安卓客戶對藍寶石產品的擴產需求。
東吳證券分析稱,本次合作有望進一步增強公司藍寶石業務的成本優勢,晶球採購成本或將大幅下降35%,同時,也能突破藍寶石產能瓶頸,快速形成穩定、低成本和高質量的藍寶石原材料供應保障渠道,以輕資產模式滿足IOS和安卓大客戶對藍寶石產品的擴產需求。同時,本次合作有助於強化公司在大客戶供應鏈的核心地位,並擴大公司在全球外觀結構和功能件領域的領先優勢,為公司垂直化整合戰略的持續推進奠定基礎。
根據財報顯示,藍思科技2020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5.15億元,同比增長13.8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20億元,同比增長20.20%,是公司上市以來單季最佳業績。藍思科技表示,公司2020年第三季度業績將為公司第四季度及2021年一季度生產經營的持續穩定向好奠定了堅實基礎,有望實現多個季度的高效、高質量發展。
資產結構方面,2020年上半年公司整體資產負債率為52.13%,較2019年年報的52.29%基本持平,債務結構持續優化。具體的債務科目方面,因公司「藍思轉債」已轉股或贖回,應付債券科目減至0元;同時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的債務比重在持續調整,表明公司正在主動優化負債結構。
不少研究人員表示,藍思科技多領域布局,將為公司打開增量空間。一方面,定增落地後,藍思科技的主營業務將得到進一步鞏固,產能的擴張使藍思科技有能力消化日益增長的訂單,實現經營業績的增厚;另一方面,通過併購與對外投資,藍思科技能夠借勢進軍更廣大的市場,形成新的業績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