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沒有停止 寫作就不會停止
自從有了文字,人類寫作就沒有停止過,也不會停止。因為我們需要閱讀,需要寫作。
自媒體時代,前所未有的信息增量,我們大部分依靠的就是閱讀與寫作進行傳遞。
很多人畏懼寫作,包括成年人和學生,或者不知如何選題、不能靈活運用語言;或者言之無物、或者為了湊字數而堆砌辭藻。
看完《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一切疑惑可以解決了。
《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四個大法 40個小技巧,寫作真不難
每一個用心修煉寫作的人 都值得被看見
本書作者蔡淇華,臺灣高級教師,2014年臺灣「師鐸獎」得主。
這本書本來是為了蔡淇華老師的孩子們寫的,避開了那些晦澀的學術用語,拋棄了俗詞濫調的作文套詞,每個寫作技巧都用一個感人故事進行剖析,用感性的文字,引導自己的學生。
不過,我們每個人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依然遊刃有餘。
雖說本書列舉了四十種基本能力及創意,但是每一個闡釋都是透過實例說明,一點就通,立即提升寫作能力,讓每個人都能透過文字書寫,勇敢表達自己!
本書出版五年時間,蔡淇華老師指導了一千多人次的創作,學生因此得到超過兩百個校外新詩、散文、小說及微電影的校外獎項。
什麼樣的老師可以如此積極而有活力的指導學生寫出一篇篇精彩作品?
又是什麼樣的書能讓我們輕鬆地打開寫作的大門?
第一大法 關於文章架構的技巧
這幾個技巧基本都是關於文章構思、主題代入、架構設置,所以把它們歸納到了一起。
包含:覺察力、現場力、五感力、命題力、主題力。五感力:其實是一個很好理解的概念,也是一個顛覆性的概念,就是全面開啟五大感官系統,視、聽、嗅、味、觸。
語文老師講解作文的時候,經常向我們主要強調要描述到位,其實就是說的視覺化再現。作者打開五感,進行「現場還原」的創作,自然會打開讀者的想像力,賦予文字魔力!
命題力:好標題對一篇文章至關重要,尤其是新媒體文章,20%的好標題,搶走了80%的眼球。
文章命題的好壞,決定了讀者是否選擇繼續瀏覽文章的內容。
好的標題對一篇文章有多重要,不言而喻。面對每天大量的信息洶湧入眼,讀者只能通過文章的的標題進行初篩。
蔡老師告訴我們,命題有兩大訣竅:具象與動作。
第二大法 體會語句的智慧
這一部分,基本上是介紹在各種情境中,語句的運用,體會語句對一篇文章的重要作用。包含了對話力、出場力、烘託力、聊天力、移情力、用典力等。
對話力:
對文章有著想不到的魔力,它能很快把讀者帶入設定的情景中。作者在文中舉了一個他學生文章的例子。
「去!去讀冊!阿嬤昧要緊,緊轉去厝仔讀冊!聯考卡要緊,緊轉去。」
這是他的學生在聯考的前一天,去探望病重的祖母,祖母生氣的趕他去讀書。等他考試飛奔回來,祖母已經往生,尚餘溫熱的手裡,還握著他求來的平安符。
祖母的這段話,讓一個催促孫子去讀書的臺灣阿嬤形象躍然紙上,讀著這段話讓人不禁潸然淚下。
如果用白話文的話,這個形象馬上沒有了血肉,索然無味。
這就是「什麼人說什麼話」。聊天力:
為什麼作家都有那麼多話能寫?
為什麼我寫文章找不到靈感?
看看蒲松齡吧,他從20歲開始搜集素材,找尋鄉間老人講述神鬼故事,在40歲的時候完成了490餘篇的《聊齋志異》。
網際網路時代,想要獲取信息實在是易如反掌,我們需要的是挖掘自己、傾聽他人。
用典力:
引經據典、強化主題;懂得取捨、切勿堆砌。
第三大法:理解用詞的美妙
這一部分包含的內容比較多,比如:名詞力、去形容詞力、鏡頭力、素材力、詞彙力、字辨力、量化力等等等等。
名詞力:
遇見一個很帥的人VS遇見一個像胡歌的人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古道西風瘦馬VS騎著一匹瘦馬,吹著冷風
以上的例句,哪些更為具象,哪些更優美,你細品!
減除力:
剛開始學習寫作,為了讓文章更為優美,幾乎所有人都有一個通病——堆砌辭藻。
中國古詩之優美,就在於極為精簡,絕對沒有多餘的一個字。
把握好自己文章的脈絡,適當的加以修飾。綾羅綢緞全都裹在身上,沒有了層次與主次,怎堪比為了突顯五官精緻、身形婀娜,而斷臂的維納斯?
節制力:
講究用詞和語句的優美,但又不能過分渲染,以免落入俗套。
有句老話講「看景不如聽景」,那是因為,後者更能給讀者更大的想像空間。
就像中國畫中的「留白」。
第四大法:藉助體裁之美
這部分內容,告訴大家,寫文章要把握好體裁的特性,把相應的特性運用到自己文章中,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些技巧大體包括:迂迴力、矛盾力、誇飾力、反向力、圓融力、神話力、小說力、格物力、詩眼力、自媒體力等等。
圓融力:
這對塑造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重要。
作者提到的圓融,就是不要讓人物形象臉譜化,不需要非此即彼。也就是說寫到好人就完美無缺,說到壞人就十惡不赦。人性是多面的,好與壞也不是相對的。學會圓融力,塑造的人物形象才會骨肉豐滿。
自媒體力:
作者根據自己自媒體的從業經驗,總結出自媒體品牌成功的五要素:
品牌=利他+重複+藝術+簡潔+正派自媒體品牌是這樣,自媒體文章也是這樣。
現在自媒體文化如此發達,能讓我們發揮自我的平臺太多了,遵循這個原則,不僅僅能讓自己的文章被大家看見,更能讓自己,被別人看見,塑造自己的品牌。
我們寫文章,是以文字為載體,向讀者傳遞信息。
這本書,讓我們在面對各種文學體裁和選題時,能夠遊刃有餘,能夠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厚重感。
讓讀者透過文章,能看到文章背後精彩、多面的你!